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材料作文立意的多角度分析

2017-02-28 04:31沈舟宇
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 2017年5期
关键词:材料作文立意

沈舟宇

摘 要:新材料作文是近些年高考作文命题的主要方向。准确地审题是写好新材料作文的第一步,而学生在實际写作中往往不能很好地把握材料的切入点,也就是文章的立意。本文以近三年浙江省高职考作文材料为例,浅析材料作文写作立意的技巧,为写作找到突破口。

关键词:材料作文;立意;高职考

一、新材料作文概念阐述

2014年~2016年浙江省语文高职作文考的都是新材料作文。新材料作文的概念出自2006年全国高考卷作文材料,浙江省语文高职考作文于2010年起采用这种新题型。其概念为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可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能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它不同于以往根据材料写议论文的材料作文,是介于两者之间的一种新的作文形式,也叫“后话题作文”或“题意作文”,即必须与材料内容意义的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有联系。

近三年的作文命题凸显人文性、思辨性、社会性。2014年的作文材料呈现出一个新的亮点,基于小说文本阅读的写作;2015年的作文材料也是一段小说,但不完整,与2014年作文相比更侧重开放性写作;2016年的作文材料则更与生活贴近,采用了一则微信圈的故事。从这三年作文材料发展的历程看,从考查职高学生的“励志”逐步向人生价值取向和思考内心的力量等问题深入。

二、高职考材料作文立意简析

1.2014年高职考作文材料

他第一次出现便使众人情不自禁地爆发出了一阵阵戏谑的欢笑。他满脸涨红,眼中打着泪花一路走到了最右面的角落,成了我的同桌。他的刻苦与奋进让我觉得有些惊异。对于上课连课本都不会翻开的我来说,他的聚精会神,常常让我觉得他是在睁着眼睛打瞌睡。因为,最后一排的学生,不是问题少年,就是终年无法突破倒数的防线。这么一群被众人忽视的可怜儿,似乎常年都看不到阳光。我们从不曾想过努力,对于我们来说,那是一种类似于无用功的挣扎。没过多久,他加入了我们的行列。上课无精打采,下课生龙活虎。我们之间,没有一个人忘记他是瘸子。

……他还未走上讲台,班上的同学就已笑倒了大片。他像个受伤的战士,一瘸一拐地向前方阵地逼近。他等了很久,直至笑声在一片肃穆的气氛中戛然而止,他才缓缓地念出自己的演讲词:“亲爱的同学们,我今天竞选的职务是体育委员。健全的你们无法体会到,我有多么渴望自由自在地奔跑……”没有一个人再笑他,他以一种慷慨激昂的方式,重重地叩响了我们每一个人的心门。他想,自己是不可能当上体育委员的。可让他想不到的是,班主任不仅让他做了体育委员,还让他成为自己的科代表。“老师,你不觉得我有问题吗?我可能胜任不了这两个职位。”他有些沮丧地说。他艰难地伸出了自己的一只脚:“老师,我是个残疾……”“哦,原来是这样。但是,我觉得这无关紧要。难道你觉得它很重要?”

该语段原题为“漠视也是一种关怀”,原载于《青春潮》2010年第2期,小说原文约为1 500字。命题教师把它压缩成800字左右的阅读材料,除去了显露主题的标题和一些描写性的语段外,重点去除了最后结局和点明中心的议论语段,小说到老师的解释后戛然而止,留给考生大量的想象空间和思考余地。相比以往的话题和材料作文,小说文本的写作开放性更强,写作的角度更广,这让不少学生在分析该种材料时较难把握正确的立意。

在这里,笔者介绍一种常用的材料作文立意分析法——多角度分析法。一般来说,一则作文材料大都涉及“不同角色,不同情节,不同评价”。也就是说,大家只要能从这几个角度去分析,就能够最大限度地挖掘材料的内在观点。下面笔者就以上述材料例说这种论点归纳的简单思路:

(1)不同角色。“不同角色”是指找出材料中有哪些不同的角色(应该注意区分“主要角色”“次要角色”“次次要角色”)。因为角色不同,看问题的角度就会不同,评价也会不同,结论自然就不同。本材料中涉及一个关键角色——残疾学生。(次要角色这里可以分析为老师;次次要角色可以为嘲笑者,在这里不作分析)从残疾学生角度可以提炼出来的立意有:“勇于挑战自我”“不能丧失信心”。从教师角度可以提炼出来的观点有:“要看得起自己”“内在的才是最重要的”“漠视也是一种关怀”。

