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格斯晚年经济思想研究述评

2017-03-10 19:29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7年12期
关键词:资本论政治经济学恩格斯

张 洋

(大理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云南 大理 671003)

恩格斯晚年经济思想研究述评

张 洋

(大理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云南 大理 671003)

恩格斯经济思想博大精深,对其进行研究既有理论价值也有现实意义。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学者对其研究主要集中在恩格斯经济思想的内涵、恩格斯对马克思经济理论的贡献、经济史视角下的恩格斯经济思想、经济全球化视角下的恩格斯经济思想等方面。文章通过对恩格斯经济思想研究的代表性观点进行梳理和总结,指出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与期望,旨在为后续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恩格斯;马克思;经济思想

我国学者对恩格斯晚年经济思想的研究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自改革开放初到南巡讲话,国内学者洪韵珊、商德文、罗郁聪、荣敬本等较全面地介绍了恩格斯的晚年经济思想;第二阶段,自市场经济理论的提出到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国内学者针对现实问题从经济公正、可持续发展、生态经济思想、城乡统筹发展、科技经济等方面对恩格斯晚年经济思想进行研究;第三阶段,自十八大以来,国内学者从农业合作思想、历史“合力论”、广义政治经济学、绿色经济等方面对恩格斯晚年经济思想进行研究。恩格斯经济思想为当代世界经济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

一、恩格斯经济思想的内涵

关于恩格斯经济思想的内涵,目前学界比较有代表性的著作有:罗郁聪教授的《恩格斯经济思想研究》、荣敬本等主编的《恩格斯的经济思想》和商德文等主编的《恩格斯经济思想研究》。

恩格斯的开创性工作是建立了广义的政治经济学。广义的政治经济学,是从生产出发进而涉及交换、分配、消费,以求掌握整个经济关系,进而得出物质基础和上层建筑。[1](P127)恩格斯经济思想强调物质生产,更强调历史合力论,反对庸俗经济学家提出的经济决定论的观点。恩格斯强调生产的基础决定性作用,这也为我国的供给侧改革提供了理论依据。“供给侧改革既不同于凯恩斯主义的‘需求理论’,也不同于新自由主义的‘供给创造需求’,而是旨在供给端发力的同时,仍重视需求的作用,强调供需的平衡和结构的调整。”[2]广义政治经济学是对狭义政治经济学的扬弃,一方面研究整个人类社会生产方式,另一方面批判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

上述三本著作除了提到广义政治经济学,也提到了恩格斯晚年关于未来社会的思想,主要包括:(1)未来社会经济的计划性,事实上做到了承认生产力的性质;[1](P221)(2)强调国家在掌握所有权的情况下完善社会经营管理,使地租、利息、税收等经济杠杆发挥更大作用;[3](P249)(3)从公有制本质特征、历史必然性趋势和实现形式的阶段性特征论述未来社会经济公有制形式。

培兆指出,“恩格斯的经济思想像充沛的雨点体现在他自己的从1844年《国民经济学批判大纲》到1895年《〈资本论〉第三卷增补》的主要著作以及《资本论》遗稿的整理、增补、注释上。”[4]商德文指出,“恩格斯的经济思想是恩格斯对工人阶级生活的切实观察和批判资本主义私有制剥削本质,以及对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扬弃和把握时代新情况新问题不断丰富和发展而形成的经济思想。”此外,有的学者还从地租理论、对人口理论抨击、“性别”、“妇女和工作”以及“劳动分工”等方面定义了恩格斯的经济思想。

二、恩格斯对马克思经济学理论的贡献

关于恩格斯对马克思经济学理论的贡献研究成果丰富。荣敬本指出,恩格斯在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中,注重调查研究、实事求是和辩证法的运用,并且第一次把历史唯物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作为整体进行分析。商德文指出,恩格斯在马克思经济学说创立过程中发挥了首倡作用、推动作用、捍卫和发展作用。商德文还从马克思两个伟大发现的关系上,肯定了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说创立的独特贡献。王志伟指出,在《资本论》写作中,恩格斯协助马克思制定研究方向和写作方法,说服马克思先出版《资本论》第1卷,提出对结构和内容进行调整、修改、补充的意见,还对《资本论》第1卷的德文第三、四版,波兰文版、英文译本的出版、修订和补充倾注了大量心血;而且撰写了书信、书评和介绍,解释了《资本论》第1卷的提纲。[5]2013年国内出版的《〈1863-1865年经济学手稿〉及1867年后经济学手稿研究恩格斯编辑〈资本论〉工作研究》也同意上述观点。

