高中历史教学与学科素养教育的实践探索

2017-02-23 06:31张国宁
西部论丛 2017年10期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实践探究

张国宁

摘 要:进行高中历史教学活动时,除了完成教学任务内的知识传授外,更要在教学中体现历史学科的人文性,注重学科素养的培养,便于高中生能更为全面地获知历史的发展进程及规律,帮助他们形成惯性历史思维与学科素养,进而促使个人可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如此教学,方可才充分体现高中历史教学与学科素养教育的育人意义。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 学科素养教育 实践探究

一、关于高中历史学科素养教育的核心概述

1.史料实证

史料实证的作用是以此为依据还原历史。让学生能够清晰的获取其中的内容,并学会对历史的分析与辨真。同时还锻炼了学生在阐述历史事件时的整理、归纳、推断、总结的能力。

2.历史阐释

历史学科与其他学科的独特差别,使之无法切实的被触摸或实验。其教学主要以历史事件的阐述为主并对其进行研读,并从多角度来分析历史,做出总结。另外,从历史的研读中可以吸取知识来实现对现实问题及事件的自我见解。

3.爱国情怀

历史学科的教学意义并不是培养出专业性人才,其教学目的是培养出具有独特人格魅力的学生。通过对我国历史的学习,让学生逐渐形成爱国情怀,了解祖国发展历史及现状,从思想上产生对国家的亲切感。

二、高中历史教学与学科素养教育的实践对策探析

1.导学设疑,积累历史学科素养

在课堂上开展导学和设疑能够有效的带入课堂教学内容。导学的创设则要掌握学生已存储的知识量等情况,并依此创设有效的方法来促使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教师在编写教学方案及流程时,要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探讨与分析,进而使学生有效掌握新知识。

以《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的教学为例,教师与学生共同对教材内容进行分类、归纳、总结原因,此教学初步可以分为四点;第一点,历史原因,即香港、澳门、台湾历史被分割的原因;第二点,实现目标的方法,即实现祖国统一坚持一个中国的理念,其实现这一理念所采取的有效方法即“一国两制”的由来及发展进程、成果等;第三点,实现过程,即香港、澳门成功回归的历史进程;第四点,正在实施的进程,即台湾问题我国采取的相关努力措施。

2.问题探究,形成历史学科素养

在教学中开展问题探究的方法让学生深入理解与掌握知识,此方法能够极大的带动学生求知的自主与积极性,在教学中有着重要的教学意义;教师通过问题的提出,吸引学生对未知问题的好奇与探索欲,进而推动学生自主的产生求知欲并对其开展深入研读,在問题逐渐被理清思路到最终获取答案,使学生对知识的结构、连续性都有更深入的了解。采用此种教学方法首先要求教师对教材内容有深入的了解,并结合知识点创设有效的探究问题,既要吸引学生兴趣又要具有一定的深度,教学的开展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组,以达到合作、讨论、提升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等的目的。

以《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的教学为例,为学生阐述第一与第二次工业革命所带来的社会成就与对人类发展的影响,阐述结束后提出两个探究性问题让学生进行分析,即:两次工业革命所具有的异同点?科学与技术又有怎样的联系?开展探究活动时,教师可以从中引导学生对两次工业革命的产物进行比较,引导学生从所提供的材料中获取信息,为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从历史中求证的能力,最后在让学生结合我国的发展历史,提出自己对可持续发展的看法。

3.巧设情景,强化历史学科素养

历史教学中开展情境教学的方法就是将历史事件进行重现,使学生能够更加真实的体验到当时的场景及历史事件;情境教学的开展要求教师对教学课题及学生知识储备的掌握,并根据教学目标与学生需求综合考虑,创建符合实际需求的教学场景,将历史事件进行融入,让学生更加直观且真实的体验当时的事件发展,此种方法活跃了课堂气氛的同时也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在体会中获取到知识。

以《五四运动》的教学为例,对于五四运动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等环节的教学,历史老师可以选择模拟活动的体验教学,也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模仿教科书的图片内容,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历史影像资料等方法,让学生更全面深入了解当年的历史情境,让他们仿佛身临其境一样,也怀着满腔的爱国热情,投身在这五四运动的大潮流中,怀着慷慨、激昂、悲愤的心情体验当时身处水深火热中的旧中国是如何难熬与艰辛,领会如今祖国的繁荣富强历经了多少中华儿女的热泪与热血,进而激发高中生的民族自尊心与自豪感,加强他们的家国情怀。

4.结合教学内容,实现历史学科素养教育

从培养学生学科素养为出发点开展高中历史的教学,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要融入核心素养,让学生在接受教育的同时培养出历史学科的专业素养。教师在开展教学前要对教材进行深入分析,挖掘可供提炼的内容结合科学培养素养的方法设置历史教学的流程,并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一步步实现教学目标,通过对课堂教学气氛的把握提升学生的积极性,进而提升教学成效。

例如涉及“抗日战争”的历史教学中,教师要明确培养学生怎样的科学素养,很明显此课主要能够培养出学生的爱国情怀,可以通过多媒体等教学设备为学生直观展示抗日战争期间我国人民所遭受到的非人道待遇,同时也为学生展示英雄事迹,通过这样的教学即让学生清楚的认识历史,也让学生明确英雄及每个人所肩负的国家责任,进而培养出学生历史学科的素养。

三、结语

总之 ,高中历史教学与学科素养教育的实践是现行素质教育改革下需要实现的更高育人目标。为此在教学实践中,理应进行基于学科素养为核心的历史课堂教学活动,以唯物史观与爱国情怀为指引,科学设计历史教学,改善教学手段,更新教学模式,实现基于学科素养教育为核心的历史教学目标,促进高中历史教学的可持续发展,提高整体教学质量与效率。

参考文献

[1] 王磊.学科能力构成及其表现研究[J].教育研究,2016(9):114-115 .

[2] 马秀谊.基于普通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考试研究[J].历史教学,2017(05):65-66.

猜你喜欢
高中历史教学实践探究
浅谈高中《鸦片战争》教学中国际法意识的培养
初中化学合作学习实践探究
活用思维导图,突破历史教学重难点
探究式科学活动的组织策略
高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实验探索
高中历史教学中对历史图片的开发及实际应用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与传统文化结合的实践探究
教材史料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与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