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阑尾炎患者实施多层螺旋CT诊断的价值分析

2017-02-26 02:17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7年36期
关键词:盲肠阑尾阑尾炎

急性阑尾炎在临床上属于常见急腹症的一种,其患病率在6%左右,如果属于典型患者,通过实验室检查或者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能够对其进行明确诊断,但临床上有30%左右的患者没有典型症状表现出来[1]。因此,对急性阑尾炎患者进行早期诊断,不仅能够有效促进临床治疗,还能将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近年来,多层螺旋CT及其重建技术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2],急腹症治疗中,CT扫描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能够为急性阑尾炎患者的确诊提供科学依据[3]。但是采用螺旋CT对患者进行诊断的过程中,也会有误诊现象存在。本研究针对多层螺旋CT应用于急性阑尾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探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5年3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疑似急性阑尾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46例,女性14例患者,平均年龄为(42.01±5.12)岁。60例患者均进行了CT平扫。其中,有4例患者在治疗之后的2~5天进行了增强CT检查。

1.2 方法

诊断仪器采用GE680 64层螺旋CT扫描仪,平扫的范围是从膈顶开始,一直到耻骨联合,进行CT增强扫描时,采用高压注射器,给予患者90.0ml碘海醇经肘静脉注射,将注射速度控制在每秒3.0ml,开始将对比剂注射之后,保持60秒钟的延迟,然后再对其进行静脉期扫描。具体扫描参数设置为:层间距:3 mm;层厚:5 nm;电流:200 mAs;电压:120 kV;螺距:1.375∶1;进床速:55 nm/rot,冠状面重建的层间距为3 mm,层厚为5 mm。

1.3 影像学分析

所获得的影像由两名具有丰富经验的放射科医师阅片,以其最终获得一致性的诊断意见为准,主要是对阑尾最大横径、形态、阑尾周围组织炎症进行仔细观察,对照分析患者的手术病理结果和CT诊断结果。

2 结果

术前对60例患者进行CT检查,有52例被检出为急性阑尾炎,其中46例与手术病理诊断相符合,阑尾周围脓肿、穿孔性阑尾炎、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急性阑尾炎患者分别有4例、10例、20例、12例;还有6例被误诊,有1例被误诊为末段回肠炎,1例被误诊为升结肠癌伴周围浸润,1例被误诊为盲肠憩室炎,2例被误诊为阑尾类癌;还有8例的CT诊断结果为:1例不全性肠梗阻,1例升结肠占位性病变,1例为黄体破裂,1例为急性胰腺炎,1例为急性胆囊炎,1例为胃穿孔,1例为末段回肠炎,1例为阑尾粘液囊肿。所有患者均经过临床随访,最终得到证实。见表1。

3 讨论

急性阑尾炎在临床上十分常见,引发该病的原因多种多样,为了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促使其改善预后,及早进行准确诊断是十分必要的[4]。CT是临床上对急性阑尾炎进行诊断的一种重要影像学方式,在临床诊断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能对急性阑尾炎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进行有效观察[5]。多层螺旋CT具有较高的时间与空间分辨率,且图像后处理功能强大,能将阑尾病变程度和解剖形态清楚的显示出来,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合理的方案[6]。急性阑尾炎具有诸多直接性的CT征象,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1)阑尾出现增粗、肿大现象,其直径在6 mm以上,本研究中经过病理证实的急性阑尾炎患者中,可以将CT图像阑尾直径≥6 mm作为对阑尾增粗诊断的重要依据。阑尾炎的一个重要指征便为阑尾增粗,通常属于阑尾全程增粗肿大,某些情况下也可能会伴随有阑尾不均匀增粗现象出现,还有部分患者仅表现为阑尾根部增粗,少部分患者的阑尾根部横径处于正常状态,也还有极少部分患者有发炎症状出现,阑尾直径与正常状态接近,阑尾周围仅仅表现为脂肪间隙模糊。(2)阑尾壁较为模糊,有增厚现象出现。通常情况下,阑尾壁的厚度在1~2 mm,在阑尾出现发炎现象的情况下,阑尾壁的厚底在3 mm以上。对急性阑尾炎进行诊断时,具有最高诊断价值之一的征象便为阑尾壁出现增厚现象,并且有不均匀现象呈现,部分情况下还可以观察到阑尾壁连续性欠佳,处于毛糙状态。但在出现严重炎症情况下,对其进行CT平扫,阑尾形态结构很难从图像上观察出来,周围炎症会将阑尾掩盖。也还有少部分阑尾肿瘤主要表现为阑尾壁增厚现象,要对阑尾类癌出现的可能性进行充分考虑。(3)有粪石或者积液出现在阑尾腔内,通常情况下,阑尾粪石CT主要表现为阑尾腔内出现卵圆形的高密度影,阑尾腔内分泌物受到阻碍是导致急性阑尾炎出现的主要原因,所以急性阑尾炎患者通常会有阑尾腔内积液现象出现,进而促使阑尾增粗。阑尾最远端属于盲端,存在于阑尾腔内的分泌物、细菌以及粪便进行混合,并且需要在较长一段时间内排出,在较长一段时间内进行浓缩之后,还会促使阑尾粪石出现。如果阑尾粪石对阑尾腔内液体排出进行阻碍,便会促使阑尾腔积液或者扩张,随着病情的进一步发展,便会促使阑尾壁缺血,将阑尾腔内积液加重,促使阑尾周围组织炎性病变并发。

