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学习型城市建设的个案研究
——以埃塞俄比亚巴赫达尔市为例

2017-03-10 08:50王桂丽
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埃塞俄比亚学习型社区

王桂丽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继续教育学院,江西 南昌 330013)

非洲学习型城市建设的个案研究
——以埃塞俄比亚巴赫达尔市为例

王桂丽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继续教育学院,江西 南昌 330013)

伴随着终身学习和终身教育理念的不断推进,非洲开始建设学习型城市的尝试。基于个案研究的方法,以埃塞俄比亚巴赫达尔市为例,从动机诉求、合作与治理、建设过程和保障体系四个方面系统梳理其建设学习型城市的成功经验。巴赫达尔市建设学习型城市的成功经验给我国带来以下借鉴和启示:经济欠发达地区有建设学习型城市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学习型城市建设需要各方力量充分参与,尤其是要发挥大学的作用;建设学习型社区是推进学习型城市的有效途径;注重完善学习型城市建设的保障体系。

非洲;学习型城市建设;巴赫达尔

学习型城市是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支柱之一,它能够创造充满活力、文化意识和经济活跃的人文环境,以提高全民潜力,增强城市竞争力与凝聚力。在如火如荼的建设浪潮中,根据全民终身学习的理念,学习型城市可以是任何一个城镇或者一个社区,不管它的规模和发达程度如何。作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石,当前学习型城市的建设已经成为许多国家决策者必须要考虑的问题。非洲东北部国家埃塞俄比亚也开始学习型城市建设的尝试,巴赫达尔市因在学习型城市建设中的突出表现,成为受联合国表彰的12个学习型城市之一,并获得“201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学习型城市奖”。 作为一个原始与文明交汇、野性与淳朴并存的国家,带着来自世界深处独特魅力的埃塞俄比亚学习型城市建设的行动实践值得我们思考和学习。

一、巴赫达尔学习型城市建设的背景

从国际上讲,自20世纪70年代初学习型城市的概念提出后,终身教育和全民学习的理念开始深入人心,并得到各个国际组织的高度关注。近10年来,埃塞俄比亚在教育公平和教育发展方面取得引人注目的成绩,尤其是在各级教育的规模和入学率方面更为显著,如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的学员人数已从2004年的11万人增加到2009年的72万人。除了国际组织的推动外,非洲其他国家也在不断探索学习型城市建设的有效方案,如南非开普西省开展的“学习角节”,博茨瓦纳大学和哈博罗内市议会签订的学习型城市启动项目备忘录,以及尼日利亚和南非等组成的非洲“跨城市联盟”,[1]这些为谋求非洲终身学习不断发展的策略也是埃塞俄比亚创建学习型城市的外部动力。

从国内讲,埃塞俄比亚学习型城市建立在扫盲教育、成人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基础之上,总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74年到1997年,是埃塞俄比亚成人教育发展的起步阶段,主要表现为成人扫盲教育;第二阶段为1997年到2008年,教育部门制定的三个发展计划促进了埃塞俄比亚成人教育的发展;第三阶段为2008年至今,是埃塞俄比亚积极推动终身学习和终身教育发展阶段。埃塞俄比亚属于经济不发达、高文盲率地区,农业是主要的经济手段,在这样的背景下,政府从一开始就非常注重成人教育和非正规教育的发展。制度化的成人教育在埃塞俄比亚已有接近半个世纪的历史,海尔塞拉西国王曾经规定:通过提供大众教育,帝国内的每个人将在规定的时间内识字。然而,当1974年国王统治权被军政府剥夺时,成人文盲率依然很高,究其原因是成人扫盲教育具有“高度间歇性”。随后军政府推行了两项运动:寻求知识和工作运动(1974年)和全国扫盲运动(1979-1989年),这两项运动的推广大大降低了成人文盲率。1991年新政府接管后,正规学校中的基础教育成为重中之重,随后成人教育基本被忽略。从1997年到2010年,埃塞俄比亚颁布了教育部门发展计划I、II和III,这三个计划详细规定了成人教育和非正规教育的实施办法和发展目标,这种扩大教育和持续的非正规教育培训的努力也促进了终身学习的发展。[2]尽管在高文盲率的国家建设文明社会是一个边缘政策问题,并且一些学者也认为,终身学习的话语应该伴随着一个文明社会的建立,对于一个大多数成人是文盲的国家,终身学习是难以持续的。然而,由于埃塞俄比亚的终身学习以家庭和社区为基本单位,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并不依赖于读写能力的存在。但是文盲确实会影响国家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国家事务的参与,从这一点上讲,更需要国家通过推进全民教育来实现终身学习。总的来说,埃塞俄比亚的学习型城市是在成人扫盲教育、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背景下逐渐发展而来,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前进的过程。

