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croRNA在冠心病发生机制中的作用及其临床应用

2017-02-26 02:17姜海涛李连兴王东方王宇楠吕纳强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7年36期
关键词:稳定型心绞痛心肌梗死

姜海涛 李连兴 王东方 王宇楠 吕纳强

随着社会生活及饮食习惯的改变,心血管疾病发生概率不断增高,此疾病死亡率较高,其中冠心病属于心血管疾病中最为常见的一种,严重影响着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同时也加重了家庭及社会负担,在予以有效治疗同时,可靠的诊断方法极为重要,可直接反映病情、观察预后效果。microRNA为单链RNA分子,在多项生物活动中均有重要作用,包括细胞凋亡、分化、增殖等[1],其表达可能与冠心病病情发展存在一定关系。本文抽取208例患者进行研究,参考正常人群检测结果,旨在探讨冠心病发生机制中microRNA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线资料

从赤峰市医院和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2016年11月18日—2017年11月21日的冠心病患者中随机抽取208例为观察组,另取同期200例非冠心病患者为对照组。

对照组:男女比例为110∶90;年龄47~68岁,平均年龄(55.20±3.55)岁。

观察组:男女比例为112∶96;年龄50~67岁,平均年龄(56.19±3.72)岁;急性心肌梗死64例,稳定型心绞痛8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60例。

纳入标准:近期未使用他汀类药物者;经冠脉造影明确疾病者;年龄≥50岁;无脑血管合并症者;临床可见胸骨后闷胀感、压榨感、疼痛等症状,且疼痛呈放射状,累及肩部、手臂、咽喉等。

排除标准:认知障碍、意识不清或精神异常者;其他脏器严重疾病者;合并颈椎病、高血压、甲亢等可致胸痛疾病者。

两组研究对象性别、年龄等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均予以microRNA检测(在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取3ml静脉血,并置于枸橼酸钠抗凝管(1∶9)中,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提取使用RNA快速提取试剂盒(北京中杉金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予以逆转录反应、qPCR、相对表达量测定。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miR-155以及miR-146a数据。

1.4 统计学方法

将两组研究对象的miR-155、miR-146a,使用SPSS 21.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均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microRNA检测情况对比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miR-155更低,miR-146a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miR-155、miR-146a(±s)

表1 对比两组miR-155、miR-146a(±s)

观察组 208 0.84±0.37 1.72±0.63对照组 200 1.43±0.73 1.03±0.42 t值 - 10.36 12.96 P值 - 0.01 0.01

2.2 冠心病不同疾病类型microRNA检测分析

稳定型心绞痛组miR-155最高,急性心肌梗死组最低;急性心肌梗死组miR-146a最高,稳定型心绞痛组最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对比三组miR-155、miR-146a(±s)

表2 对比三组miR-155、miR-146a(±s)

注:t1、P1:急性心肌梗死与稳定性心绞痛相比;t2、P2:稳定型心绞痛与不稳定型心绞痛相比

急性心肌梗死 64 0.53±0.09 2.19±0.83稳定型心绞痛 84 1.12±0.41 1.35±0.62不稳定型心绞痛 60 0.79±0.61 1.84±0.47 t1值 - 11.30 7.05 P1值 - 0.01 0.01 t2值 - 3.88 5.15 P2值 - 0.01 0.01

3 讨论

冠心病病理基础主要为动脉粥样硬化,临床发现在心血管疾病中,miRNA可影响内皮细胞、单核巨噬细胞以及血管平滑肌细胞等功能,其中以miR-155与miR-146a为代表[2-3]。

miR-155、miR-146a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分别位于21、5号染色体,前者在多种肿瘤疾病中均有表达,临床发现,此物质具有免疫炎性保护性[4-6],并通过负反馈调节对炎症进行控制,避免组织造成进一步损伤。另外,miR-155能够在血管紧张素相关受体上直接发挥作用,抑制受体结合,阻碍内皮细胞迁移,且能够抑制受体转录水平。后者相对表达量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明显增高,此物质可对炎症以及免疫反应发挥调节作用[7-8],主要通过Toll样受体进行,此物质能够阻碍炎性因子分泌以及脂质摄入,导致巨噬细胞相关功能减弱,引起斑块稳定性降低,破裂风险明显增高,在炎症发生发展方面具有加速意义。

本文结果中,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miR-155更低,miR-146a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类型疾病中,稳定型心绞痛组miR-155最高,急性心肌梗死组最低;急性心肌梗死组miR-146a最高,稳定型心绞痛组最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显示病情程度越重,miR-146a表达增加,miR-155表达下降。

综上所述,miR-155以及miR-146a表达与冠心病病情程度有一定关系,可为其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理论支持。

[1]王虹,陆红梅,阳文辉,等.他汀类药物对冠心病患者循环微小RNA-92a表达的影响[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12,24(4):215-218.

[2]王阶,虞桂.microRNA与冠心病中医证候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32(11):1562-1565.

[3]李陶,庞琪,刘永斌,等.外周血microRNA-22水平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中的表达变化及临床诊断意义[J].中国医刊,2017,52(1):31-35.

[4]冯晶,黄素丽,何美安,等.miRNA前体-320b-2启动子区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冠心病相关性及对血浆microRNA-320b表达水平的影响[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4,48(10):893-899.

[5]张岩,王聪霞,马维冬,等.microRNA-491-5p血浆水平及其靶基因多态性与早发冠心病易感性的研究[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6,37(3):318-321.

[6]王虹,林英忠,刘伶,等.冠心病循环miR-92a数据的正态变换方法比较[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2,22(9):36-38.

[7]李凝诗,杨丽霞,郭瑞威,等.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microRNA-155及146a的表达水平[J].西南国防医药,2014,24(4):380-382.

[8]李韶南,刘震,曾冲,等.循环microRNA-21对冠心病不稳定斑块的预测意义[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6,25(7):878-882.

猜你喜欢
稳定型心绞痛心肌梗死
冠心病心绞痛应用中医辨证治疗的效果观察
以剑突下疼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1例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分析
急诊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探索构架
老年稳定型冠心病患者的衰弱评估与预后分析
蒙药治疗慢性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观察
浅谈慢性稳定型心绞痛的蒙医诊治
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
替格瑞洛在老年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作用研究
改良溶栓法治疗梗死后心绞痛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