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实现实用型检验人才培养目标
——以三年制检验医学专业为例

2017-03-09 01:12夏西超马瑜红王福安郑新华白现广刘荣志
卫生职业教育 2017年20期
关键词:课程体系医学检验

夏西超 ,马瑜红,王 方,薛 娣 ,王福安,郑新华 ,白现广,王 卿,刘荣志 *

(1.平顶山学院,河南 平顶山 476000;2.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南 南阳 473061)

突出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实现实用型检验人才培养目标
——以三年制检验医学专业为例

夏西超1,马瑜红2,王 方2,薛 娣2,王福安1,郑新华1,白现广1,王 卿2,刘荣志2*

(1.平顶山学院,河南 平顶山 476000;2.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南 南阳 473061)

检验医学专业是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之间的交叉学科,它是一门科学性、实践性和技术性很强的专业。针对三年制检验医学专业课程体系和实验设置中存在的问题,根据培养目标,构建系统性课程体系,重视实验课教学和考核,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展科研创新活动,更新教学方法,提升学生操作技能,突出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实现实用型检验人才的培养目标。

三年制;检验医学专业;实践和创新能力;实用型检验人才

自我国创办医学检验教育以来,高等医学检验教育经历了产生、塑形、发展、壮大、提升的不同阶段,现已形成目标明确、层次齐全、形式多样的教育体系。随着疾病类型的多样化和现代技术的不断更新,医学检验学的内涵、发展领域、性质以及在临床诊疗中的地位正在发生深刻变革[1]。这些变革对现有检验学科建设体系、人才培养模式及规格提出了严峻的挑战[2]。高职院校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3]。医学检验人才培养作为医学专科学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适应当今时代对检验医学专业学生素质培养的新要求,我校检验医学专业全体教师经过积极探索、共同谋划、大胆创新,改革现有的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突出实践和操作能力培养,经过不断教学实践和总结,初步形成一套适应学科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培养模式。

1 检验医学专业教育现状

检验医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医学检验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能力,能在各级医院、血站及防疫等部门从事医学检验、医学类实验室工作的医学专业技术型人才。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化,经济实力的增强以及与国外技术交流和信息沟通加快,促进了检验仪器的大量引进和运用,使医学检验实现了自动化、微量化、标准化,结果更加快速、客观、准确,提高了工作效率[4]。同时,新技术的发展和方法学的改进,新的检测项目不断增多,原来无法测定的项目得到了准确测定,以疾病为中心,以人体器官为中心检验组合项目的综合运用,广范围、多角度地为临床提供了丰富的诊断信息。由此,对检验医学专业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5]。相对于检验医学专业本科生来说,专科毕业生受到职业定位、工作目标、师资力量和岗位设置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得不到系统全面的规范化检验医师临床培训,在参加工作后往往很难尽快胜任检验医师岗位工作。如何培养基础理论扎实,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及科研能力强和综合素质高的现代医学检验人才,是我国高等医学检验教育面临的重要任务。

1.1 课程体系有待改进

目前,医学检验教育仍沿用传统医学教学模式,以学科为中心,循序渐进,注重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在医学科学和生物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传统课程体系已经暴露出诸多缺点,也反映出一些弊端,已不能适应现代化医学科技的需要。首先,课程设置注重完整的知识传授,淡化岗位基本能力和素质培养,造成人才培养目标与临床第一线对技术人才的实际需求不能有效对接。其次,片面强调学科的全面性和系统性,造成教学内容相互重叠,必修课程学习任务繁重,学生投入检验相关学科知识、能力和素质培养的时间过少,没有体现专业特色。

1.2 实验教学有待改革

现代医院检验工作已基本实现自动化和部分自动化,但手工操作仍然在临床实验室检查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很多检验项目仍需手工方法来完成,尤其是一些县级和乡镇级医院,手工操作的重要性在临床基础检验和形态学检验方面显得尤为突出。实际教学中,片面强调理论知识传授,忽视实验教学和临床实习;伴随自动化、半自动仪器设备的广泛应用,临床实习对学生基本操作技能的培养逐渐弱化;由于受到实验条件和工作时间限制,实习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并没有得到大幅度提高,甚至还出现弱化,最终造成大部分学生“眼高手低”和“高分低能”,学生动手能力与操作能力差,与相应医疗岗位工作需求不相适应。