(2)不同情节。“不同情节”则是指一件事中往往会涉及不同的情节,从不同的情节来看,得出的结论也会有所不同。以下表格中不同角度的立意都是从不同的情节中提炼出来的。比如,可以从嘲笑者的角度提炼“尊重他人等于尊重自己”,“谁是被嘲笑者”等的观点。

(3)不同评价。即“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即使是同一个人的同一个情节,在不同的人看来仍会有“不同评价”,有认为赞同的,有认为否定的,只要你能够自圆其说,逆向思维的写作方式效果或许会更好。分析材料时,我们对老师说的话:“难道你觉得它很重要?”既要做出“内在才是最重要的”的解读,也要理解老师的“漠视”行为,实质上还是一种人文的关怀。

材料作文立意的多角度分析用表格展示如下:

对于这则材料立意的分析还可以采用思维导图的方法(也是一种不同角度的分析方法)。立意分析过程的切入点为寻找“我”:第一步,先角色代入:假如我是残疾学生,我会怎样?假如我也是嘲笑者,我会怎样?假如我是老师,我会怎样?第二步,画思维导图:人物——情境——结果,我——(现实中)情境——差异。

多角度分析材料(思维导图分析)二

从图表的结果(原因)分析,我们虽然也能得到和图表②相同的立意,但是这种方式的写作不再是基于一个概念性的话题而写作,而是基于一定话语情境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这样就可以打开一个窗,折射每一个人内心想表达的情绪。学生也可以通过思维导图的操作,选取一个角度进行角色代入,然后把自己与稳重的角色进行比较,在比较中刻画内心的感受,从角色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这样,文章就有了“我”,也让学生在写作中有了着笔点,写出的文章也就具有真情实感。endprint

小结:并不是每则材料都能够完整地提出这些要素。上述步骤可综合运用,但有时只能单独使用。我们应尽可能地从材料整体考慮,考虑材料到底想告诉我们什么。不要为了求新就忽略或偏离了出题人的原意,否则很容易被认为是偏离了主题。

2.2015年高职考作文材料

考古学家挖出了一只汉朝的瓷碗,可惜缺了一块。

……

这件文物立刻轰动了世界,到博物馆参观的人络绎不绝。人们议论的焦点很快转移到那个女子身上。她是谁?为什么逃跑?追她的人又是谁?最后,所有人只关心一个问题:她到底被抓到没有?要是把碗补上,那女子的命运不就浮出水面了吗?于是人们齐声高喊:“补碗!补碗!”

博物馆立刻组织专家……专家们又研制了更完美的瓷片和更强力的胶水,可依然失败了。于是,专家们向全世界发出求助,一时间,各地的热心人带着书写那个古代女子命运的极大热情……

“我来试试!”一个光头少年,在几个成年男子的簇拥下,走上了高台。

“你的瓷片呢?”博物馆馆长和蔼地问。

“没有。”

“那你怎么补碗?”

少年没有回答,从怀里掏出一支水彩笔,在那匹马前面,画了一只草原鼠。草原鼠迅速打了一个洞,钻进了地下。疾驰而来的马蹄踏进了鼠洞,马重重地摔倒了,那个男子也跌下马来。逃跑的女子惊讶地回过头,男子忍痛招手呼喊,似乎在叫女子回来,但女子一咬牙……

破碗自己补上了!

这则材料,取自于《南方农村报·副刊》的一篇近2 000字的短篇励志小说。命题者在给材料时选取了前面的1500余字,而删掉了结尾近500字。更为主要的是把揭示小说主题的“真正的修补,是在破碗之前”的句子略去,给了学生更多捕捉信息的能力和发挥想象的余地。粗看这则考场作文材料,如果要直接分析这篇材料的立意,我们也许会感到一定的困难,因为小说并不完整,而且出题人隐藏了文本的关键信息。同时由于小说文本的材料篇幅较长,对于常用的抓关键句的方法有时候可能会忽略出题人的完整意思。对于此种情况,我们也可以按照多角度分析材料的方法来立意。

多角度分析材料三

小结:通过多角度分析的方法,本则材料的立意就比较清晰,学生可以从“残缺美亦是一种美”或”过于追求完美,反而适得其反”等立意角度去写作。另外,在分析文末光头少年的情节时,我们也可以从“光头少年”“簇拥”两个词语入手进行深入解读。“光头少年”是他的形象,“簇拥”是他出现时的情状。就是这样一个少年,他却需要别人簇拥着走上前来补碗。读到此处,我们不禁要想,“光头少年”可能有别于正常的青春少年(原文小说中该少年为一名少年犯),或者“他”就是一个有“缺陷或问题”的孩子。而让这样一个孩子去补碗,肯定有一定的用意。至此,碗补的怎么样已经不那么重要了。从而生发我们对“少年,光头的你在补什么”的疑问。显然易见,他在修补内心,修补生命。

