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关联理论与对外汉语写作教学

2017-03-11 06:38常丹菲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7年25期
关键词:关联语境交际

常丹菲

(长春理工大学南校区,吉林长春 130022)

伴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和世界影响力的不断提升,汉语言的学习受到了越来越多母语为非汉语人士的热烈追捧,这使得出现已久的“汉语热”火焰更加旺盛。

社会的进步需求,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迅猛发展,对如何促进教学活动的优化,提出了急切的需要。对对外汉语第二语言教学来说,汉语写作是一门重要的语言技能训练课,是对学生汉语综合运用能力考察的一个主要指标。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快速提高学习者的写作能力成为人们亟待研究的问题之一。本文将粗略介绍关联理论的相关内容,并以此来指导对外汉语写作教学实践活动,从而为教学活动提出一些实用的、可操作的建议,来更好地促进教学。

1 关联理论阐释

斯波伯和威尔逊提出了关联理论“明示”和“推理”的交际观,明示和推理是交际活动的两个重要方面,明示是对说话人而言的,这一行为存在着信息和交际两种意图;推理是对听话人而言的,根据听到的言语进行语言解码并结合自身的认知语境展开对话语相关的一系列语境假设推理,最终达到成功的交际。

关联理论把交际过程中形成的各种假设称为认知语境假设,语言交际过程中,话语理解的关键在于听话人在其过程中所形成的对认知语境的一系列假设,而不是具体的情景。话语理解的过程,也就是根据交际言语行为对相关假设语境不断地做出选择、调整和顺应的认识心理过程,从而实现成功的交际。

关联性指的是语境效果和所付出的推理努力之间的一种关系。决定关联程度的因素有两个:语境效果和处理话语时所付出的努力,关联性与语境效果成正比,与处理努力成反比,斯波伯和威尔逊指出:“在同等条件下,关联性越强,语境效果越大,处理努力越少。”反之亦然。由此可知,交际成功的关键在于是否能够根据人的交际意图推导出最佳关联的交际内容,产生语境效果,而不在于单纯的只知道言语交际时的语言意义。

2 写作实践与认知推理

写作是一个人在理解说话者所发出的言语交际的交际意义之后,据此展开的与之相关的一系列推理的心理认知活动过程,相对于对说话者的言语解码来说,写作的重点在于对话语展开的推理思维的构建过程。对外汉语写作中的交际双方是教师和学生,写作是学生以书面形式进行交际的实践活动,它涉及到交际双方对话语的解读以及学生以此展开的思维创作活动,是一个需要从语言表层信息推知信息产生者深层意图,并以此展开关联推理,建立最佳关联的认知过程。

在写作的过程中,学生是信息接收者,需要接收所传递的信息,对信息进行复现、重复和简单的解码从而获取信息意图,进而对信息进行分析、推理,理解并破译信息发出者的真实意图。文字信息的字面意图是清楚的,而要理解传递该信息的意图则需要读者付出一定的努力,对其进行认知推理,再据此结合自身的认知语境,选择、调整与交际话题相关的语言知识,取得相互之间的最佳关联点,以此为核心来组织建构话语篇章,完成交际活动。因此,从关联的角度看,写作思维构思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尽可能寻找最佳关联的逻辑推理过程,这突出了学生的认知特征,在写作过程中学生要付出一定的努力在新出现的信息和语境假设之间寻求最佳关联,才能完成交际。

汉语写作是一门重要的语言技能训练课,是对学生汉语综合运用能力考察的一个主要指标。由于文化背景、认知环境等的差异,在写作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遇到认知上的不同,但随着人类的交际的频繁密切,人类对世界的许多基本认识越来越能达成共识,具有了许多趋同的百科信息和逻辑信息以及更加相似的认知能力。人类对世界的共同认识构成了人类交际的认知语境,这种认识决定了人类的认知能力和逻辑推理方式具有近似性,这也是人类的语言交际得以进行并取得成功的基础。

在对外汉语写作教学中,我们应尽可能利用学习者的积极因素,改变他们的认知环境,引导他们建立认知环境同汉语的最佳关联,以便较快、较省力地获得语境效果,发挥其逻辑推理能力较强的优势。

3 关联理论与对外汉语写作教学

对外汉语写作课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写作技巧以及通过培养写作能力来全面提高学生的汉语言水平。学生通过写作实践,学习分析处理的方法,掌握写作构思的技能技巧,逐步积累汉语写作经验,将学到的语言知识最终转化成言语表达能力。根据写作的认知特征,结合写作实践分析问题所在,从而为对外汉语写作教学提出相关的建议。