2 教学改革的思路与实践

针对上述高等医学检验教育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结合三年制检验医学专业专科教育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探索与改革。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等几个方面着手,经过多年教学实践,初步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培养模式,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2.1 围绕培养目标,培养高质量人才

近年来,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非常严峻,检验医学专业也不例外。在全面了解我国医学检验教育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办学以及检验医学专业学制短、任务重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检验医学专业三年制专科培养目标,即培养适应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现代化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及检验医学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实践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实用型检验医学人才。根据新的培养目标,通过积极探索和总结,在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内容、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大胆创新,突出实践操作能力培养,有意识地强化临床检验基本技能规范化培训。

2.2 构建课程体系,体现系统性和整体性

参考卫生部第三版《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结合三年制检验医学专业教学大纲以及其他院校检验医学专业办学经验,编制各实验项目的标准操作规程。打破传统的学科中心课程体系,突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构建新课程体系,实现课程体系结构高效合理,内容衔接紧密、交叉渗透,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贯穿其中,符合医学人才成长和医学教育客观规律。加强基础教育,新课程体系人文社科课程群立足基本素质教育,适当加强该部分课程的广度和深度。合理设置专业课程,突出创新和实践能力培养,检验医学专业课程群主要包括临床检验基础、临床生化检验、临床免疫检验、临床微生物检验、临床血液检验、检验仪器学和检验核医学。专业课强调实用、适度和针对性,建立以检验医学专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为主线的教学体系。增加检验医学专业课的学时数,在教学内容中穿插本学科最前沿的知识,体现本专业最新发展动态。调整专业理论课与实验课的比例为1∶1,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为每位学生建立一份强化训练档案,把实验考核与整个实验教学过程有机结合起来,把学生的实验成绩分为平时成绩、实验理论成绩和实验操作成绩3个部分,公正、客观地对学生的实验技能进行综合评定,使考试达到预期的目的。检验基本操作技能强化训练围绕培养目标,夯实基础,培养学生的科学作风、规范化操作技能,全面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3 重视实验教学,改革实验考核方式

开放实验室,让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做实验,以弥补课堂教学时间的不足。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实验室教师配合学生,让学生自己参与实验前准备、实验过程计划、实验结果处理、实验器材清洗与消毒等各个环节;学生从原来按照实验指导和教师所讲做实验,转变为按照自己的设计做实验,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变被动为主动,经过训练,既巩固了理论知识又提高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及实际操作技能。

注重实验教学改革,增加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的比重,如开设泌尿系统疾病常用实验室检查特点及结果分析,碱性磷酸酶活性测定及其影响因素探讨,临床常见球菌、杆菌、非发酵菌和念珠菌的综合鉴定,多克隆抗体制备等实验。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改变了以往实验间彼此孤立的状态,全程贯穿对学生专业技能、思维方法、创造性能力的培养,大大促进了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

传统教学中,重理论考试轻实验考核,实验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比重低于10%,甚至没有实验考核,导致学生对实验课不够重视,走上工作岗位后,不能适应临床检验工作。为防止这种现象的发生,首先在课程结构和考试管理中,加大实验课成绩在学生总成绩中所占的比例,提升至40%,引起学生对实验课的重视。在实验课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独立操作、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的工作作风;精心指导,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验操作基本功的训练,强调规范化的实验操作,杜绝只重视结果、不注重实验过程的操作态度。

2.4 开展技能大赛,激发学习兴趣

按照检验医学专业特点举办实验技能大赛。从实验器材准备、具体操作、计算结果、器材归位整理,统一计分计时标准[6]。实验技能大赛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学生操作技能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技能大赛将继续开展下去,形成一项制度,以提高检验医学专业学生的操作技能水平,鼓励学生走出课堂,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社会实践[7]。临床实习作为医学教学的重要环节,尤其在检验医学专业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检验医学专业学生经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后,必须进入医院接触临床,培养良好的医德医风和实践能力。教师采用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方式到各实习点检查,并且召开座谈会,听取学生对教学工作和带教教师的意见和建议,并及时向医教科反馈;同时,积极与医教科、检验科沟通,了解我系学生的实习表现,要求各科室严格管理实习学生。

