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三种常见的教学导入模式

2017-03-01 20:36宋峰宇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17年1期
关键词:课堂导入教学效率小学数学

宋峰宇

[摘 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实施,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越来越重视课程的导入环节。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为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好奇心,促使他们快速掌握所学知识,教师应采取多样化的导入形式,利用符合学生年龄特点与学习特点的导入,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促进他们对知识的掌握与吸收。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导入 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02-048

为进一步发挥课程导入环节的作用,首先,教师应注重课程导入设计的针对性,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知道自己所要掌握的知识有哪些;其次,教师应力求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提高知识的趣味性;最后,教师要注重课程导入环节的灵活性,即导入方法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应该根据教学计划和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调整,使其发挥最大的效果。

一、利用情境导入数学概念

创设教学情境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普遍采取的一种导入形式。在教学中,教师为了深化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及掌握,可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促使学生快速掌握知识。

例如,教学“小数”时,为了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小数的特征与意义,真正理解小数的概念,教师就可进行这样的教学设计:利用多媒体创设一个超市购物的场景,该超市里有学习用品、各种零食等,其中钢笔的价格为10.55元,薯条的价格为6.24元,中性笔的价格为2.25元,橡皮的价格为0.50元。学生平时都有超市购物的经验,在了解了不同物品的价格后,能够进一步体会小数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组织学生模拟购物场景,即让学生分别扮演“消费者”和“收银员”,通过情境模拟来回顾与复习小数之间的运算。

在借助情境导入数学概念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利用多媒体与教学道具,以创设多样化的情境,更好地为学生服务。当然,教学情境的创设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还需要在学生所掌握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多样化的探索,以保证教学情境有足够的吸引力。

二、利用故事导入数学应用知识

由于小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初级阶段,思维不够灵活,知识储备也不完善,因此在学习数学这种逻辑性较强的课程时,难免会存在各种问题。为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采用学生都喜欢的故事导入的形式。

例如,教学“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时,教师就可给学生讲述《猴子分桃》的故事。一群猴子住在一个大森林里,有一天,猴爸爸和猴妈妈在外面摘了很多桃子回来,小猴子们开心极了,都抢着要吃桃子。猴爸爸說:“要不这样,我拿出6个桃子,你们3只小猴子分去吧。”3只小猴子嘴巴都撅得很高,一副不高兴的样子。猴爸爸想了想,拿出了12个桃子给6只小猴子分,但是小猴子们仍然表示不满意。最后,猴爸爸灵机一动,说:“那我给你们24个桃子,12只小猴子分,怎么样?”小猴子们听了满意极了,拿着桃子开开心心地离开了,猴爸爸不禁哈哈大笑起来。在该故事的基础上教师可设计如下问题:在三种情况下,每只小猴子各分得几个桃子?猴爸爸为什么会哈哈大笑呢?

在利用故事导入数学应用知识时,一方面教师应该注重设疑,使学生迫切想要知道故事为什么会是这样发展的;另一方面教师还应该组织好学生的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进行积极探讨,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三、利用动手操作导入数学探究知识

由于学生的精力集中时间较短,自制能力也差,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利用动手操作来导入数学上的探究题,在师生互动的基础上,高效完成教学。

例如,在探究等底等高的圆柱与圆锥体积计算公式之间的关系时,首先,教师将准备好的几组等底等高的圆柱与圆锥模型发给每个小组,让学生测量圆柱与圆锥的高和底面直径的长度。然后,教师布置学生进行操作活动:一是把圆柱装满水后倒入圆锥里,看可以倒几次;二是把圆锥装满水后倒入圆柱里,看几次可以装满。最后,教师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进一步探索为什么会是这样的结果。

利用动手操作导入数学探究知识,能够提高学生的动手和动脑能力。通过自主探究,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比较深刻,有效实现对知识的运用。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应该注意,活动的设计要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学生自身发展的规律。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积极探索多样化的课程导入形式,同时把握好时间和节奏,从而促进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当然,教师也应帮助学生逐步建立学习知识的意识,使他们善于从生活中发现数学知识,并能从数学的角度解决问题,在提升自身能力的同时,激发出对知识的兴趣。

(责编 李琪琦)

猜你喜欢
课堂导入教学效率小学数学
谈中职数学课堂导入的技巧
浅谈高中数学课堂导入的方法
如何提高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