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后肝纤维化逆转的病理定性评估

2017-03-06 11:36孙亚朦,贾继东
临床肝胆病杂志 2017年7期
关键词:胶原抗病毒间隔

·国外期刊精品文章简介·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后肝纤维化逆转的病理定性评估

【据《Hepatology》2017年3月报道】题: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前后肝纤维化逆转的评估——病理新标准(作者孙亚朦等)

抗病毒治疗可以逆转乙型肝炎肝纤维化和早期肝硬化,但目前用于评估纤维化及其逆转的病理标准主要集中于评估纤维化的严重程度,而非动态变化。

近期,来自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肝病中心的贾继东教授、尤红教授及其团队提出了评估肝纤维化/肝硬化逆转的病理新分类,即P-I-R分类。该分类根据不同纤维间隔所占比例,将肝纤维化分为三种类型:进展为主型(predominantly progressive),逆转为主型(predominantly regressive)和不确定型(indeterminate)。进展为主型表现为大部分纤维间隔(>50%)较宽、胶原排列疏松、含较多的炎症细胞;逆转为主型表现为大部分纤维间隔(>50%)纤细(伴/不伴间隔断裂)、胶原排列紧密、炎症细胞较少;不确定型表现为两种类型的间隔比例相当。

研究者利用此分类标准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前后71对Ishak≥3期的肝穿刺样本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治疗前进展为主型、不确定型和逆转为主型所占比例分别为58%、29%和13%,三种类型间转氨酶、HBV DNA和肝脏弹性有显著差异(P<0.05)。而治疗后,相应比例变为11%、11%和78%。值得注意的是,在35例治疗前后Ishak分期无变化的患者中,25例(72%)患者治疗后P-I-R评分为逆转为主型,且这些患者的Laennec评分、胶原面积和肝脏弹性均有所下降,提示P-I-R有助于治疗前后Ishak同期内好转的评估。

新的P-I-R评分,不仅为评估肝纤维化的动态变化提供了依据,也有助于评估治疗前后Ishak同期内好转,进一步拓展了肝纤维化逆转的定义。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肝病中心 孙亚朦 贾继东 报道)

猜你喜欢
胶原抗病毒间隔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是关键
乙肝病毒携带者需要抗病毒治疗吗?
间隔问题
间隔之谜
胶原特性及其制备方法研究进展
胶原无纺布在止血方面的应用
红蓝光联合胶原贴治疗面部寻常痤疮疗效观察
葛根素对大鼠受损颈总动脉MMP-2和Ⅳ型胶原mRNA表达的影响
上楼梯的学问
3种常用抗病毒中药注射剂的配伍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