二、巴赫达尔学习型城市的建设概况

巴赫达尔市位于埃塞俄比亚西北部,是阿姆哈拉州的首府,主要经济部门是园艺、农产品加工、都市农业、制造业和多样化的服务业。巴赫达尔市不仅是埃塞俄比亚最大的城市之一,也是发展最快的城市之一。2002年巴赫达尔市以有效应对快速城市化带来的挑战被联合国授予“城市和平奖”,它在学习型城市建设方面也是独树一帜,极具特色。

(一)学习型城市建设的动机诉求

埃塞俄比亚位于非洲东北部,是世界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贫困、学前儿童保育和教育不足、成人文盲和失业青年数量多、残疾人服务不健全、社会经济失调、对多元化问题的保守态度、体育健康参与性不够、先进信息与通信技术缺乏、环保意识欠缺等问题仍然是当前巴赫达尔市存在并影响其发展的主要障碍。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巴赫达尔市开始努力建设学习型城市。正如所有城市以实现可持续社会、经济与环境发展,为全民提供优质教育与终身学习机会的共享愿景一样,巴赫达尔市的目标是建立一所更美好的城市:在人一生的任何时间、任何情形下,所有层次和形式的学习都能得到重视和推进。市民安居乐业,不会因为性别、社会经济地位、种族、宗教背景而被差别对待。希望提高居民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以确保他们保持身体和精神上的健康,并帮助他们保护环境和文化。巴赫达尔市教育局希望同其他利益相关者一起,通过扩大正规和非正规教育项目来培养合格公民,建立一个拥有尊敬和保护的民主价值观并能为其社会、文化和自然环境做贡献的创业社区。

(二)学习型城市建设的治理与合作

城市是一个职能复杂、构成多元的大系统,学习型城市建设本身又肩负着多重使命,因此,构建学习型城市必然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各方的协同努力。从全球范围来看,学习型城市的建设多以政府为主导,加之社会各个层面的通力合作,[3]尤其是利益相关者的努力参与。但是由于各城市具体情况不同,建设主体的侧重点也有所差异。在实际运作中,由于本地区特殊的经济社会状况,巴赫达尔市逐渐形成了政府主导、大学牵头和多方参与的学习型城市建设局面。

1.政府管理部门

巴赫达尔市学习型城市的建设通过联合政府多个部门,整合松散的教育资源以共同实施学习型社区项目。全国普通教育的主要管理机构是教育部及其附属组织,教育部由地方一级的组织来监督教育政策和策略的合理实施。然而,教育部并不是国家公民教育和培训服务的唯一提供者,各种政府部门包括农业部、卫生部、儿童、青年和妇女事务部、劳动和社会事务部、体育部和国防部等都为本部门的工作人员和市民提供教育和培训活动。

卫生部和农业部也组织、资助和提供全国性的社区教育项目。例如健康推广计划是一个非正规的教育活动,旨在通过对社区中的每个家庭提供教育和培训来创建一个健康的社会。它的独特之处在于医务人员去市民的住处,而不是市民去中心社区。

教育部组织的成人扫盲综合教育项目目标人群是年龄超过15岁的青年和成人,该项目不同于以往部门提供的扫盲活动之处在于发挥功能性的作用,即将学习者日常生活所需要的读写能力和计算能力整合在一起,而且活动在学习者方便的地点开展。

