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社团“文化养心·实践育人”的路径与机制研究
——以铜仁职业技术学院武陵科学技术协会为例

2017-03-09 01:58肖文冲
卫生职业教育 2017年18期
关键词:武陵铜仁市养心

肖文冲

(铜仁职业技术学院,贵州铜仁554300)

高校社团“文化养心·实践育人”的路径与机制研究
——以铜仁职业技术学院武陵科学技术协会为例

肖文冲

(铜仁职业技术学院,贵州铜仁554300)

高校社团融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大环境中,是高校社团社会化、先进性的时代特征和重要标志。铜仁职业技术学院武陵科学技术协会(简称“武陵科协”)在发展过程中,紧紧抓住“文化养心、实践育人”理念,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取得良好的育人效果和社会效益。

高校社团;文化养心;实践育人;武陵科协

武陵科协始终秉承“精诚、合作、求是、创新”会训,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服务活动,赢得了相关部门和领导的称赞、学生的青睐和群众的广泛好评。“文化养心”,就是要认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由社团组织开展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健康医药和健康养生文化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实践育人”,就是要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群众中学习,为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干得好”的基层最需要的科技人才奠定基础。

1 背景及意义

在国外,素质教育的开展形式多种多样。比如,美国的愉快教育、意大利的工艺教育、新西兰的阅读教育等。在社团发展方面,目前在硅谷的科技社团有一百多个,通过开展科技交流活动,促进科技进步。

在我国,目前高校社团类型多样,但是社团活动质量水平有待提高。2014年2月,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要求“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这充分体现了当今中国教育改革要集中到培养技术和能力上来,而不是一味追求高学历。高校社团作为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育人阵地,肩负着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任。

习近平主席强调“树立正确人才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努力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而社团又是校园文化的重要阵地和载体,是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平台。

2 目标与工作思路

2.1 发展目标

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指引下,在国家教育部、省教育厅及相关部门的指导下,武陵科协深入探索“文化养心、实践育人”的途径及其长效机制,促进大学生在参与社团活动的同时,养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爱人民、爱基层的“五爱”优良品质,努力塑造文化育人、科技育人、实践育人“三育人”典范。

2.2 工作思路

2.2.1 常规管理制度化建立健全《武陵科协专业技能培训管理制度》《武陵科协科技下乡管理制度》等规章制度,做到有规必依。

2.2.2 宣传管理数字化创建协会专题网站及微信公众号管理平台,让会员随时了解协会动态,并号召会员积极投稿,在宣传社团活动、增强会员凝聚力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得到了上级有关部门的赞赏,并在学校推广应用。

2.2.3 活动设置科学化根据社团成员的专业综合性特征,设计普遍性活动项目(如汉语书写挑战),同时开展专业性较强的活动项目(如中药识别大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2.4 精品活动常态化协会开展一些易参与、易操作的活动项目,如手工艺品创作、“生态武陵”服装设计、汉语书写挑战、针灸技能展示、中华经典朗诵等,一年一届,并不断创新。对紧贴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科技调查、科普宣传、科技服务”活动,则按照“三三制”原则有序推进。

3 实施过程

3.1 “三化”协同,孕育“文化养心”

3.1.1 用先进文化武装青年学生的头脑武陵科协十分重视马克思主义先进文化和时事政治的学习,坚持与时俱进,在思想上始终保持与党中央高度一致,先后组织学生学习十八大精神、十八届三中及四中全会精神等。

3.1.2 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陶冶青年学生的道德情操三年多来,协会主要开展优秀古诗文朗诵比赛、汉语书写挑战赛、尊老爱幼扶弱助残活动、卫生大扫除、爱国主义教育以及感恩演讲比赛等系列活动,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的“三爱”高尚情怀。

为了增强当代学生的历史使命感,每年的清明节,指导教师带领会员到文笔峰烈士纪念碑或周逸群故居等红色基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要求学生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中保持清醒的头脑,明辨是非,时刻响应和听从党中央的号召,热爱祖国,用实际行动报效祖国。

3.1.3 用职业文化提升青年学生的本领(1)开展针灸科技兴趣小组活动。组建针灸科技兴趣小组、铜仁市医疗机构“医德医风”现状调查小组等,并开展系列理论及实训培训,同时还将常用穴位保健、推拿、急救等技术带进社区,服务基层群众。(2)开展“寻百草、讲健康”中草药识别活动。为了弘扬祖国传统中医药文化,组织开展一年一度的“寻百草、讲健康”中草药识别大赛。经过3年的开展,学生采得青蒿、金樱子、忍冬藤、石菖蒲、茅根、杜仲、紫苏等三百多种药品,并制作成标本。

3.2 创新驱动,打造“生态武陵”系列品牌

3.2.1 “生态武陵风”时装秀红遍校园通过策划举办以生态、环保、时尚为主题的服装设计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热爱自然、自觉环保、争相创新的活动中去,通过两年的打造,武陵科协“生态武陵风”已经形成品牌,在2015年铜仁市高校“生态武陵”服装设计大赛中夺得冠军。