2.5 积极开展创新科研活动

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第二课堂活动,特别是课外科研活动,鼓励学生进入学校创新教育基地学习。挑选优秀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工作,通过查阅文献、实验设计、实验研究、数据处理等科研工作,训练科研思维,激发创新精神和培养动手能力[8-9]。学生通过课余时间和节假日参与科研活动,不仅扩大了知识面,增强了动手能力和学习热情,培养了科研思维和创新精神,同时也取得了一些科研成果。

2.6 找准素质教育切入点,更新教学方法

围绕学生的能力培养设置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方法是素质教育的切入点。开设能提高学生特殊能力的一些课程,如学习方法学、科研方法学、文献检索等,教给学生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方法[10]。在专业课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主动思维和勇于创新的能力,启发学生对现有理论进行深入思考,对现有检测方法和检测仪器进行评价和反思,从而引导学生进行新的检测方法的尝试。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对学生学习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上,培养出适应现代化检验发展和挑战的高素质检验人才[11]。

3 结语

检验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强的学科,实践能力、创新精神是衡量本专业学生质量的重要标志。确立“大卫生、大服务”的指导思想,形成“立体化、全方位”的检验工作思路,坚持方向性、整体性、开放性、素质性和渗透性原则,强化教学改革,培养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竞争意识的实用型检验医学人才。

[1]徐霞,吴爱武,陈柏铭.把握检验医学发展趋势培养高素质现代检验人才[J].西北医学教育,2002,10(3):140-141.

[2]张继瑜,王前,郑磊,等.突出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实用型检验人才——四年制医学检验专业本科教育探索与实践[J].中国实验诊断学,2008,12(10):1330-1333.

[3]张莉,李海龙,李倩,等.培养应用型医学寄生虫检验人才[J].现代医药卫生,2015,30(9):1409-1410.

[4]Fragoso Costa P,Santos A,Testanera G.An insight into the EANM technologist committee benchmark document on nuclear medicine technologists'competencies[J].Eur J Nucl Med Mol Imaging,2017,44(9):1604-1606.

[5]Mouseli A,Barouni M,Amiresmaili M,et al.Cost-price estimation of clinical laboratory services based on activity-based costing:A case study from a developing country[J].Electron Physician,2017,9(4):4077-4083.

[6]Lippi G,Mattiuzzi C,Bovo C,et al.Managing the patient identification crisis in healthcare and laboratory medicine[J].Clin Biochem,2017,50(10):562-567.

[7]Pagano M B,Wehrli G,Cloutier D,et al.Apheresis Medicine educ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State of the discipline[J].Transfus Apher Sci,2017,56(1):1-5.

[8]Odegard K C,Vincent R,Baijal R,et al.SCAI/CCAS/SPA expert consensus statement for anesthesia and sedation practice:Recommendations for patients undergoing diagnostic and therapeutic procedures in the pediatric and congenital cardiac catheterization laboratory[J].Catheter Cardiovasc Interv,2016,88(6):912-922.

[9]Vears D F,Sénécal K,Borry P.Reporting practices for unsolicited and secondary findings from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 technologies:Perspectives of laboratory personnel[J].Hum Mutat,2017,38(8):905-911.

[10]Ng M C,Gillis K.The state of everyday quantitative EEG use in Canada:A national technologist survey[J].Seizure,2017(49):5-7.

[11]黄川锋,尚喜雨,刘庆春,等.基于岗位任务的高职医学检验专业生物化学检验课程体系的构建[J].卫生职业教育,2016,34(5):136-137.

G640

A

1671-1246(2017)20-0011-03

河南省卫生计生委医学教育研究重点项目(Wjlx2016045)

(*通讯作者:刘荣志)

猜你喜欢
课程体系医学检验
医学的进步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2021年《理化检验-化学分册》征订启事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对起重机“制动下滑量”相关检验要求的探讨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关于锅炉检验的探讨
临床检验检验前质量指标的一致化
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