表1 多层螺旋CT诊断结果分析

临床上通常会将急性阑尾炎患者的体征、临床症状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作为依据,对其进行诊断[7]。但也有其它疾病会有类似于急性阑尾炎的体征和症状表现,常见的包括肠低位梗阻、回盲部肿瘤、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憩室炎、右输尿管结石、急性胰腺炎以及胃肠道炎症等,以上各种类型的急腹症通常会有各自典型的CT表现呈现出来,诊断较为容易,但需要将其和憩室炎与阑尾肿瘤有效区分开来。手术开展前,对盲肠憩室炎进行诊断时,通常存在较高难度,一是该疾病的临床症状类似于急性阑尾炎,二是临床上部分医生对该疾病的熟悉度较低。本研究结果显示,有1例盲肠憩室炎患者被误诊为急性阑尾炎,对盲肠憩室炎的CT征象进行分析可知,盲肠壁上向外有局限性突出结构出现,其内部主要表现为高密度影、软组织密度、液体密度或者气体密度影,并且某些情况下还会伴随有弥漫性水肿或者增厚现象出现。憩室发炎后,局部肿块形成的重要原因为软组织密度的出现,回盲部周围会存在有一定渗出现象,脂肪间隙模糊为其主要表现,并且还会有条纹影伴随出现,某些情况下还可以观察到结肠淋巴结出现肿大现象。如果憩室炎合并有穿孔、脓肿现象出现,那么便很难将其与急性阑尾炎进行合理鉴别。因此在对急性阑尾炎进行诊断时,要对盲肠肠壁完整性进行高度重视。临床上较少出现原发性阑尾肿瘤,在临床上并不会有特异性表现出现,部分患者在发病初期甚至不会有明显症状出现。虽然阑尾肿瘤较为少见,但术前准确诊断有利于合理选择治疗方案,将二次手术率降低。类癌在原发性阑尾肿瘤中的发生率最高,本研究中有1例阑尾类癌患者被误诊为急性阑尾炎,对其CT表现进行分析之后,可以观察到阑尾有局限性增粗现象出现,主要表现为肿块影或者结节状,且会有放射状条索影出现在其周围,某些情况下还可以观察到腹膜或者小肠系膜后淋巴结出现肿大现象。一般情况下,阑尾类癌癌肿直径在1 cm以下,影像表现也没有特异性存在。张勇[8]等学者通过对19例急性阑尾炎患者进行螺旋CT诊断后得知,CT诊断18例(94.7%),漏诊1例,可知多层螺旋CT在急性阑尾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显著,与本研究结果具有高度相似性。

综上所述,随着多层螺旋CT的不断发展,影像图片也越来越清晰,能够大致接近于病理解剖水平。多层螺旋CT不仅能将阑尾完整性和阑尾形态结构清楚显示出来,还能将回盲部和阑尾周围的间接征象显示出来,更加快速、简单、准确的对急性阑尾炎进行诊断,将急性阑尾炎和其它急腹症科学合理的鉴别开来,进而选择科学合理的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减轻患者的痛苦,有效改善预后,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1]薛必永,吴晓.多层螺旋CT诊断急性阑尾炎临床价值分析[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5,25(4):740-743.

[2]段文飞,白景阳.多层螺旋CT多平面及曲面重建在急性阑尾炎诊断中价值[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6,30(3):296-298.

[3]汪雅洁,王树全.多层螺旋CT对急性阑尾炎诊断及分型的应用价值[J].河北医学,2016,22(5):824-825.

[4]刘太峰,龙德云.多层螺旋CT诊断急性阑尾炎的临床价值分析[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7,27(5):985-987.

[5]张景峰.多层螺旋CT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价值[J].实用医技杂志,2015,22(7):726-727.

[6]刘宏俊,何敏.多层螺旋CT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价值[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21):98-99.

[7]马卫霞.多层螺旋CT在急性阑尾炎诊断中的诊断价值[J].内蒙古中医药,2013,22(33):74.

[8]张勇.多层螺旋CT在急性阑尾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交通医学,2014,28(3):269-270,272.

猜你喜欢
盲肠阑尾阑尾炎
超声在急性阑尾炎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腹腔镜高位阑尾切除术的不同入路戳孔对比
阑尾真的无用吗?
改性纱布防止兔盲肠、子宫术后盆腔粘连的效果观察
结肠镜下诊断盲肠憩室的临床分析
腹茧症合并急性阑尾炎并腹股沟斜疝1例
隧道
皮纹横切口阑尾切除术治疗阑尾炎疗效探讨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与开腹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比较分析
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单纯急性阑尾炎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