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女性经期延长临床经验

2017-03-09 10:31王菊英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74期
关键词:功血经期B超

王菊英

(甘肃省武威市中医医院妇产科,甘肃 武威 733000)

经期延长是妇科常见病,是指月经周期基本正常,行经时间超过七天以上,甚或淋漓半月方净者。经期延长有子宫本身有器质性病变引起者,比如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增生过长等;有子宫本身无器质性病变引起者,如功能性子宫出血等:有炎性疾病引起者,如子宫内膜炎等。现代医学以对症治疗为主,无特殊治疗方法,治疗疗程长,疗效常不尽人意。西医学有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黄体萎缩不全、子宫内膜修复延长、盆腔炎、子宫内膜炎、宫内安放节育器、输卵管结扎术后引起的经期延长均可本病变证治疗,中医治疗具有优势[1]。根据笔者从事中医临床20余年,精心研究中医学理论,临床经验、教学经验丰富。现将笔者临床治疗女性经期延长经验总结如下。

1 中医治疗女性经期延长学术思想

1.1 注重调理气血相互关系及脏腑气血相关系

女性因月经、妊娠、分娩、哺乳都是以血为用,而已耗损阴血,故机体相对往往常,感血分不足,而气分有余。《灵枢.五音无味》篇说:“妇人之生,有余于气,不足于血,以其数脱血也”然而气血是相互依存相互资生的,血为气之帅,气为血之母,气病可以及血,血病可以及气,彼此有密切关系。女性经期延长常有病在血分由血瘀和血虚引起、病在气分气虚引起[2]。脏腑气血相互关系:气血化源不足者,笔者主张资其生化之源,从脾论之。笔者认为脾主统血,脾气虚不能统血,则血离脉道而出现出血证候。因脾气主升的,脾气不足以致气虚下陷而不能摄血,女性则月经不调。

1.2 辨病与辨证相结合

根据笔者临床经验,强调西医诊断,中医辨证,病证结合。女性经期延长各年龄各有特点,临证需要详细询问病史、及B超,已婚女性妇科检查,诊断性刮宫、宫腔镜检查激素水平测定,病理检查等等。临床上尽可能明确经期延长的原因,诊断程序从简单到复杂,从常见病到少见病。经期延长常见病因有:青春期功血、育龄期妇女功血、子宫小肌瘤、宫腔操作后流血、子宫内膜炎、盆腔炎、宫内安放节育器、输卵管结扎术后等。

青春期功血:此类多见小姑娘,月经持续8、9日至10余日,量少,色红,质较稠。常伴咽口干燥,颧红,或手心烧灼热。舌红少津,苔少或无苔,脉细数。B超示正常。此类常需养阴清热止血,常用生地,地骨皮,旱莲草,川断,生牡蛎,生山药,乌贼骨,女贞子等。

育龄期妇女功血(黄体功能不全者):常表现为月经淋漓不断,血色淡,质稀薄,伴见神疲气短,面色恍白,或面肢浮肿,手足不温:或饮食不佳,舌质淡,苔白,脉弱。B超示正常。妇科检查排除宫颈疾病所致出血。此类常需养补气摄血,养血调经。此类常需党参、黄芪、白术、熟地、升麻、山药、乌贼骨、茜草炭、大枣等。黄芪30~60克,党参15~30克。黄芪党参用药比例2:1。

子宫小肌瘤:伴下腹疼痛,量多有血块,口干不思饮,舌质紫暗,脉沉。B超示有小肌瘤。此类常需活血化瘀,散结止血。此类常需桂枝、茯苓、丹皮、赤芍、莪术、醋炒元胡、灵脂、乌贼骨,仙鹤草、生龙骨、生牡蛎、茜草炭等。

宫腔操作后流血、子宫内膜炎、盆腔炎等:血量少,色淡,质稀薄,或赤白夹杂,有臭味。伴见小腹疼痛,或腰骶胀痛,舌红,苔黄腻,脉数。B超示宫后方有积液,妇科检查排除宫颈、阴道疾病所致出血。此类常需清热化瘀止血,此类药物常需丹皮、黄连、当归、生地、赤芍、红花、桃仁、莪术、香附、元胡、薏苡仁、败酱草、红藤、土茯苓等。

