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弯的临床研究

2017-03-07 03:46梁军伟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7期
关键词:后路变性椎管

梁军伟

(石家庄市藁城人民医院,河北 石家庄 050000)

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弯的临床研究

梁军伟

(石家庄市藁城人民医院,河北 石家庄 050000)

目的 研究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弯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4年10月~2016年3月作为研究时段,选择这一时间段内本院骨科收治的24例退变性脊柱侧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24例患者实施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术进行矫正。对24例患者术前术后的Cobb角、TL、LL进行对比。结果 术后患者Cobb角、TL、LL等指标显著优于术前,P<0.0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退变性脊柱侧弯以椎管减压为主要的治疗原则,其次,采取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可良好的维持对重建脊柱的稳定性,从而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退变性脊柱侧弯;后路手术;椎弓根螺钉固定

退变性的脊柱侧弯是由于椎间盘的慢性退变而造成椎间盘的突出,使得黄韧带肥厚并且伴有小关节的增生,继而发生椎管狭窄,表现为神经源性的间歇性跛行[1]。这一类疾病的患者长期处于疼痛状态,生活质量也随之下降。本次针对退变性脊柱侧弯的患者采取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而展开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4年10月~2016年3月作为研究时段,选择这一时间段内本院骨科收治的24例退变性脊柱侧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16例、女性8例,年龄43~71岁,平均年龄为(57.6±4.2)岁。入选患者X线显示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脊柱侧弯,同时还伴有腰椎的退行性改变,入选患者Cobb角在17°~52°范围内,其中2例患者Cobb角<20°,其余患者均大于20°。其中单节段椎体滑脱12例、2例两节段滑脱者。

1.2 治疗方法

采取全身麻醉,于患者腰背部正中的位置做一切口,将韧带、关节囊充分的暴露出来,2例患者Cobb角<20°可采取椎管减压的方式,同时配合椎体融合,短节段则采用椎弓根钉进行固定[2]。对于Cobb角大于Cobb角的患者,椎管减压和椎体融合的方式不变,而采用长节段椎弓根进行固定,并进行植骨融合术。首先在C型臂的透视下以预先的位置将探针置入,而后确定准确的位置将椎弓根的螺钉拧入,在凸侧的位置将其旋紧,而后在凹侧的位置进行椎管减压,并将椎间盘摘除,将肥厚的黄韧带充分的清除后在凹侧位置放入钛棒,并根据具体情况将其撑开以对凸侧实施加压和固定[3]。对于有滑脱存在的患者,要将螺钉进行提吊和复位,而后方能置入钛棒。待螺钉固定完将增生的关节和横突去除,可采用自体或者异体骨进行植骨。手术结束后常规放置引流管,以大量的盐水冲洗干净后进行皮肤的缝合[4]。

1.3 观察指标

观察手术前后24例患者的Cobb角、TL、LL进行对比。

1.4 统计学方法

以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所统计数据进行分析,数据以计量资料(±s)表示,采用t检验进行计算,将P<0.05作为统计值有统计学差异的判定标准参照。

2 结 果

术前:Cobb角(36.6±9.4)、TL(20.4±5.3)、LL(15.5±1.7);术后:Cobb角(27.5±6.3)、TL(7.8±2.4)、LL(24.5±5.7)。术后患者Cobb角、TL、LL等指标显著优于术前,P<0.0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 论

退变性脊柱侧弯就是指人们通常所说的脊柱侧凸,这种病变在任何受影响的脊椎部分都可以发生,包括颈椎,胸椎,腰椎等。腰椎是最容易受到影响的部位。椎体除了发生侧凸之外还可以出现椎体的旋转等异常表现,导致眼部、臀部等处于不平衡状态[5]。患者由于脊柱失去其结构的稳定性,表现为不平衡的脊柱。这种不平衡导致脊柱的力量发生针对性的改变。同理,患者脊柱侧弯的程度越严重,则脊椎退化的情况越严重。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不良的影响[6]。对于这类疾病的患者,主要的治疗方法就是采取椎管减压,以良好的维持脊柱的生理曲度并保持其稳定性,矫正患者侧弯畸形的脊柱,从而减轻患者的疼痛。

综上所述,对于退变性脊柱侧弯的患者,采取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可有效的改善患者侧弯的程度,并维持脊柱的稳定性和平衡性,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1] 关永林,赵学权,王振东,等.后路椎弓根钉棒固定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弯的临床疗效[J].临床骨科杂志,2016,19(3):287-289.

[2] 陈晓明,廖 军,刘 云,等.三维CT导航辅助椎弓根螺钉植入加半椎体切除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弯57例[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6,33(2):276-279.

[3] 张书涛.经后路半椎体切除+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低龄先天性脊柱侧弯疗效分析[J].临床研究,2016,24(9):50-51.

[4] 郑 杰,叶 虹,杨永宏,等.退变性脊柱侧弯内固定术后神经并发症的原因及处置[J].中国骨伤,2014,27(5):371-375.

[5] 魏建新,赵长义,任国山,等.半椎体脊柱侧弯后路矫形中横向连接装置作用的有限元分析[J].河北医药,2013,(21):3212-3214.

[6] 崔立强,谢世明,彭伍四,等.改良PSO截骨治疗成人特发性僵硬性脊柱侧弯[J].颈腰痛杂志,2014,(4):275-278,279.

本文编辑:吴 卫

R687.3

B

ISSN.2095-8242.2017.07.1192.01

猜你喜欢
后路变性椎管
晋州市大成变性淀粉有限公司
椎管内阻滞分娩镇痛发展现状
椎管内阻滞用于分娩镇痛的研究进展
征兵“惊艳”
蚕宝宝流浪记
后路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生物力学研究
腘窝坐骨神经阻滞与椎管内麻醉在足部手术中的应用
椎管内原发Rosai-Dorfman病的MRI表现(附4例报告)
变性淀粉在酸奶中的应用
“猎狐”断掉贪官外逃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