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移性脑肿瘤误诊为脑胶质瘤八例临床分析

2017-03-06 21:39李国强李惊涛
临床误诊误治 2017年10期
关键词:例因转移性胶质瘤

陈 琪,李国强,李惊涛,刘 宁

转移性脑肿瘤误诊为脑胶质瘤八例临床分析

陈 琪,李国强,李惊涛,刘 宁

目的分析转移性脑肿瘤误诊为脑胶质瘤的原因,以降低误诊率。方法对我院2006年6月—2014年4月误诊为脑胶质瘤的8例转移性脑肿瘤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8例,3例因头痛、头晕1周入院,3例因发热伴左偏侧肢体感觉和活动障碍3 d入院,2例因反应迟钝,嗜睡及精神症状4周入院。8例均在当地医院经MRI或CT检查误诊为脑胶质瘤,平均误诊时间为(3.25±1.56)d。均入我院拟行手术治疗,术前复查CT和MRI及肿瘤标志物,确诊为转移性脑肿瘤,原发肿瘤为肺癌4例,胃癌2例,肝癌及肺部恶性纤维瘤各1例。确诊后给予手术、放疗、化疗及免疫等综合治疗后,病情缓解出院。结论转移性脑肿瘤与脑胶质瘤临床表现相似,易误诊;详细询问病史,认真查体,仔细鉴别诊断,完善相关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有助于减少误诊。

脑肿瘤;肿瘤转移;误诊;胶质瘤

转移性脑肿瘤病情发展较快,病程一般在半年内,很少会超过1年[1]。颅内压增高是转移性脑肿瘤患者显著及早期出现的临床表现[2],晚期约20%的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精神症状[3]。脑胶质瘤是常见的颅内恶性肿瘤,与转移性脑肿瘤的临床症状存在很多类似之处,二者容易混淆[4-6]。我院神经外科2006年6月—2014年4月诊治转移性脑肿瘤112例,其中8例曾在外院误诊为脑胶质瘤,误诊率为7.14%,现回顾分析8例误诊资料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8例,男5例,女3例;年龄7~78岁。病程4 d~4周。均符合文献[7]中的诊断标准。

1.2临床表现 ①3例因头痛、头晕1周入院。外院门诊行头颅MRI检查示:2例左侧大脑顶叶不规则弥漫性浸润灶影,大小分别为1.5 cm×1.2 cm和1.3 cm×1.1 cm;1例右侧额叶见类圆形高密度影区,大小为1.2 cm×1.2 cm。入院后心肺腹查体、神经系统检查和心电图及心腹部B超检查均未见异常。②3例因发热(体温38.4~39.5℃)伴左偏侧肢体感觉和活动障碍4 d入院。查体:左上肢肌力Ⅲ级,左下肢肌力Ⅱ级,左下肢肌腱反射亢进,左下肢病理反射阳性,右侧上下肢肌力、肌张力、肌腱反射均正常。当地医院头颅CT检查示:1例右侧基底核区多个椭圆状低密度影,大小为1.4 cm×1.5 cm;2例右侧颞叶见不规则弥漫性浸润灶影,大小约1.5 cm×1.3 cm。③2例因反应迟钝,嗜睡及精神症状(表情淡漠、痴呆、言语不清、精神恍惚等)4周入院。精神欠佳,言语欠流利,心肺腹查体未见异常。当地医院CT检查示:1例小脑蚓部见带状高密度灶影,大小约0.8 cm×1.0 cm,边界清楚;1例胼胝体处见圆形弥漫性混杂密度灶影,大小约为0.9 cm×1.1 cm。