顾海良也同意上述观点,并认为恩格斯对《资本论》的贡献主要有三点:(1)恩格斯密切注视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对资本主义自由竞争向垄断过渡的新现象作了初步探索。(2)恩格斯对当时西方主流经济学发展的新特征进行了深刻剖析。(3)恩格斯与诋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观点作斗争。[6]

陈浩指出,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二、三卷所留下的“原始手稿”就像做笔记一样,都是未完成的、不完整的,在体系上没有定论的。恩格斯根据手稿加以处理,变成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体系。正如列宁所说的,这成为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共同作品。此外,恩格斯写的《价值规律和利润率》和《交易所》两篇文稿成了《资本论》第三卷增补的内容。[7]

如果没有恩格斯晚年整理编辑《资本论》第二、三卷,马克思留下的东西是很少的。正是由于恩格斯的贡献,才建立起来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大厦。

三、经济史视角下的恩格斯经济思想

恩格斯十分注重对经济历史的研究,强调历史和逻辑的统一。唐艳艳指出,恩格斯正是通过对经济历史的实证分析,对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研究对象以及基本理论进行理性的批判,并在此基础上架构起自己的经济理论 “大厦”。[8]蒋自强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史的研究应该把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的经济思想的产生、发展的历史过程及其规律确定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发展史的研究对象,并成为最基本的部分。[9]杨国昌指出,以学说为中心、采用专题理论史的形式研究马克思、恩格斯经济思想史,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史研究提供了不同的角度。[10]王志林则对恩格斯在整个经济思想史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了研究。[11]

四、经济全球化视角下的恩格斯经济思想

全球化思想是恩格斯经济思想的内在和本质要求,也是其出发点和最终落足点。恩格斯长期居住在当时生产力最发达的英国,也时刻关心他自己的祖国——经济相对落后的德国。晚年他还关注俄国、丹麦、罗马尼亚等经济落后国家的革命和建设问题。他登高望远敏锐地看到各国经济发展和工业化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因此,在工农结合,城乡结合,防止环境污染,加强对外经济关系,重视教育、文化和科学事业等方面都有许多极富远见的独到见解。刘建伟指出,生产力的发展是全球化的动力,资本的扩张和增殖性是全球化的直接动力,全球化势必造成资本主义自我扬弃和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在全球范围内的实现,也势必引起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全球化。[12]高学栋指出,恩格斯对俄国农村公社命运进行了关注,认为未来的社会是以社会化大生产为基础,以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的充分发展为前提,未来社会生产资料由一定的集团公共所有和共同使用。恩格斯晚年特别关心生态和经济的关系,指出资本主义片面追逐利益最大化,无限扩张,导致资源浪费、环境破坏。这根源于资本主义的矛盾。未来社会的生产资料应是公有制的。

我国正是恩格斯经济思想的忠实继承者。党的十八大以来,以改善民生为重点,提出经济新常态,精准扶贫;提出“五位一体”“五大发展理念”,将生态发展作为战略,强调可持续发展。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向前推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正在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有条不紊的推进,取得了很多成果。

