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分析和防治措施

2017-03-07 03:46字如和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7期
关键词:渗液液化产程

字如和

(云南省玉溪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云南 玉溪 653100)

剖宫产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分析和防治措施

字如和

(云南省玉溪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云南 玉溪 653100)

目的 主要是对剖宫产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关的防范措施。方法 主要是对本院收治的17例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发生脂肪液化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关的建议。结果 肥胖、糖尿病、产程停滞、低蛋白血症、羊水粪染、贫血及手术操作技巧及手术时间过长均会直接导致患者的腹部切口出现脂肪液化。结论 对于剖宫产切口脂肪液化来说,必须要根据相关高危因素制订有效的预防、治疗措施,落实个体化治疗原则,积极改善患者全身状况,术中精细操作,可以减少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促进切口愈合。

剖宫产术;腹部切口;脂肪液化;原因;预防措施

现今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妇女肥胖人群逐渐增大,这样导致巨大儿几率增加,剖产的几率也在随之上升。在剖宫产手术中,患者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也明显增加,这将直接影响到产妇的康复。脂肪液化是脂肪细胞受损、破裂以及坏死的过程,脂肪在崩解后其产物为脂肪酸,脂肪酸将会对四周组织炎症产生反应,导致切口感染的几率上升,切口愈合的时间也会延长,这样会加重患者的精神以及经济负担。以下主要是对本院剖宫产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17例患者的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主要是选取本院2014年11月~2016年10月收治的剖宫产术患者960例(横形切口912例,纵形切口48例),术后发生腹部切口脂肪液化17例,发生率为1.17%。其中横形切口13例,纵形切口4例,均为首次剖宫产。部分脂肪层裂开的患者为14例,脂肪层全部裂开的患者为3 例。17例腹直肌前鞘均完整。对于切口出现液化的时间则是为术后4天9例,术后5天5例,术后7天2例,1例出院时切口无异常,患者在出院3天时发现在切口位置出现了粉红色油状渗出液。合并肥胖患者为6例,3例糖尿病患者。产程停滞3例,低蛋白血症2例,羊水粪染2例,中度或重度贫血1例。在17例患者中,其中有8例手术与其他患者相比较长,9例患者手术则与其他患者相比较为正常。

1.2 脂肪液化制度

对于脂肪液化的制度按标准来说,主要是对患者的切口进行全面的观察,以此来查看其出现的变化是否剧烈,以此来充分判断是否切口出现脂肪液化的状况。主要诊断标准为以下几点:首先就是患者在手术的一周之内,症状不够典型,然而在进行切口感染的检查中则是发现在敷料上出现了少量的黄色渗液。其次,就是患者的切口愈合不够完善,切口处的皮下组织游离,在渗液中则是出现了脂肪滴进行漂浮。再者就是在化妆你和的切口位置出现了红肿等状况,然而在其边缘并没有较为明显的组织坏死特征。最后就是将患者切口渗透出的液体能够放置到显微镜下,对其进行全面的检查,将会发现会出现脂肪滴,渗出液涂片没有脓细胞。连续培养3次无细菌生长。

1.3 处理方式

主要是结合患者切口愈合的实际状况,从而来采取针对性的方式进行治疗,患者在手术之后会出现淡黄色的渗透液体,必须要仔细核对渗液的部位以及相关范围,会发现甚也较少,范围也比较小。因此对其进行处理中,必须要尽量将液化脂肪清除干净,能够在其切口的表面副高一些碘伏纱布,外敷芒硝,芒硝吸湿变硬后予以更换,若是患者出现的渗透液体较多,同时其范围也比较大,那么必须先将切口位置液化部分的缝线进行拆除,将渗出物进行全面的清理,清除坏死组织,同时可以利用过氧化氢清洗后能够利用生理盐水进行冲洗,放置引流纱条,对其进行全面有效的包扎,两天换药一次。待切口肉芽组织新鲜,渗液明显减少后用生理盐水冲洗,擦干后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喷于伤口并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纱条填塞促进伤口愈合,2~3天换药一次。无一例二期缝合。

