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参与老年教育的可行性、价值和模式

2017-03-10 08:50
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老年人幼儿园幼儿

周 怡

(宁波市江北区洪塘北欣幼儿园,浙江 宁波 315033)

幼儿园参与老年教育的可行性、价值和模式

周 怡

(宁波市江北区洪塘北欣幼儿园,浙江 宁波 315033)

随着我国社会人口结构逐步老龄化,老年教育日益受到关注。为促进老年教育发展,国家鼓励各类院校探索利用自身教育资源举办老年教育的新模式。由此,研究幼儿园参与老年教育的新模式,从老年人和幼儿的身心特征、教育资源整合方面论证其可行性。基于幼儿园、老年教育和社会三个层面分析新模式的意义和价值,从幼儿园主导型、老年教育主导型和双主导型三个角度提出构建幼儿园参与老年教育的新模式。

老年教育;幼儿园;老龄化;模式

一、研究背景

人口老龄化是当前许多国家面临的社会问题,我国老年人数量快速攀升,人口老龄化逐渐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老年教育是解决人口老龄化和开发老年人力资源的有效途径。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开办第一所老年大学后,老年教育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老年教育机构也随之纷纷建立起来,推动了老年教育事业的发展。但是由于老年教育发展存在各种障碍,如时间短、经验少,加上社会教育观念落后及老年人地位不高,老年教育未能最大限度发挥自身的功能。

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指出要“促进各级各类学校开展老年教育,推动各级各类学校向区域内老年人开放场地、图书馆、设施设备等资源,为他们便利化学习提供支持,积极接收有学习需求的老年人入校学习”。国家鼓励各类院校利用自身教育资源举办老年教育。幼儿教育如今受到社会各界关注和研究,而作为“压轴出场”的老年教育与其息息相关。老年教育能否与幼儿教育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合作,从而实现教育资源的最大化利用,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是值得深入研究的新课题。如何促进两种教育融合发展是对老年教育模式的全新探索,也是本文试图解决的重要问题。

二、幼儿园参与老年教育的可行性分析

(一)融合发展的基础:老年人和幼儿身心条件的契合性

1.生理特征。在人的发展过程中,老年期处于成人发展的第三阶段,老年教育即是成人教育的第三阶段教育,我国的老年教育对象为年龄55岁以上的成年人。[1]这一时期,老年人的外表和生理机能逐渐衰老,身体器官功能减弱,五感灵敏性降低。由于晶状体硬化和睫状体的睫状肌功能减退,造成视觉清晰度下降;大约30%的65-74岁的老年人存在不同程度上的听觉损伤,老年听觉衰退现象普遍发生。由于感觉器官的老化,老年人感知能力整体下降。同时,由于脑细胞减少和功能受损,直接影响老年人的思维和反应力。[2]3-6岁的儿童进入幼儿期,这一时期他们身体的生物机能发育尚处于不成熟阶段,对外界的适应能力以及感知能力较弱。5岁以下的儿童视力较弱,一般不超过1.0,6岁时才能达到成人的水平,在听力上也处于初步发展和受保护阶段,[3]4岁前脑部发育迅速但仍不完善。

基于两者生理方面的特点,老年人和幼儿都处于人发展过程中特殊的弱势阶段,相较之成人和青少年,他们在接触交流的过程中不会产生激烈的冲突和矛盾。老年教育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呈现出教与养结合的一体化趋势,而幼儿教育一直秉持保与教并重原则,两者在教育目的和方法手段上极为相似,在养护保健方面的教育内容有所交叉,既可以进行理论上的融合和实践方面的交流,也可以在教育模式上相互借鉴。

2.心理特征。老年人的认知能力随着生理机能的衰退而下降,记忆力、思维力和想象力逐渐衰退。短时记忆和再现能力明显下降,但是再认能力保持较好,即对年轻时所发生的事情记得很清楚。而幼儿期的记忆是借助形象和表象实现对事物的概括性认识,也就是形象记忆,一般通过游戏或讲故事的方式能够得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这一时期的幼儿好奇心强、喜欢观察及提问,但是缺少耐心、情绪不稳定。

