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估算教学现状之思考

2017-02-25 13:02南师附中新城小学南校区
数学大世界 2017年7期
关键词:笔算题目数学

南师附中新城小学南校区 叶 微

对估算教学现状之思考

南师附中新城小学南校区 叶 微

估算是一个人日常生活中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能力,所以在小学数学教材中,从低年级到高年级,都安排了难易程度不同的估算练习,其目的就是为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但是受应试思想的影响,目前小学估算教学出现的种种现象,距离新课标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甚至可以说是相差甚远。许多教师甚至认为估算教学无所谓,学生笔算都掌握了,还要估算做什么。正是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许多估算的练习也都被教师安排成了笔算,让学生的估算能力得不到有效的提升。下面,笔者就结合当前估算教学中出现的若干异化现象,谈一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估算教学。

一、当前估算教学的若干现状

1.遵照字面,不问实际

案例1:一个工人每小时加工41个零件,那么他3小时大约可以加工多少个零件?许多学生列式为41×3≈40×3=120(个),这个答案也得到了上课教师的肯定。当时笔者就在想,41×3学生一眼就可以看出等于123,为什么还要把41看成是40进行估算呢?课后与这位教师沟通,这位教师说:“因为这一道题目中问的是3小时大约可以加工多少个零件,所以就得用估算。如果算出来的答案是精确值,那就不是‘大约’了。”估计这样的现象还是比较多的,其实,估算一般适用于有时候不需要一个精确的值,但一眼又不能够看出答案的时候。如果能够一眼看出答案却还用估算策略来估算,那就有点多此一举了。出现案例中的现象,就是教师与学生根本没有真正理解估算的意义与含义,仅仅是从字面上来理解,这样就会把题目的意思误解成需要估算了。

2.先算后估,为估而估

案例2:国庆期间,工人师傅要在广场上摆58行花,每行42盆,大约需要多少盆花?(先估算再精算)许多学生在计算这一道题目时,先在题目下面列出算式58×42,然后在草稿本上先精算58乘42等于2436,然后在算式58×42的后面写上约等于2400盆。在与学生交流时,许多学生说,自己不知道把这两个数分别应该看作什么数,题目中又要求要先估算,所以只能先精算出结果来,然后再用四舍五入的方法取它的估计值。

当前,由于学生的估算技能不强,不知道如何来估算,更不能够根据实际情况来估算,所以许多教师在教学时,为了能够让学生在解答这一类题目时不会出现千奇百怪的答案,就统一要求学生先精算,然后再把计算出来的结果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来估算,这样就得到了近似于估算的答案。这种通过精算出来的结果变通成估算答案,虽然从答案的表层来看结果是对的,但是由于它没有估算过程,不利于学生估算能力的培养。

二、优化估算教学之思考

1.走进生活,积累经验

现在的小学数学教材所选编的内容,其背景都是来自于学生的生活,都能够在学生的生活中寻找到原型。特别是估算教学,其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在生活中能够解决一些不需要精确计算的数学问题。比如买东西要带多少钱,游玩需要带多少门票钱等,它需要的只是一个大约数,不需要人精确算出结果。所以,我们只有带着学生走进生活,学生才能够在生活中学会各种估算策略,灵活采用估算方法,积累估算经验,让估算出来的结果更贴近生活。

案例3:四(1)班一共有57人,星期天要到公园去游玩,公园门票是33元每人,一共大约需要多少钱?看看哪位同学估算得准确。

生1:我把57与33看成50与30,这样计算出来的结果是50×30=1500(元),所以要带的钱一定比1500元多。

生2:我是把57与33看成60与40,这样计算出来的结果是60×40=2400(元),所以要带的钱一定比2400元少。

生3:我是把57与33分别看成60和30,这样计算出来的结果是60×30=1800(元),所以要带的钱应该是1800元左右。

对于这三种估算方法,都有自己的道理,我们在教学时,都要给予肯定,同时在交流时,我们可以帮学生梳理一下各种估算方法的优缺点,并让学生理解其生活意义。这样,学生在估算时就会选择恰当的估算策略,进而形成估算经验。

2.教给方法,发展能力

无论是什么样的计算,都需要一定的方法,估算也不例外。我们只有教给学生一定的方法,让学生能够根据此情此景采用不同的方法,才能够让学生的估算结果更贴近实际,才能让学生的估算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

比如,如果我们要估算一个粮仓能存粮多少时,我们一般都往小了估,而要估算买东西需要带多少钱时,一般都要往大了估。这样,估算出来的结果才能更有生活意义。而一般情况下的估算,我们一般是用凑整法,看看这些数最接近哪一个整十或者整百数,然后就把这个数看成整十整百数来计算。

3.培育意识,养成习惯

估算不仅可以为学生未来的生活计算奠定基础,也可以帮助学生初步验证自己的笔算结果是否正确。所以,让学生拥有估算意识,养成良好的估算习惯是非常重要的。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我们要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练习估算,以促进学生养成估算习惯。无论练习题是否要求学生进行估算,我们都可以先让学生估算一下结果大约是多少,然后再进行笔算。这样,就可以让学生慢慢养成习惯,遇到问题时,首先想到的是估算一下,从而促进学生对估算方法的掌握。

比如,在平时的教学中,虽然教材也安排了大量的估算练习题让学生估算,但是我在练习学生估算能力时,并没有把视野与基点放在教材中的估算练习题上,其他题目即使没有要求学生估算,我也经常让学生先估算再笔算,有时候还会利用教材以外的练习题来让学生进行估算练习,要求每天安排十分钟进行估算练习,可以在课堂上师生共同练习,也可以在课余时间生生互动练习。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学生基本上都养成了良好的估算习惯,估算能力也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总之,估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它除了可以帮助学生解决数学中的一些问题,还可以为学生以后走进社会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奠定基础。所以,我们要加强估算教学,寻找合适的教学策略,让所有学生都有估算意识,都能具备估算能力与方法,并养成良好的估算习惯,促进学生的数学素养得到更好、更全面的提升。

猜你喜欢
笔算题目数学
由“知识本位”到“能力习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不进位)”教学实践与思考
“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的教学实践与反思
学会思考,尊重每一道题目
从“法”到“理”悟本质——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的实践与思考
口算 笔算 估算
唐朝“高考”的诗歌题目
本期练习类题目参考答案及提示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追根求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