2 结 果

16例手术切口脂肪液化患者经上述治疗后均伤口愈合出院。一例出院后予换药后处理6天愈合。

3 讨 论

3.1 脂肪液化的原因

(1)产妇肥胖(标准[3]:腹部皮下脂肪厚度>5 cm):患者出现脂肪液化的主要原因就是肥胖,同时肥胖啊混着出现脂肪液化后很难有效愈合[4]。对于肥胖患者来说,其皮下脂肪堆积,并且患者局部血运的能力较差,在进行手术过程中,很容易发生损伤,导致脂肪组织出现缺血以及坏死等状况,并且会产生较多的渗液,影响患者切口的愈合。(2)糖尿病患者的免疫力较低,同时再生机制容易受到破坏,这样将会导致患者的抵抗力下降,同时修复能力较差,会使得手术切口出现感染等状况,患者的愈合能力较差。(3)对于滞产患者来说,由于阴道检查的次数较多,这样导致手术的困难也逐渐提升,手术时间会随之延长,这样切口暴露的时间较长,很容易发生切口感染。另外,切口肿胀的脂肪组织在手术之后无法有效吸收,会直接影响切口的愈合。(4)若是患者的羊水受到污染,那么胎粪会直接污染切口,导致切口冲洗不净,出现切口感染等状况。

3.2 脂肪液化的预防措施

3.2.1 患者在孕期检查中,必须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科学合理的饮食,不能过于使用辛辣等视频,同时要适当参加体育活动,能够锻炼身体,控制体重的增长,以此来有效降低孕期肥胖的一些不利因素,保证身心的健康。尤其是针对一些糖尿病的患者,必须要对其饮食进行控制,控制血糖水平,在其手术之后要严密的关切血糖的变化,以便于针对一些突发状况,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理。

3.2.2 有效提升手术操作的相关技巧,不断提升手术能力,在进行手术前,必须要对患者给予静滴抗生素,手术过程中要熟练度额掌握操作技巧,熟练轻柔的操作,仔细进行止血的处理,要尽量斌每年一处多刀,对于脂肪层的擦揉必须要轻柔。在进行切口缝合的过程中,要对皮下组织进行全层的缝合,避免出现死腔现象。另外,在进行打结的过程中,动作要仔细轻柔,若是发现切口脂肪过于厚,将会发生脂肪液化的可能,因此缝合前鞘同时可以缝合一部分脂肪组织或于皮下置橡皮片引流坏死物和渗液,24~48小时拔除。术后抗生素预防感染24~48小时。

3.2.3 产科处理产前认真评估,要对患者的产程进展进行严格仔细的观察,针对一些产程进展慢、估计经阴道分娩确实有困难的产妇,要及时采取剖宫产,以此来提升手术的效率,不能进行盲目的试产,以便于给患者造成较大的痛苦。提高助产人员及产科医生的技术水平,尽量减少阴道检查次数。针对一些产程偏长或延长、胎膜早破、羊水粪染以及肛查和阴道检查次数较多者,在实施手术之前以及手术过程中,必须要进行抗生素的应用,重视围术期的用药,以此来保证手术能够顺利进行。

总之,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治疗起来难度不大,然而,却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患者住院的时间,这样将会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必须要做好孕期保健工作,要针对医生的知道,进行饮食的合理控制,适当进行锻炼身体,从而来有效消除一些不利因素。及时识别异常产程并积极进行处理。术前、术中、术后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及时发现伤口异常情况,对减少脂肪液化的发生有明显作用。

[1] 方国英,闫木菊.49例剖宫产术患者腹部切口脂肪液化原因和治疗效果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2,27(12):1919-1920.

[2] 苏明宝,王一平,王旭飞.切口脂肪液化20例体会[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1999,19(1):44.

[3] 胡建明.预防腹部切口脂肪液化 798 例分析[J].中国综合临床,2004,20(3):225.

[4] 杨丽娟.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诊治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09,6(21):161-162.

[5] 田 静.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感染及裂开的防治[J].中外健康文摘,2009,6(12):66-67.

[6] 沙塔尔·热西提,车 丽.剖宫产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病因分析[J].中华医学研究杂志,2006,6(11):486-487.

本文编辑:吴 卫

R719.8

B

ISSN.2095-8242.2017.07.1204.02

猜你喜欢
渗液液化产程
腹腔引流管管口渗液应对方法的研究进展
自制式弹力绷带在重度水肿患者股静脉拔管后渗出中的应用
液化天然气槽车装卸一体化系统
复杂液化地基处理的工程应用分析
PICC穿刺点渗液的护理体会
防漏膏在PICC置管术渗液中的应用
辨析汽化和液化
面部液化随意改变表情
自由体位配合分娩球在第一产程中的应用体会
间苯三酚联合SRL998A型分娩监护镇痛仪在产程中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