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高职院校教师成长研究

2017-03-04 08:26孙建波孙健
职教论坛 2017年2期
关键词:教师成长大数据高职院校

孙建波+孙健

摘 要: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师在教学与科研上要做到交互化、网络化、精细化、终身化;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师要与行业企业紧密结合,积极开展产学研活动。文章深度观察了一名高职院校专任教师Q老师,以其为案例,从其校内工作、校外拓展两方面出发进行总结,重点展现了其名师工作室、微商等特色成长途径,为高职院校教师的成长提供具有大数据特征的案例参考。

关键词:大数据;高职院校;教师成长;常州科教城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7)02-0005-03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2015年全国有高职(专科)院校1341所[1],校均规模6336人,在校生227.52万人,江苏高职(专科)院校80所[2],全国高职(专科)学校生师比17.77∶1,全国高职(专科)院校折算后专任教师约为12.8万人。如此大数量的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其队伍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大数据是以容量大、类型多、存取速度快、应用价值高为主要特征的数据集合,正快速发展为对数量巨大、来源分散、格式多样的数据进行采集、存储和关联分析,从中发现新知识、创造新价值、提升新能力的新一代信息技術和服务业态[3]。大数据来势凶猛,对高职院校教师的成长提出了哪些特殊的时代性要求?带着这个疑问,笔者走进高职院校,近距离观察了一名专业课Q老师,通过对其长达一年的观察,总结了其成长的过程和特点,以飨读者。

一、大数据背景下的校内工作

Q老师是一位从教近十五年的高职院校教师,多年来孜孜不倦,不断提升自身业务能力,实现专业成长,锻造高尚人格,献身教育事业。

(一)日常教学及科研

1.教学交互化。Q老师是常州科教城某学院的计算机专业教师,担任多门专业主干课程的教学工作,如《计算机基础》《图形图像处理》《人机交互》《毕业设计》《网站设计》等,教学通常在机房进行。Q老师通过实时系统自动记录学生在课堂的表现,包括日常考勤、迟到早退、课间练习完成、作业上交等情况,通过对学生各种成绩的数据分析,准确了解到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及时提出改进措施。

2.教研网络化。Q老师与教研室的老师们一起开发试验课、示范课、公开课、研究课,要求每人每年必须撰写一篇教学论文和一篇教学案例分析,参与校、区、市组织的论文评比及教学比赛,争取获得好名次。教学中Q老师与教研室的老师们积极利用兴起的慕课平台进行教学,指导学生登录世界三大慕课平台注册学习,让学生感受现代科技进步的力量和世界教育发展的步伐,有机会感受到世界上最顶级大师讲授的高品质的课程。

3.竞赛常态化。Q老师以技能大赛为抓手,与课程改革相结合进行创新创优,在课堂层面进行教学改进实践,将所掌握的绝技绝活用于实训,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对实验室的教学软件系统进行了技术改造和升级革新,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Q老师和教研组老师一起不断深入行业,了解行业最前沿的第一手动态资料,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技能大赛及创新大赛中精心指导学生,如指导计算机专业高职组的学生参加常州市、江苏省的创新大赛和技能大赛,并取得了多项优异成绩。

4.科研可持续化。Q老师积极寻找前沿的学术问题,申报课题、研究课题,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努力使自己成长为一名科研型、技能型、反思型的教师。并通过听课、阶段试验、撰写教学案例和学生个案、研讨等做好课题研究。

5.班主任工作精细化。Q老师担任过五届班主任,带过的学生累计达165人。Q老师主要从数据化、反馈、概率预测三方面开展班主任工作:在数据化方面,Q老师每接到一个新班,便着手建立学生QQ群、微信群。通过群这一实时桥梁,学生可以交流专业问题、共享学习资料并上交作业,老师可以及时在群中布置作业、收取作业、批改作业和发布各种通知、消息等。在反馈方面,Q老师在班级日常管理中,通过量化考核进行计分统计,通过反馈管理班干及全班同学,灵活掌握班级动态。在概率预测方面,Q老师根据大数据的反馈,结合自身丰富的工作经验,预测判断班级学生的各种概率事件,及早做出预防措施。