除此之外,为响应国家对信息和通讯技术的支持,巴赫达尔市政府积极开展信息网络建设。虽然埃塞俄比亚的互联网接入和移动电话的可用性仍然是非洲最低的,但是在成人学习中应用信息和通信技术的潜力很大。为了推动教育和其他领域的发展,目前埃塞俄比亚已运行三个重大信息通讯项目,即县级网、校园网和农业网络项目。全国已铺设一条一万公里的光纤网络,与海底电缆连接,为18,000个村庄提供互联网接入和电话访问,这实际上也意味着网络覆盖了整个国家。通过学校网络项目的实施,71.6%的中学配备等离子电视,26.1%的人可以使用互联网服务,12个卫星频道在中学播放电视节目制作的课程。农业网络项目的开展使30个农业研究和运营中心相互联系起来,有效地刺激了经济增长。政府推动的信息通讯项目不仅为学生和市民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也有效地促进了农村地区的学习和商品的合理交易。由于使用手机必须要了解数字和字母,这也从另外一个侧面促进了成人扫盲教育的发展。

2.学校

巴赫达尔市学习型城市的发展由巴赫达尔大学牵头,是学习型城市建设的主力,相关政策和活动的规划、实施和评估都是由巴赫达尔大学承担。受学习型城市关键特征的启发,巴赫达尔市已经开展学习型社区项目,为了加强市民对终身学习和学习型城市、正式和非正式学习、成人学习等概念的认识,建立和加强实践社区,项目工作人员实施持续的学习建设活动。为此,巴赫达尔大学建立7个单位,每个单位都有四名大学工作人员,这些单位分别是研究、干预、机构联络、动员和活动、实施、检测和评估、沟通和宣传事务,都致力于学习型城市的构建。[4]为了实现成为非洲首要十大研究型大学之一的目标,巴赫达尔大学正在致力于为城市和居民生活带来积极改变。它的九大研究中心和各院系部门主要专注于对城市及周边挑战的研究,这些单位也提供各种社区服务。学习型城市建设中典型的创新案例就是“纸莎草保护和开发计划”,一方面提高市民的就业机会,另一方面也提高市民的环保意识和学习意识。除此之外,巴赫达尔大学计划与国家和国际相关利益机构合作,移民也是这项努力中的一部分。

除了巴赫达尔大学之外,巴赫达尔市目前有23所幼儿园、64所小学、16所初(高)中 和1所职业院校。学校和高等教育机构的很多学生都参加晚间、周末和远程课程来加强自身的学习。其中有很多年轻人,但是大多数是已经工作的成年人,这些学习项目为女佣和小时工提供进入学校的机会,并且为他们提供终身学习机会。很多初级学校也建议晚间学习项目应当免费,以保证更多失学儿童能够参加这些课程的学习。

3.其他组织

(1)培训组织。众多私人和非政府组织也提供培训和教育,如开设本地语言或者外语、音乐、赛车、计算机技能、武术、运动和健身、烹饪、表演和学习技巧等课程,另外也为小学生和大学生提供教程,儿童也可以参加以文学、电影、舞蹈、辩论、体育、环保、艾滋病预防、性别和生殖健康为主题的课外活动。巴赫达尔市目前正在扩大提供这些活动的俱乐部数量,其中比较典型的是农业培训中心。为了实现农业发展引领工业化,农业推广机构设想对所有农民进行农业和相关环境问题的培训。为此,该计划将建立超过15,000个农民培训中心,且在职业技术学院培训约6,000名的发展代理商。培训中心的目标是让农民以农业为导向,增强环保意识,选择使用现代技术,生产优质农产品。

(2)非政府组织。参与成人教育的主要非政府组织有埃塞俄比亚基础教育网络(BEN-E)、埃塞俄比亚成人非正规教育协会(ANFEAE)和埃塞俄比亚公约。[2]这些非政府组织在设计和提供成人教育、妇女赋权方案方面是充满活力的。BEN-E是教育领域中45个非政府组织的伞形组织,与教育部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ANFEAE可以作为当地非政府组织的领导者,通过对成年人以及青年和儿童的教育和培训来促进终身学习。埃塞俄比亚公约是由美国国际开发署(USAID)支持的国际非政府组织,其目的是改善埃塞俄比亚偏远地区成人和儿童教育,提供教育材料,并为教师和校长提供培训。

(三)学习型城市的建设过程

1.资源的调动和使用

(1)加强不同利益相关者的协调。目前,在国家层面上,由于参与成人教育的各部门之间有一个谅解备忘录,它们之间的协调是有效的。成人和非正规教育的主要问题是缺乏由不同政府机构提供的能够协调和监控成人和非正规教育的有组织的系统。据了解,全国成人教育委员会和技术委员会已经在各地区成立类似的协调机构,非政府组织也可以参与学习型城市的建设,以避免重复努力。