3.2.2 开展“以手工艺品为龙头”的活动协会分别于2013年、2014年成功开展了两届手工艺品创作大赛,作品充分体现了生态、环保、文化、创新的理念,得到在校师生的一致好评。

3.3 科技调查,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基层科研意识

三年多来,武陵科协始终将“科技”摆在协会建设与发展的突出位置,在指导教师带领下,先后设计了铜仁市居民对医疗机构医德医风满意度调查、铜仁市碧江区周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现状调查、铜仁市城区大学生艾滋病及防范知识现状调查、铜仁市全科医学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等科技课题,并在江口县德旺乡、太平乡梵净山村、双江镇、铜仁火车站广场、锦江广场等地开展问卷调查,累计调查逾10 000人次。

3.4 社会服务,构建“三三”模式的实践育人长效机制

3.4.1 每学期下一次基层,开展一次科普宣讲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表达能力高职学生基础相对薄弱,整体生源素质相对偏低,但是高职学生可塑性强,思维活跃,善于创新。他们大多来自基层,对基层充满感情,对社会实践普遍感兴趣,但是他们语言表达能力相对欠缺,因而在社团每学期开展一次下基层活动,面向广大群众,专门针对基层适用技术或科普知识进行宣传,由学生(团队)主讲,专业教师指导或协助学生答疑,从而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宣传科普知识(如高血压、糖尿病、风湿性疾病等慢性疾病防治策略),使基层群众共享科技发展成果,避免群众走弯路、走歧路。

3.4.2 每季度进一次基地,开展一次交心谈心活动高职院校社团应该在邻近乡镇村落或社区、敬老院、福利院、企业等建立相对固定的校外社会实践服务基地。要确保每季度组织社团成员到基地开展一次谈心活动,增进双方了解,把基地建设成为高校社团的紧密合作部门。通过座谈会,拉近大学生与群众之间的距离。

3.4.3 每月去一次乡镇社区,开展一次专业技术服务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社会服务能力是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开展每月一次的专业技术服务,有利于督促社团成员扎实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不只是为了在社团结识新朋友、消磨时光;有利于增强社团成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学会在实际案例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通过有组织、有计划的技术下乡活动,可以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扫除一定的障碍。比如,我院省级优秀学生社团(杏林协会)和武陵科协通过“四进”医疗服务活动等,为铜仁市碧江区、万山区、松桃苗族自治县等的近一万名群众解决了健康难题。

4 工作成效及取得的经验

4.1 显著成效,塑造了高校社团“先锋队”和“接地气”的典范

(1)学生的学习成绩及综合素质明显提升,省级以上获奖率、毕业生就业率和用人单位好评率均大幅提升。

(2)学生在学院思政评估、校庆等事关学院发展的重大事务中,起到了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不少成为学院优秀学子的标兵。

(3)广泛开展科技调查活动,涉及医德医风现状、艾滋病知晓率、全科医学教育现状、新农合实施状况等医学及社会问题,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4)三年多来累计在铜仁市多个地区开展科技服务,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为探索高校社团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做出了榜样,获得了基层百姓的广泛称赞。

(5)武陵科技服务队获得2014年全省大中专院校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优秀团队,肖文冲获得省级“先进工作者”,协会副主席张仁建、科技服务部部长游林波获得省级“先进个人”;针灸兴趣小组获得2013年学院科技兴趣小组活动评比一等奖。“文化养心·实践育人”模式被教育部评为2015年第八届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成果优秀奖。

4.2 五点经验,筑牢高校社团“文化养心·实践育人”根基

(1)制度创新是高校社团发展的动力源泉,文化养心是高校社团生命价值所在。高校社团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紧紧围绕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这个主题,突出“文化”和“实践”。可与基层相关部门建立紧密合作制度,选准双方的需求点,实现双赢。在学校层面构建有效的激励机制和考评机制,促进社团主动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2)高校社团是凝聚广大青年的最具吸引力的平台,充分发挥社团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既是学生自身成长成才的需要,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

(3)打造一批具有特色文化和科技含量的高校社团,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必经之路,是解决当前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和先进科学技术成果转化较慢等问题的重要手段。

(4)发挥高校社团“实践育人”功能,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探索。高校社团服务基层,就是要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群众中学习,是“三爱”教育的具体体现。

(5)正确引导高校社团积极投身到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潮流中去,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服务活动,对于巩固学生专业知识,提高专业学习兴趣、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均大有裨益。

G640

A

1671-1246(2017)18-0003-02

铜仁职业技术学院2016年教师科研项目“以提升医学生职业能力为导向的社团运行模式研究”

猜你喜欢
武陵铜仁市养心
夏至重养心
篆刻欣赏
夏至养心喝“三茶”
贵州铜仁市石阡县第二小学
贵州铜仁市石阡县第二小学
贵州铜仁市逸群小学
贵州铜仁市思南县第三小学
『武陵追梦』湖南省文艺家采风创作活动艺术作品选
自作诗《武陵追梦》(书法)
武陵晨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