老年人的心智特征对幼儿发展的不足方面具有缓解和弥补作用。老年人记忆的衰退和幼儿形象思维的增强的互补,老年人知识智慧和幼儿强烈好奇心的互补,老年人随年龄增加而不断增强对外界的依赖性和幼儿随身心发展而不断增强自身的独立性的互补,老年人的利他心理及人文关怀缓解幼儿的不稳定性等,不仅仅是单向的补充和弥补,而是双向的互动和帮助。老年人在参与幼儿教育中可以发挥自己的价值和余热,有利于他们心理健康发展。此外,老年人参与幼儿园工作,对建立幼儿的好奇心、社交智慧、责任心和乐观心态等心理品质有极大的帮助。

(二)教育资源整合的依据:幼儿园和老年教育内容的多样性

1.课程资源。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思想主张教育要贯穿人发展的一生,包含人发展的全部内容,所以老年教育的内容具有广泛性、全面性,不仅要包括满足老年人基本的知识性教育内容,也应包括注重实用性的教育内容,还要包括合理规划闲适性的教育内容。[4]幼儿园作为重要的学习和成长环境,对学习内容和学科安排要具有丰富性,既要包含基本的听说读写,还要包括生活技能和艺术技能。两者对课程的丰富性和灵活性要求较高,所以课程会有许多相似之处。

幼儿园和老年教育的部分课程可以相互借鉴,幼儿园针对幼儿身体协调和脑部发育有专门的益智训练和活动课程,如手眼同步训练、编织插画等手工课程,老年人的身体灵活度和脑部机能训练也需要这类课程,然而多数老年教育机构在此类课程设置方面不够完善。目前许多幼儿园在英语教学和新信息方面做得比老年教育要成熟,所以幼儿园可以利用自身优势课程资源,弥补老年教育内容的缺漏。老年教育的历史性和科普性内容也可以适当调整并融入幼儿教育的课程中。值得一提的是,老年教育中的死亡教育是当前幼儿认知教育中新的内容,对构建儿童良好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起到促进作用。由此可见,老年教育和幼儿教育在课程方面的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一方面促进了教育资源的整合,使教育资源得到最大化利用;另一方面改善了教育窄化现象,使教育经费合理得以利用并改变原有教育观念。

2.人力资源。在课程资源的融合过程中,幼儿园和老年教育机构的教师资源必然要进行互通。幼儿教师一向以和蔼可亲和活泼幽默的形象示人,这种教学风格更容易被老年人所接纳,而且幼儿园教师不仅具备基本的教育教学能力,还具备唱跳、能说会演的才艺技能等,老年人平淡的生活也需要一些艺术活动来增加趣味。所以幼儿园教师可借助在艺术方面的特长参与老年教育,如为老年人进行老年广场舞和歌唱表演的编排,还有手工制作课程的指导。[5]老年教育教师虽然年纪普遍偏大,但是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幼儿园年轻的教师群体虽然缺乏教学经验,但是具有新式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二者优势互补,形成新的教学方式。师资互通并不是单向的,而是双向互通和多维的交流,可通过培训、旁听、换课等多种途径进行交流和互通。充分开发老年教育和幼儿教育的教师资源,使教师最大程度的发挥已有教育价值,有效壮大老年教育和幼儿教育的教师队伍,快速提升教师队伍水平和教学质量。

作为“银色人才”的老年人同样可以加入到幼儿园的教育过程中,老年人积累了许多宝贵的育儿经验,形成成熟老练的工作作风,可以为幼儿园所用,在幼儿园管理和教学中融入老年人的工作经验,发挥他们的价值。

3.教育设施资源。从地理位置上看,由于家长接送幼儿上下学和老年人行动不便等原因,多数幼儿园和少数老年大学或老年中心设在离家较近的社区内。客观上幼儿园和老年教育机构之间的地理距离并不远,这为两者的合作提供了空间上的便利。据《2010 年度中国老龄事业发展统计公报》调查,我国各类老年大学已开设5万所左右,但由于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老年教育场所“供不应求”的问题仍然存在。与幼儿园相比,老年大学的普及率和覆盖率远不如幼儿园,老年大学或老年中心设置区位并不能辐射大部分的社区,而幼儿园的数量又比较充足。因此,在节假日或是闭园期间开展老年教育活动,老年人可以适当利用幼儿园的场所参与老年教育,这样不仅节省土地资源和教育设施,提高资源利用率,而且也提高老年教育普及率和参与度,从而使老年人受教育的机会增多。