(2)为终身学习提供学习环境和资源。公共图书馆等学习场所是促进终身学习和学习型城市建设的有效途径之一。近几年来,公共图书馆的预算在巴赫达尔市终身学习的投入中不断增加。通过定期阅读报纸和杂志等资料培养市民的阅读习惯,这对维持和提高整体识字率至关重要。

(3)发展学习型社区。像许多其他非洲国家一样,埃塞俄比亚有着悠久的社区生活历史。 学习型社区是促进各种学习机会的一种有效举措。在埃塞俄比亚,儿童可能成为家庭学习圈内的促进者。可以鼓励成熟的孩子协助父母学习基础知识,从而促进家庭的学习。人们通过参加不同的社团来实现不同的社会目的,因此将现有的社团用于学习是有必要和有意义的。大学和工作场所也可以通过开放指定时段来促进市民进行经验交流和分享。

2.检测和评估

公共机构的检测和评估由专门单位开展,由提供学习机会的特定政府机构来组织这些活动。例如,教育部及其地级机构对特定活动都设有检测和评价单元,为国家和城市市民提供学习机会的非政府组织也是如此。巴赫达尔大学设立检测和评估部门,以此确保所有活动按计划进行,所有资源按计划交付和使用。另外,它还与研究部门合作进行项目活动的持续评估。

(四) 学习型城市建设的保障体系

学习型城市的创建需要坚实有力的保障体系,需要若干互相联系和制约的要素构成一个系统整体,从组织、经费等方面保障其顺利实施。保障体系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直接关系到各要素之间能否协调配合发挥整体性功能。巴赫达尔市能够成功建设学习型城市,依赖于不断完善的保障体系的支持。

1.法律保障

目前,埃塞俄比亚和巴赫达尔市均没有促进终身学习的法律或者法规。在与其他利益相关者合作中,巴赫达尔大学将努力制定此类法律或法规,通过宣传和游说,希望政府在三至五年内通过立法。[4]

当前,建立终身教育系统和推动学习型城市的建设,最重要的措施之一就是将教育机构和就业机会制度化。埃塞俄比亚在高等教育机构和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学院只关注形成某种正式证书的教育规定。整个国家的公务员就业和职业系统也按照高等教育机构、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学院授予的学位来制定。政府必须审查公务员制度,包括承认非正式和短期培训课程,这是非常重要的。此外,加强非正规教育和各级教育体系中的非正规教育部门建设,超越传统的非正规教育提供和组织的培训形式,并要了解它们在终身学习系统中的实践和做法。因此,提供免费的初级母语教育和创造正规或非正规的学习机会都是埃塞尔比亚教育政策的重要元素。

2.财政支持

联邦政府为各级公共机构提供教育和培训活动资金。非政府组织和慈善组织则负担一部分教育费用,主要贡献资金和资源,最终目的是兼顾公平教育。比如,建立额外的教室、增加社区的参与度。通过这样的方式,巴赫达尔市提高了城市人群学习的积极性,也促成了社区的多方面发展。

巴赫达尔市有着悠久的社区生活历史,学习型社区是一种有效的学习举措,可以增加各种学习机会。然而,革新和改革学习文化需要当地领导人和管理人员有针对性的干预。迄今为止,学习型社区项目的所有费用都是由巴赫达尔大学承担。大学的动员和活动部门打算开发一种创新方式来动员人力、技术、财政和智力资源,具体包括开展筹款活动,动员海外侨民,鼓励市民积极参与和开展志愿活动,与其它城市进行交流。

三、思考和借鉴

(一)经济欠发达地区有建设学习型城市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所谓欠发达地区,是指那些低度开发的落后地区或边缘区, 其内部发展缓慢且受到外部的抑制, 经济发展尚未突破 “起飞” 转折点的地区。[5]这种欠发达状态除了自然地理的差异外,究其根本则是地区人力资本能力的差距,由此通过持续学习获得强大人力资本优势才是地区经济社会腾飞的转折点和关键。巴赫达尔市的成功经验为欠发达地区建设学习型城市的可行性提供典型和范例。巴赫达尔市在经济相对不发达的情况下将学习型城市建设纳入发展规划,通过扩大各种教育和培训机会帮助市民增长知识、掌握技能,增强终身学习的意识,从而推动地区经济的发展。从我国实际来看,东中西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不均,学习型城市的实践活动和理论探索多以经济良好的城市为主。为了实现教育部联合七部委《关于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的意见》提出的“到2020年东中西部地区市(地)级以上城市开展创建学习型城市工作覆盖率分别达到90%、80%和70%”的工作目标,[6]也为了发挥欠发达地区城市的后发优势,提升城市的核心竞争力,学习型城市的建设和实践会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二)学习型城市建设需要各方力量充分参与,尤其要发挥大学的作用

