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养成的探索与实践

2017-03-09 06:34杜艳玲史艳霞杨文娟
大陆桥视野·下 2017年1期
关键词:青年教师探索实践

杜艳玲++史艳霞++杨文娟

【摘 要】人才在一个国家的发展和建设中起着支柱作用,而高校教师正承载着人才培养的重任,尤其是当前高校的青年教师是与学生接触最多、影响最深的一个群体,他们不仅是教书育人的载体,也是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他们的言行举止,思想观念,对青年学生的成长更有着示范和引导作用。因此他们的师德水平直接影响着学校的教学质量,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工作学习、为人处世都会产生相当大的影响。

本论文正以此为切入点,系统阐明了当代高校青年教师师德现状、形成的原因以及师德养成的策略问题,为高校青年教师师德的提高和未来发展方向做出了理论探索。

【关键词】青年教师;师德养成;探索;实践

一、青年教师师德的相关概念及其重要性

师德即教师公德,是一种职业道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 师德,是教师应有的道德和行为规范,是全社会道德体系的组成部分,是青少年学生道德修养的楷模之一。从实践的角度看,具有高尚情操、渊博学识和人格魅力的教师,会对其学生产生一辈子的影响。 教师队伍职业道德水平的高低,不仅涉及教师个人道德修养,也不仅是教育系统内部师德师风好坏的反映,而且还是整个社会道德水平的折射和晴雨表。因此,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直接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长期以来,在党的领导下,广大教师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以身作则、严于利己,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对教师职业的荣誉感和责任感不断增强,良好的师德师风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赢得了党和人民的信任和全社会的尊重。

二、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存在的问题

当前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总体良好,但存在思想政治观念存在偏差、爱岗敬业精神有所不足、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严重、为人师表理念淡薄等问题,原因主要有高校青年教师工作和生活压力较大,部分青年教师职业素养较低,高校师德建设机制不健全等因素所致。

1.缺乏敬业意识,缺乏奉献精神。

教育家陶行知说:“捧出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托起一缕真诚,用一颗对事业执著的心,忠于党的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爱岗敬业是从事教育事业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教师的师德如何,直接关系到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关系到 21 世纪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因此教师应具备比常人更高尚的道德情操。多年的教育实践表明,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要靠教育者的教学行为和道德行为相结合才能达到目的,因为教师的理想信念、敬业态度、为人处世、道德情操、文化知识等都会对学生产生直接或潜移默化的影响。

当前社会中,一些青年教师把自己的职业仅仅当作谋生的手段而不是一种事业。缺乏敬业意识,缺乏奉献精神,缺乏职业的自豪感和责任感。

2. 缺乏责任意识,缺乏育人精神。

一些青年教师师表意识较差,人格魅力下降。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是从“学生”到“教师”的转变,基本没有受过专门的、系统的教师职业道德培训。没有把对师德理论的学习和在实践中的自觉培养放在应有的位置,只教书不育人,对师德的理解不够深刻,缺乏师表意识,在学生面前不能起到表率作用。部分青年教师除了完成教学任务外,很少利用业余时间与学生交流,行为上表现为只重视传授专业知识,不重视学生的思想行为表现;既不关心学生的个性发展,也不关心学生的思想状况和需求,教学中不能很好的渗透思想教育,不能有意识地结合专业知识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和学生的关系冷漠,缺乏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不能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教育,缺乏育人精神。教师是教育者,教师的职业是以人育人的工作,尊重教师的职业劳动,充分调动教师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积极性,提高服务于社会、家长和学生的自觉性是加强师德建设的落脚点。

3.功利主义思想严重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方方面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人们的物质生活到精神面貌。本是一块净土的学校也不免受到冲击,特别是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所表现出的种种不安于清贫,追求功利的心态尤为让人不安。心无旁骛,安心教书育人的心换成了只关心冰冷的职称所代表的收入提高的“功利心”。当老师有了功利心以后,在工作上不光是浮躁,无心教书育人,更有甚者对学生身心以及价值取向都产生巨大的负面的影响,甚至是伤害,其影响的将是整整一代人。同时更加明显的绩效划分和各项考核、评比等,成为另外一股强大的冲击波向青年教师迎面扑来,以致一部分教师踏实的从教的心现在更关心的就只是职称和绩效等代表的经济利益了,这也是一种沦丧。

三、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培养的对策

青年教师是未来教师队伍的中坚力量,他们的道德品性直接关系到教育的未来和学生的发展。只有具备了良好德性的教师,才能承担起教育事业和人类精神生命的重要创造者的角色,才能把“人的培育”而不是“知识的转移”看作是教育的终极目标,才能自由、理性地选择合情合理的职业生活,才能产生敬业乐教的内在动力。因此,塑造良好的教师德性不仅应该是教师职业的需求,也应该成為广大青年教师的自觉选择,同时还是学校管理必须重视的工作。

1.加强师德教育

在新形势下,加强对教师的理想信念教育,一方面要在教师中广泛开展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研究活动,使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忠诚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热爱教师职业,履行教师职责,从根本上解决教师教书育人的理论指导、思想认识和方向原则问题。提高教师对职业的认同度,从而在一种积极的文化环境中尽其职责,乐于奉献。

另一方面要在教师群体中牢固树立“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和教育原则。把握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热爱学生,尊重、理解学生,以人为本,关心爱护学生。热爱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

2.探索制度创新、关注现实需要

高等教育制度改革单单去行政化是不够的,首先是要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和薪酬制度,在物质满足感上让教师对学校有足够的依赖,满足高文化素质群体的自由感(学术自由、言论自由、财务自由),增强教师对学校重视人才的信任,提高教师对职业的认同度,从而在一种积极的文化环境中尽其职责,乐于奉献。在现实生活中,作为教师,应该有一点儿功利之心,这样才能对教育持续充满着激情与动力。这种功利之心,并不是一味地急功近利,追名逐利,我们应当建立一套科学地评价体系,从正当途径公平获取的,通过自身努力拼搏获得的名与利,那是值得称赞与敬仰的。

猜你喜欢
青年教师探索实践
如何指导青年教师上好一节数学达标课
青年教师如何做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社会转型期行政权控制的路径探索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