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先天性心脏病Amplazer伞治疗效果分析

2017-02-26 02:17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7年36期
关键词:先天性抗原心脏病

先天性心脏病(CHD)是儿童常见的先天性疾病之一。这种疾病是指患儿心脏发育过程中就出现了问题[1]。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产前检测,在一般情况下,先天性心脏病应用产检检测进行诊断,其确诊几率极低。先天性心脏病包括上百种分型,有的患儿可合并多种畸形,其临床症状也各不相同,病情较轻的可能终身无临床表现,而病情较重的出生时就表现出缺氧、休克甚至夭折。目前,临床上多采用手术治疗,Amplazer伞介入治疗法是一种操作简单且安全性较高的心脏介入治疗方式。我院选取2016年2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64例,探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应用Amplazer伞治疗的效果及对因子Ⅷ相关抗原的影响,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2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6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32例)中,男性患儿18例,女性患儿14例;年龄3~6岁,平均年龄为(4.5±1.3)岁;对照组患者(32例)中,男性患儿20例,女性患儿12例;年龄3~6岁,平均年龄为(4.5±1.1)岁;两组患儿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同时本研究经过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手术方法 对照组患儿应用心内直视手术进行治疗。在手术之前准备好手术器材以及药品,进行消毒,保证手术过程是无菌操作。在手术中,第一就是进行麻醉操作,麻醉设备是德国DragerGS型麻醉机,手术一开始就要进行心电监护(血氧饱和度和平均动脉压检测),一直监测到最后。在进行全麻后,开始进行心脏手术:先在右侧第四肋间切出一个小切口,找到心脏部位,把心包切开后进行悬吊,肝素化后建立体外循环,在左心房左心室处进行引流,使心脏停止跳动。待心脏停止跳动后,在打开右心房进行一系列修补工作,修补完毕后,将逐层缝合切口。全程检测患儿体征,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停止手术操作[2]。

1.2.2 研究组手术方法 研究组应用Amplazer伞封堵治疗。在手术之前准备好手术器材以及药品,进行消毒,保证手术过程是无菌操作。在手术中,第一就是进行麻醉操作,麻醉设备是德国DragerGS型麻醉机,手术一开始就要进行心电监护(血氧饱和度和平均动脉压检测),一直监测到最后。在进行麻醉后,进行穿刺右股静脉和右股动脉,进行常规右心导管检查。检查后若出现异常,就对左心室进行造影,找出PMVSD位置并测定PMVSD直径,根据得出数据选择封堵器的大小。接着,选择股动脉送入冠状动脉进行造影,把导管送到左心室并进行调整导管位置.通过这种造影以及接入性治疗,我们对患者进行治疗。一般在术后1,3,5,7天重复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有无并发症的发生并记录好并发症发生的情况[3]。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因子Ⅷ相关抗原,清晨空腹采取肘静脉血2ml,应用火箭免疫电泳法测定血浆ⅧR:Ag,抗人ⅧR:Ag血清、标准参考血浆由上海生物制品所提供[4]。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并发症发生情况方面,研究组患儿血肿、房性心律失常、肺部感染以及阵发性头痛的发生率为9.36%,均低于对照组的28.1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1.543,P<0.05),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例,%)

2.2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因子Ⅷ相关抗原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儿的因子Ⅷ相关抗原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儿各个时间点的因子Ⅷ相关抗原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因子Ⅷ相关抗原对比(±s,%)

表2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因子Ⅷ相关抗原对比(±s,%)

