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文化之花开满群众心间
——浅谈群众文化建设的现状与措施

2017-03-11 13:43樊则梅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7年21期
关键词:大众文化民众群众

樊则梅

(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古城街道文化体育广播电视服务中心,云南曲靖 654200)

文化是一个民族发展的原动力,对于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的素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而群众文化则可以用最接地气的方式浸润民众,作为一名文化工作者,我时刻关注着身边的文化发展状况,近年的群众文化发展始终面临众多问题,我常思索,我们该如何做好群众文化建设,以提高群众的文化素养?现结合自身经历,谈谈我浅显的看法。

1 群众文化的内涵

群众文化,是指人们职业外,自己主动投入、自我愉悦、自我发展的社会自发性文化形态。是以广大民众自发的活动为主体,,以满足自我精神健康需求为目标,以精神文明活动为内容的特殊社会形态。一方面、群众文化涵盖了实施的主角是群众,实施对象是活动。另一方面、群众文化活动内容丰富多彩,最主要的内容文化娱乐活动。再次、群众文化包括群众自身的文化活动、相关部门的文化工作、各种类型的文化事业以及群众文化的队伍等,可以说是人类社会不断发展所衍生出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之和。

其包含有了大众性、娱乐性、自发性、传承性。群众性是最重要的特点、娱乐性是外在最明显的状态,也是很多参与者最直接可感的目标、传承性则属于内在因素。它具有促进精神文明发展、宣传主流文化、提高文化素养、促进团队建设等作用。

2 丰富群众文化工作的重要意义

相关部门把大众的文化工作提上议事日程,以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水平和道德素养,此为中国特色大众文化事业的根本特征,亦可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与发展,在时代文明创建中起到巨大影响。

2.1 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充实大众的文化活动,培养高素养民众,提高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文化水平,推进精神文化建设,人人爱求真求善求美,力促广大民众在参加文化活动时还可以得到积极进步文化的浸润,就能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创建贡献力量,为实现新时代中国家的跨越发展出一份力。

2.2 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升广大群众的精神文明素养,这是社会进步的需求,大众文化以其特殊的形态,以特别的魅力在群众中间绽放,吸引着广大人民群众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想学习探求,提高了精神文明建设的活动效果,促使精神文明建设在近年跨上新的台阶。

2.3 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和其他产业

人民大众拥有很强的能动力量,目前,着重推进文化事业最重要的属创新,人民大众的文化活动得以丰富后,他们会在活动中收到鼓励,的到滋养,有创造出更加丰富多彩文化形态及内容的欲望,而这种内心迸发的力量犹如神力,大大激发着民众的创造力,从而,不断推进文化事业的蓬勃发展,同时也会带动起经济、教育等链条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

故而,吾辈需积极推进大众的文化建设活动,举办多种形态的健康娱乐活动,吸引广大群众积极投入主动参加,让文化之雨悄悄随着社会发展的新风,潜入民众内心深处,无声滋润,细心培护,促使群众的文化水平在不知不觉中得以提高,从而推进我国精神文明建设。

3 新形势下群众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其一,我们目前的文化培育出现层级断裂现象,不同形态的文化间缺乏彼此间相互的联通与融合,各自独立存在,相互隔离,整个文化培养体系因此显得零落散乱,常见的有大众的日常活动文化与企事业单位的文化培养彼此脱离,群众被限制在低水平低规格的小圈子范围内,没有高水平的引领,很难得到较大较显著的进步,也无法得到团队水平的提高。

其二,如今的大众文化工作中,专业化的高水平人才极其缺乏,分析原因是政府部门、社会对大众文化工作者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文化工作者便无法感受社会的尊重,没有经济地位,没有社会地位,长此以往,便逐慢慢没有了职业成就感,在职业中找不到方向感,渐渐丧失了工作的热情,殊不知,热情乃文化工作最不可缺少的宝贵财富!更有甚者,便想方设法转换了工作岗位,与文化隔离。人才的流失对大众文化建设产生了很大的阻力。学校是文化人才的摇篮,多年来为文化建设培养着丰富的人才资源,然而现在大学生中高素质的人在选择就业时一般不愿意选择到文化岗位,认为文化工作乏味,是清水衙门,在政治上也没有前途,在经济上也毫无动力……诸多误解,让旧式文化观念在人们心间根深蒂固,无法改变,从而造成人才断流。