三、幼儿园参与老年教育的价值追求

(一)对幼儿园的价值体现

1.推动幼儿园建设和发展。一方面,幼儿园可以吸收具有教育和管理经验的老年人参与幼儿园建设和发展。不仅可以为幼儿园增加更多人力资源,发挥老年人丰富工作经验的作用,而且能够为幼儿园的规划和建设提出更加成熟的建议,使幼儿园更为和谐顺畅地发展。另一方面,老年人和幼儿是社会的弱势群体,也是家庭的重要成员,当幼儿园将老年教育和幼儿教育良好的结合在一起时,政府和社会对幼儿园的关注度就会大大提升,这对于提升幼儿园教育质量、消除幼儿园暴力等方面有极大的帮助。幼儿园的社会影响范围也将随着老年人的参与而扩大,话语权会更多,幼儿园的社会功能和责任也能够得以拓展。

2.丰富幼儿教育理论,提升幼儿教育价值。以往的幼儿教育研究主要围绕幼儿展开,当幼儿园广泛参与老年教育时,在实践应用方面的创新将为幼儿教育理论研究提供新的方向和灵感,使幼儿教育研究的内容更加广泛丰富,研究对象从单一的幼儿扩展到相关养育人。将会为幼儿教育和老年教育提供许多新理论和新方向,幼儿教育和老年教育的合作将会为两个学科提供更多的理论发展空间,使学科知识结构更加科学和完善。

随着教育学、心理学和脑科学研究的深化,人们逐渐认识到幼儿园教育除了保证幼儿身体健康之外,还具有启蒙教育功能。[6]随着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深入,幼儿园应该承担起促进老年人终生、全面发展以及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责任,在保证发挥自身教育价值的同时,形成幼儿教育与老年教育相结合的新型教育模式。

(二)对老年教育的价值

1.促进老年人继续社会化。老年人的继续社会化是指老年人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结合自身情况,不断地学习新的社会规范,转变社会角色,构建新的社会关系,承担新的责任与义务的过程。当前我国老年人社会化进程出现适应能力低下、角色转变困难、社会交往途径窄化、代际冲突凸显、死亡恐惧加深等问题,面临老年教育观念落后、机构覆盖率低、教育内容匮乏和教育方法单一等困境。[7]幼儿园参与老年教育,可以实现老年教育与幼儿园的设施、人力和教师等多种资源的互补,可以有效地解决老年教育机构覆盖率低和教育内容匮乏的问题。老年人在参与幼儿教育的过程中,主动承担更多的角色,重塑责任,增加与社会交往的机会,使得他们能够更快适应社会,重新定位自身的社会角色和自我价值,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因此,老年教育与幼儿教育的紧密合作,提升了老年教育在社会和教育研究中的地位和重要性,改善了老年教育被忽视和弱化的状况,进而可以有效解决老年人继续社会化过程中暴露的问题,全面促进他们的继续社会化。

2.开发老年人力资源。虽然人在成年晚期会面临生理的衰退和心理的转变,但是作为人生重要阶段的老年期在社会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在人口老龄化日趋加深的今天,老年人所独有的人生阅历和生活智慧是青年人所不具备的,老年人力资源在社会进步和人类发展过程中依旧是非常宝贵的资源。幼儿园参与老年教育,拓宽了老年人力资源开发的渠道,幼儿园的管理和教学吸纳老年人加入,也为老年人再就业提供了机会。

老年人仅凭借旧时的知识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对人力资源的要求。在现代信息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幼儿园的教育资讯以及教育氛围为老年人提供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的环境和机会,拉近老年人和信息时代的距离,使老年人发展与社会发展同步,进而使老年人继续服务于社会。