3.2016年浙江省高职考作文材料

微信圈流行着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小男孩和一个小女孩经常在一起玩耍。小男孩收集了很多贝壳,小女孩拥有很多雨花石。小男孩想用所有的贝壳与小女孩的雨花石做个交换,小女孩同意了,但是小男孩却把最大最好看的贝壳藏了起来,仅把剩下的给了小女孩,而小女孩则如她允诺的那样,把所有的雨花石都给了小男孩。那天晚上,小女孩睡得很香,而小男孩却彻夜难眠,他始终在想:小女孩是不是也跟自己一样,藏起了很多雨花石。

两个小孩玩一个贝壳交换雨花石的游戏,小男孩有私心,把最大最好看的石头藏了起来,而小女孩则毫无保留地交出了所有的雨花石。事情的结果变得很有意思:小男孩彻夜难眠,小女孩睡得很香。为什么会这样?最直接的原因是小男孩怀疑小女孩也跟他一样藏起了最好的雨花石,而小女孩却相信自己换来了最好看的贝壳。

按上述多角度分析立意的方法,如下表格:

以上立意无论是哪一方面,在具体的写作过程中都需要与复杂的人性和社会现实联系起来。不管是“怀疑与信任”“真诚纯朴”,还是“得到与失去”,其实都有着深刻的社会因素。物化的、功利的、竞争的社会环境已经使人的自然本性变形、扭曲。这也就要求考生们反过来思考:面对这样严酷的社会环境,我们该如何救赎?答案可能是人性的觉醒和良知的叩问。在写作时,如果能这样来回地思索和诘问,文章一定会发散出理性思辨的智慧之光。

通过对近三年浙江省高职作文立意的分析,我们发现:高职考作文的考查形式还是会以新材料作文为主,但在考查形式上会存在一定的变化,可能是小说,也可能是一则故事,或者是一段当前流行的文字等,考生可以在平时有针对性地加强对以上材料的立意训练;材料的可读性很强,甚至会出现生涩、一时难懂得的情况,这种新材料形式的文本里面蕴含了多层立意,但学生只要分析得当,就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内容层面会更贴近现实生活,这就要求考生平时多关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既要丰富自己的书本知识,也要丰富自己的生活知识。以上这些特点都需要我们考生在平时进行扎实的训练,这样才能在考试中做到更为准确的审题。总的来说,近三年高职考材料的立意落脚点还是在现实的生活坐标上。我们可以把2014年~2016年的高职考作文线索简单地概括为:“身残志坚——残缺之美——怀疑信任”。这条话题线,从对人生励志的追求,到心灵之美启示,再到生活良知的拷问,无非就是围绕“人生”这一大主题展开,这也符合写作的基本原则。我们可以在日常的作文立意训练中对不同形式的材料文本多加以分析概括。只有在分析材料时熟练掌握多角度分析的方法,正确地审题立意,才有可能真正把握材料所蕴含的主旨。

当然,在多角度分析材料的立意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注意在写作中撇开材料,另起炉灶,这是一种常见的写作弊病。作文材料是考生思考的起点,是作文立意的依据,如果作文撇开指定的材料,任由考生天马行空的发挥,就会被评卷老师判为离题作文。其次要注意只抓住一点,不及其余。没有抓住材料的关键,放过了材料的根本,从一些枝节入手,结果写出来的文章会造成偏题的情况。或是涉及两个概念或事物关系的材料,只就一个方面论述,缺乏辩证思维的眼光。最后还要注意中途易辙,偏离题意。有些考生在写作时开篇能引入材料,依题行文,但由于对材料理解不深刻,在论述的过程当中横生枝节,将立意引入了歧途。

参考文献:

1.戴其生.语文——基础知识梳理篇.中国原子能出版社,2012.5.

2.汪义芳.材料作文的多角度立意.语数外学习:高考语文,2009(1).

3.浙江省2015高职考浅析——随笔.http://blog.sina.com.cn/s/blog_5b193d6c0102vk09.html.

4.焦文林.高考作文立意的实用技巧.中学生优秀作文:高中版,2012(12).

(作者单位:浙江省慈溪职业高级中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材料作文立意
材料作文审题的常见错误及应对
观照整体 审题立意
高考材料作文历史演变及任务驱动型作文应对策略
试论材料作文与高中语文教学的技术性结合
材料作文的教学策略探究
把握题意 求深求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