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梗死患者脑微出血相关因素研究

2017-02-26 02:17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7年36期
关键词:脑微白质血小板

产生患者脑微出血的原因主要是由患者的脑微小血管发生病变引起的一种脑实质亚临床损害[1]。近年来,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生脑微出血的情况不断增加,有研究显示,导致脑梗死患者脑微出血的因素有多种,主要包括:糖尿病、患者年龄、糖化血红蛋白等。对于目前急性脑梗死患者脑微出血的引发因素尚未明确[2]。因此,选取我院4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脑微出血的情况进行探究分析,探究引发脑微出血的相关因素,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选自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42例急性脑梗死脑微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19例。年龄为41~82岁,平均年龄为(66.25±9.08)岁。所有患者均经过检查并确诊为急性脑梗死,且所有患者则的疾病发作时间均在72小时内,该类型患者中均伴有心肝肾功能疾病,在(GRE)T2WI的检查结果中,将所有患者分成脑微出血甲组与脑微出血乙组。医护人员需根据患者的检查结果详细记录患者的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抗血小板治疗药物以及性别、吸烟、喝酒等情况。抗血小板治疗药物是指患者在疾病发作前口服的药物,如:100mg/d的阿司匹林或75mg/d的氯吡格雷,且患者服用时间超过6个月。

1.2 检查方法

采用1.5T的超导磁共振成像仪进行检查。当患者入院后需禁水禁食12小时,在第2天的早晨抽取患者4ml的肘部静脉血进行检查,并进行SE序列、DWI、T1WI、T2WI、FLAIR检查。所有患者均进行心脏彩色超声检测、颈动脉狭窄度的超声检测。使用影像学对大脑动脉分支的血管和白质疏松进行检查,排除患者存在的海绵状血管瘤和基底节区钙化。根据患者的检查结果,可将白质疏松的轻重程度分成四级,并进行统计分析。

1.3 观察指标

患者经过检查后,将导致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脑微出血的相关因素进行对比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软件对两组患者治疗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对患者的各项检查指标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在所有参与探究的42例患者中,脑微出血甲组共有22例,占52.38%。其中,男性患者有12例,女性患者有10例,平均年龄为(66.51±9.33)岁;脑微出血乙组患者共有20例,占47.62%。其中,男性患者有10例,女性患者有10例,平均年龄为(64.71±11.03)岁。两组患者在年龄、白质疏松和抗血小板治疗药物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脑微出血相关因素的Logistic分析

两组患者的Logistic回归分析对比,将两组患者的糖尿病、抗血小板治疗药物、白质疏松、性别、年龄以及血脂等因素进行回归性分析。据结果显示,患者的年龄、白质疏松、抗血小板治疗是导致急性脑梗死脑微出血的相关因素。具体结果见表1。

表1 脑微出血相关因素的Logistic分析结果

3 讨论

当前临床上对于急性脑梗死脑微出血的发生原因尚未给出明确答案,有研究显示,引发脑微出血的相关因素主要与患者的年龄、抗血小板治疗药物、高血压、糖尿病等相关[3]。而根据统计调查发现,在健康人群中,发生脑微出血的概率为3.1%~23.5%,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发生脑微出血的概率为26%~68%[4]。探究导致急性脑梗死脑微出血产生的原因,对于减少发生急性脑微梗死患者发生脑微出血的概率至关重要[5]。

根据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患者的抗血小板治疗药物、白质疏松等是引发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生脑微出血的关键因素。通常情况下,急性脑梗死患者普遍有高血压,且与MAP存在一定的联系,这恰恰表明了脑微出血产生的原因是由MAP所引发的,是导致患者出现脑微出血症状的一大危险因素[6]。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出现脑微出血症状时,容易导致患者的身体机能发生异常,对患者的神经系统产生一定程度的损害,而心功能衰竭也是导致患者产生脑微出血的一个重要因素,急性脑梗死患者大多患有心功能衰竭障碍,而心功能衰竭患者在发病时均产生了脑微出血的症状[7]。由此可见,血压的高低程度、心功能衰竭等均是导致急性脑梗死患者出现脑微出血的原因。据相关研究显示,急性脑梗死患者会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出现脑微出血的概率会大大提升,常多发于40岁以上的中年人士,这类人群发脑微出血的概率会更高[8]。从当前的探究结果中可以看出,当患者的年龄不断增长时,使得脑微出血的症状发生率也在不断增加,根据探究观察并未发现患者出现普遍性的脑微出血症状,也就是说可以采用医疗措施将脑微出血的发生率降低。

从上述的探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年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脑微出血甲组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6.51±9.33)岁,而脑微出血乙组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4.71±11.03)岁。糖尿病也是引发脑血管疾病的相关因素,但目前研究并没有明确表明糖尿病是否可以引发患者的脑微出血,根据上述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并不是引发脑微出血的相关因素,而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是否会使患者的脑微出血症状加重或使得脑微出血的相关机制转化尚未有明确答案。

综上所述,白质疏松、抗血小板药物治疗以及患者的年龄等是引发急性脑梗死患者脑微出血的重要因素,而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生脑微出血可能会转化成微血管疾病或颅内血管疾病,深入探究脑微出血的相关因素,对于预防和治疗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1]张格娟,杨格强,狄政利,等.急性脑梗死患者脑微出血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陕西医学杂志,2015,44(7):821-823.

[2]徐朝伟,罗建勤,陈健,等.急性脑梗死患者脑微出血的发病情况及其危险因素分析[J].浙江医学,2016,38(2):123-125.

[3]张斌,张淑玲,付胜奇,等.急性脑梗死患者中脑微出血的危险因素研究[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9(14):67-69.

[4]李国平.急性脑梗死患者脑微出血的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哈尔滨医药,2017,37(4):304-306.

[5]张晓燕.急性脑梗死患者脑微出血的临床表现及其危险因素分析[J].临床研究,2017,25(7):41.

[6]程伟.急性脑梗死患者脑微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7(2):40-42.

[7]谢增华,刘萍,张艳艳,等.急性脑梗死后发生脑微出血相关危险因素研究[J].中华全科医学,2016,14(8):1416-1418.

[8]胡军,朱海清,鲍智颖,等.急性脑梗死患者中脑微出血的危险因素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4,35(2):192-193.

猜你喜欢
脑微白质血小板
IL-6、NES以及新生儿颅脑超声对早期诊断早产儿脑白质损伤的应用价值
机采血小板和冰冻血小板临床输注效果的差异分析
脑微出血的研究进展
脑微出血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
脑微出血及其与抗栓治疗的研究进展
缺血性脑白质脱髓鞘病变的影响因素
活血化瘀类中药抗血小板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脑微出血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
ADMA/DDAH系统与脑白质疏松症的关系
蒙药治疗干燥综合征伴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