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强国战略背景下高职院校优秀传统文化育人现状调查分析

2017-03-09 01:12刘瑞芳张文龙
卫生职业教育 2017年20期
关键词:高职生育人院校

刘瑞芳,张文龙

(铜仁职业技术学院,贵州 铜仁 554300)

文化强国战略背景下高职院校优秀传统文化育人现状调查分析

刘瑞芳,张文龙

(铜仁职业技术学院,贵州 铜仁 554300)

增强优秀传统文化育人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是文化强国战略背景下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中面临的重要课题。对749名高职生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问卷调查,从高职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态度、高职院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开展情况与存在的问题以及高职生对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满意度和需求等方面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高职院校优秀传统文化育人的建议。

文化强国;高职院校;优秀传统文化;育人现状

自2011年党中央正式提出文化强国战略以来,优秀传统文化在我国高校大学生德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受到重视。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2015年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指出,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是推动文化传承创新,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要求的大学文化,培育和弘扬大学精神,把高校建设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示范区和辐射源,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

高职院校作为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阵地,同样担负着传承创新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使命,高职院校要履行这一光荣使命必须了解高职生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状况,从而有针对性地制订优秀传统文化育人的策略。然而,目前对高职院校优秀传统文化育人的研究比较少,缺乏对高职院校优秀传统文化育人现状的量化调查。基于此,本研究从高职生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现状调查入手,对优秀传统文化在高职生中的地位、影响以及高职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态度等进行详细了解和分析,从而为高职院校文化育人提供科学依据,增强高职院校优秀传统文化育人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1 研究方法

1.1 样本选择

采用分层取样法对贵州两所高职院校高职生开展调查,共发放问卷800份,回收有效问卷749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3.63%。其中男生为327人,占43.66%,女生为422人,占56.34%;大一高职生为396人,占52.87%,大二高职生为353人,占47.13%;理工类专业为340人,占45.39%,文史类专业为409人,占54.61%。

1.2 问卷设计

根据研究目的,问卷内容主要围绕高职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态度、高职院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开展情况与存在的问题、高职生对学校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意见和建议等方面进行了设计,并请5位相关领域专家对问卷进行了内容效度评定,然后根据专家意见对问卷进行修订,正式问卷最终确定了20道题目,均为单选题,得到了专家的一致认可。

2 结果与分析

2.1 高职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态度

高职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态度是高职院校开展优秀传统文化育人的基础,也是衡量高职院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效果的一个重要指标。从总体上看,高职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态度还是比较积极的,对优秀传统文化热爱的高职生占48.33%,喜欢的占45.39%,无所谓和无兴趣的仅占6.28%。在关注程度方面,经常关注优秀传统文化的占30.31%,偶尔关注优秀传统文化的占68.49%,从不关注优秀传统文化的占1.20%。这说明虽然高职生对优秀传统文化较感兴趣,但实际关注程度却并不高,这可能是与高职院校目前的教育导向和课程设置有关。从高职生对优秀传统文化感兴趣的内容看,对民俗、传统礼仪内容感兴趣的占比最高,占32.84%,其次是书法、国画占18.69%,民族音乐、戏曲占16.69%,古典文学占14.95%,而对优秀传统文化中较核心的内容如诸子百家著作和思想等感兴趣的仅占5.87%。这说明高职生关注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不够深入,尚需进行积极引导。在优秀传统文化对于自身的发展方面,51.13%的高职生认为很重要,46.19%的高职生认为有一些作用,仅有2.68%的高职生认为可有可无。这说明高职生较为重视优秀传统文化对自身发展的作用,高职生对学校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必要性的态度也证实了这一点,55.14%的高职生认为非常有必要,37.12%的高职生认为一般,认为可有可无的仅占7.74%。

2.2 高职院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开展情况

高职院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开展情况主要从课程、活动及师资等方面进行了调查。在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开设方面,16.42%的高职生认为所在学校有完整的课程体系,35.11%的高职生认为所在学校有优秀传统文化课程,但不成体系,而34.18%的高职生表示不清楚,14.29%的高职生认为没有。这说明高职院校在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开设方面的力度还有待加大。在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开展方面的调查结果显示,有57.68%的高职生认为所在学校有关于学习研究、弘扬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组织或社团,有32.71%的高职生认为所在学校经常举办关于弘扬和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活动,如书法、国画展览等,53.73%的高职生认为自己学校偶尔会举办此类活动。在学校对其他优秀传统文化实践活动的开展方面,如寻访博物馆、名人故居、文化遗址等,33.11%的高职生认为学校重视开展,55.41%的高职生认为学校的重视程度一般,6.14%的高职生认为不重视,还有5.34%的高职生认为学校根本没有组织过。这说明高职院校在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践活动开展方面相对课程开设方面较好,但仍需进一步加强。在师资队伍方面,高职生认为所在学校有从事优秀传统文化教学与研究师资队伍的仅占13.35%,有41.39%的高职生认为所在学校从事优秀传统文化教学与研究的教师很少,40.45%的高职生表示不清楚学校是否有这方面的教师,还有4.81%的高职生认为所在学校没有这方面的教师。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高职院校从事优秀传统文化方面教学与研究的师资力量还是比较薄弱的,在高职生当中的影响力比较微弱。

