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是培养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的突破口

2017-02-28 04:24朱建果
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 2017年5期
关键词:体育教学心理健康学生

朱建果

摘 要:心理健康是現代健康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学要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就必须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通过分析农村中学体育教学现状及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笔者认为:通过体育课教学,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让体育教学成为培养心理健康的突破口。本文立足农村初中体育教学实践,以及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作简要的探讨,以便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力,使他们不但身体健康,而且心理也健康。

关键词:体育教学;学生;心理健康

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指出:认真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育人为宗旨,以学生为主体,重视教学方法,特别是学习方法的改变,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心理健康是现代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学要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就必须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尤其是农村中学生,家长外出务工,大部分是留守学生,中学时期正是身体和心理发育的关键时期,加上学习压力比较大,心理承受能力有限等,使得学生在心理这方面显得压力很大,因此,通过体育教学,应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使学生不但身体健康,而且拥有健康的心理。

由于城乡差距,广大农村中学体育教育面貌与现代教育的要求还存在很大差距。目前,农村体育教育的现状主要表现在学校的重视程度不够,体育师资缺乏而且质量堪忧,教学设施严重不足,教学不够规范。由于这些客观情况的存在,难以完成新课标要求的任务,学生的身心不能得到全面发展,导致学生中出现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因此,本文就农村中学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提出几点粗浅的看法,与广大体育工作者相互交流,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一、什么是健康和心理健康

1.什么是健康

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下了这样的定义:健康是身体的、心理以及社会的完全好状态。从这个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到,健康包括三个方面内容:无身体疾病、无心理疾病、具有社会适应能力。

2.什么是心理健康

国外学者们对心理健康的标准作了一些表述。例如英格里士认为:“心理健康是指一种持续的心理情况,当事者在那种情况下能作良好适应,具有生命的活力,而能充分发展其身心的潜能;这乃是一种积极的丰富情况。不仅仅是免于心理疾病而已。”麦灵格尔认为:“心理健康是指人们对于环境及相互间具有最高效率及快乐的适应情况。不仅是要有效率,也不仅是要能有满足之感,或是能愉快地接受生活的规范,而是需要三者具备。心理健康的人应能保持平静的情绪,敏锐的智能,适于社会环境的行为和愉快的气质。”而我们认为心理健康包括以下七个方面:智力正常、情绪健康、意志健全、行为协调、人间关系适应、反应适度、心理特点符合年龄。

二、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人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是相互制约、密切联系的两个方面。作为一个身心统一体的人,其身体素质健康与否,必然会对心理健康产生影响,包括其认知、情感、意志、个性等。因此,在体育教学中老师有意识地加强心理引导,能调动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和积极性,有效地调节学生的情绪,使学生表现出积极的心境状态,消除紧张情绪。通过有效的体育教学,学生学会一些技能后,便会表现出身心愉快,使学习生活满意程度得到提高,自信心得到加强,表现出积极向上、乐观进取的心理状态。同时,进一步提高体育教学的效果。

身体健康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比如体育活动可以增强信心,建立良好的心境,培养稳定的情绪,培养独立性和做事果断的能力,提高智力发展等。心理健康不仅有助于学生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也有利于学生的身体健康。总之,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是紧密联系,相互影响的。特别是在农村初中,通过体育活动的锻炼和教学实践,可以消除依赖性强、任性、娇气、自私自利、缺乏合作精神等不良心理倾向。教师应该针对学生青春期心理、生理发育的特点,制定适宜农村中学生的锻炼计划,通过体育实践使学生体验体育运动带来的愉悦感。农村体育教师应在有限的体育器材和各种条件的制约下,就地取材制订适应学生身体发展和心理发展的教学计划,从而真正贯彻“健康第一”的思想。