其三,因为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有较大差距,于是,一些经济落后的地方的文化建设工作更加落后,缺乏各种必须的硬件设备、没有足够的发展资金、更没有积极向上的文化培育浓郁氛围,很多文化馆处于瘫痪状态,也鲜少组织文化活动,就算偶尔为之,也尽可能简单。此外,文化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缺乏沟通联系,未能充分利用政府的力量来扶持和推广,更没有把新媒体的无限力量合理利用。从而,使文化建设走进死角,在多彩的新媒体时代作垂死挣扎。

4 推进群众文化建设的措施

4.1 大众文化工作需彰显各个地方的特色和民族文化。一是要抓住当地群民众文化活动的特征,将区域的文化特色与媒体宣传紧紧联系在一起,就不至于使民众觉得陌生,很容易融入。民众了解并热爱本地的历史文化,丰富文化底蕴,政府主管部门要把进步的思潮与和当本地去的历史文化相融合,使群众文化的活动在新时代增添新味道、新元素,以培养民众的浓厚兴趣,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轻松学到新知识、新文化。目前,在西方文化的强烈冲击下,加上各大商家为了吸金而肆意造势,弄出各种噱头,圣诞节、情人节、万圣节等过得激情四溢,却大多忘记了我们传统的节日,这就呼吁相关部门应思索传统节日在新时代的出路,应在文化宣传中将传统文化与时代发展,与地方特色紧密结合,开发其新意,不断丰富节日的内涵,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采用联欢、举办文化展等形式鼓励群众积极参与,不断提高群众传统文素养,帮助他们获得文化自信。

4.2 丰富各地广场文化。近年来,各地在城市建设中都注重文化广场的建设,其作为新社会发展下综合文化实力的重要标志,为民众的娱乐文化活动提供了必需的场所,为民众文化的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活动的水平不断提高,对环境的需求也会不断提高,政府要加大文化建设的投资,合理修建文化广场,为群众精神娱乐提供场所。如免费健身馆、露天影剧院、棋牌坊等,吸引群众空闲时间集聚在文化广场,放松自己,也提高了自身文化修养,结识不同人群,学习一些娱乐知识,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这些都有利于群众文化建设。

4.3 拓展群众文化的发展空间。群众文化不能困守在单一的环境及单调的形式,而该具有多样性。合理拓展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商业文化、老年文化等空间。群众文化不仅仅是为老年人服务的,应为全社会各阶层各种主体服务,让各种从业者、学生商人都能享受到文化的盛宴,因而,针对不同的对象,开展不同的活动,拓展不同的空间,把文化的雨露洒向全社会,让全社会在文化的滋养中快乐学习、生活、工作,提高市民的幸福指数,多方位、全面提高群众文化水平,提高群众整体综合素质,为社会发展培养全面人才。

4.4 做好文化宣传工作。当今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全新的自媒体时代,经济发展,新兴网络、新型媒体等高速发展,互联网成为人们无法分割的生活元素,为人们获得信息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故而,我们不能局限在过去老旧僵化的宣传方式,要充分利用好网络媒体来宣传文化,如微信平台、微博、直播等及时宣传一些先进人物、感人事迹,以及新知识新问题,潜移默化地感染广大人民群众,无形中提高群众文化建设的水平和效果。

总之,群众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它充满了活力,对丰富群众生活,提高全民族的综合素质,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和产业,提高综合国力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要充分认识到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重要意义,并采取积极的措施来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

[1]金元浦:《文化研究:理论与实践》,上海三联书店,2001年版.

[2]周宪:《视觉文化的转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猜你喜欢
大众文化民众群众
兑现“将青瓦台还给民众”的承诺
乌克兰当地民众撤离
多让群众咧嘴笑
洋场·小报·《红楼梦》——媒介建构下的大众文化(1912—1949)
中国当代大众文化的观察与反思
中国社会现代转型与大众文化的内在逻辑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当前大众文化审丑异化的批判性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