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护理干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疗效和术后康复的影响

2017-02-26 02:17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7年36期
关键词:腰椎间盘家属护理人员

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是骨科较常见的疾病,多见于中老年人,腰腿痛是其主要症状,手术虽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但临床很难治愈,术后出现的下肢麻木、疼痛以及尿潴留等并发症仍是困扰医护人员的课题,且病情易诱发患者不良心理,影响手术的疗效和术后康复。可见,加强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对LDH的治疗以及预后均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认为,临床护理可以改善LDH患者的心理状态[1],提高健康知识水平[2]和医疗依从性,降低手术后的并发症,促进手术后的康复[3]。随着中医护理学发展,有关中医护理在LDH患者中的应用日益增多,且效果显著[4-5]。本研究拟观察综合护理干预对LDH患者的疗效及术后康复的影响,为骨科的临床护理提供借鉴。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骨科2013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50例LD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在麻醉下实施手术治疗。依照随机数字表,将50例LDH患者分为对照组(25例)和干预组(25例)。对照组中,男性16例,女性9例;年龄27~60岁,平均(43.67±6.49)岁;学历:小学4例,初中12例,高中5例,大学4例;病程3~70个月,平均(32.68±12.85)个月;LDH部位:L3/43例、L4/512例、L5/S110例。干预组中,男性15例,女性10例;年龄25~60岁,平均(43.81±7.52)岁;学历:小学3例,初中10例,高中9例,大学3例;病程4~72个月,平均(32.76±13.56)个月;LDH部位:L3/44例、L4/510例、L5/S111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学历、LDH部位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通过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并和患者及其家属签署护理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术前经临床和影像学诊断符合LDH,且均行开窗髓核摘除术;(2)认知能力正常,能准确参与问卷调查;(3)自愿参加研究,并签署同意书;(4)年龄18~60岁。排除标准:(1)妊娠期或者哺乳期女性;(2)脏器功能严重障碍;(3)恶性肿瘤、免疫功能、内分泌等疾病;(4)椎管狭窄、椎体滑脱以及严重骨质疏松。

1.3 方法

对照组应用骨科的常规护理,如病情护理、基础护理、心理疏导、康复指导等;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行综合护理措施,具体如下。

1.3.1 健康教育 护理人员通过评估患者的综合信息,制定针对性的个体健康教育策略,健康教育的对象除了患者,还包括家属。系统讲解LDH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措施、麻醉方法、手术概况、术后康复(特别是快速外科康复理念)等,提高患者及家属对LDH的认知能力,指导患者手术体位合作、腰围佩戴、床上大小便、穿脱衣服等,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水平。术后加强饮食、康复锻炼等宣教、监督,切实提高营养水平和主动康复意识。做好出院指导及出院后功能康复以及延续护理等院内护理外延工作。

1.3.2 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在全面评估患者的性格、心理、家庭关系以及社会关系后,在家属的参与下,初步制定心理干预方案,并在护理期间不断修正、完善。护理人员用心、热心、耐心、细心护理患者的病情,全程提供微笑服务,特别注重肢体语言的应用,让患者深感亲切。重点关注患者对手术、麻醉、术后锻炼以及预后等的担忧,采取通俗语言解释手术及术后锻炼的重要性,消弱疑虑,树立信心。

1.3.3 穴位按摩 护理人员均接受中医科穴位按摩的相关培训。选择足三里、合谷、中脘、气海、天枢等肢体穴位与腹部穴位进行按摩。肢体穴位按摩于术后6小时开始进行,5 min/(次·穴),3次/d;腹部穴位按摩于术后24小时开始进行,餐后2小时按摩,1 min/(次·穴),3次/d。穴位按摩力度由轻到重,患者耐受为宜。

1.3.4 功能康复 护理人员依照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制定个体化的功能康复计划。术前2小时饮10%葡萄糖溶液200~300ml,术前6小时禁食固体食物,围术期加强疼痛护理,运用超前镇痛措施缓解术前、术后疼痛,术中注重体温保护,术后早期进行功能康复。术后6小时即可进行四肢关节、肌肉等锻炼,如在家属或护理人员协助下被动以及主动锻炼四肢关节、肌肉等,逐步提高抬腿幅度,防治术后并发症。术后3天可在床上进行抬腿、关节伸曲、踝关节背伸、环转、跖屈等锻炼,第3天可在外力或护具帮助下床边站立。术后4天~2周可逐步开始腰背部功能锻炼,如背部伸展、贴墙站立、俯卧位、髋膝屈伸等训练。术后2周起,逐步强化腰背部肌力的锻炼,如腰背肌力量、腰部伸展、双手撑腰、飞燕式训练等。出院后定期功能锻炼随访,实施延续护理服务。

1.3.5 家属护理 护理人员通过对家属的健康教育,提高其参与临床护理的能力和水平。护理人员首先疏导、安慰家属的不良心理,树立家属参与临床护理的理念,讲解家属在功能康复护理中的重要性,鼓励和肯定家属积极、阳光的参与态度。指导家属根据患者性情、习惯、嗜好等提供亲情关怀和营养支持,协助护理人员观察术后病情变化,如引流管、尿管、生命体征、心理状态等,发现异常及时汇报护理人员。家属运用学习的LDH知识,指导和监督患者进行康复锻炼,严格依照护理计划进行锻炼,以最大程度促进康复。

1.4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疗效、首次排便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护理前后JOA和ODI评分。疗效标准[6]:痊愈:腰腿痛等临床症状消失,直腿抬高可达70°以上;好转:腰腿痛等临床症状减轻,腰部活动明显改善;无效:临床症状、体征等无明显变化。有效率(=痊愈+好转)/25×100.00%。JOA评分标准[7]:包括体征、症状以及ADL,分数为0~29分,分数越高,表示患椎功能越好。ODI评分标准[8]:共10个问题,每题0~5分,总分越高,表示腰椎功能障碍越严重。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为α=0.05。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干预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6.00%,高于对照组的6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首次排便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

