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订单班”办学模式研究初探

2017-03-02 22:48李琳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6年45期
关键词:订单班管理制度高职院校

李琳

摘 要:近年来,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数量与质量显著提升,这是我国产业升级,亟需大量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和高职院校根据市场特点和需求,不断进行自我调整,努力培养适合行业需要的人才的结果。在这种形势下,校企合作“订单班”这一新型办学模式应运而生。但在实施过程中,“订单班”也面临着一些矛盾与问题,本文就其特点、对策机制、管理制度,进行了初步阐述。

关键词:高职院校 订单班 矛盾与问题 对策机制 管理制度

“订单班”,是由大型企业提前预定(签约)学生组成的班级。学生在校期间,企业一般提前一年左右时间,在相近或社会通用专业中选拔在校生组成“订单班”,然后学院按照企业提出的人才培养目标和知识能力结构,修订教学计划,组织教学,有效促进了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的提高。

一、校企合作“订单班”在实施过程中面临的矛盾与问题

1.社会倡导的素质教育与职业教育之间的矛盾

素质教育是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而现阶段,我国职业教育的目的可以理解为,为使受教育者获得某种职业技能或职业知识、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从而满足从事一定社会生产劳动的需要而开展的一种教育活动。素质教育要贯穿于职业教育始终,二者本该互相影响并促进,但在订单班实施过程中,却面臨着一些问题。

“订单班”模式培养,以目标岗位要求来设定人才培养方案,以目标岗位的知识结构来设置相关课程,以企业的需求为培养学生,企业的需要,就是根本目标。但如果一切教育与培养,都以企业标准为依据,就容易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从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和就业情况看,随着现代社会物质文明的不断发展和极大丰富,谋生——已不再是多数人自我发展的根本问题,职业结构的丰富变化、新兴职业的快速萌生,我们需要在一个更广阔自由、更完善系统的空间内进行学习、工作和生活。在这样的形势下,如果职业教育仅仅把办学目标局限在传授学生谋求一份工作,甚至是一个特定岗位所需的知识和技能上,显然,已经不能满足学生们日后自我发展的需求,更不能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只有从学习态度、学习方法、职业素养、综合能力等更高的层面上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才能使现代职业教育培养出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均可持续发展且心理健康的个体。

2.学生短期就业利益与长远职业生涯发展之间的矛盾

根据职业生涯的“分阶段”理论,我国的高职学生正处于25周岁前的职业准备与探索期,很多学生对未来职业的规划和发展,倍感茫然,只贪图眼前的蝇头小利,过分追求“薪资待遇”、“员工福利”这些因素,以此来作为自己选择企业或岗位的标准,而往往忽略了更为重要的“深造培训”“个人发展”等因素。

3.职业院校的教学现状与企业需求之间的矛盾

学校培养数量的要求与企业需求量之间的矛盾。高职院校往往对“订单班”的订单数量会有一定要求。如果数量过少,规模过小,则不利于学院实现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但现实的情况是,虽然我国技术型人才匮乏,但对技术人才有大批量需求的企业并不多。而且,对于企业来讲,每个企业或岗位对人才的能力和素质要求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二、“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对策

1.建立“订单班”调研论证机制,努力克服订单关系中信息不对称现象

首先,学校要进行大量的调查研究,建立具有合作意向的企业信息库,尽量多地收集企业信息,在对比分析中初步确立可以合作的对象;第二,对于已初步确定了的合作对象进行详细深入地调查;第三,做出与此企业合作的可行性报告,并进行调研论证。

这些调研论证工作,应主要围绕以下三个方面开展:一是企业发展潜力,应以企业所在地经济发展中的主导产业为主,围绕地方经济主导产业设立的企业往往具有更广阔的就业前景;二是企业经营能力,其衡量标准主要就是企业家的才能,包括市场开拓能力、资金运作能力、决策能力和风险化解能力等;三是企业进行校企合作的动机和出发点,应该选择真正具有人才培养需求愿望而不是一心只求获取廉价劳动力的企业。只有负责任的良心企业,才是学校合作的对象,才能真正促进“订单班”学生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2.建立“选拔、淘汰”机制,实现“订单班”动态化管理

学校要杜绝以整个专业或班级“一锅端” 的做法来建立“订单班”,避免在实施过程中矛盾重重。同时,在培养过程中,可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工作情况,建立“企业奖学金”和“末位淘汰”机制,鼓励表现突出的优秀“员工”,也及时淘汰不具备适应性的学生。在整个“订单班”实施过程中,校企双方应紧密结合,积极参与动态化监管,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企业、学校和学生的“共赢”。

3.建立人才培养长效机制,逐步形成多层次、多形式的“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教育成果与企业岗位的充分兼顾与融合

目前,“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尚处在一种零敲碎打式的起步阶段,由于每一个企业对用人数量和岗位需求都有一定的差异性和阶段性,因此,我们很难找到一劳永逸的合作企业,只有建立起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才能使这一人才培养模式“永葆青春”。学校应针对不同企业的不同要求,逐步形成并完善多层次、多形式的“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可以在不同年级开展“阶梯式”培养,也可以开展针对岗位要求、特殊技能或是选拔储备干部等多形式的“订单班”培养模式,以及针对企业员工再培训的“订单班”培养模式,以此来实现教育成果与企业岗位的充分兼顾与融合。

结语

毫无疑问,校企合作“订单班”办学模式,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是企业稳定壮大的需求,是高职院校不断提升自我的需求,更是学生寻求更好就业目标的一条途径。通过“订单班”这种办学模式,企业有更大的挑选未来员工的选择空间,根据岗位需求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开设课程,可以最大化节省企业的培训时间和培训经费,让学生未毕业先就业,使企业利益最大化。而高职院校也就此开拓了就业市场,满足行业人才需求的同时,提升了学院办学质量。而“订单班”学生也可提前进入就业状态,尽早熟悉工作性质和岗位特点。校企合作“订单班”的开设实现了企业、学校、学生的三方共赢局面。

猜你喜欢
订单班管理制度高职院校
探讨企业内控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食品安全公共管理制度的缺失与完善评析
涉军中小企业管理制度创新探讨
独立学院“订单班”人才培养实践与探索
中职“人才孵化基地”校企合作订单班人才培养新模式探索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由校企合作订单班到现代学徒制实现路径探析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