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点状剥脱术在大隐静脉曲张治疗中的应用

2017-02-26 02:17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7年36期
关键词:点状微创出血量

大隐静脉曲张疾病的发病机制主要是患者大隐静脉瓣膜处瘤样扩张,导致深静脉和下肢浅静脉汇合处的瓣膜无法进行有效作用,导致患者下肢血液回流障碍,致使静脉血液出现倒流情况[1]。临床上在治疗大隐静脉曲张患者时大多数都是通过手术治疗方式。此次研究主要是探讨分析微创点状剥脱术在大隐静脉曲张治疗中的应用,选取我院2013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36例大隐静脉曲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将此次研究报告作如下汇报。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36例大隐静脉曲张患者,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共有患者18例。其中,对照组中,男性患者10例,女性患者8例,年龄为20~73岁,平均(45.3±1.2)岁;研究组中,男性患者7例,女性患者11例,年龄为22~72岁,平均(46.2±1.4)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高位结扎分段切除手术,具体手术方式如下:首先需要对患者进行麻醉处理,找寻适宜位置进行斜切口,需要将各层组织进行依次分离,使各静脉支暴露在医生视野当中,之后需要将静脉支进行结扎切断,完成之后需要进行后期处理[2]。

给予研究组患者微创点状剥脱术,具体手术方式如下:患者在进行麻醉之后,需要在内踝上方进行横切口,在大隐静脉主干位置进行切断,之后结扎远端。借助于金属剥脱器置入患者近心方向,在金属剥脱器的引导之下,需要结扎切断静脉主干和分支,之后需要将金属剥脱器在远端探讨指引下进行固定处理,待至完全剥脱之后,需要评估手术效果,检查剥脱效果[3-4]。之后需要统计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等指标。

1.3 统计学方法

对所有患者数据资料采用SPSS 19.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手术时间

对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手术时间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在术后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表1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手术时间(±s)

表1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手术时间(±s)

对照组 18 13.31±1.13 88.6±12.8 53.69±4.58研究组 18 6.34±1.25 35.7±11.4 27.84±3.24 t值 - 11.573 13.665 8.347 P值 - <0.05 <0.05 <0.05

2.2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情况

在对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情况进行对比分析之后,研究组患者中,有1例出现感染,2例出现损伤,研究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6.67%;对照组患者中,有3例出现感染,3例出现损伤,1例出现血栓,对照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8.89%,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大隐静脉曲张症状的早期临床表现为患者下肢浅静脉出现蚯蚓状淤曲扩张,若患者长时间站立会会感到疼痛和酸胀无力等症状,在平卧位和行走时该种症状消失[5]。大隐静脉曲张在发展到后期时,患者下肢皮肤会由血液流通不畅出现营养障碍,逐渐产生色素沉着,脱屑,瘙痒以及皮肤萎缩等症状,严重可导致患者出现溃疡和湿疹情况[6]。临床上在治疗严重患者时常常借助于手术治疗方式。现阶段,临床上具有多种治疗该症状的手术方案,每一种方案的治疗效果存在较大的差异性[7]。微创点状剥脱术在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症状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以及优势特点,尤其体现在该种手术治疗方式不会对患者产生较大的创伤,并且术后恢复时间比较快,比其他手术方式治疗效果更彻底[8]。其次,微创点状剥脱术能够提升患者预后效果,术中出血量少,比较能够获得患者的认同感。

综上所述,给予大隐静脉曲张患者微创点状剥脱术治疗方式,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降低患者术中出血量,缩短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1]冯阿力.探析微创点状剥脱术用于大隐静脉曲张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7,8(22):48-50.

[2]刘健,费哲为.微创点状剥脱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临床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34):6579-6580.

[3]黄智勇,李昭辉,郭伟昌,等.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点状剥脱联合泡沫硬化剂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应用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性电子期刊),2017,17(34):23-24,26.

[4]赵海涛,王慧穆,祝冒善,等.微创点状剥脱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47例疗效及安全性观察[J].陕西医学杂志,2017,46(2):200-201,240.

[5]吴晓华.点状剥脱联合高位结扎术在大隐静脉曲张治疗中的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33):4-6.

[6]沈年宝,刘宏喜,程剑.微创点状剥脱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临床效果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33):21-22.

[7]孙鑫国,张宏文,邓小军,等.CEAP 5级以上下肢静脉曲张的联合微创治疗应用[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6,18(4):9-11.

[8]王洪根.静脉点状剥脱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6(23):5481-5482.

猜你喜欢
点状微创出血量
Ⅰ型肢根型点状软骨发育不良家系的遗传学分析
持续骨牵引复位在近节指骨干骨折微创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肺癌的微创介入治疗——专访北京医院肿瘤微创治疗中心主任李晓光
某住宅楼的混凝土点状爆裂原因分析
不同分娩方式在产后出血量估计上的差异
浅谈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特点的描述
贲门失弛缓症的微创治疗进展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
产后出血量的评估及产后出血相关因素的探讨
67例脑出血患者超急期中风急症证候与出血部位、出血量的关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