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歧杆菌三联活菌对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

2017-02-26 02:17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7年36期
关键词:活菌双歧三联

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的存活率得到显著提高,但存活后成长过程中仍面临着各种问题,给新生儿科的医生提出了新的挑战。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消化系统功能发育不完善且肠道菌群建立不完善,常出现喂养不耐受问题,主要症状有胃潴留、呕吐、腹胀、及胎粪排出延迟等,导致胃肠外营养时间延长,久之可能出现免疫力低下及营养不良等,不仅影响患儿基础疾病的恢复,同时也增加了感染风险[1-2]。如何安全有效的防治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已成为热点问题;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是肠道正常菌群制剂,可促进肠道菌群的建立,本研究对我院2014年1月—2017年5月收治的喂养不耐受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采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进行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进行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研究对象选自2014年1月—2017年5月96例在我院新生儿科住院的喂养不耐受的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喂养不耐受诊断标准参照《实用新生儿学》[3]中相关标准:每天呕吐次数≥3次,奶量不增加或减少≥3 d,胃内存在咖啡样液体,胃潴留量大于前次喂养量的1/3,腹胀。排除患有先天性消化道畸形患儿,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先天性遗传代谢疾病患儿及不能配合完成本研究的患儿。所有患儿家属对本研究内容及目的知情同意并自愿参与,全部患儿中,男50例,女46例;胎龄28+3~36+4周,平均胎龄为(32.8±3.4)周;出生体质量1 130~2 450 g,平均体质量(1 823.4±215.6)g;所有患儿均在出生后24 h内入院,且经治疗后均痊愈出院,可完全经口喂养。按照随机分配的方法,将所有患儿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儿入院后均给予早产儿护理,治疗基础疾病,同时做好保暖、预防感染等对症支持治疗;尽早给予肠道喂养,逐渐按照患儿喂养耐受状况增加奶量,加奶速度<20ml/(kg·d)。观察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在喂奶同时服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口服或鼻饲,每次0.17 g,每天2次;服药期间,如患儿因病情需禁食时需同时停用益生菌;奶量增加至全肠道喂养120ml/(kg·d)停止用药。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儿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呕吐消失时间、腹胀消失时间、达全肠内营养时间、住院期间体质量日增长、平均住院时间,败血症、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EXCEL对本研究数据进行整理记录,采用SPSS 20.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儿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呕吐消失时间、腹胀消失时间、达全肠内营养时间、平均住院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缩短,住院期间体质量日增长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治疗过程中,观察组1例患儿发生败血症,对照组3例患儿发生败血症,对照组败血症发生率高于观察组,但组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χ2=0.2609,P>0.05);对照组1例发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观察组无一例发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两组均未发生皮疹及胃肠道等不良反应。

3 讨论

早产儿由于肠道功能发育不全常会出现喂养不耐受,直接影响新生儿内环境,使胃肠道喂养的进展减慢,肠外营养时间被迫延长,可能进一步导致患儿发生胆汁淤积、高胆红素血症、败血症、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及感染等,直接影响患儿生长发育同时还会延长患儿的住院时间[4-5];因此,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已成为新生儿科医生关注的重点。

早产儿肠道菌群尚未建立,缺少有益菌群,特别是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可能影响早产儿肠道功能,产生喂养不耐受;本研究所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制剂是一种微生态制剂,是由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及粪链球菌组成的三联活菌制剂,儿科临床主要用于功能性胃肠道疾病的治疗[6-9]。其中主要作用菌双歧杆菌可加快脂肪皂化,促进蛋白及碳水化合物的水解和吸收,加快新陈代谢;同时有利于铁、磷、钙的吸收,促进肠壁蠕动及肠道排空胃;促进有益菌定植,阻碍致病菌的入侵及定植。

本研究结果显示:服用益生菌后患儿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呕吐消失时间、腹胀消失时间、达全肠内营养时间、平均住院时间、住院期间体重日增长均得到显著改善,同时治疗中并未出现无不良反应;提示双歧杆菌三联活菌对于治疗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安全有效。

表1 两组患儿体质量指标、喂养不耐受指标及住院时间比较结果(±s)

表1 两组患儿体质量指标、喂养不耐受指标及住院时间比较结果(±s)

对照组 48 10.9±2.6 5.7±0.8 5.2±0.3 19.7±1.1 17.2±1.3 31.5±2.1观察组 48 7.2±1.9 4.1±0.5 3.2±0.2 15.1±0.9 18.9±1.4 23.9±1.7 t值 - 7.960 4 11.750 2 38.430 3 22.423 5 6.164 9 19.488 2 P值 -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1]路军英,刘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特征及影响因素[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3):151-152.

[2]夏红萍,朱建幸.早产儿喂养不耐受[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5,30(2):95-99.

[3]邵肖梅,叶鸿瑁,丘小汕.实用新生儿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104-105.

[4]刘梅.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联合多潘立酮治疗新生儿喂养不耐受40例 [J].中国药业,2014,23(19):80-81.

[5]黄梅,韦丹.小于胎龄儿喂养不耐受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4,22(2):180-182.

[6]冯琼.常见不同类型益生菌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防治效果研究[J].安徽医药,2015, 19(10):2020-2021.

[7]汤薇薇,何贤明,张传龙.益生菌制剂治疗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26(13):1764-1765.

[8]华玲玲.微生态制剂联合母乳喂养治疗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2014,29(18):2921-2922.

[9]温福兴,王丽双.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联合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5):175-176.

猜你喜欢
活菌双歧三联
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联合蒙脱石散治疗腹泻患儿的效果分析
益生菌产品中双歧杆菌计数培养基的比较研究
死菌活菌,健康作用不一样
中西医结合治疗毛囊闭锁三联征2例
酪酸梭菌活菌散剂治疗小儿感染性腹泻对血清IL-6、PCT水平的影响
陈旧性肘关节恐怖三联征伴关节僵硬的手术治疗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蒙脱石散联合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效果分析
澳门歌剧“三联篇”之旅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联合多潘立酮治疗新生儿喂养不耐受40例
母乳婴儿源产细菌素双歧杆菌的分离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