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符号任意性说与象似性说之管见

2017-03-11 13:43邢静怡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7年21期
关键词:任意性索绪尔能指

邢静怡

(海南大学,海南海口 570228)

语言符号是任意的还是象似的,这个问题之所以吸引了一大批学者的目光,原因在于它是语言学上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争论伴随着语言研究的整个历史。自从索绪尔提出语言符号的任意性说以来,“语言符号是任意的”这种观点就没少遭到质疑。对‘任意性说’的挑战主要是来自于持‘象似性说’的学者们。本文立足于索绪尔的语言符号任意性概念,尝试厘清任意性说与象似性说争论的范围。

1 索绪尔对语言符号任意性的诠释

“任意性”这个术语首次被提及是在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教程中》。因此,我们有必要重温索绪尔关于语言符号的观点。柏拉图(Plato,1998)在他的理想国对话中,区分出两类项目:语言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其形式和内容是由自然性质决定的,如bowwow(汪汪),cuckoo(布谷)或splash(扑通);另一类的形式与内容之间的关系是由言语社团的约定为基础的,如bread(面包)或chair(椅子)。20 世纪初,现代“语言学之父”索绪尔接受了这种区别,但是值得说明的是,他在论述“任意性”问题上更加谨慎。以下是索绪尔语言符号任意性思想的两个要点:

1.1 索绪尔指出,语言符号是一个双面的心理实体,即概念和听觉形象之间的结合(索绪尔,1980)。索绪尔为了说明构成符号的这两个要素的对立统一关系,随后使用能指(signifier)和(signified)这两个术语代替“概念”和“听觉形象”,进而对符号性质的第一原则做了如下阐释:

“能指和所指之间的联系是任意的,既然我们所说的符号是通过能指和所指的联系产生的整体,我们可以更简单地说:语言符号是任意的。”(索绪尔,1980)

“‘姊妹’的概念在法语里同做它的能指s-o-r这串音节没有任何内在的关系;他同样也可以用任何别的声音序列来表示。这一点可以通过语言间的差别和不同语言的存在得到证明:‘牛’这个所指在国界的一边是b-0-f (boeuf),在国界的另一边却是o-k-s(ochs)。”(索绪尔,1980)

从上面可以看出,索绪尔对于符号任意性的定义包括三方面的内容:第一,语言符号有两个要素构成-音响形象和概念,即能指和所指;第二,能指和所指都是心理上的,因此语言符号是一个双面的心理实体。能指是符号的声音形象在人心理上激起的印象,所指即概念也可理解为意义的心理表征(mental representation);第三,能指和所指的联系是任意的,无理据的。索绪尔提到的‘理据’这个概念即对应于学者们后来提出的象似性。需要强调的是,索绪尔所说的任意性指的是所指和能指之间的关系。

1.2 索绪尔也注意到了象声词和叹词现象。他指出,象声词cuckoo(布谷鸟)表明,“对能指的选择并不总是任意的”(索绪尔,1980)。像ouch(疼痛发出的声音)这样的叹词也证明,能指和所指之间的联系并不完全是任意的,因为这个词是人在遭受疼痛时本能发出的声音,这个声音跟人的情感相联系。但索绪尔同时指出,这些词不但“数量有限,而且对他们的选择某种程度上也是任意的,因为这些词仅仅是对某些声音恰如其分或差不多的模仿”(索绪尔,1980)。因此他提出了‘相对任意性’的概念,即 “符号可能是相对地可以论证的”。他为绝对任意性和相对任意性做了如下区分:一个没有动因或者说不可论证的符号是绝对任意的,比如法语的 vingt(20),而一个有动因的符号是相对任意的,比如法语的dixneuf(19)(索绪尔,1980)。我们可以看到,索绪尔的主张尽管象声词和叹词的存在可以证明能指和所指之间的联系不是完全任意的,但是基于这些少量的词在各中语言中被模仿的程度不同,任意性只是程度不同,并不能证明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原则不成立了。

2 象似性说对索绪尔任意性观的“挑战”

2.1 国内外象似性说的研究现状.象似性说是任意性说的对立面,很多持象似性说的学者甚至完全否定了索绪尔的观点。从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出版以来,任意性说首先占据了主流,然而自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象似性说逐渐占据上风。“语言符号的第一性是象似性”这种观点被越来越多的人承认。对于象似性的研究成果也很多,比如,国外语言学界有雅各布森(Jakobson)、海曼(Haiman)等。雅各布森在其论文《探索语言的奥妙》中对任意性说提出了挑战,并着重指明语言结构组合关系上的一种象似性:复句中两个分句的排列顺序映照它们表达的两个事件的先后顺序(Jakobson,1965)。海曼出版了《自然句法》和《句法象似性》两本专著,他将语言的象似性研究带入了一个新时期。在象似性研究方面,国内有许国璋、王寅等。后者不仅发表了十几篇论文,还出版了一本专著《论语言符号的象似性-对索绪尔任意说的挑战和补充》。他还运用象似性理论进行对比研究,并将象似性研究与文体学结合起来。(王寅,2001)

2.2 语言符号象似性观的论据.近些年来,关于象似性的的研究论文及专著可谓众多,这似乎挑战着索绪尔的任意性观。总结起来,这些研究成果可以归为以下七个方面:

2.2.1 拟声词。不同语言对同种声音的模仿相似。比如狗叫声在汉语中是“ wangwang”,在英语中是”wowwow”。尽管这些模仿不是完全相同,但在一定程度上仍然说明了语言符号与现实对照的象似性。另外,持象似性观点的学者相信:不同民族的人对于拟声词符号表达的区别是由于受到地域和生理的影响。