三、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

1.抓住学生心理特点,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进入青春期,中学生心理逐渐成熟,但不完善,且每个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是不一样的,他们对心理压力的承受能力比成年人弱。因此,每个学生对失败挫折心理压力的承受力各不相同,受到遗传、教育、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体育教师在安排教学内容和运动负荷时要区别对待。比如,我在一堂跳高课的教学时,因为中学生对跳高杆有恐惧心理,所以在制订教学目标时,难度要低,在布置器材时,我用橡皮筋代替了跳高杆,在橡皮筋上串上几个铃铛,以增加趣味性,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大部分同学都消除了恐惧感,敢试着跳了。就在这时,我发现有个叫项某某的同学,体型比较胖,还是不敢跳,我有意向他点点头,然后走过去轻轻拍拍他的后背,示意他不要怕,大胆跳,结果他倍受鼓舞,后来主动试跳了好几次,在以后的体育课上他也消除了自卑心理和恐惧心理,增强了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1)面向全体,启发诱导

健康的心理素质涵盖的内容很多,有自信、坚强、勇敢、爱心,等等。当前农村,家长外出务工,很多学生都是在隔代教育的环境中长大,因此,带有隔代教育自身的心理缺陷,表现出依赖性强、任性、娇气、自私自利、缺乏合作精神等不良心理倾向,因此在体育教学和体育活动的组织过程中,教师必须站在育人的高度上去帮助学生、启发引导学生,培养中学生的意志品质,弱化、扭转不良的心理倾向。例如:我们学校的二(5)班,从班主任那里了解到这个班学生团结不好,缺乏集体凝聚力,于是在上这个班的体育课时,我有意识地组织他们进行“拔河”的游戏,使他们在紧张激烈的比赛中体会到不论干什么事,大家必须拧成一股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团结才是取胜的法宝,使那些团结性较差的学生从中受到教育和启迪,不断增强集体荣誉感。后来对这个班级我又组织了几次篮球比赛教学,他们的团结精神明显增强了,在校运动会时,这个班团结一致,夺取了年级段总分第一的好成绩。这种实践体验的教育方法比起空洞的说教效果更明显。在运用时要以学生的自我塑造、自我完善为主。教师重点引导学生体验回味完成体育动作过程中受到的启发教育以及巨大精神因素所产生的积极作用,以达到健康心理形成的目的。endprint

(2)自主选择,确定目标

通过自己选择、自主练习、自我评价,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创造性和合作精神,学生在体育锻炼的全过程中不断提高自我欣赏能力、自我判断能力,来品尝成功带来的乐趣,增强自信心。在确定学习目标时应该注意:目标内容的选择要符合学生自己的需要,需要产生动机,动机引导行为。比如:在短跑项目教学中,由于该项目要靠无氧代谢来完成,跑后肌肉分泌大量乳酸,感觉腿酸胀,呼吸急促,很不舒服。农村中学生大部分是步行到学校的,所以他们对跑类项目的练习根本不感兴趣。因此,体育老师在制订教学目标时就应该从学生的心理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对抗的对象,体验成功的快乐。这样一来,学生就会选择和自己水平相当的同伴,每个人都能体验成功的乐趣。不会再有学生因为自己不如别人跑得快而自卑,消除了自卑心理,在心理和身体两方面都能健康发展。

(3)组织比赛,严肃活泼

体育比赛是体育教学和体育锻炼中最吸引人的组织手段之一。组织形式多样的比赛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强意识和集体观念。在教学中,根据中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把教学内容设计成各类比赛项目,让学生在竞赛中体会与人竞争、与己竞争的乐趣。比如广播操表演赛;小组之间、班级之间的接力赛跑等。在短跑或者中长跑教学中,将成绩及时反馈给学生,并要求他们先和自己比;让相当水平的学生一起比赛,只要有一点进步就应该表扬,让他们在竞争中超越自我,不断强化其竞争意识和自强意识。

