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文化共享工程建设的紧迫性

2017-02-23 06:31张伟丹
西部论丛 2017年10期
关键词:资源共享建设

张伟丹

摘 要:当今世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数字化、信息化、全球化成为改变文化资源保存、建设和传播等传统方式的主要力量。必须清醒认识并准确把握科技带来的重大变化,结合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将信息技术、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等现代科学技术和传播手段应用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公共数字文化建设这不仅仅是适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和战略选择,更关系到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安全。

关键词:文化信息 资源共享 建设

文化惠民除了共享发展成果、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也是成风化人、塑造更为理想的人格的重要过程。当前,社会思潮日趋活跃,人们的观念渐趋多元,传统与现代、先进与落后相互交织相互影响,西方价值观不断冲击文化生态环境,面对这种复杂的挑战,应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感染人、鼓舞人、教育人,努力实现从“文化惠民”到“以文化人”的价值追求。

一、文化资源共享提升惠民服务水平

资源建设是共享工程建设的核心,如何更好更高效地发挥资源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的重要作用,是共享工程面临的一项长期任务。一是工作重点从侧重工程设施建设向侧重管理服务转变,二是建设方式从铺摊建点的规模化建设向专业化和品牌化转变,三是发展模式从单一化向社会化转变。文化共享工程在六级网络基础上,“十二五”期间争取全面进入公共文化服务的各个渠道,在公共文化的各个领域发挥先进性作用,依靠数字文化资源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共享。

文化惠民,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必须坚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因地制宜,高端谋划,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着力为群众提供优质文化服务;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正能量,确保群眾文化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发展;必须坚持成风化人、凝心聚力,发挥文化的教化功能,实现“文化乐民”向“文化育民”、“文化惠民”向“文化强民”的不断提升。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文化惠民,增强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动力。

文化惠民,文化育民,文化强民。文化以其特有的方式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唤醒人们的文化自觉,引导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提升精神境界,使人们不再停留在娱乐的层面,而是内生自省,自觉提升精神追求。近年来,随着一系列文化惠民活动的开展,更多群众到美术馆品味艺术盛宴,到音乐厅享受视听大餐,到农家书屋充电,到城市书吧看书,追求更高品位更高品牌更高层次的文化消费。这些公共文化服务如春风化雨,滋润着群众心田,引领社会风尚,对塑造健全的人格、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文化共享是文化主阵地的有力保障

文化共享工程的实施,将在互联网上充分展示中华文化在新世纪的发展和创新。随着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的不断提高,文化需求日益增长,但由于历史、地域、经济等多方面的原因,一些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基层群众的文化生活非常贫乏。文化共享工程将把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文化作品通过互联网方便快捷地传送到广大人民群众身边,用先进文化占领基层文化阵地,活跃基层群众的文化生活。所以说文化共享工程的建设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文化共享工程开展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具有辐射面广、传播速度快、资源广泛共享等特点,有利于解决当前制约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尤其针对农村和欠发达地区输送文化资源和开展公共文化服务,对消除数字鸿沟、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推动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加快构建并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三、文化共享发挥群众的文化创造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社会主流价值、引领文明风尚,是文化惠民的价值导向。应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帮助群众澄清谬误、明辨是非,推动群众精神境界的不断提升,凝聚群众的文化认同,提升群众的文化自信。有文化基层文化组织策划的文化演出,借助相声、小品、快板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反映街谈巷议、回应时代主题,既弘扬了新风正气,又充分发挥了廉政文化对党员干部群众的影响带动作用。倡导基层文艺团体以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充分展现先进文化的强大感召力和吸引力。

人才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最重要的智力支撑力量。为充分发挥基层文化人才和专业艺术人才在文化惠民中的作用,体现群众在文化惠民中的主体作用,江苏不断加强对群众文艺社团的专业指导与培训,积极发掘和培养群众文艺骨干,建立和完善群众文艺骨干队伍。加大对公共文化管理者和公共文化服务人员的培训,办好全省图书馆长、文化馆长以及公共数字文化管理、特色数字资源建设、古籍保护等各类培训班,建立培训上岗制度,全面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发挥文化凝聚力,激发文化创造力。

总之,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基础工程,文化共享工程实施以来,通过大量供给公共数字文化资源和广泛开展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大大提高了图书馆、文化馆、文化站等各级公共文化机构的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随着服务网络、资源建设的初步完善,今后文化共享工程要在提高标准、完善服务、改进管理等方面,全面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不断促进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猜你喜欢
资源共享建设
“互联网+”背景下会计资源共享平台建设研究
寒露
质量建设永远在路上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长三角加快实施交通运输信息共享示范工程
对高职精品课程转型升级为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的认识与实践
教育部正式公布首批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名单
贵州铜仁万山区:探索建立教学资源共享模式
Wi-Fi网络资源共享现状及发展研究
关于在全国城市建设中实行《公共艺术百分比建设》方案的提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