1.3诊断经过及治疗 8例初步诊断为脑胶质瘤后,转入我院拟行手术治疗。入院后完善影像学检查。1例肺部CT检查见边缘整齐的致密影,无包膜,中央呈玻璃样变,诊断为肺部恶性纤维瘤。2例消化道造影见胃窦部边缘不规整的充盈缺损,胃腔向心性狭窄;胃镜检查1例病灶浅表且底多呈颗粒状,底部有白苔或污苔,周边黏膜皱襞中断或融合,1例病灶浅表呈锯齿状,与周围黏膜界限不清,可见岛状结节样隆起,均诊断为胃癌。1例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见气管、隆突及右主支气管多处增生,黏膜凹凸不平,呈乳头样或菜花样突出,根据病理诊断为支气管腺癌。3例CT检查见肺门区边缘不整齐或分叶状肿块和纵隔淋巴结增大影,纤维支气管镜见支气管内有息肉状或结节状突出,局部黏膜充血、水肿,并有不同程度的管腔狭窄,触之易出血,诊断为中央型肺癌。1例CT检查见肝门区轮廓不规则、边缘模糊等密度影,查甲胎蛋白(AFP)699.7 ng/L,a-L-岩藻糖苷酶(AFU)606.8 μmol/L,谷氨酰转移酶(GGT)297.3 U/L,碱性磷酸酶(ALP)213.4 U/L,诊断为肝癌。所有患者经进一步检查后均考虑为转移性脑肿瘤,根据患者原发肿瘤给予手术、放疗、化疗及免疫等综合治疗后,颅内病情均缓解出院。平均误诊时间(3.25±1.56)d。

2 讨论

2.1临床特点 转移性脑肿瘤是由身体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转移而来,多由黑色素瘤、癌瘤、肉瘤转移而来,其中实体瘤转移占90%以上[8-10]。转移性脑肿瘤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4种类型:①脑瘤型[11]:出现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视盘水肿、不同程度意识障碍等颅内压增高症状,本组有3例;②癫痫型[12]:以突发意识丧失和全身强直或抽搐为特征;③卒中型[13]:以表情淡漠、痴呆、言语不清、精神恍惚等为特征,本组有2例;④局部症状型[14]:以偏瘫、感觉障碍、失语等局部症状为特征,本组有3例。

2.2诊断及鉴别诊断 临床上典型的转移性脑肿瘤有特定的表现,诊断并不难。只要确定患者出现了颅内高压或脑定位征[15],然后结合CT及MRI等医技检查确定是否有颅内占位性病变,即可基本确诊。但对于不典型表现者,鉴别诊断有一定难度。本组均误诊为脑胶质瘤,复习文献并结合临床,总结二者鉴别要点如下:①临床特征:转移性脑肿瘤病情发展较快,病程一般较短,好发于中老年人,有明显颅内压增高症状,且患者一般情况较差,体型消瘦;脑胶质瘤病情发展较慢,病程一般较长,从出现症状到医院就诊治疗一般要几周或几个月甚至数年,主要好发于儿童及青少年。②影像学表现:转移性脑肿瘤患者存在明显的颅内压增高征[8],少数可见松果体钙化移位[9];脑胶质瘤影像学主要表现为肿瘤压迫周围脑组织,造成周围脑组织出现病灶,病灶呈弥漫性浸润,边界不清[16-17]。

2.3误诊原因 ①脑胶质瘤与转移性脑肿瘤临床表现相似[18],易导致误诊;②询问病史不详细,体格检查不仔细,专科医生过度关注本科疾病症状及体征,忽略了其他系统表现而误诊;③非专科临床医生诊断思维局限,过度依赖医技检查结果,未结合临床表现综合分析。

2.4防范误诊措施 为了尽可能减少或避免误诊,临床工作者不仅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重视阳性体征[19],全面收集患者病史,仔细分析患者主诉、病史及临床特征,而且还需要加强对转移性脑肿瘤及脑胶质瘤的认识,对患者临床症状进行认真鉴别,结合必要的医技检查结果进行全面分析,以减少或避免误诊的发生。

[1] 马文超,唐晓平,罗波,等.颅内恶性黑色素瘤的诊断与治疗[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5,27(9):73-76.

[2] 李莉,丛玉隆,蔡力力,等.非造血组织肿瘤骨髓转移的诊断及肿瘤细胞形态学特点[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4,34(10):1541-1545.