3.1 重视不同文体知识的讲解学习

解码是写作构思活动开展的前提,这要求学生首先对写作的要求能做到准确的解读。因为错误地解读,会将思维引向错误的方向,从而导致交际的失败,因此正确的解码至关重要。只有准确理解了写作要求的信息意图,才能更加有效地利用信息做出合乎要求的推理回答。例如:

作文要求:根据自己读过的书或文章,写一篇读后感。

学生的题目:读后感、书名、或者不知道如何写作文题目。

从学生们对作文要求解读的反应来看,显然他们不明白读后感的意思,也不明白书或文章与读后感之间的联系,因此造成解码无力,一头茫然。因而在对外汉语的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对学生不同文体知识的讲解,帮助他们正确地解码。

3.2 针对不同级别的学生,输入相应的作文类别语块,加强训练

不同级别的学生具有不同的文化知识语言交际水平,需要分类别区别对待。作文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别,不同的类别又具有明显的不同于其他类别作文的构思内容和逻辑思维,能形成不同的语块类别。如此语块的类别型学习,可以起到强化学生形成语境假设推理的过程,建立新旧信息之间的最佳关联关系,缩短思维心理过程,从而加快学习掌握的进度。例如:

作文要求:题目:我喜欢的一种食品。

学生的作文:通篇详细讲解食品的做法、讲和家人吃的经历很开心等。

从作文题目可知,这是一个记叙文的写作,记叙文是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形式。题目的要求,需要学生写出喜欢的一种具体食品,喜欢的原因,并根据原因组织内容,而不是单纯的写食品的做法,显然没有达到新信息与旧信息之间的最佳关联,从而使交际无效甚至于完全失败。

3.3 培养学生利用已知语料,强化关联的推理和预测能力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语言积累是语言发展的基础,语言积累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修养。已知的范文语料,可以为写作提供一个很好的范本。写作前,教师应引导学生对作文要求展开积极能动的关联联想,并做出推理预测,寻找彼此间的最佳关联,形成可能的语境假设。在写作的过程中,学生就可以自觉主动地检验选择可能正确的语境假设,找到关联点,从而达到最佳语境效果。例如:

作文要求:题目:电视的好处和害处。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与他们联系最密切的手机来说,用他们熟悉的事物建立最大关联。也可借鉴类似的文章的写法内容。题目要求写出好与坏两个方面对此明确,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建立推理预测,从而展开构思。

学生:几乎都可以准确写出作文,偶尔存在一些顾此失彼的偏颇之处,比较看中好或坏的某一方面。

由于写作前,教师的积极引导,使得作文的写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通过推理和预测,某些语境假设形成了,激发了听话人的相关百科知识,从而只需要在听的过程中修正他们的预测和假设。在这样的方式下,对学生来说寻找最佳关联就不是难事了。

4 结语

本文粗略叙述了关联理论的相关内容:明示推理的交际观、语境的使用,最佳关联的建立。把关联理论与对外汉语写作教学实践相结合,对具体实例做出了分析,并以此提出了三点可操作性建议:文体知识讲解、作文类别语块训练、强化关联的推理和预测能力。但仍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希望以后的研究能将更多的语言事实和关联理论相结合,充分发挥关联理论解释语言事实的作用,并能将研究成果应用到教学实践之中。

[1]王玉英,董冰华,李宏伟,等.汉语语用学[M].吉林: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1.

[2]张晋涛.关联理论在对外汉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D].长春:吉林大学,2005.

[3]蒋迎.从关联理论看对外汉语听力教学策略—以HSK中级真题为例[D].上海: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2015.

[4]刘晗.试论关联理论与对外汉语阅读教学[D].上海:华东理工大学,2002.

[5]王晓雁.浅谈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写作教学[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7):128-129.

[6]于红梅,何玲.关联理论对汉语阅读教学的启示[J].语言与翻译,2008(6):60-63.

[7]陈玮.关联理论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启示[J].福建广播电视大学报,2005(3):52-54.

猜你喜欢
关联语境交际
创作与做梦:精神分析语境下的“植田调”解读
情景交际
不惧于新,不困于形——一道函数“关联”题的剖析与拓展
情景交际
交际羊
主题语境八:语言学习(1)
“一带一路”递进,关联民生更紧
奇趣搭配
智趣
跟踪导练(三)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