干预组首次排便时间和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JOA和ODI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JOA和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干预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OD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1 两组患者的疗效比较

表2 两组首次排便时间和住院时间(±s)

表2 两组首次排便时间和住院时间(±s)

干预组 25 48.72±10.11 10.68±2.90对照组 25 64.88±14.94 13.24±3.19 t值 - 4.479 2.969 P值 - 0.000 0.005

表3 两组护理前后JOA和ODI评分(±s,分)

表3 两组护理前后JOA和ODI评分(±s,分)

干预组 25 6.92±2.45 17.76±3.46 66.08±17.03 50.32±5.60对照组 25 7.16±2.08 14.08±2.84 68.92±14.44 55.56±6.71 t值 - 0.374 4.113 0.636 2.997 P值 - 0.710 0.000 0.528 0.004

3 讨论

LDH是腰椎失稳及腰椎间盘的退行性改变所致,病情迁延、易反复,发病原因和性别、年龄、职业、遗传、吸烟等因素相关,随生活方式以及工作节奏变化,我国LDH患病率逐年增多,严重威胁患者的生活质量。非手术治疗虽能改善腰背肌肉的韧性,一定程度提高腰椎的稳定性,减轻腰腿痛症状,部分患者的治疗效果不稳定,病情易加重、恶化,手术治疗就成为最佳的治疗方式,但术后患者的康复、并发症的防治亦是临床关注的焦点。资料显示,临床护理可提高手术治疗LDH的效果,促进手术后的康复[9]。本研究亦证明了这点。

手术治疗LDH效果显著,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提高治疗的效果。本研究显示,干预组治疗有效率为96.00%,高于对照组的68.00%,说明综合护理干预可明显提高手术治疗LDH的疗效,与陈艳君等[10]的研究结果相似。杨敏[11]在LDH围术期护理中应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如术前健康教育、术前康复体验、饮食和营养指导、术后早期锻炼等,有效改善了手术的效果。干预组通过系统的健康教育,提高了患者及家属对LDH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增加了患者及家属的主动康复意识,并运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以及进行功能康复护理,故可有效提高手术的治疗效果。本研究显示,干预组首次排便时间和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提示综合护理干预明显促进了LDH手术患者的临床康复。中医并无LDH病名,多归属“腰腿痛”范畴,气血失养为本,痰湿、风寒、瘀毒为标。最后经脉痹阻,麻醉、手术可致气机逆乱、六腑传输失司,影响功能恢复。穴位按摩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通过外力刺激穴位局部,可活血袪瘀,疏通经络,调整脏腑功能。中脘穴化湿降逆、调胃理气;天枢穴促进肠蠕动,调理胃肠功能;气海穴温补下元,活络三焦气机。干预组采取穴位按摩,有效促进了胃肠功能康复,缩短首次排便时间。本研究显示,护理前,两组JOA和ODI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后,干预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ODI评分低于对照组,说明综合护理干预改善了患椎功能,与王凤等[12]的研究结果相似。干预组采取快速外科康复[13]、功能康复[14]、家属护理[15]等有利于保证术后功能锻炼效果,提高术后主动康复的意识和康复积极性,故可显著改善患椎功能。

综上所述,综合护理干预提高LDH患者的手术疗效,缩短首次排便时间和住院时间,提高术后JOA评分,降低术后ODI评分,促进术后康复,值得在骨科的临床护理中应用。

[1]于亚英,龚敏,于从,等.不同性格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研究[J].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17,22(4):405-406.

[2]闫芳,净梅,权织彦.健康教育路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护理效果及预后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6):190-191.

[3]陈桂芳.健康教育对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康复情况的应用[J].临床与病理杂志,2016,36(5):702-706.

[4]明巍,陈蕾,梁伍今.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中医集束化护理研究[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33(6):966-968.

[5]吴敏,杨敏,王爱红.基于微信的中医延续护理在腰椎间盘突出症出院患者中的应用评价[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7,34(16):34-37.

[6]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02.

[7]孙兵,车晓明.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OA评分)[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2,28(6):623.

[8]刘绮,麦明泉,肖灵君,等.中文版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定慢性腰痛患者的反应度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0,25(7):621-624.

[9]李林,周富,张弘,等.核心肌群训练配合疼痛护理干预对中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康复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7,31(30):3838-3841.

[10]陈艳君,杨玲梅,林紫萍,等.综合护理在微创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6,22(18):74-76.

[11]杨敏.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8):208-210.

[12]王凤,谢敏飞,林佳佳,等.早期康复护理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恢复及提高生活质量的影响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7,55(27):148-150.

[13]廖海英,宁宁,李佩芳,等.基于加速康复外科的综合护理模式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老年患者术后谵妄发生的效果研究[J].华西医学,2017,32(9):1355-1357.

[14]李静.功能康复护理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效果研究[J].临床护理杂志,2017,16(4):34-36.

[15]樊星虹.家属参与护理干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康复效果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13(24):149-151.

猜你喜欢
腰椎间盘家属护理人员
挡风玻璃爆裂致人死亡,家属诉至法院获赔偿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河北乡村端午文艺活动慰问农民工家属
浅谈影响外科护理人员身心健康的因素及解决对策
护理人员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作用观察
平衡计分卡在手术室护理人员绩效考核中的应用价值
CT引导下靶位注射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6例
腰背部肌肉锻炼联合TDP照射腰痹痛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7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