3.推动老年教育的健康发展。老年教育在近20年的发展过程中,虽然保持着快速前进的步伐,但是伴随社会的发展以及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如落后的教育观念、单一的教育途径和方法、相对窄化的教育内容以及短缺的教育资源等,这些问题阻碍着老年教育的健康发展,使其无法真正地发挥自身的价值。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国家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各类院校利用自身教育资源开展老年教育。幼儿园参与老年教育,为丰富的教育资源提供了流动的载体,为两者合作提供了平台,为新旧教育观念提供交流的园地,为老年教育模式的创新提供了新契机,有助于多方面解决老年教育发展出现的问题,全面推进老年教育的健康发展。

(三)对社会层面的价值

1.促进积极老龄化社会的构建。积极老龄化是指社会充分尊重老年人权利,转变对老年人“老而无用”的偏见,社会各界各尽所能为老年人提供能够满足他们健康、参与、保障的条件,使他们可以根据自身意愿和兴趣爱好充实晚年生活,自主的参与社会活动,从而提高晚年生命质量。[8]积极老龄化的政策框架包括健康、参与和保障三个方面。参与和保障涉及老年人的教育问题,为老年人提供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的机会,对其权利和利益进行维护。

在当前资源整合和老年教育需求的驱动下,将幼儿园和老年教育结合在一起,是保障和提升老年教育质量的手段,这不仅可以提升老年人社会参与感,保障老年教育权利,也有利于积极老龄化社会的构建。

2.增加隔代教育质量。一个人的成长受家庭教育的影响是最深远持久的,在家庭教育中,既有父母对子女的“亲子教育”,也有祖辈对孙子辈的“隔代教育”。在我国的家庭教育中,“隔代教育”历来就是主要部分,一方面是受传统的几世同堂的家庭观念的影响,另一方面父母迫于生存压力和社会竞争的选择,不得不把孩子交由老人抚养。但从目前隔代教育的整体来看,其弊端愈加显现。

由于老年人在价值观和生活经历等方面与现代社会有差别,也就是存在常说的“代沟”,这在隔代教育中容易造成老年人对孩子过分的溺爱和迁就,使孩子以自我为中心,形成自私、任性、孤僻、不善社交、不合群、合作精神差、懒惰、娇气、磨蹭、缺乏朝气、没有理解能力、意志薄弱、缺乏自信和自强、缺乏独立人格等不良个性。[7]通过幼儿园参与老年教育,可以对老年人不正确的教育观和教育方式进行引导和纠正,也可以请隔代教育比较成功的老年人分享经验。老年人通过学习科学的育儿方法,吸收新观念、新知识、新信息,对待幼儿做到宽严结合,松弛有度,使得育儿方法更为科学。从而使老年人发挥其在隔代教育中的优势,让隔代教育成为家庭教育的催化剂,不断提高隔代教育的质量。

四、幼儿园参与老年教育的模式构建

(一)幼儿园主导型

幼儿园主导型的合作模式以幼儿园为中心,老年教育处于从属地位,依托幼儿园来开展活动。幼儿园参与老年教育体现在幼儿园的服务“走出去”,指的是幼儿园的各个方面走进老年教育,改变以往幼儿园封闭的教学环境,合理地开放部分环节,在允许的条件下最大限度的为老年教育提供帮助,建立与老年教育机构的深度合作关系。

幼儿园作为组织者为老年人和老年机构提供服务。一方面,提供园地和设施等物质方面的支持,使幼儿园成为老年人学习的一个重要场所和阵地,如幼儿园可以划分出专门供老幼交流互动的“老幼活动中心”。另一方面,以开放的态度拉近与老年人的距离,以旁听或讲座的形式,为老年人提供科学育儿及其艺术手工课程指导,丰富老年人的学习内容。幼儿园还可以就近和老年人建立固定的互访关系,让幼儿到老人家里或社区,组织定期的慰问联谊活动,如给老人表演节目、陪老人说话等。或者老年人进入幼儿园,和幼儿一同做活动,如包饺子、剪纸,还可以和他们一起植树、养小动物等。在参加活动的过程中,增加了幼儿的爱心和耐心,使幼儿收获不一样的乐趣,也起到美德教育的作用。这不仅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有益,而且也为老人带去欢乐、舒缓孤寂感,从而实现老幼双赢。在幼儿园“走出去”的过程中,幼儿园应该开放包容,作为从属地位的老年人应该热情主动地配合和参与,并积极及时地反馈和评价,为两者合作关系的更深层次发展作出努力。