对照组 32 208.1±12.3 252.2±14.5 202.3±12.4 198.5±5.5研究组 32 206.1±32.5 239.5±12.3 187.3±23.4 169.8±2.4 t值 - 1.231 11.331 11.232 11.346 P值 - >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首例小儿心脏病介入治疗是在1966年,Rashkind和Miller采用球囊房问隔造瘘术对小儿心脏进行治疗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5]。本研究结果显示,并发症发生情况方面,研究组患儿血肿、房性心律失常、肺部感染以及阵发性头痛的发生率为9.36%,均低于对照组的28.13%(P<0.05),这提示Amplazer伞介入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要想进一步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还需要在手术过程中需要注意几个问题[6]:(1)在进行手术时,不能用力抽动导丝并且采取抽动次数不能太多,如果用力抽动或者抽动次数过多记忆容易产生血栓或者损伤心肌,在术后容易产生并发症;(2)在手术时,千万不能把型号不匹配的封堵器放入缺损口,一般硬塞进去的会造成心肌损伤,并且在后来操作时易脱落[7];(3)在进行解剖时,注意下刀的位置,注意患者腹股沟的位置,千万不能碰到股动脉,一旦碰到及时止血。对于手术并发症,可以做得就是手术过程中采取一定措施避免其发生,再进行手术操作时,手术医生要高度集中精力,仔细进行解剖,解剖时把每一部分组织分辨清楚。再次就是,对于较小的操作过程中要仔细认真的进行组织解剖,分清其层次;其次是,对于较小的血肿可以不做特殊处理,因为一般手术处理比较麻烦,耗时效果也不理想,并且少量的淤血周围组织能够自行吸收,但是对于较大的血肿需手术清除解决。对于术后出现的非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可采取可达龙(胺碘酮)静脉注射。根据临床数据显示,房间隔缺损出现房室传导阻滞的几率小于室间隔缺损[8]。本文研究结果发现,治疗前,两组患儿的因子Ⅷ相关抗原对比(P>0.05),治疗后各个时间点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这提示Amplazer伞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另外,对于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来说,术前护理也很重要。首先要做好心理护理,因患儿家属对Amplazer伞心脏介入治疗不了解,会存在恐惧、不安的情绪,因此护理人员应当耐心的向他们介绍Amplazer伞心脏介入治疗的优点以及预后,缓解患儿家属恐惧的情绪。同时,进行手术治疗前,应当检查患儿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心电图以及心脏彩超等多项检查。术前3天要定时检查患儿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变化,每天检查4次;术前1天要做好血型交叉试验,做青霉素及碘过敏试验,并做好相关记录。在手术当天,给予抗生素,根据患儿体重选择合适的药量,术前6 h禁食、禁水,术前半小时协助患儿排尿,然后进行麻醉,静脉注射10%的葡萄糖溶液以保持输液通畅。

综上所述,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应用Amplazer伞治疗有利于改善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同时抑制因子Ⅷ相关抗原表达。

[1]陈梦苒,韩继彪,邬松,等.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微创小切口治疗体会[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2015,13(1):82-84.

[2]西凤瑜.浅谈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症状及其护理[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10):124.

[3]章体玲,光雪峰,张伟华,等.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麻醉处理临床观察[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5,36(9):77-79.

[4]丁杰,都鹏飞.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及其介入治疗的相关进展[J].中华全科医学,2016,14(6):883-884.

[5]苏娅.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常见并发症的防治[J].国际儿科学杂志,2015,42(5):545-548.

[6]李玉忠,吴霭青.静脉泵注依托咪酯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手术中的应用[J].河北医药,2016,38(1):110-111.

[7]刘学兰,尉新华,范顺阳,等.探讨不同阶段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术后监护及预后[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5):68-69.

[8]陆强,马东星,吴晓霞,等.介入封堵治疗单纯主动脉窦瘤破裂的临床疗效及随访结果[J].心肺血管病杂志,2015,34(3):180-183.

猜你喜欢
先天性抗原心脏病
“心慌”一定是心脏病吗?
中医新解心脏病
微小RNA在先天性巨结肠中的研究进展
负载抗原DC联合CIK对肝癌免疫微环境的影响
重视先天性心脏病再次开胸手术
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为靶标的放射免疫治疗进展
成人先天性小肠旋转不良长期误诊1例
APOBEC-3F和APOBEC-3G与乙肝核心抗原的相互作用研究
Smog in Los Angeles
盐酸克伦特罗人工抗原的制备与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