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根传统文化,指向幼儿发展
——传统文化课程园本化、生活化、游戏化探索

2017-02-27 05:08文张
好家长 2017年12期
关键词:民间艺术传统节日民俗

文张 莉

在《纲要》《指南》精神的指导下,我园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传统节日及民间游戏、民间艺术、民风民俗等为载体,深入挖掘传统文化资源及徐州地方特色,尝试将其与幼儿园课程有机整合,围绕“植根传统文化,指向幼儿发展”这一课改主题,在传统文化课程园本化、生活化、游戏化等方面进行了探索与尝试,使幼儿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之下,感受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了解传统风俗习惯,培养幼儿对民族文化的兴趣及对民间艺术的感知、理解、表现乃至创造,传承及弘扬民族文化,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地发展。

一、整合课程资源,融入传统节日文化要素,实现课程园本化

在“传统文化”融入课程的尝试中,我们结合本园、本地区特点,将幼儿生活中具有徐州地域特点的传统节日和传统文化教育有机地纳入课程体系之中。根据传统节日的独有特征,如“贵人伦,重亲情”“亲近自然,融入自然”“节日文化与历史人物的关联”以及“节日饮食文化”等,以徐州的传统节日文化及民间游戏、民间艺术等为基点,开发本土化的课程资源,拓宽我们的视野,提高我们对显在特别是潜在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意识。

二、创设文化环境,打造传承教育的隐性课程,实现课程生活化

《纲要》中指出:“环境是幼儿园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促进幼儿发展。”因此,我园将传统文化和现代教育理念相融合,让环境成为教育的“隐性课程”,有效支持幼儿的发展,成为师幼共同参与、展示与成长的平台。同时根据课程实施的需要,要求教师适时、动态地对幼儿活动环境进行调整,不断优化室内外游戏环境。例如,展示幼儿活动成果的“童谣天地”“泥塑风采”“写意水墨”“青花世界”“民俗工艺”等环境。各班充分利用教室、走廊的空间,设置开放的游戏区角,实现幼儿与环境的有效互动,从而为他们走进“传统文化”奠定基础。

同时我园也装修设计了不同风格的民俗活动室。例如,古朴的编结布艺坊、喜庆热烈的剪纸吧、淡墨重彩的陶艺吧、色彩缤纷的扎染坊。提供多种创作材料的民俗工作坊把各种民间艺术形式巧妙融合在一起,游戏化地开展民俗艺术活动,让幼儿在与环境的互动中发挥想象,创新思维,提高动手能力,传承并弘扬民族文化。

三、基于幼儿需要,有机融合传统文化与游戏精神,实现课程游戏化

(一)主题活动游戏化

将五大领域活动与传统文化相结合,充分体现了游戏化的教育理念。把丰富的传统节日主题活动内容通过整合、创新、分层,设计成适合不同年龄层次的学习与活动内容,开展集体、小组、个别、区域等不同形式的学习,在丰富、多样的节日主题活动中感受家乡徐州传统文化艺术的魅力,促进幼儿多种能力的发展。

(二)区域活动游戏化

将区域活动与课程有机结合,如体现徐州饮食文化特色的永康糕点、两来风早点、老味地锅、烙馍村等美食制作区角;体现民间艺术特色的水墨画、串珠编结、布贴、剪纸、扇子坊、竹筒画等美工区角;体现民间文学和曲艺的星光大道、云龙剧场等表演区角。我们还准备了大量的成品、半成品和废旧材料,并尝试在中、大班开展平行班级走班游戏,打破班级界限,让幼儿有更多和同伴交往的机会。将学习性和社会性区域活动有机结合,通过丰富多样的活动材料、自主活动的游戏氛围,寓教于乐,让幼儿在动手、动脑、动口中,学习知识,练习技能,体验参与民俗文化活动的快乐。

(三)一日生活体现游戏化

1.户外活动游戏化

我们改造了富有自然生态环境的草地、土坡、山洞、沙池、水渠、水车、泥巴区及自由涂鸦区和大型组合攀爬区,将户外场地划分为走跑跳、投掷、钻爬、球类、平衡、民间体育游戏6个区域,增添了跳竹竿、抬花轿、舞龙、竹梯、人字梯、油桶等丰富多样的自制体育器械。打破班级界限,让幼儿自主选择、自由组合,教师根据幼儿们不同的年龄特点和能力水平适时给以指导,丰富多样的环境和材料,让幼儿们乐在其中,流连忘返。

2.生活环节游戏化

将民间童谣、儿歌、故事等民间文学及传统音乐元素融入幼儿盥洗、进餐、起居等生活各环节,让幼儿在语言能力、自理能力提高的同时了解和喜欢民间文学,感受民族文化魅力。

3.过渡环节游戏化

在活动准备、散步、离园等过渡环节,开展民间游戏,如翻线绳、接羊骨、编花篮、拉大锯、滚弹珠等。充分创设开放自主的小游戏环境,让幼儿喜欢参与,乐于动手,敢于表达,让传统游戏与幼儿生活相融合。