2.结合体育教学内容,培养承受压力能力

体育锻炼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有:第一,是提高唤醒水平。适量的体育锻炼能够使学生唤醒水平提高,使其产生兴奋、振作精神、全神贯注。第二,降低应急反应水平。体育锻炼具有减轻学生的应急反应及缓解紧张情绪的作用,使学生一下子从繁重的学习压力中解脱出来。第三,增强社会联系。中学生在参加体育活动时,特别是参加集体项目的体育锻煉,可以忘却烦恼和痛苦,消除孤独感。因此,体育教学应充分利用本学科身体活动的优势,加强中学生意志力的锻炼,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例如,精彩的篮球赛、足球赛、排球赛、跳绳比赛等,学生既锻炼身体又体现了团队精神,既锻炼了个体的意志力,又使其精神振奋、摆脱烦恼、陶冶情操。每次比赛之后,体育教师针对比赛的结果及时进行总结,指出挫折和心理压力是我们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事情,应当想方设法战胜挫折和心理压力。同时用优秀运动员的榜样激励学生,让学生学习那种坚忍不拔的精神,克服心理和生理的压力。当然我们所选择的内容和项目都是学生所喜欢的和符合中学生身体发展的客观规律,只有这样学生们才会投入到活动中来,才能真正体会到“我运动,我快乐”,达到减轻心理压力的效果。

3.强化健康心理训练,保护学生脆弱的心灵

中学生在体育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有的来自主观方面,主要是自身的生理、心理障碍,如身体形态、生理机能、身体素质、兴趣爱好等与所学的内容相矛盾;有的来自客观方面,如器械体操、耐久跑以及环境气候、场地器材等。平时只要我们留心,就会发现每个班里都会几个心理脆弱、心理素质不稳定的孩子。他们的表现往往是:没有自信心、自尊心、争胜心,缺乏积极性和自主性。对于这类中学生,教师首先要多给他们一份关爱,需要在课堂上进行强化训练。比如,把他们编在一个组里,多跟他们一起活动,多给他们鼓励、表扬,降低他们练习的难度和要求,即使成绩没有进步,只要他们尽力了,就应给予表扬。其次,在下课后多找这些学生谈心,做他们的朋友,取得他们的信任,让他们在你面前能够轻松自然。再次,在班上选定责任心强、富有爱心的同学与他们结成手拉手伙伴,使他们在集体的关爱中感受到温暖。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来消除他们的心理负担,让他们在活动中充分体现主体意识,增强主动精神,来逐步扭转他们的心理弱势。当然,对个别心理不健康的中学生,要与家长取得联系,建议家长及时带学生到医院治疗,学校毕竟只是学生学习文化知识和健康成长的地方。

中学生良好心理健康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必须持之以恒,方能见效。因此,体育教师应当注意群体与个体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体育教育与其他教育相结合的原则。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措施地加强对学生健康心理的培养,教育和引导学生在课外自觉地去磨练自己。如每天坚持早锻炼,坚持课间操,节假日也不例外,剧烈运动前做好准备活动等。并将意志品质的磨练外延到体育之外的领域中去。所以,良好的习惯养成和不良习惯的克服,都需要通过长期的意志努力去调控自己的心理和行为,才能逐步达到目的。

四、结语

在农村体育教学活动中,体育教师面对的是农村中学生,首先要了解他们的心理特征,再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施以不同的运动项目,特别是学生们喜闻乐见的项目,让学生做出自由选择,为的是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和特长都能得以尽情发挥,在各自擅长的项目中找到乐趣,展示才能。体育教师必须从中引导,并在技术上加以点拨,让健康的心理通过健康的体育锻炼体现出来。这种方式的教学就是把机会和权利交给学生本人,择其所好,行其所能,展其所长,成就其乐。

参考文献:

1.全钦昌等著.学校体育学.

2.马启伟等著.体育心理学.

3.张健超.浅谈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

4.体育与健康.人民教育出版社.

(作者单位:浙江省乐清市大荆镇第一中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体育教学心理健康学生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学生写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