[3] 田洪武, 许军, 刘青,等. 自拟脑瘤方辅助化疗治疗脑胶质瘤的可行性及有效性分析[J].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5,34(3):286-288.

[4] 王高卿,刘红巾.飞行人员大脑胶质瘤病1例及文献分析[J].空军医学杂志,2015(3):144-146.

[5] 胡翠芬,龙莹,王平,等.脑胶质瘤误诊为急性脑梗死三例分析[J].临床误诊误治,2016,29(1):56-57.

[6] 杨会芳,苏江华,张静,等.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误诊为脑肿瘤[J].临床误诊误治,2016,29(1):53-55.

[7] Kong Y J, Zhang Q D, Wei M X. Can new diagnostic criteria of rheumatoid arthritis really make an early diagnosis? ——A case report of early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early rheumatoid arthritis with Chinese medicine[J].Chin J Integr Med, 2016,22(3):237-240.

[8] 庞建鑫, 徐凯, 汪秀玲,等. 弥散峰度成像对高级别脑胶质瘤和单发脑转移瘤的鉴别价值研究[J].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16, 35(6):825-829.

[9] Camara F V, Lopes I R, de Oliveira G B,etal. The morphology of the pineal gland of the yellow-toothed cavy (Galea Spixii Wagler, 1831) and red-rumped agouti (Dasyprocta leporina linnaeus, 1758)[J].Microsc Res Tech, 2015,78(8):660-666.

[10] 王爱民,白俊利,刘丽君,等.超选择性颅内动脉灌注ACNU、VM-26治疗丘脑、脑干胶质瘤的临床价值评价[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6,41(s1):17-18.

[11] 张微, 牛蕾, 马敏阁,等. DCE-MRI在高、低级别脑胶质瘤及脑膜瘤中的鉴别诊断[J]. 磁共振成像, 2015,33(8):566-570.

[12] 李亮,郭静,周凤娟,等.组织学良性脑膜瘤肾转移1例报道[J].诊断病理学杂志,2014,21(4):246-247,249.

[13] 车英玉,杨子涛,程敬亮,等.3D ASL与DSC灌注技术在脑肿瘤的对比研究[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4,33(5):770-774.

[14] 刘石,颐湘琪,雷绍宏,等.3种不同治疗方法对转移性脑肿瘤患者疗效的对比分析[J].中国民康医学,2015,27(21):11-12.

[15] Larrue V. Brain CT signs and the effect of alteplase after stroke[J].Lancet Neurol, 2015,14(5):458-460.

[16] 刘连杰.676例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临床病理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36(5):634-636.

[17] 耿涛,宋鑫.MicroRNA与黑色素瘤转移相关性研究进展[J].实用肿瘤杂志,2014,29(1):18-23.

[18] 杨威,陈崇毅,吴波,等.非典型脑膜瘤的临床特点和治疗策略[J].医学信息,2016,29(27):254-255.

[19] 叶启东,王翔,缪艳,等.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化疗后出现B淋巴前体细胞增多1例[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4,16(9):955-956.

陕西省科学技术厅科研项目(961201370741)

723000 陕西 汉中,汉中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陈琪、李国强、李惊涛);724400 陕西 汉中,宁强县天津医院神经外科(刘宁)

R739.41

B

1002-3429(2017)10-0023-03

10.3969/j.issn.1002-3429.2017.10.008

2017-01-10 修回时间:2017-04-28)

猜你喜欢
例因转移性胶质瘤
SPECT/CT显像用于诊断转移性骨肿瘤的临床价值
奥美拉唑联合奥曲肽在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优质护理干预在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胸腔闭式引流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64例重型肝炎的临床分析
TGIF2调控胶质瘤细胞的增殖和迁移
耐奥沙利铂人胃癌SGC-7901细胞具有高侵袭转移性及上皮间质转化特征
DCE-MRI在高、低级别脑胶质瘤及脑膜瘤中的鉴别诊断
非远处转移性高危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低剂量碘-131治疗
Sox2和Oct4在人脑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99mTc-HL91乏氧显像在恶性脑胶质瘤放疗前后的变化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