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炎宁汤治疗盆腔炎的疗效分析

2017-02-26 02:17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7年36期
关键词:性疾病盆腔炎灌肠

盆腔炎是一种妇科临床多发病,主要指女性内生殖器及其周围器官所发生的炎症反应。研究表明,我国40%左右的育龄女性曾出现过妇科炎性疾病,在已婚女性中,该比例更是达到70%[1]。慢性盆腔炎临床症状主要有腹痛、腰骶痛、白带量增多等,具有病程长、易复发等特点;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可能发展发生慢性盆腔痛、盆腔粘连、输卵管性不孕等;严重者可导致不孕症及异位妊娠等,严重影响患者生活及身心健康[2-3]。我院2017年1—6月采用妇炎宁汤口服灌肠治疗盆腔炎患者取得较好疗效,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研究对象选自我院2017年1—6月收治的12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华妇产科学》[4]中慢性盆腔炎相关诊断标准;中医主要体征:体质类型均为阳虚型;小腹胀痛拒按,得热痛减;畏寒肢冷;腰骶疼痛;月经不畅,带下增多,色白质稀;舌质苔薄,脉沉弦。排除哺乳期、妊娠期或备孕期患者,子宫内膜异位症及子宫腺肌症患者,急性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患者,1个月内接受过相关药物治疗者,合并严重内科疾病者,对本研究所用药物过敏者及不能配合完成研究者。所有患者均对本研究内容及目的知情同意自愿参与本研究,其中年龄为23~52岁,平均年龄为(31.5±8.1)岁;病程为3个月~4年,平均病程(1.5±1.1)年;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0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进行抗生素治疗,给予左氧氟沙星(0.1 g/次,2 次/d)和甲硝唑(0.4 g/次,3 次/d)口服治疗;共治疗2周。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自拟妇炎宁汤治疗;金银花30 g,红藤30 g,蒲公英30 g,败酱草30 g,夏枯草15 g,当归15 g,丹参15 g,元胡12 g,桃仁12 g,赤芍12 g,延胡索12 g,连招10 g,木香10 g;气血虚弱者加党参10 g,黄芪15 g;腰酸者加续断10 g,桑寄生15 g;下腹冷痛者加小茴香6 g,肉桂3 g。方剂每日煎两汁,头汁每日晨起口服,二汁浓煎成100ml,患者取侧卧位,将药液加入灌肠器并接导尿管,将导尿管插入直肠约15 cm,给予保留灌肠,注完后休息半小时以上,灌肠时间最好选在晚上临睡前排便后,每日1次,经期停用,连续2周。

1.3 疗效评价

疗效评定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5]进行,患者生化和妇科检查恢复正常,临床症状基本消失为治愈;患者生化和妇科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为显效;患者生化及妇科检查有所改善,临床症状有所改善为有效;患者生化和妇科检查无改善,与治疗前对比,临床症状、体征无变化甚至加重为无效。显效率=(治愈+显效)/总例数×100%;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EXCEL对本研究数据进行整理记录,采用SPSS 20.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观察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n,%)

2.2 两组患者复发情况分析

所有患者停药后随访半年,对照组13例复发,复发率为21.67%;观察组4例复发,复发率为6.6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898 6,P<0.05)。

3 讨论

女性受生殖道的生理结构、自身黏膜免疫功能及阴道内环境的保护,对于生殖器细菌感染及疾病等具有一定抵御能力;当机体在各种因素影响下,发生生殖道生理结构改变、机体抵抗力较低及阴道内环境遭到破坏时可能导致致病菌感染盆腔脏器,引发盆腔炎[2,6]。祖国医学认为,慢性盆腔炎属于“少腹痛”“带下”“不孕”“瘕”等范畴,病因为经期产后,胞门未闭,风寒湿热之邪内侵,蕴积于宫内,胞脉血行不畅所致。

本研究所用方剂中败酱草、夏枯草、红藤等具有祛瘀止痛、清热解毒的作用,同时兼顾抑菌作用;赤芍清热散瘀止痛;当归活血止痛;桃仁抗炎镇痛;延胡索、丹参活血祛瘀、行气、止痛[7-9]。主要连用可达到活血化瘀、清热解毒、行气止痛、祛邪泄实、扶正益气之功效。另肠黏膜有较强的吸收力,直肠与盆腔组织器官部位相邻;通过灌肠,药物可以直接作用于盆腔,发挥药效。同时,还有热疗功效。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妇炎宁汤用于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好,复发率小。

[1]潘刘英.妇炎汤联合抗生素与单用抗生素对慢性盆腔炎患者疗效、抗炎及血液流变学对照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1,29(7):1703-1704.

[2]杨英,郭洪波,刘原莹.妇炎宁汤内服加灌肠治疗盆腔炎性疾病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7,17(7):1001-1002.

[3]Yunker A,Sathe NA,Reynolds WS,et al.Systematic review of therapies for noncyclic chronic pelvic pain in women[J].Obstetrical &Gynecological Survey,2012,67(7):417.

[4]马宝璋.中医妇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121.

[5]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243-253.

[6]邢秀霜.研究头孢呋辛、替硝唑联合妇科千金胶囊治疗盆腔炎性疾病的临床效果[J].北方药学,2016,13(7):91-92.

[7]郭颖,刘春丽.中医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研究进展[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6,28(10):1486-1488.

[8]徐祥梅,何晓燕.中西医结合治疗盆腔炎性疾病临床疗效观察及安全性评价[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5,33(4):1017-1019.

[9]蓝海云.中西医结合法治疗慢性盆腔炎性疾病的临床疗效观察[J].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17,4(8):67-68.

猜你喜欢
性疾病盆腔炎灌肠
防跌倒,警惕认知障碍性疾病
对虾常见环境性疾病的防治
针灸配合易罐运动对慢性盆腔炎疗效及预后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
中医治疗48例反复发作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小儿腹泻病的疗效评估
盆腔炎性疾病病原菌的分布特征与治疗探讨
灌肠方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效果
慢性盆腔炎与女性不孕不育的相关性探析
不同温度退黄灌肠液治疗肝胆湿热型黄疸9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