Longworth的研究表明,政府、学校、工商业、大学、文化学习组织、社区学习共同体、志愿者组织、成人职业教育和其他成人教育组织、公民等都是学习型城市建设的利益相关者;建设学习型城市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不仅仅是教育部门或教育领域的事情,还需要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通力合作,更需要整个社会的共同关注与参与。[7]巴赫达尔市具有学习型城市建设的共性,即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参与其中。但是在建设学习型城市的过程中,巴赫达尔市极具自身特色的是由巴赫达尔大学牵头,学习型社区活动的开展、资金的支持以及项目的评估和检测等都是以其为主,开展了很多成功的项目案例。基于此,我国欠发达地区学习型城市的建设需要充分动员社会各界力量,群策群力,发挥所长。尤其是在各种资源相对缺乏的城市,更要发挥教育的引领作用,大学、职业院校、开放大学等高等院校不仅是高层次创新人才的聚居地,也是培养学习型人才的摇篮,更是建设学习型城市中文化传承的重要阵地。因此,学习型城市建设尤其要充分发挥高等院校的人力资源优势,有所作为。

(三)建设学习型社区是推进学习型城市的有效途径

为了降低城市的失业率和文盲率,提高市民保护环境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巴赫达尔市以社区为依托,在保障和满足社区成员基本权利和终身学习的基础上促进社区成员素质的提高和更好就业的实现。这种学习型社区是巴赫达尔市建设学习型城市的主要方式,主要措施是开展学习型家庭活动和学习型社区活动。在学习型社区儿童可以协助父母学习基础教育的内容,人们通过社区项目活动获得工作技能和增加就业机会,学习型社区成为促进各种学习的有效方式。因此,欠发达地区需要以社区为基础自下而上地进行学习型城市的建设。首先,确立共同愿景。彼得·圣吉指出共同愿景是建立学习型组织的策略之一。共同愿景的修炼能够增强学习型社区的凝聚力和归属感。因此,社区要依托本地特色资源,借助多媒体途径进行宣传,营造终身学习和全民学习的氛围,激发社区成员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激励所有社区成员为了共同的愿景而不断学习。其次,加强学习型社区与其他资源的整合和共享。“单一的教育资源建设的动力运转机制难以满足信息环境下人们的多元化需求”,[8]学习型社区的建设也不能“一枝独秀”,而需要与其他组织一起来搭建资源共享的学习平台,形成学习型社区与政府、高校、企事业、市民等纵横一体的多主体资源建设的动力机制,实现多元合作、优势互补。再次,以人才资源为保障。学习型社区具有较强的社会群众性,仅仅靠社区的专职工作人员远不能满足成员多样化的学习需求,这就需要吸纳大学生、志愿者、退休老干部、学有专长的市民等有志之士参与,通过群众智慧建设学习型社区,促进社区成员的学习,共同搭建终身学习的“立交桥”。

