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栽培技术的革新

2017-02-25 23:39王秋萍
河北果树 2017年1期
关键词:果穗套袋果农

王秋萍

(山西省临汾市农业委员会041000)

葡萄栽培技术的革新

王秋萍

(山西省临汾市农业委员会041000)

近年来,随着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和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葡萄栽培面积不断扩大,栽培技术也发生了革新性的变化。

1 露地栽培向避雨栽培方向发展

在我国北方大部分葡萄产地,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年日照时数超过2 000 h,无霜期长,昼夜温差大,有利于葡萄生产;但每年的雨季集中在7-9月,而此时正值葡萄果实成熟季节,阴雨连绵的气候会导致葡萄病害严重发生,烂果较重,对葡萄的生长、产量及品质均造成极大的影响,制约着葡萄产业健康发展。为了解决此问题,葡萄主产区的一些地方采用了搭建避雨棚栽培方式,成为防治病害烂果,提高葡萄产量和品质的行之有效的措施。

避雨栽培技术就是在每年7-9月雨季开始之前,在葡萄树冠顶部搭建简单的避雨拱棚,使避雨棚内植株、枝蔓、花、果能很好地避开自然雨淋,阻断引起葡萄病害发生的环境因子,控制或减轻葡萄霜霉病、白腐病、炭疽病等病害的发生,达到减少农药使用次数,降低农药使用量,提高葡萄产量和品质的目的。避雨棚的搭建材料可以选择塑钢、钢筋、竹竿、竹片、钢丝等。以采用小幅单拱的方式搭建为例,选择2.8~3 m的行距,预置3 m高的水泥柱,葡萄架柱与避雨棚柱为同一柱,在两行水泥桩顶部下0.4~0.6 m处与行向垂直固定一道毛竹竿或者较粗的钢丝,在水泥桩顶部顺行向设置一道钢丝,行向的毛竹竿或者钢丝上顺行向绷两道(膜间距0.5~1 m)钢丝,在钢丝上每隔1 m左右绑一道2.5~2.7 m长的竹片(或铝塑钢管)。毛竹片(或铝塑钢管)上覆盖0.03~0.05 mm的抗老化农膜,膜上加压膜绳并固定好。在棚膜边沿装上滚动竿,每年在开花前盖膜,果实采收后去膜。

2 果园管理向合理负载方向发展

传统的葡萄生产管理,以追求高产为目标,认为只要产量高,就能获得高效益,基于这种认识,一些果农由于一心想多留果,对葡萄植株留枝过多,副梢摘心不能绝后,给整枝带来较大麻烦,导致架面郁闭,造成通风透光不良,病虫害易发生;还有些果农见花序就留下,成果后舍不得疏,造成极度负载,轻者树势衰弱、果实个小,重者果实难红、枝条青干,人为带来“大小年”问题,致使效益不稳定。

近年来,葡萄市场供大于求的局面,使越来越多的果农认识到高产并不一定能获得高效,优质葡萄畅销是不变的主题。大多数果园都能做到合理负载,目的是确保树体光合营养和根系吸收的矿质营养,在满足果穗膨大和蔓叶生长所需营养的同时,还有较多营养供给冬芽,促进花芽分化。一般根据品种特性确定负载量:欧美杂交品种如巨峰系,667 m2产量可以控制在2 000 kg以内;欧亚种品种如玫瑰香,一般控制在1 500 kg以内。根据土壤肥力以及树势确定负载量,土壤瘠薄的葡萄园要比土壤肥沃的更严格控制产量;树势较旺的可适当多留果,弱梢不留穗,中庸梢留1穗,强旺梢留2穗;根据叶果比调整产量或新梢修剪量,生产1穗优质葡萄需要30多片叶供应营养。按确定负载量预计果穗平均质量加5%的预留穗进行定穗。定穗要一步到位,如果着果后多定穗,在果实膨大过程中再剪掉部分弱小果穗,实际上已造成树体营养的浪费,不利于葡萄品质的提高。