1.3 从瘀论治

根据笔者临床经验认为,经期延长与瘀血阻止冲任也是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素性抑郁,或忿怒过度,肝气郁结,气滞血瘀,或经期、产后,余血未尽之时,感受外邪,或合阴阳,以致于外邪与血相博成瘀,血不循经,而致。《陈素庵妇科不解.调经门》:“若外邪客于胞脉,滞于血海……淋漓有延至半月者”[3]。笔者认为不论何种原因所致瘀血者,均可酌加赤芍、桃仁、仙鹤草、益母草、生龙骨、生牡蛎、茜草、等活血化瘀、止血、收敛固涩之品。

2 典型病例

患者,女,15岁,2013-10-12就诊。自诉行经1年10月。经期延长9月余,每月持续10余天不等。曾在外院就诊,以青春期功血给于对症治疗,(具体用药不详)家属拒绝应用人工周期。慕名前来,笔者详问病史,B超检查结果未见异常。笔者总结该病例特点如下:青春期,月经持续10余日不等,量不多,色红,质较稠。常伴咽口干燥。舌红少津,苔少或无苔,脉细数。中医辨证为阴虚血热,冲任不固。予养阴清热,固摄冲任。方药:生地熟地各12 g,地骨皮9 g,旱莲草12 g,川断9 g,生牡蛎15 g,生山药15 g,乌贼骨12 g,女贞子12 g。3剂后下血基本停止,七剂后完全干净。于11月8日复诊。月经周期正常,经量多,今行经第1天,下腹胀痛,伴轻微头晕,恶心。舌质淡,脉滑,笔者认为兼气滞,予以疏肝理气法,方药如下:当归9 g,白芍12 g,柴胡5 g,木香5 g,香附10 g,元胡9 g,没药3 g,藿香9 g,陈皮6 g,灵脂9 g,3剂后月经基本正常,上述诸症消失。随访至今正常。

3 讨 论

经期延长最早见于《诸病源候论》称为“月水不断”。指出其病是劳伤冲任经脉,冲任之气虚损,不能制其经血所致。本病最早见于《诸病源候论》,称为“月水不断”。指出其病是劳伤冲任经脉,冲任之气血损,不能制其精血所制。《校注妇人良方》谓,“或因劳损而伤冲任,或因经行而和阴阳,以致于外邪客于胞中,滞于血海故也”。指出本病有虚实,为后世治疗本病提示了原则[4]。本例患者经期延长达半年之久,未得到合适治疗,在中医认为:致阴虚血热,冲任不固,阴虚血热,扰动血海,血海不宁,故经血过期未尽。水亏则经量少,质稠。复诊笔者认为,月经期已正常,又出现肝郁气滞,胃气不和等症,故停用固冲,改用疏肝理气。方中柴胡疏肝,藿香、陈皮和胃,当归、白芍养血柔肝,木香、香附、元胡、没药、灵脂活血以调气善后。笔者在长期临床实践当中,以中医整体观念与辩证论治为出发点,仔细辨其病因机制,气血冲任与脏腑间相互关系影响,以冲任损伤,脾虚、血瘀,肝气郁结为最常见,强调辨病与辩证有机结合。青春期功血需养阴清热止血之药:育龄期妇女功血(黄体功能不全者)常需养补气摄血,养血调经;子宫小肌瘤:常需活血化瘀,散结止血;子宫内膜炎、盆腔炎常需清热化瘀止血之类药物。综合分析,全面兼顾调理,遣方用药,方可获效。

[1] 马宝璋.中医妇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4:88.

[2] 罗元凯.中医妇科学[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2006:21.

[3] 马宝璋.中医妇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4:88.

[4] 罗元凯.中医妇科学[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2006: 52.

猜你喜欢
功血经期B超
亮丙瑞林治疗围绝经期功血子宫肌瘤临床研究
怀孕做阴道B超,会引起流产吗
经期不适需调养,准确辨证药食疗
经期如何穿衣
写字的尴尬
经期综合症来袭需要多喝水吗
雌孕激素序贯疗法与妈富隆对青春期功血的治疗效果比较
巧用一元二次方程的“B超单”
腹部B超与阴道B超在异位妊娠诊断中的比较
来例假不能洗头?经期洗头到底伤了哪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