6.学习终身化。Q老师树立了终身学习的理念,力争具备终生学习的五种能力(学习能力、教育科研能力、适应现代教学能力、研究学生能力、自我调控能力)。Q老师还积极准备访学,希望能有机会学习别国先进大学的教学经验和科研方法。如果条件允许,还准备进一步深造,攻读博士学位。

(二)名师工作室建设的五个转化

Q老师作为领衔人,申请了其所在学院设立的名师工作室并获准立项建设,即Q*计算机名师工作室,团队共招募了10名成员,有高校的教师、也有企业的工程师、有计算机专业的理论学者,也有行业企业的实践家。Q老师带领工作室成员砥砺前行,经过一段时间的建设,实现了五个转化。

1.品牌战略化。Q老师打造了自己的计算机团队与研究方向,推出了所在学院计算机专业的品牌,在园区起到了战略宣传的作用。工作室利用其计算机专业的技术优势,建设了专门的工作室网站用于宣传和展示,网站上包括领衔人及各位成员的介绍与成果、工作室新闻与公告、教研活动、教学资源库、社区交流、博文发表等。网站制作精良、更新及时、交互方便、技术先进,充分展现了大数据的特征。

2.师资融合化。Q老师以“名师工作室”等形式组织特级教师、教学名师与一定数量的一线教师结成研修共同体,提升教师成员的教学能力和水平。工作室采用导师培养制度,在推出Q老师自己这一名师起到引领示范作用的同时,也培养了一批青年教师。Q老师根据工作室每名教师成员的特点制订了不同的培养方案,包括培养目标、培训课程、培训形式等,制定工作室切实有效的发展规划,同时组织工作室全体成员认真进行反思式的讨论、研究。利用人脉资源的优势联系行业,合理组织成员下企业锻炼,提高专业技能水平,使成员能够在“教坛新秀—教学能手—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职教名师”这“五级梯队”中逐步进行相应提升。

3.资源共享化。Q老师在工作室网站上公布了很多教学视频及教案,可供教师们随时查看、互相学习,也可以供学生们随时、随地学习。另外还在网站开发了研修社区、互动平台等,可以在视频下留言评论或者就有疑问的知识点进行提问,授课教师可以进行实时解答。还可以定期录制视频在网站进行播放,解说工作室的资源建设新情况,分享经验、共享资源。《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中提到“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服务水平日渐提高,资源服务体系已见雏形”[4],这也是Q*计算机名师工作室资源库建设的初衷,让优质资源辐射影响更多教师,造福更多学生。

4.教学信息化。教研中,领衔人定期带领成员对教学进行研讨,从教案的设计、课件的准备、教具的选择,到说课稿的雕琢,制作出教学用书、指导用书、练习册和优秀课件,从事专业理论课与专业实践课的教学。教学中充分发挥教育技术学的优势,使用现代技术进行教学,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其先进程度及更新速度均能走在全国前列。开设校级、区级与市级讲座,积极参与各级“两课”评比,经常外出参与教学竞赛、信息化大赛等,提升日常教学水平。

5.科研创新化。Q老师围绕工作室不同时期的建设主题,以写促研,以写促教,以写促进自己的发展。组织成员积极申报市厅级、省部级课题,一旦获批后便督促成员召开研讨会进行头脑风暴式的研讨,形成论文、专著等成果。还通过报告会、名教师论坛、公开教学、拍摄专题电视片等发挥辐射作用,对校域乃至园域教学发展和教师培养起到推动作用。

二、大数据背景下的校外拓展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背景下,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刚刚出台了《关于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分配政策的若干意见》,其中提到:“科研人员在履行好岗位职责、完成本职工作的前提下,经所在单位同意,可以到企业和其他科研机构、高校、社会组织等兼职并取得合法报酬。鼓励科研人员公益性兼职,积极参与决策咨询、扶贫济困、科学普及、法律援助和学术组织等活动。”[5]Q老师正是国家这一政策的积极响应者和践行者。

(一)校企合作

1.创建大数据平台。利用目前便捷的大数据技术,Q老师申请了公众号与微信号,将各种活动信息实时发布在公众号及微信圈中;创建了专门的微信群与QQ群,用于组织各种亲子活动;另外还开通了支付宝,方便各种业务结算。