(二)老年教育主导型

老年教育主导型的合作模式是以老年教育机构为中心,幼儿园处于从属位置。此模式中老年教育机构是主动建立联系的组织者,幼儿园加入老年教育的体系结构并提供服务,充当配角和补给者的角色。老年教育机构吸纳幼儿园的优势资源,走“引进来”的道路。老年教育机构可面向幼儿园招募兼职教师,幼儿园师资专业素质的丰富性和专业性可使老年教育机构学科和课程体系更加完善。老年教育机构可结合自身需求和幼儿园建立合作机制,如幼儿园聘任具有管理和教育经验的老年人参与幼儿园的管理,参与幼儿常规和教师教学常规检查等工作。这对幼儿园工作的顺利开展和改进有良好的推进作用,而且通过增加老年人参与和接触幼儿园工作的机会,使老年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开发和利用,也有利于老年人的继续社会化。

(三)幼儿园和老年教育双主导型

幼儿园和老年教育双主导型的合作模式不突出任何一方的主导权,而是基于共同的教育需求,在合作中担任双主角,实现“老幼共融”的合作局面。幼儿园和老年教育机构在工作中携手共进,在教育活动中最大程度的实现资源共享,形成互帮互助的合作机制。让“请进来”和“走出去”的路径在幼儿园和老年教育中形成四条交叉互通的合作网,[9]两者在合作过程中共同组织,充分参与,以实现自身发展为前提进行教育教学合作和资源整合。但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幼儿园是私立幼儿园,而大多数老年教育机构属于公立学校,两者在学校性质和办学目的上有所不同,在合作中难免出现矛盾和问题,因此应尽力寻找两者在需求和核心价值上的共同点,不回避矛盾,努力找到平衡点,灵活应对以实现共赢。

[1]叶忠海.老年教育若干基本理论问题[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3(6):11-16.

[2]叶忠海.成人高等教育学[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11:55.

[3]蒋丽琴,施明光.3-6岁学龄前儿童的视力发育曲线比较性研究[J].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2006(4):158-163.

[4]段迎超.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老年教育推进策略研究[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08:12.

[5]张海波.幼儿园参与城镇社区教育服务的优势价值及实现路径[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2016(2):107-109.

[6]孙立新.困境与出路——老年教育促进老年人继续社会化研究[J].职教论坛, 2014(6): 28-30.

[7]温稀丹.高校退休教师积极老龄化问题研究[D].南京:南京理工大学,2013(6):10-12.

[8]梁 军.浅论隔代教育的相隔与相融[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11(5):20-24.

[9]孙立新,王 薇,孙婵娟.老年弱势群体学习需求与学习参与障碍研究[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6(4):12-19.

TheFeasibility,ValueandModelofKindergartenParticipationinAgingEducation

ZHOU Yi

(Beixin Kindergarten of Ningbo Jiangbei District, Ningbo Zhejiang 315033, China)

With the aggravation of social aging in our country, education for the aged has attracte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from all walks of life.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for the elderly, the State encourages all kinds of institutions to explore a new model for the education of the olds’ education by using their own educational resources. This paper studies the new model of kindergarten’s participation in the elderly education, the feasibility of the model is demonstrated by integrating the physical and mental characteristics and educational resources of the elderly and young children. The significance and value of the new model are analyzed on the basis of three aspects: kindergarten, old age education and society.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new model of kindergarten’s participation in elderly education with three aspects, namely, kindergarten leading, old age education leading and double leading.

aging education; kindergarten; aging; model

刘奉越)

G720

A

1008-6471 (2017) 04-0051-05

10.13983/j.cnki.jaechu.2017.04.008

2017-05-24

中国成人教育协会成人教育科研工作委员会2016年度立项课题“幼儿园参与老年教育的创新模式与机制研究”

周怡(1978-),女,宁波镇海人,宁波市江北区洪塘北欣幼儿园园长,幼儿园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幼儿教育和老年教育。

猜你喜欢
老年人幼儿园幼儿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我爱幼儿园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欢乐的幼儿园
爱“上”幼儿园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