3 果实套袋向完善技术方向发展

果实套袋是提高葡萄品质的关键技术之一。通过套袋使果实受到全面保护,防止降雨时把病菌带到葡萄植株上,既能减轻病害,避免果粉溶落和裂果,又能防止药剂、尘埃污染,使果实外观更加美丽,提高果品档次,还能防止野蜂、夜蛾、金龟子以及鸟类危害。由于相比其它果树来说,葡萄套袋优点更多一些,因而在葡萄生产上套袋技术应用的较为普遍。但在实施葡萄果实套袋过程中,有些果农为省钱选用的是较便宜的劣质果袋,不能有效阻隔外来病源入侵果实,摘袋后果实着色效果也差;有些果农不按套袋技术规程严格操作,套袋前不能很好喷施生长调节剂等药剂,套袋时对袋口扎不紧,去袋后不能及时摘老叶和转动果穗,致使套袋果达不到应有的效益。

随着葡萄科学化管理技术的进一步普及,目前绝大部分葡萄园都能够做到规范化实施葡萄套袋技术。所选用葡萄专用袋的纸张应该符合GB19341-2003《育果袋纸》标准。中小穗形品种可以选用22 cm×33 cm和25 cm×25 cm规格的果袋,大穗品种一般可以选用28 cm×36 cm规格的果袋。果实玉米粒大小时开始套袋,要避开雨后高温天气或阴雨连绵后突然放晴的天气,以免引起日烧和气灼。套袋前,全园喷1次杀菌剂,重点喷果穗,待药液完全干后再套袋。先把袋口和整个纸袋充分伸展膨起,将果袋从果穗下部轻轻向上套,使果穗自然居于袋中央,用果袋一边的铁丝将果袋固定在穗轴柄上,套完后将果袋放在叶片下面。高温时节套袋应注意将纸袋的下部两角的通风口开大,以防日烧和气灼。套袋后每隔10~15 d叶面交替喷施一次氨基酸钾和氨基酸钙,以促进果实发育和减轻裂果现象的发生。摘袋时,对于成熟期昼夜温差较大的葡萄园,可将果袋下部撕开,带袋采收;对于上色困难的品种,一般在采收前15~20 d摘袋,先将袋底打开成灯罩状,经过3~5 d的锻炼后再将袋全部摘除。

4 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向安全科学方向发展

在葡萄生产中,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使葡萄冬芽萌发快而整齐又壮实,能有效提高坐果率,促进果粒增大,因而植物生长调节剂被广泛应用于生产过程。但在一些地区部分果农对植物生长调节剂认识不全面,发展到滥用的地步,不断加大剂量,不断变换种类,不断增加应用次数,结果适得其反,使葡萄上出现各种各样的生理障碍,带来减产减收的问题。

目前,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技术在葡萄生产上已经非常成熟,只要科学合理应用,不仅能够使葡萄提质增效,而且对人体没有害处;如果盲目使用,会造成葡萄品质下降,成熟期推迟,树势衰弱,甚至还可以导致一些病害的发生。在以下三个时期规范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效果较好。1)春季在气温稳定在10℃时,可用50 mg/L赤霉素+尿素500倍液;用多收液(氨基酸高钾肥)500倍液+高渗剂必加2 000倍液混合液;用霜迪丰500倍液,将枝蔓中下部冬芽的基部喷湿喷透喷均匀,可使冬芽快发,促使隐芽萌发。2)葡萄花期喷0.2%硼砂加0.3%尿素混合液,可提高光合效率,保花保果。3)花后1周细胞分裂旺盛期,当果粒火柴头大小时,于09:00前和17:00后喷施保美灵7 500倍液+多收液500倍液+必加2 000倍液,将植株全部枝叶喷湿,重点喷透喷匀果穗;间隔7 d后,当果粒绿豆大小时,再喷施保美灵7 500倍液+奇宝10 000倍液+必加2 000倍液+多收液500倍液,如喷液后叶片有变黄现象,间隔2~3 d再喷布1次多收液500倍液保护叶片。

5 土肥水管理向一体化方向发展

葡萄在果树中是一个高投入产业,是苹果、梨、桃的几倍,尤其施肥明显高于其他水果类,每生产0.5 kg果实需要投入2.5 kg优质农家肥。但在生产过程中,有些果农在建园栽植时热情高,随后土肥水投入跟不上;有些果农不能科学配比肥料,不能按葡萄生长规律合理灌水。