2.组织亲子类活动。Q老师创新校企融合的模式,带领名师工作室的老师与行业紧密结合,创建了亲子活动中心,为教学科研提供实时讯息。Q老师带领团队,利用团队成員的专业优势,针对常州市亲子活动市场,陆续组织了各种亲子活动,如生存极限大挑战、鲁班小传人等,活动多种多样,几乎每个周末都有设置。这些活动益处很多,第一,为常州市的亲子活动出谋划策、添砖加瓦;第二,开阔孩子的视野,丰富孩子的生活,增加孩子的见识,让孩子们更能了解各行各业的新技术,提高社交的兴趣和技巧,增强与人打交道的能力;第三,锻炼了团队成员利用专业优势为社会服务的能力。

3.组织公益类活动。就关注自闭症儿童,组织了多项公益活动,如在天喜儿烘焙店开设的关爱星星的孩子公益活动—与星星的孩子一起DIY棒棒糖。首先在儿童康复中心学校集合,参观并聆听天爱儿童康复中心的介绍,了解星星的孩子以及天喜儿烘焙坊的由来,近距离了解星星的孩子,与星娃儿们互动分享。然后步行至天喜儿烘焙店并参观,与星娃一起制作棒棒糖。最后还有捐款仪式及集体合影,活动的所有善款都将捐给天爱康复学校的星娃们。Q老师的团队还发出倡议,让大家一起行动起来,为星娃们尽一点微薄之力。

(二)微商尝试体验

1.商业模式化。Q老师利用计算机专业这一优势,考察市场并找准品牌,带领团队教师及学生一起尝试做微商。一方面开阔了团队教师与学生的视野,另一方面也训练了工作室教师与学生在商界实战的能力。Q老师发现做微商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第一,手机,微商几乎就是用手机在做生意,所以一个流畅、快速的手机是必不可少的。第二,产品,好品牌很关键,厂家要是正规注册的微商营销模式公司,公司把产品的税都交了,便不存在税收的问题,同时产品的品质还要好,能得到大众的认可。第三,朋友圈,一个不少于200人的朋友圈是最起码的了,顾客永远是上帝。对于这三样,Q老师的团队都已具备,而且在她们不断的经营与努力中,各项都打造得越来越好。

2.交流分享化。Q老师引进了*商学院的红点课程,让团队的每位教师与学生均参与了课程学习。让团队的成员均能习得最前沿的商业知识,拉近与行业的距离。一般当天指定免费听课的时间,每天有动态的上课密码,多的时候有六千多人同时在线。这样的红点软件,完全可以用在日常的教学与培训中,无论是授课,还是教研活动,均是非常好的选择,节约资源,方便听众。

3.支付便捷化。Q老师团队尝试了近一年的微商之后,发现电子支付方式增多,现金支付方式逐渐减少,估计电子支付的与时俱进,是微商兴起的一个条件。分析决定大家使用不同支付方式的原因,一方面是出于生活方便或者生意需要,另一方面是出于观念接纳程度和主动适应意识。Q老师团队分析了这大半年的业务过程中的所有支付方式后,发现支付宝转账的占46.7%,微信转账的占40%,现金支付的占13.3%;合计手机支付占86.7%,现金支付占13.3%。

4.物流快捷化。Q老师团队微商做得好,还要归功于与物流的便捷,这是微商得以快速发展的预备条件。顾客网上下单,物流上门取货、送货,所有只是信息的交流,线上与线下配合,相得益彰。

一年观察下来,发现Q老师算是高职院校中勇于开拓创新的一类教师了,Q教师能结合国家的政策,积极开展教科研活动,深入实际、不断尝试,对自己的工作追求卓越、精益求精,是高职院校教师的生力军,是改革前行的主力军,这样的教师可以多引进一些,或者给足政策多培养一些,有利于带动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的成长发展。

参考文献:

[1]2015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03/s180/moe_633/201607/t20160706_270976.html.

[2]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统计局.2011年江苏省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Z].

[3]国务院关于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的通知(国发[2015]50号)[Z].

[4]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的通知(教技〔2016〕2号)[Z].

[5]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分配政策的若干意见》[EB/OL].http://www.gov.cn/xinwen/2016-11/07/content_

5129805.htm.

责任编辑 秦红梅

猜你喜欢
教师成长大数据高职院校
课堂的点滴,用心呵护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幼儿园教坛新手园本培训的实践研究
拓宽师徒结对思路促进体育教师成长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