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高职人才培养质量
——以保山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中药专业为例

2017-03-09 01:58李婵娟王洪云杨麒马光宇张尹郝俊杰
卫生职业教育 2017年18期
关键词:中药教学法高职

李婵娟,王洪云,2*,杨麒,马光宇,张尹,郝俊杰

(1.保山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云南保山678000;2.云南省高等职业教育研究所,云南昆明650500;3.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成都611137)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高职人才培养质量
——以保山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中药专业为例

李婵娟1,王洪云1,2*,杨麒1,马光宇1,张尹1,郝俊杰3

(1.保山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云南保山678000;2.云南省高等职业教育研究所,云南昆明650500;3.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成都611137)

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是促进学校发展的根本。以保山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中药专业为例,围绕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从课程体系构建、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实践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来探索高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途径与方法。

人才培养模式;高职;人才培养质量

人才培养模式是构建人才知识结构的关键,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是深化教育改革的关键[1],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保山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中药学专业自学校2006年升格为专科学校后于2007年7月开始招生,开办本专业以来,坚持优化人才培养模式,遵循高等专科学校“基础理论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综合素质较高”的办学特点,秉承“以岗位为前提、能力为重点、素质为根本”的办学理念,指导专业建设,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校企合作道路”。本文将通过分析我校中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重点从课程体系构建、教学方法改革、实践基地建设等方面来阐述如何提升高职人才培养质量。

1 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我校中药学专业围绕培养目标、培养制度、培养过程、培养评价等基本要素,在学校“医教融合、夯实基础、校院(企)合作、铸实技能、全程实践、德能并重”人才培养模式框架指导下,结合专业实际,创新构建了“宽基础、强技能、求实用、秉传承”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1.1 宽基础

在课程设置中,加大专业基础课程的学时比例,优化基础课程,夯实基础,拓展专业知识领域。如在药用植物学课程教学大纲中增加了与之联系密切的医药拉丁语知识。部分医学基础课程一直沿用中医学专业课程设置,学生兴趣不大,学习积极性不高,但这些课程又是学生必须了解的内容,因此可以将一些相似课程进行优化整合,如将中医学基础与中医诊断学整合为一门课程[2]。

1.2 强技能

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增加实践课程比例,并制订中药专业主干课程技能训练项目及操作考核标准,压缩验证性实验项目,适当增设应用性较强的专业综合技能训练项目,并建立相关考核测试题库;构建“三课堂、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第一课堂:实验、实训、课程设计、课程论文、专业综合能力实践等;第二课堂:学生社团、各类培训、考证考级、自主实践、学科竞赛与科技;第三课堂:社会实践、顶岗实习、产学合作教育等),形成较为全面系统的实践教学体系;通过校企合作、校内外结合,利用已构建的中药形态识别及真伪鉴别、中药制药、药材种植与炮制加工、中药制剂质量检验分析以及医药市场营销5个实践教学平台,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

1.3 求实用

结合市场需求,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融入生产、检验、流通、管理和服务等一线工作需要的实用技术进行教学,利用实验、实训、实习等模式,熟悉各岗位工作流程,使学生毕业后尽快胜任岗位工作。

1.4 秉传承

在教学中,注重传统中药技能的传承,使中药特有的炮制技术、栽培技术、鉴定技术等得以传承。除在各门课程的教学中灌输给学生中医药的特有文化内涵外,在平时的学生活动中,以中药传统技能大赛为契机,组织学生开展识药、认药、调剂、炮制等竞赛活动。

2 实施策略

2.1 课程体系构建

2.1.1 理论教学体系我校中药专业课程体系充分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职业资格标准,合理设置课程体系,体现以职业素质为核心的全面素质教育,体现人才培养的可持续性和岗位针对性、适应性。将理论课程按照“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职业素质课”四类课程进行分类安排,构建出“四级”理论课程体系。

公共课模块主要对学生的基本素质及道德修养等方面进行综合教育;专业基础课模块主要对学生进行专业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教育,做到“必需、够用、适度”;专业课模块主要根据专业岗位需求对学生进行专业素质和应用能力的培养,注重知识和技能的针对性、实用性和适应性;职业素质课主要提高学生的写作与计算机水平等。