2.3 高职生对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满意度及需求

高职生对高职院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满意度欠佳。比如对优秀传统文化课程满意度的调查结果表明,仅有14.42%的高职生对学校开设的优秀传统文化课程表示满意,通过学校相关课程了解优秀传统文化的仅占16.42%,高职生了解优秀传统文化的最主要途径是浏览相关网站、电视,占32.98%;其次是通过父母、同学朋友获得,占27.77%。在对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的调查结果中,22.70%的高职生认为教育内容不丰富是最主要问题,22.56%的高职生认为学校提供的教育资源有限,还有18.42%的高职生认为学校重视程度不够,16.96%的高职生认为教育形式单调。相应地,高职生对学校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方式的需求也是多样化的,25.77%的高职生希望以课程或讲座的方式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23.23%的高职生希望以展览的方式进行,20.43%的高职生希望以实地走访的方式进行,13.22%的高职生希望加强校园媒体宣传,还有10.15%的高职生希望通过社团组织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3 建议

3.1 提高思想认识,充分了解优秀传统文化育人功能

调查结果表明,高职院校对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视程度还不够,从而阻碍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推进,这可能是因为高职院校教育工作者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功能认识不充分造成的。有研究指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历史的精彩浓缩,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具有强大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1]具体来说,优秀传统文化对高职生的育人功能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一是培育高职生的核心价值观。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当前,在培育高职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尤其要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功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二是提高高职生的道德品质。“大学生是社会未来的建设者,大学阶段是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大学生道德教育是大学生教育的重要内容。”[2]职教育也要坚持德育为先,而优秀传统文化在高职生道德品质的塑造中至关重要。比如高职生通过儒家文化的学习和熏陶,就会将儒家文化所强调的“仁义礼智信”思想作为自己的道德规范,提高自己的道德品质。三是提升高职生的心性修养水平。我国优秀传统文化非常强调修身养性,凡事以修身为本。当前高职生心理问题突出,心理健康水平堪忧,可以充分利用优秀传统文化的修身养性功能提升心理素质。

3.2 围绕高职生兴趣,丰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内容

巴晓津[3]在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研究中认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形成了具有深厚底蕴的道德规范体系,而这一体系中所蕴含的道德观念、价值理想和情操美德都为我们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提供了宝贵、丰富的精神文化内涵。”如何有针对性地萃取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内容是高职院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一个难点。实践表明,最重要的就是要结合高职生的兴趣,从高职生兴趣点出发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才会广受高职生欢迎,收到好的教育效果。根据调查结果,高职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点主要集中在民俗、礼仪、书法、国画、音乐、戏曲、文学等方面,相应地,高职院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也应围绕这些内容进行设计,引导高职生在学习和欣赏民俗、礼仪、书法、国画等他们感兴趣的内容时,领悟其中所包含的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

3.3 创新教育形式,多渠道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调查结果显示,高职生希望学校能够以多种形式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因此,高职院校应该多措并举,改变目前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式单一的局面。具体而言,除了目前较常采用的课程教学、社团活动和社会实践之外,高职院校还可以采取以下较为新颖的教育形式:一是倡导经典阅读。经典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历朝历代都有伟大的思想家给我们留下了传世经典,这些经典是中华民族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凝聚了先哲的核心智慧。通过阅读经典,汲取经典中的智慧,可以极大地提高高职生的思想境界。二是充分利用新媒体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网络是高职生获取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的重要媒介,高职院校要充分利用网络,通过校园网站、微博、微信等载体宣传普及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内容。三是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品牌活动。目前,高职院校虽然都有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方面的活动,但大多是由高职生社团组织的,活动质量不高,在高职生中缺乏影响力。高职院校应该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活动的设计和组织,结合一些重大的传统节日,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力争打造一些富有特色、有影响力的品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活动。

3.4 注重家校联合,营造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良好氛围

美国教育学家杰克逊的隐性教育理论指出:良好的环境氛围是重要的隐性教育载体,可以让受教育者的思想观念、态度情感等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根据调查结果可知,高职生在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方面受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的影响最大,所以高职院校应该注重家校联合,共同营造良好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氛围。对于学校环境,高职院校一方面要加强物质环境的传统文化氛围设计,比如学校的教室、图书馆、宿舍、餐厅等要有优秀传统文化的元素,体现出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内涵,还可以修建富有优秀传统文化特色的文化广场、文化长廊等;另一方面要加强精神环境的传统文化氛围设计,主要是学校的校训、校风、办学思想等,贯穿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使高职生能够明确自己的责任和努力方向。对于家庭环境而言,高职院校应密切和高职生家庭的联系和合作,强化高职生家长优秀传统文化育人的意识,倡导高职生家长以身作则,与高职生在家里共同学习、践行优秀传统文化,家校联手共创优秀传统文化育人环境。

[1]赵瑞华,孔君英.论传统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J].理论月刊,2011(7):186-188.

[2]马多秀.多元文化时代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双重任务[J].现代教育科学,2014(11):44-47.

[3]巴晓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7):72-75.

G526.5

A

1671-1246(2017)20-0007-03

贵州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低效归因分析与改进”(2016fdy29)

猜你喜欢
高职生育人院校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三年制高职生与五年制高职生学习力比较研究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基于自律的当代高职生自我教育探析
他们用“五招”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