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综合康复锻炼在脑卒中治疗中的临床意义

2017-02-26 02:17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7年36期
关键词:患侧康复训练肢体

现如今,多数人们难以维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使得脑卒中的发生率升高。依现有的医疗条件可挽回多数脑卒中患者的生命,但因其出现的肢体偏瘫、失语等症状却较难康复,患者虽然没有失去生命,但生活质量严重下降,还会增添家人的负担[1]。因而需采取措施增强患者的患肢肢体运动能力,改善其生活质量,可在早期进行综合康复训练,现选择我院收治的82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自2016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82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中,男25例,女16例,年龄为40~78岁,平均为(58.93±17.67)岁;观察组中,男24例,女17例,年龄为41~77岁,平均为(57.09±16.94)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早期综合康复锻炼,具体如下。

1.2.1 摆放良肢位 (1)健侧卧位:患侧上臂外展,肘关节呈100°,手呈握物状,将一软枕放在患侧肢体下面,静脉输液部位选择健侧肢体;患侧下肢髋膝关节屈曲,在足部放置一枕头,协助踝关节呈屈曲状态,以90°为宜,对健侧上肢的摆放体位不加干预;(2)患侧卧位:将一软枕放在背部,伸直肘腕关节,手呈握物状,健侧下肢姿势为屈曲状。定时对其进行翻身,两次翻身间隔时间为2~3 h[2]。

1.2.2 被动活动 脑卒中发生后第2天,如神志清,无血压波动,体温、呼吸及心率在正常范围者可进行被动活动。在对患者行被动活动时,注意活动幅度及力度,开始时幅度要小,力度要轻,循序渐进,在进行时要让患者感觉到,但不可使其疼痛。对关节进行被动活动时注意顺序,从大关节开始,小关节最后进行;可先对健侧进行被动活动,而后再活动患侧[3]。可多对指、踝关节等小关节进行被动运动。

1.2.3 按摩 脑卒中患者出现偏瘫后,肢体的血液循环会受到影响,且肿痛的现象,且有出现并发症的可能,如压疮、静脉炎等,对患肢的恢复不利;按摩活动可使血液循环得到改善,且利于肿痛现象的消退,还可预防各种并发症。但在进行按摩其力度要注意,不可盲目的进行,以免使患者受到损伤,在进行时需轻柔。按摩方法分揉捏及安抚推摩等,要根据肌肉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方法,揉捏方法适用于瘫痪肌肉,推摩则针对拮抗肌[4]。

1.2.4 日常生活锻炼 患者出现脑卒中偏瘫后,四肢协调能力下降,手的灵活度也会受到影响,而日常生活确与四肢协调能力、手的灵活度有密切的关系;上述能力下降后会影响日常生活,甚至难以自理。在早期对其进行干预可改善其预后情况,可从简单的进行,如穿衣、洗刷及吃饭等。

1.2.5 针灸经络刺激 对于上肢功能障碍者选择手三里、曲池、合谷等穴位,下肢障碍者选择足三里、环跳、太稀等穴位,以平补平泻手法进行针灸,先上肢后下肢,留针半小时。

1.2.6 生物电刺激 将电极板均匀涂抹导电膏之后,放置在患者主要运动障碍肌群上,并固定好,进行操作,每次半小时。

1.3 观察指标

以MBI指数评定日常生活能力;以FMA评分评定肢体运动功能,总分均为100分,分值与能力成正比。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干预后,观察组患者MBI、FM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MBI、FMA评分对比(±s,分)

表1 两组患者MBI、FMA评分对比(±s,分)

MBI FMA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n=41) 21.09±11.38 66.39±11.28 16.39±6.45 67.07±8.63对照组(n=41) 21.86±11.20 42.65±10.88 17.76±7.49 46.03±8.74 t值 -0.309 9.699 -0.887 10.968 P值 0.758 <0.001 0.378 <0.001组别

3 讨论

有报道称[5-6],脑卒中早期受损的部分神经元有再生的可能,但需给予一定的干预。脑卒中发生后,尽早进行康复训练,会使神经系统复活的速度加快。

本组患者中,患者发生脑卒中后入院时的肢体运动功能均较差,其FMA评分均较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入院后早期未进行康复锻炼的观察组在出院时其肢体运动功能稍有好转,其FMA评分为(46.03±8.74)分,早期进行康复锻炼的观察组出院时肢体运动功能恢复良好,其FMA评分为(67.07±8.63)分,已达到了及格分。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的好坏决定其日常生活质量的高低,本次研究中,在入院时两组患者的MBI评分均较低,也就意味着两组患者基本失去了生活自理能力;在入院后早期进行康复训练的观察组在出院时其MBI评分达到了(66.39±11.28)分,也就说明该组患者多数可生活自理;而早期未进行康复训练组生活质量评分稍差,且多数患者不能达到自理水平[7]。人们的生活质量与自理能力息息相关,失去了自理能力生活质量就无从谈起。陈丙坤等对脑卒中患者在早期行康复训练[8],其MBI评分为(68.38±8.40)分,本次研究结果与之相符。

综上可述,为提高患者的肢体运动能力、日常生活水平,在脑卒中发生后可在病情平稳的前提下在早期进行康复训练。

[1]任彩丽,付娟娟,王红星,等.早期康复临床路径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影响的多中心、单盲、随机对照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7,32(3):275-282.

[2]李淑芳.双向转诊护理模式对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13(14):142-143.

[3]龙淼.早期康复操对脑卒中偏瘫患者Barthel指数和Fuel-Meyer运动功能及生存质量影响[J].中国全科医学,2017,20(z2):322-324.

[4]吕慧颐,赵俊,刘艳梅,等.品管圈在提高护士脑卒中早期康复知识知晓率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6,30(27):3449-3451.

[5]周末,林爱翠.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需求情况的调查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5,30(8):820-821.

[6]衣永尚,王帅,孙启栋,等.早期康复治疗措施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改善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9(18):24-25.

[7]马兰,陈芳,冯玲,等.脑卒中后单侧空间忽略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观察[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4,29(12):1189-1190.

[8]汪皖君,巫嘉陵.脑卒中早期康复及康复技术研究:中国学者海外报道[J].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17,17(3):166-170.

猜你喜欢
患侧康复训练肢体
更 正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脑卒中康复操患者常做好
卒中后运动神经反馈康复训练研究进展与前景
肢体语言
肢体写作漫谈
肢体语言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偏瘫病人良肢位摆放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