(四)完善学习型城市建设的保障体系

巴赫达尔市学习型城市建设在取得不菲成绩的同时也面临着三个方面的挑战:缺乏全国或者城市层面的有关终身学习的政策法规;支持学习型城市建设的人力资源不足,资金支持力度不够;终身学习和学习型城市的概念推广不足。目前巴赫达尔市正在努力解决上述挑战。巴赫达尔市学习型城市建设面临的挑战可能也是我国在建设学习型城市过程中会遇到的问题。首先,要有系统连续的政策法律保障。从全国范围来看,我国还缺少一部与学习型城市建设有关的具有宏观协调和政策导向性作用的终身学习法律;从地方来看,虽然地区出台了相关的政策法规,但是连续性不够,而“公共政策的连续性关系到公共利益的实现。一旦一项关系公共利益的合理政策不能够保持连续性,则会增加政策的随意性,容易出现朝令夕改,无章可循,全局性变成了片面性,长远性变成了短期性,从而使得公共政策难以为继”。[9]学习型城市的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国家出台系统连续的法律法规从根本上保障每个人的学习权利,共同参与学习型城市建设。其次,要有多元投入的经费和资源保障。充足的资金和资源投入是学习型城市建设的前提和物质基础,资金的投入不只是政府的职责,更需要社会各界力量的加入。应基本形成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投入为主,各级各类成人教育机构、企事业单位、社区、社会组织多方参与的投入机制,以此来保障学习型城市建设的各种措施顺利实施。再次,要有理论研究保障。“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10]理论的获得不是闭门造车的过程,不仅需要城市以开放心态向成功的案例汲取经验,更需要专家学者深入一线,探索学习型城市建设的相关理论,最终使从实践基础上总结升华得出的理论更好的指导学习型城市建设。

[1]Idowu Biao,Josephine Esaete,Joseph Oonyu.The Role of Building Learning Cities in the Rejuvenation of Africa[J].International Review of Education,2013(59):469-488.

[2]Dessalegn Samuel Abiy·Genet Gelana Kabeta·Dawit Mekonnen Mihiretie. Developing a lifelong learning system in Ethiopia:Contextual considerations and propositions[J].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Education (2014) 60:639-660.

[3]董泽华.本土意识和全球理念促澳大利亚学习型城市发展——以维多利亚州和南澳大利亚州为例[J].世界教育信息,2015(20):49-53.

[4]Raúl Valdes-Cotera, Norman Longworth, Katharina Lunardon, etc. Unlocking the Potential of Urban Communities: Case Studies of Twelve Learning Cities[R]. Hamburg: UNESCO Institute for Lifelong Learning (UIL); Seoul: the National Institute for Lifelong Education of the Republic of Korea (NILE), 2015.

[5]武友德.不发达地域经济成长论 [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0:21.

[6]教职成.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的意见[EB/OL].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386

5/201409/174804.html.

[7][英]诺曼·朗沃斯著.学习型城市、学习型地区、学习型社区:终身学习与地方政府[M].欧阳忠明,马颂歌,陈晓燕,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102.

[8]祝智庭,许 哲,刘名卓.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新动向与动力机制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 2012(2):1-5.

[9]C.E.Van Horn and D.S.Van Meter,“The Implementation of Intergovernmental Policy”,in C.O.Jones and R.R.Thmas(eds.),Public Making in Federal System,Beverly Hills:Sage Publication,1975:45.

[10]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

StudyontheConstructionofLearningCitiesinAfrica——A Case Study of Bahirdar in Ethiopia

WANG Gui-li

(School of Continuing Educadion, Jiangxi Science & Technology Normal University, Nanchang Jiangxi 330013, China)

With the continuous promotion of the concept of lifelong learning and lifelong education, Africa has begun the attempt to build a learning city. Based on the case study method, this paper takes the city of Bakhdar in Ethiopia as an example to sort out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 of Bakhdar’s construction of learning city from four aspects: motivation appeal, cooperation and governance, construction process and security system.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learning cities in Bakhdar City has brought new insight to China: It is necessary and possible to build a learning city in economically underdeveloped areas in China; Learning city construction needs the forces of full participation, especially to play the role of the University; The construction of learning community is an effective way to promote the improvement of the learning city; improving a strong security system of a learning city.

Africa; the construction of learning city; BahirDar

刘奉越)

G720

A

1008-6471 (2017) 04-0092-07

10.13983/j.cnki.jaechu.2017.04.016

2017-09-23

2016年度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研究生创新专项资金项目“社会治理视角下学习型城市建设个案研究——以南昌市为例”(YC2016-X38)

王桂丽(1989-),女,山东诸城人,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成人教育学专业2015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成人教育管理。

猜你喜欢
埃塞俄比亚学习型社区
熊猫背包,行走海外
社区大作战
环球图说
五环节自主学习型教学模式改革初探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做学习型父母 和孩子共成长
埃塞俄比亚:纺织企业投资的重要选择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实践与思考
VOX-XG2000视频管理平台在埃塞俄比亚AA高速公路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