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风险管理在小儿输液室的应用研究

2017-02-26 02:17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7年36期
关键词:输液风险管理小儿

输液室为医院内最重要的科室之一,为门诊患者治疗场所。但受到诸如管理、人力以及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输液室内存在各种护理风险因素,这一点重点体现在小儿输液室内。不良因素会对护理质量造成显著影响,如有不慎会威胁到患儿的生命安全,引起不必要的医疗纠纷。所谓风险管理,主要指的是正确识别环境中的危险因素,通过合理评估和处理,减少护理风险的过程[1]。最近几年,护理风险管理逐渐被应用于医院管理中,并取得了显著效果[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1—10月我院门诊收治的116例输液小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依照就诊顺序,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各58例。对照组患儿中,男30例,女28例;平均年龄为(3.5±1.2)岁,吸道感染35例,腹泻23例,患病时间(6.7±2.4)h,20例患儿情况较重,38例患儿情况较轻;观察组患儿中,男32例,女26例,平均年龄为(3.5±1.7)岁,吸道感染36例,腹泻22例,患病时间(5.8±1.4)h,22例患儿情况较重,36例患儿情况较轻。两组受试者基线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输液室护理;以此为基础,观察组接受护理风险管理,细则为:

1.2.1 强化护士培训力度,提升人员风险防控水平 (1)院方组织护理人员开展与护理风险管理相关的知识学习。全面了解进行风险管理的目的和作用。学习相关法律条款,明确自身权利和义务。识别工作中的违规行为,避免引起法律纠纷。通过列举实例,让护士吸取教训,提升风险防范意识。每月开展研讨分析会,每人至少列举一项当前小儿输液室内存在的安全隐患,令其自觉遵守相关规定。(2)提升护士专业知识。对于血管条件不佳的小儿,指定高年资护士穿刺,以提升穿刺成功率,避免不必要的麻烦[3]。应用PDCA质量管理,提高儿童输液留置针的使用率,减少输液外渗及重复穿刺。(3)熟练运用沟通技巧。为了提升穿刺成功率,护士应当和家属经常交流,了解患儿性格以及内心想法,讲述穿刺风险,争取配合。保证穿刺顺利完成。另外也要重视患儿主诉,给予充分理解,与患儿建立起良好关系[4]。

1.2.2 落实相关制度 院方应严格落实相关制度,例如查对、交接班等。将责任落实到人头,做好管理工作,患者输液以及药物使用应当做好登记,护士在为患儿输注药物前应当仔细核对,严格身份识别,采用开放式提问患儿姓名+出生年月日的核对方式,所有的操作均使用PDA扫描执行。

1.2.3 增加和患儿以及家属沟通力度 因每天前来小儿门诊输液室就诊的人员较多,工作人员数量紧张,因此在输液高峰期会出现排队等候现象。当人员数量超过既定值时,护士应主动为患儿家属做好解释工作,在此同时维护现场秩序,确保工作顺利进行。护士经常巡视,发现等候输液的病人病情变化及时处理并视情况给予优先输液。

1.2.4 制定出相关风险预案 护理风险是贯穿于整个护理操作中。即便是看起来微不足道的护理步骤,如未能注意可能带来巨大隐患。

结合小儿输液室的工作特征,院方要创建起有关风险抢救预案,例如《输液反应应急预案》《过敏性休克应急预案》等[5]。

1.2.5 强化输液巡视力度 在患儿输液过程中,护士应当时刻查看其是否存在输液过速、输液情况以及是否存在外渗等。重点观察有过敏史、年幼的患儿,动态性测量发热患儿的体温。以减少患者方面主动呼叫次数。

1.3 观察指标

(1)使用我院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对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加以调查。详细分为“满意”“较满意”和“不满意”三项。总满意率=(满意人数+较满意人数)/总人数×100%。

(2)分析两组患儿输液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家长护理满意度情况

观察组患儿家长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家长护理满意度情况(n,%)

2.2 两组患儿输液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对照组输液过程中总不良反应率为25.86%,观察组为3.4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输液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n,%)

3 讨论

小儿输液室内风险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种:护士责任心不强、不具备法律意识;患者对护士的专业水准持有怀疑态度;年轻护士数量多,护理质量参差不齐;输液室环境布置不合理;与患者沟通不畅以及护士自身储备量不足等[6]。

因此,在小儿输液室内,需要完善以下几点工作:(1)加强教育。小儿输液室健康教育是为了增进护士与患者关系的过程。护士可以利用输液巡视、皮试等待等时间空隙里,对患儿及家属讲解有关疾病的常识、日常护理、注意事项等。同时告知详细的门诊就诊时间、流程,消除家属的不安感[7]。

(2)加强培训,提升素质。小儿输液室护士除了要掌握基本的技术外,还需要具有扎实的儿科疾病治疗、护理等工作能力。科室每月要组织护士参加培训、考核,促进护士的能力提升。

(3)加大安全门口,完善护理的风险管理。护理风险管理小组,要完善风险制度,构建专门的紧急预案、特殊事件报告制度等,避免护理人员在遇事时慌乱。管理小组各项目的责任人,需要随时检查并记录工作中有可能存在的隐患问题,每个月由组织人员组织所有护士对可能所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提出优化意见[8]。

通过寻找小儿输液室内护理风险,开展行之有效的临床护理方案,真正意义上做到持续改进护理质量,寻找实际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同时开展积极对策,能取得满意效果。

本次实验结果证实: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不良反应明显较低,护理满意度较高,P<0.05。由此可见,小儿输液室中,开展护理风险管理活动,能全面减少患儿输液中不良反应发生率,提升护理满意度和配合度,有助于输液顺利进行,可促进疾病转归。

[1]李娜.在小儿头皮静脉输液中应用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15,14(34):140-141.

[2]苏瑜,李莉,陈芳,等.护理风险管理在小儿头皮静脉输液中的临床应用效果[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6,13(3):402-403.

[3]俞瑛,李玉梅,沈娟娟,等.护理风险管理在门急诊静脉输液管理中的应用[J].上海护理,2015,15(5):87-89.

[4]吴秀芬,葛玉虹,都菁.品管圈活动在小儿静脉输液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6,27(S2):113-114.

[5]乔立芹,杨美娜,梁利,等.能级管理模式在小儿输液室护理管理中的运用效果评价[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综合一),2016,36(6):600.

[6]黄丽英.年轻护士护理风险防范不足的原因及对策[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0,27(1):64-65.

[7]刘莉.研究能级管理模式在小儿输液室护理管理中的效果[J].中国卫生产业,2017,14(2):141-142.

[8]沈艳红,赵线,万红.优质护理服务在小儿输液室的应用效果[J].实用临床医学,2016,17(1):55-57.

猜你喜欢
输液风险管理小儿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夜盗小儿(下)
夜盗小儿
对企业合规风险管理的思考
小儿涵之三事
房地产合作开发项目的风险管理
六合丹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Meta分析
输液时短细管中为什么没有药液流出
护理风险管理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颈枕输液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