同时,建立课程教学文件的管理规范,并建立完备的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质量监控与评价制度;实行课程教学双向考核制度和每月一次的学生征询会议制度,加大对课程教学的监控和检查力度,整体提高教学质量。

2.1.2 实践教学体系结合“五大岗位群人才”的培养,围绕中药营销、中药调剂、中药加工、中药检验四大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按知识、技能、素质的要求,建立具有本校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

2.2 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

2.2.1 以行动为导向的任务驱动教学[3]以行动为导向的教学的基本意义在于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中心,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与协调人,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互动,让学生通过独立地获取信息、独立地制订计划、独立地实施计划、独立地评估计划,掌握职业技能、习得专业知识,从而构建属于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适合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有多种,如任务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基于项目的引导文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2.2.2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运用启发式教学法、研讨问题教学法、过程导向教学法、项目导向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示范模拟训练教学法、多媒体组合教学法、实例解析法、练习指导法等组织教学。理论实践并进,教、学、做三位一体[4]。注意结合校内外典型案例进行现场教学,营造良好的职业氛围和环境。合理利用模型、教具、挂图和多媒体等教学手段,注重空间想像能力的训练。

2.2.3 现代教学技术手段的综合应用为了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采用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积极引进现代教育技术,采用多媒体教学、视频教学等手段。多媒体教学是我校中药教学的重要教学手段,任课教师几乎全部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通过此手段学生能够更加形象地理解各种药物的知识,提高了教学质量。

2.2.4 积极探索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探索工学结合教学,使学生掌握企业的生产、管理规律和方法,感受企业文化,弥补在校学习的不足,以适应学生以后实际工作的需要。

2.3 实践基地建设

学校建成中药标本馆、高黎贡山民族医药馆、百草园、中药提取分离技术实验室、中药药剂技术与中药制剂分析实验室、中药炮制技术实验室;通过校企合作,初步构建5个实践教学平台,即以中药形态识别及真伪鉴别为主的实践教学平台、以中药制药为核心的实践教学平台、药用植物种植和炮制加工实践教学平台、中药制剂质量检验分析实践教学平台、医药市场营销实践教学平台,有力保证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2.4 师资队伍建设

中药专业教学团队的知识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均呈正态分布,能够满足教学、科研、实践及培训等的需求。团队设置合理,专兼结合,兼职教师比例达到12%。

通过外聘实训教师的参与、行业专家的指导,目前我系与保山市食品药品检验所共同制订中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现校企共同培养的目标;聘请保山市食品药品检验所技术骨干担任实训带教指导教师,为中药专业学生提供专业操作的平台;通过带教教师与学生的接触更好地了解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势和不足,以便今后完善中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通过带教教师与学生的接触能够为学校与企业搭建平台,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

3 讨论

高职高专的发展关键在于其人才培养模式是否创新,能否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可指导学校优化课程设置、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实践基地的服务能力、提高师资队伍水平,进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我校中药专业致力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应不断调整培养的方向来适应社会的需求,展望未来,加快脚步,继续投身于高职人才培养的事业中。

[1]袁瑛.地方院校人才培养策略研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J].教育教学论坛,2015(40):65-66.

[2]张超云,叶松山,毛秉豫.地方综合性高校中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分析与探索[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2,20(3):251-252.

[3]张庆玲.行动导向教学模式中的教学评价[J].课程教育研究,2014(2):59.

[4]苏萍,陶剑文.“教、学、做”三位一体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辽宁高职学报,2009,11(10):19-20.

(*通讯作者:王洪云)

G640

A

1671-1246(2017)18-0011-02

云南省科技厅三区科技人才支持计划(201507);云南省高职高专教育分会高职教育科研课题(2015YGZ30);保山市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技术创新人才培养计划(201402)

猜你喜欢
中药教学法高职
中药久煎不能代替二次煎煮
您知道吗,沉香也是一味中药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中医,不仅仅有中药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中药贴敷治疗足跟痛
高中数学实践教学法的创新策略探讨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