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混胰岛素与胰岛素泵对糖尿病患者的应用效果分析

2017-02-26 02:17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7年36期
关键词:胰岛素泵低血糖胰岛素

2型糖尿病在临床上十分常见,由于该类患者病程较长者局部血液循环较差,将会降低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力,降低了抗病能力,长此以往,将会使得患者伴有巨大的精神压力,引发多种不良情绪,导致儿茶酚胺、生长激素、糖皮质激素递增,从而进一步增加了血糖水平,导致围术期的治疗风险增加[1]。有关研究指出[2],对于2型糖尿病合并外科疾病的患者而言,围术期帮助其进行血糖控制,便于将并发症发生率降低。目前临床上首选胰岛素作为降糖药物,且具有多种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为了对其治疗效果与经济成本进行综合性的分析,详情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2016年1月20日—2017年1月20日至我院住院治疗的围术期2型糖尿病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的疾病均获得确诊,均为2型糖尿病,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将严重脏器功能受损与急性代谢紊乱疾病患者排除。依照入院时间的顺序进行分组,每组均25例患者。

常规组(n=25):男性14例、女性11例,年龄为35~87岁,平均(55.23±2.41)岁;发病时间为1~12年,平均(5.96±1.20)年;实验组(n=25):男性15例、女性10例,年龄为34~86岁,平均(55.96±2.32)岁;发病时间为1~12.5年,平均(6.02±1.24)年。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实验组患者采取胰岛素泵治疗,对常规组患者采取预混胰岛素治疗。

常规组:采取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诺和诺德公司生产)皮下注射治疗,起始剂量为0.5 IU/(kg·d),分在二餐或三餐前皮下注射治疗,依据患者血糖水平的变化情况对胰岛素剂量及时调整。

实验组:给予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门冬胰岛素治疗,依据患者实际体质量进行注射治疗,在三餐前注射餐前大剂量,依据患者实际血糖变化情况对给药剂量进行调整,两组患者均观察2周时间。

血糖控制目标为:空腹血糖水平在4.4~8.0 mmol/L之间,餐后血糖水平在4.4(不包括4.4)~10.0 mmol/L之间,若空腹血糖水平小于等于3.9 mmol/L,则表示为低血糖。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餐前与餐后2 h的血糖水平,采用血糖仪检测微量指尖血糖。

对比两组患者的胰岛素用量、达标时间、经济成本。对比两组患者的低血糖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糖水平

治疗前,两组的餐前血糖与餐后2 h血糖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餐前血糖与餐后2 h血糖均有所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可知。

2.2 胰岛素用量、达标时间、经济成本

比较两组的胰岛素剂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血糖达标时间短于常规组,胰岛素成本相比常规组更低,但是实验组的耗材费用与血糖达标所需总费用高于常规组,胰岛素成本比低于常规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可知。

2.3 低血糖发生率

比较两组低血糖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可知。

表1 两组患者的血糖水平分析(±s,mmol/L)

表1 两组患者的血糖水平分析(±s,mmol/L)

三餐前血糖 三餐后2 h血糖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实验组(n=25) 13.52±2.68 5.58±2.63 18.26±3.12 7.52±2.30常规组(n=25) 13.55±2.75 7.65±2.61 18.52±3.24 9.23±2.42分组

表2 两组患者的胰岛素用量、达标时间、经济成本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的胰岛素用量、达标时间、经济成本比较(±s)

实验组(n=25) 260.23±33.36 5.12±1.30 89.11±11.23 257.41±30.25 339.52±11.41 45.63±3.12常规组(n=25) 295.21±33.52 7.82±1.80 112.36±10.24 71.36±11.63 184.52±26.41 61.23±3.23

表3 常规组与实验组的低血糖发生率分析

3 讨论

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围术期的血糖控制情况与手术伤口愈合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息息相关,若血糖控制效果不佳,将会导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增加,且术中患者可能需要较多的血液制品,手术费用较高,住院时间延长。对患者围术期应给予胰岛素进行血糖控制,实际治疗时需注意是否会发生低血糖现象[3-4]。对患者围术期应适当补充胰岛素,便于对空腹及餐后血糖水平进行有效控制。

门冬胰岛素属于一类速效胰岛素类似物[5],可达到良好的降糖效果。有关研究指出[6],对糖尿病患者采取门冬胰岛素持续皮下注射进行治疗,其胰岛素成本相比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成本较低,且具有较低的严重低血糖发生率,但是所需的总医疗费用较高。本次研究对常规组患者采取预混胰岛素治疗,对实验组患者采取胰岛素泵治疗,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的餐前血糖与餐后2 h血糖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餐前血糖与餐后2 h血糖均有所下降,且血糖值有明显差异,说明两种给药方式都能取得良好的降糖效果,但是比较两组低血糖发生率可知实验组的低血糖发生率低于常规组。有关研究指出[7],对2型糖尿病患者采取预混胰岛素与胰岛素泵注射门冬胰岛素治疗后,两组降糖效果有明显差异,对比两组的胰岛素给药剂量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本次研究的结果相似。此外,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的胰岛素成本较低,但是其耗材费用与血糖达标所需费用高于常规组。

分析采用胰岛素泵给药方式便于快速、安全、平稳控制血糖,降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治疗的安全性,对于妊娠糖尿病、围手术期糖尿病、青少年或者儿童糖尿病等特殊情况或者人群,采用胰岛素泵给药方式的效果更加显著[8]。综上情况可知,对2型糖尿病患者围术期采取预混胰岛素与胰岛素泵注射治疗均可达到较为显著的应用效果,但用胰岛素泵降糖治疗者血糖达标时间更短、胰岛素用量更少、低血糖发生风险更低,推荐经济条件好的患者首选胰岛素泵方案。

[1]王玲,窦怀宝,朱琳璐,等.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的临床观察[J].实用老年医学,2012,26(3):221-223.

[2]王艳香,王小华,乔武,等.胰岛素泵应用于糖尿病合并胃癌围手术期的护理[J].医学临床研究,2012,29(4):783-784.

[3]田建卿.深入认识预混胰岛素,掌握使用细节[J].医师在线,2017,7(23):17-18.

[4]王晓薇.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后皮下注射胰岛素3种方式的疗效比较[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2,16(9):15-17.

[5]潘伟,沈飞霞,葛胜洁,等.2型糖尿病胰岛素强化治疗时不同方案比较[J].温州医学院学报,2012,42(2):132-135.

[6]胡迎年.两种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14,30(2):20-21.

[7]占焕平,俞琳,刘华生,等.胰岛素不同注射方法在2型糖尿病并发感染中的临床疗效比较[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10):2063-2064.

[8]彭韦霞,刘丽君,贺佩祥,等.初诊2型糖尿病胰岛素治疗达到临床缓解的影响因素研究[J].现代医药卫生,2013,29(24):3688-3690.

猜你喜欢
胰岛素泵低血糖胰岛素
您对低血糖的这些看法 原来都是错的
胰岛素泵用于腹腔给药的发展现状及应用前景
自己如何注射胰岛素
低血糖的5个真相,你都知道了吗?
胰岛素笔有哪些优缺点?
糖尿病患者当心酒后低血糖
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临床效果探讨
门冬胰岛素30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老年初诊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胰岛素泵治疗妊娠糖尿病的临床效果分析
胰岛素泵床边交接表的设计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