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电图在早期儿童周围性面瘫中的应用及临床意义

2017-03-09 10:31李月红冯海燕张国红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74期
关键词:肌电图面瘫疗程

李月红,冯海燕,朱 杰,张国红,靳 跃

(1.河北省邢台市人民医院肌电图室,河北 邢台 054000;2.河北省威县人民医院儿科,河北 邢台 054700;3.河北省邢台县医院类风湿科,河北 邢台 054000)

周围性面瘫是临床中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如何更好地正确对儿童的面神经损伤程度进行评价,从而开展治疗和预后是非常重要的。目前,各种神经电生理诊断的方法虽然比较客观,但是在临床上并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表面肌电图是一种无创的电生理诊断方法,这种方法在临床的神经肌肉诊断当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但是还未在小儿周围性面瘫的评价中得到较广泛应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本文的研究当中,主要选取2012年1月~2017年1月某市三级甲等医院收治的早期儿童周围性面瘫的患者147例作为研究的对象。在这些研究对象当中都是单侧发病的早期患者,左侧周围性面瘫的有65例,右侧周围性面瘫的有82例。在这147例患儿当中,男性儿童有78例,女性儿童有69例;年龄3~14岁,病程3~15天。

1.2 研究方法

对于纳入到本次研究的所有患者,都会在针灸之前进行第一次的表面肌电图检测和H-B量表评价工作。在疗程结束之后再进行第二次的表面肌电图和量表评价。在测试的过程当中,采用表面肌电分析仪首先对称检测患者的双侧口轮匝肌和额肌的肌电活动情况。在检查的过程当中,患者采取仰卧位的方式。首先使用酒精脱脂棉在患者的面部进行杀毒,等到酒精挥发之后再进行记录电极的粘贴。这两个电极中心的距离大约为2厘米,主要对肌肉在放松、示齿、抬额的时候两侧的肌电信号进行记录。在实验的时候,所检测的信号参数主要如下:均方根值、记录双侧面肌活动的时候RMS的平均值和平均值比值,对实验记录的数据进行逐个分析,比较数据之间的差异性。

在治疗方法方面,首先进行针灸取穴,选取的主穴有地仓、阳白、下关、合谷等等,配穴有鼻唇沟变浅加迎香、人中沟歪斜加口禾缪等等。在具体的操作中,面部的穴位选取患侧,合谷的位置选取健康的一侧,都采用常规针刺的方式来进行。在这个操作的基础之上,把患者的地仓、下关、太阳三个穴位和电针仪进行连接。在波形方面主要是频率是5到10赫兹的连续波,强度则以病人可以耐受作为主要的程度,每次持续的时长为半个小时。TDP照射主要以耳部作为中心,针刺每周进行5次,将其作为一个疗程。完成一个疗程之后就休息2天,一共开展4个疗程的治疗。

1.3 诊断标准

参照《针灸治疗学》相关诊断标准,确立周围性面神经瘫痪的诊断标准如下:发病突然,病前多有面部受凉、吹风或外感史;出现一侧面部肌肉板滞、麻木、瘫痪的情况,口角下歪向健康的一侧。出现周围性面瘫的一侧难以完成皱眉、闭目和鼓腮等面部活动。具有上述典型症状,不能皱额,且兼有示齿、鼓腮、噘嘴、吹哨任意一项不能或不全者,即可确诊为周围性面瘫。

1.4 纳入标准

在纳入标准方面,首先患者要符合周围性面瘫的诊断标准,其次他们属于首次发病,出现一侧面肌麻痹,发病时间在15天以内。在排除到标准方面,首先周围性面瘫继发于其他的疾病患者。如果存在着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或者其他肿瘤,都会被排除在本次研究的对象之外。如果他们具有其他疾病,比如: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或者肝肾脏等器官疾病或者一些严重的原发性疾病和精神病都会排除在外。此外在这些患者当中不包含Hunt患者。这样排除不符合条件的患者,使得数据统计更加的有意义和对比性,比较能说明问题。

2 结 果

对于H-B量表来说,如果患者的局部评分是II级,那么就属于轻度周围性面瘫;如果是III-IV级,就是中度周围性面瘫;如果是V级,就是中重度周围性面瘫;如果是VI级,就判断为重度。使用SEMG来评价,轻度、中度、中重度和重度的RMS平均值比值分别是大于45%、介于31%~45%、介于16%~30%和不大于15%。

对周围性面瘫的两种评价方法进行比较可以发现,这两种方法对于面瘫病情程度的评价结果并不存在着明显的差别。二者之间存在着直线相关的关系,呈现着负相关的关系,关系系数为r=-0.965。在针灸的疗程结束了之后,痊愈的患者有67名,显效有27名,有效有25名,无效的有28名。

3 讨 论

表面肌电图是一种通过专用性的设备从儿童的肌肉表面进行肌肉活动时神经肌肉系统生物电变化的一维时间序列电信号进行记录和引导。SEMG本身就是一种简单、无创并且容易被患者所接受的评价方式,它在对较大范围的EMG信号进行测试的时候,适用性很强。它不仅仅可以在静止状态对肌肉活动进行测定,也可以在运动的过程当中对肌肉的活动变化进行持续性的观察。总的来说,它本身就是一种对运动功能有意义的诊断和评价方法,在临床医学的神经肌肉诊断里面作用和价值十分突出。

[1] 王启才.针灸治疗学[M].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69..

[2] 孙 湖.刘立安.应用表面肌电图评价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研究[J].中医临床研究,2012,04(4):24-25.

[3] 张效梅.赵二会.杨玉娟.谢五平.谢建利.早期肌电图对急性周围性面瘫预后的相关性研究[J].中外健康文摘,2013(24):14-15.

猜你喜欢
肌电图面瘫疗程
东红分期辨治周围性面瘫经验
针药并用治疗周围性面瘫验案举隅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碘131治疗要“小隔离”
中药外敷治疗乳腺炎验方
肌电图在司法鉴定中的应用(续)
肌电图在司法鉴定中的应用(续)
肌电图在司法鉴定中的应用(续)
肌电图在司法鉴定中的应用(续)
针刺合电针疗法加TDP照射治疗周围性面瘫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