随着果树技术推广部门开展果园管理技术科普活动,促使绝大部分葡萄向土肥水管理一体化方向发展。一是增加优质农家肥投入。在一定范围内,浇水、喷药、用工不变的情况下,施肥投入在800元的基础上每减少100元,总收入减少500元。一般667 m2产3 000 kg葡萄,施肥投入应达1 500元以上,施用优质土杂肥、腐熟畜禽肥、果树专用肥,杜绝超量施用化肥造成土壤结构恶化问题,逐步把葡萄园土壤有机质提高到1.5%以上。二是果园土壤生草管理。如对果园内的杂草采用除草剂清除,既容易导致水土流失,又会使葡萄产生药害问题。因而一般葡萄园可采用自然生草模式,即生长季节自然生草,用碎草机定期修剪3~4次,秋季果实采收后及春季开花前进行机械翻耕,行内实施覆盖,可覆盖黑地膜、园艺布或无纺布等。三是科学确定肥料比例。施肥量按每生产100 kg鲜果施纯氮、磷、钾1、0.5、1 kg的比例确定,计算667 m2所需的施肥总量。鸡粪按1 kg果3 kg粪,羊、猪粪按1 kg果5 kg粪计算。四是“一基五追”肥水管理到位。“一基”就是采果后重施基肥,一般于10月上中旬施入充分沤制发酵腐熟的农家肥,如农家肥数量不足,在沤制农家肥时,667 m2加尿素15~20 kg、过磷酸钙100 kg、硫酸钾40~50 kg。“五追”即5次追肥:4月下旬至开花前,结合喷碧护667 m2追施尿素15~25 kg;开花后,667 m2追施硅钙镁钾150~200 kg;果实膨大期3次追肥,即于6月下旬、7月下旬、8月中旬各追施一次复合肥,前两次以磷为主,后一次以钾肥为主。施肥量按全年施肥总量计算,缺多少补多少。有条件的果园应推广有机冲施肥,效果会更好,每次追肥后应浇透水1次。

6 病虫害防治向无害化方向发展

过去在葡萄生产过程中,防治病虫害通常以采用化学农药为主,虽然防治效果明显,但易产生抗药性,杀伤天敌,污染环境,尤其是农药残留问题较为突出。随着人们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越来越重视,果农绿色生产意识不断增强,无公害防治葡萄病虫害技术普遍应用于果园。

在葡萄病虫害防治过程中,要始终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侧重于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合理适当的运用化学农药防治,以达到提高产量、质量及保护环境的目的。一是农业防治为基础。建园时定植密度不宜过大,果穗留量不宜太多,以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增强树势,降低发病率。每年秋至翌年春季将修剪下的枯枝落叶,剥掉的蔓上老皮,清扫干净,并集中烧毁或深埋。结合施基肥深翻,铲除病源。二是生物防治为突破。生物防治是无公害生产中的重要环节,不仅对果树和人畜安全,而且不污染环境,不伤害天敌,且具有长效性。如农抗120生物农药,在防治葡萄根腐病上收效较好。利用自然天敌防治害虫效果也不错。三是物理防治为重点。根据一些害虫的趋性,采取悬挂性诱剂、糖醋液、安放黑光灯等方法进行诱杀,效果较好。对树盘进行覆盖,将病虫诱集于杂草中集中消灭,可起到减少用药次数、提高防效的目的。四是化学防治为补充。在无公害葡萄生产过程中,选用农药时要以矿物源和生物源农药为主。防治病害多以波尔多液、石硫合剂、多氧霉素、多菌灵、百菌清等为主,防治虫害多以灭幼脲3号、菊酯类农药、抗蚜威、齐螨素等为主。

S663.1

B

10.19440/j.cnki.1006-9402.2017.01.014

2016-11-30

作者邮箱:wqplf@163.com

猜你喜欢
果穗套袋果农
乐昌柰李“炼金术” 套袋果身价十倍
樱桃红了,果农笑了
田间地头“惠”果农
专家当保姆 果农心里稳
流翔高钙为果农把脉支招
设施番茄果穗弯折影响因素的研究
盛花后45天套袋对苹果品质和防御病害最有利
日光温室春番茄果穗弯折现象调查与分析
套袋
果穗挂钩在番茄生产中的应用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