(四)结合节庆的游戏活动

结合传统节日开展了“专题性的节庆”活动及“民间艺术文化节”活动。如:春节开展包饺子、舞龙舞狮、逛年会、年画节等活动;元宵节开展亲子自制花灯、赏灯猜谜、扭秧歌、跑旱船、打腰鼓等民俗展示活动。并将徐淮地区最具有代表性的“云龙山庙会”的场景搬到了幼儿园里,师生、家长共同逛庙会,买玩具,品小吃,在自由买卖的过程中了解民俗风情的节日盛况,将知识的传授、幼儿能力的提高蕴含在丰富多彩的节庆活动中。

结合课程的实施,以多种途径与方式丰富并深化课程内容,如:各班幼儿每周轮流到传统艺术工作坊活动;在中、大班组建腰鼓、舞龙、秧歌、高跷、扎染、剪纸、泥塑、水墨画等民间艺术兴趣小组,根据幼儿意愿自主参加,让每个幼儿对自己喜爱的民间艺术活动都有尝试的机会,在愉快的游戏情境中,体验参与民俗文化活动的快乐。

(五)有效利用家庭、社区民俗文化资源,实现课程的社会化、生活化

动员家长提供丰富的民间艺术物质资源,邀请有民间艺术特长的家长担任志愿教师,参与民俗活动展示等。

建立社区民间艺术教育资源库。与徐州民俗馆、马庄农民乐团、社区腰鼓队建立联系;走出去:到民俗博物馆、艺术馆参观,逛云龙山庙会,观赏民俗表演活动等;请进来:邀请剪纸、泥塑、编结等艺人走进幼儿园,和幼儿交流互动。使幼儿在与家长、社区人力资源、物质资源的交互作用中建构起丰富的知识经验,实现课程的社会化、生活化。

四、不断探索课程改革,坚持理念与实践创新,实现全面发展

(一)课程化进程中的教师成长

通过民俗课程游戏化的探索与实践,使教师与家长转变观念,认识到传统文化教育对幼儿发展的价值,主动为幼儿积极营造浓厚的民俗文化氛围,支持和引导幼儿的各种民俗文化活动。通过民俗文化知识学习和各种教育活动,引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通过课程建设使教师们找到了教育研究的抓手,使科研工作有目标、有方向,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和课程实施能力。在实施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教师们对职业的认同感、自豪感和团队凝聚力大大提高。

(二)课程化进程中的幼儿发展

传统节日文化教育促进了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如:通过学习和节日相关的故事、儿歌、童谣、民间谚语等,让幼儿了解了传统节日的来历和习俗,提高了幼儿的语言能力。通过欣赏及制作节日的相关民间艺术作品,如:年画、剪纸、香包等,有效促进了幼儿审美能力的提高和创造力的发展。

传统节日文化教育促进幼儿社会性情感的发展。如:重阳节进行尊老敬老教育,组织开展了向爷爷奶奶表孝心、祖孙亲子徒步沿湖游等活动。在春节、中秋节等家人团聚的节日里,幼儿与家人共同放鞭炮、包饺子、拜年、吃月饼、赏月,亲人之间相互表达关心、祝福和思念,也增进了与家人的亲情。

传统节日文化教育促进幼儿动作技能的发展。如:在春节主题活动中学习包饺子、做元宵、装饰福字、剪窗花等;在端午节主题活动中学习包粽子、制作香包、做龙船等,锻炼幼儿双手小肌肉群的灵活协调。在元宵节期间组织幼儿参与舞龙、高跷、秧歌、旱船等节日民俗表演,在载歌载舞中既培养了幼儿节奏感,又增强了身体协调能力。

(三)课程化进程中的幼儿园发展

在课程建设进程中,幼儿园被评为江苏省课程游戏化项目基地、徐州市首批学前教育课程示范基地、江苏省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徐州市学前教育先进集体,并获得徐州市幼儿园环境创设评比特等奖。我园的两项市级“十二五“规划课题《结合传统民俗节日开展幼儿园民间艺术教育的实践与探究》《植入传统文化,浸润幼儿身心》及4项市级个人课题和5项区级个人课题经过扎实研究已经顺利结题。我园152篇优秀论文、案例荣获国家、省市级奖项,多篇论文在国家、省市级刊物发表。我们的元宵节、风筝节、童话节、师生家长同台的民俗展演等活动在省《家教周报》《徐州日报》《彭城晚报》及徐州电视台都有报道,幼儿园的社会美誉度不断提高。

综上所述,传统节日具有其他民俗文化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我们将不断挖掘传统文化课程资源,拓展课程游戏化的途径和方式,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游戏和生活环境,寓教于乐,真正实现活动游戏化、活动生活化,促进幼儿健康、快乐、和谐地发展!

(江苏省徐州市星光第二实验幼儿园)

[1]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民间艺术传统节日民俗
冬季民俗节
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民俗中的“牛”
民间艺术篇
民俗节
首届湛江市民间艺术大师颁证
庆六一 同成长民俗欢乐行
民间艺术
喜闻乐见的民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