五、恩格斯经济思想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与期望

目前,我国对恩格斯晚年经济思想的研究还存在着以下不足:(1)学界对恩格斯思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哲学层面上,对其经济思想的研究还很薄弱。虽然有一些恩格斯经济思想和恩格斯对《资本论》的贡献方面的著作,但大多都是在改革开放初期的成果。近年来虽然也有一些学者对恩格斯晚年思想进行研究,但是大多是对恩格斯晚年唯物史观的研究,如李明桂的《恩格斯晚年唯物史观新发展思想及其现实启示》,王柏文的《恩格斯晚年对唯物史观的贡献及当代价值》等。还有恩格斯晚年社会发展理论的研究,如常艳的《恩格斯晚年社会发展理论研究》,吴澌的《恩格斯晚年社会发展动力思想及其现实启示研究》等。(2)长期以来,学界普遍认为,恩格斯从属于马克思,对恩格斯本人的思想研究还很薄弱。国内学者研究存在着改革开放前照搬苏联;改革开放后照搬西方,有些学者甚至崇拜西方的经济学,贬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更有甚者跟随西方的脚步支持恩格斯和马克思对立论或者将马克思和恩格斯简单统一。(3)学界存在单纯就经济思想论经济思想的问题,没有把恩格斯晚年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的贡献置于马克思主义整体中加以研究,存在片面化、碎片化的状况。

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完善:(1)恩格斯晚年对马克思主义的贡献是全方位的,但是最主要的贡献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的贡献。所以,应将晚年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的贡献与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相结合,在研究中遵循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是方法,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是旗帜,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根基这条原则。(2)恩格斯晚年注重对以边际主义为代表的西方主流经济学的批判,如今做研究也应该与批判西方自由主义思潮结合起来。(3)对恩格斯经济思想的研究应该置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综上所述,恩格斯经济思想内涵丰富,但只是手段,最终目的是发展生产力,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恩格斯经济思想提供了宏观指导和大方向,没有提供现成的方案和具体模式,所以应当随着不同时期不同地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创新丰富,从而更好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指导。

[1]罗郁聪.恩格斯经济思想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

[2]温孟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认知问题——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比较分析[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7,(5).

[3]荣敬本,周亮勋,王锡君,张仲朴.恩格斯的经济思想[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85.

[4]培兆.第二小提琴手的奏鸣曲——简评《恩格斯经济思想研究》[J].中国经济问题,1986,(5).

[5]王志伟.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中的可贵努力——《恩格斯经济思想研究》[J].中国社会科学,1987,(2).

[6]顾海良.恩格斯晚年对西方主流经济学研究的主要理论取向[J].教学与研究,2005,(12).

[7]陈浩.MEGA2第Ⅱ部门与“《资本论》恩格斯编辑问题”[J].政治经济学评论,2013,(2).

[8]唐艳艳.恩格斯的经济史研究及其经济史观[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4,(4).

[9]蒋自强.关于开展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史研究的几个问题[J].杭州大学学报,1992,(2).

[10]杨国昌.马克思恩格斯经济思想史研究中的新探索——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J].马克思主义研究,1987,(1).

[11]王志林.西方经济学者视角中的恩格斯及其经济思想[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1,(1).

[12]刘建伟,张思锋,禹海霞.马克思恩格斯经济全球化思想述要[J].上海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1).

ReviewonEngels’LaterEconomyTheory

ZHANG Yang

(Dali University,Dali 671003,China)

Engel’s economic theories are rich and profound. It is of grea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value to study his theories. Since the reform-and-opening-up policy,Chinese scholars’ research has been mainly on the connotation of his works and his contribution to Marx’ economic theories. There may studies are done from economic history perspective,and economic globalization perspective. By summarizing his representative ideas and theories,the inadequacies in the current studies are pointed out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later studies.

Engels;Marx;the economic theories

2017-02-25

张 洋(1990-),男,陕西靖边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育研究。

1004—5856(2017)12—0023—03

A811

A

10.3969/j.issn.1004-5856.2017.12.005

谷晓红

猜你喜欢
资本论政治经济学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青年时代诗歌创作再评价
我与《资本论》的故事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剥削的两重批判——基于《资本论》第一卷的思考
论政治经济学方法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建构
色彩的堆积——迈克尔·托恩格斯作品欣赏
道德资本论的双重误读
马克思、恩格斯对中国的观察与预见
黑格尔、马克思与古典政治经济学
劳动与劳动者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疯狂老师”的新资本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