2.2.2 除拟声词外,人类语言中的许多词也是可以论证的。法语中的数词如“dix-huit”(19)可以推出它来源于数词dix和huit。又如:“舂”(chong)以前不念chong,,而念dong。因为这个字是从人们舂米时的咚咚声中创造出来的。同时,语言中数量很多的派生词都是可以论证的。

2.2.3 一词多义现象。例如:“head”的中心意为“身体的前端部分”(top part of the body),后围绕这个中心意义扩展为“事物的顶端”如 the head of an arrow;后来又逐渐扩展为“首脑,首长或是一个组织机构的领头人”如the head of college,the head of a delegation。从上面不难看出,“head”其它义项都是在其原意基础上进行的拓展。

2.2.4 语言符号的顺序与我们的经验相关。时间顺序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基本现象,是人类认知结构中最重要的观念之一。在汉语中,往往是先发生的事先讲,后发生的事后讲,从无到有,逐步展开,语序与时序有较高的象似对应性,两者往往自然合拍。这说明汉语的语序结构直接反映现实的时序结构。

2.2.5 语言符号的长短与现实世界中的体验有对照。如果人们之间的社会距离近,所用的话语也比较短。以称呼为例:称呼一个不熟悉的人,一般会加上头衔或表示身份的词。而熟悉的人则会直呼其名,甚至省略名字,比如小张,老李。关系更亲密的人则会只叫对方名字中的一个字,比如恋人之间或父母对子女的称呼。

2.2.6 隐喻 或类比现象。比如我们把文化比作冰山。是因为我们认识中的文化可以划分为显性文化与隐性文化,具有某种与冰山类似的特点。

2.2.7 目前得到公认的象似性原则有数量象似性(quantitative iconicity)、距离象似性(proximity iconicity)以及顺序象似性原则(sequencing iconicity)。

3 象似性说不能颠覆索绪尔的任意性观

3.1 象似性研究存在的两个问题.学者们对于语言在某些层面上体现出的象似性的研究的确成果卓然,认知语言学的发展也为象似性研究带来了新的角度。但是,笔者注意到两个问题,其一,持象似性论的学者们对象似性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沈家煊先生在《句法的象似性》一文中将象似性定义为“语言的象似性是相对于任意性而言的,它是指语言符号的能指和所指之间有一种自然的联系,两者的结合是可以论证的,是有理有据的。语言结构的象似性就是语言结构直接映照人的概念结构,而不仅仅是一般地体现概念结构”(沈家煊,1993)。王寅先生将象似性解释为“符号在音、形、或结构上与其所指之间映照象似的现象”(王寅,2001)。其二,如果我们稍加注意,就会发现国内外的象似性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句法方面和形态方面。不管是数量象似性、距离象似性还是顺序象似性,持象似性观点的学者们搜集的证据几乎都存在于句法层面。索绪尔所说的任意性指的是语言符号的声音层面和概念层面的关系是任意的。因此,象似性观不足以成为对任意性的反驳和挑战,二者论证对象的概念并非是对等的。

3.2 对“绝对象似性观”的反驳.基于象似性研究提供的论据,本文有几点意见:第一;拟声词的数量虽然少,但是它能够说明在语言发明的初期,象似性也发挥了作用。第二;语言的形与其概念之间的关系的确有很多象似性的痕迹,比如象形字。但是由于双方的定义有差别,因此,不能从根本上否定索绪尔的任意性原则。第三;一词多义现象中,虽然其它意义具有理据性,但是词的中心意思却仍然具有任意性。一词多义符合人类社会的经济性原则。全部不可论证的语言是不存在的。全部都可以论证的语言是不可想象的。第四;派生词的词根即自由词素是任意的。自由词素作为词根是一切语言中最有代表性的。第五;索绪尔在论述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时,着重做了如下概念的区分:绝对任意性与相对任意性。绝对的任意性与相对的任意性共同支配着人类语言的产生和发展。因此,索绪尔语言符号的任意性的观点并没有过时。

4 结论

综上所述,索绪尔关于语言符号任意性的观点并未过时,我们应该更加全面深入地理解他的思想。象似性与任意性不是根本对立的,象似性研究的进展并不能全面否定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实际上,任意性仍然是语言符号最重要的性质。完全否认象似性的观点是片面的,但是绝对象似性论也是错误的。通过对索绪尔语言符号任意性说的全面审视,以及参考后来学者发现的语言符号象似性证据,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语言符号任意性说和象似性说并不矛盾,二者在语言发展的不同时期起着不同的作用:任意性在语言发展的初期起着主导作用,象似性则发挥着辅助的作用;在语言系统继续发展时期,象似性在语言句法层面发挥了主要作用。

[1]斐文,《索绪尔:本真状态极其张力》[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2]沈家煊,《句法的象似性问题》[J]. 外语教学与研究,1993,(1).

[3]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中译本),(高名凯译).北京: 商务印书馆,1980.

[4]王寅.《论语言符号的象似性-索绪尔任意说的挑战与补充》[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

[5]王寅.《语义理论与语言教学》[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6]张喆.我国的语言符号相似性研究 [J]外语学刊,2007(1)

[7]Jakobson, R. Quest for the essence of language [A].Selected writings Ⅱ [C]. The Hague: Mouton, 1966/1971.345-359.

[8]Plato (1998), Cratylus, transl. by C. D. C. Reeves,Indianapolis: Hackett.

猜你喜欢
任意性索绪尔能指
聚焦双变量“存在性或任意性”问题
索绪尔语言思想的认识论研究
索绪尔语言哲学思想研究综述❋
正义概念的所指霸权和能指反抗
索绪尔的语音价值理论初探
语言与文字:艺术视野下的文字与图像关系研究之四
〇引进与诠释——语言哲学视域中的索绪尔思想研究(2)
关于索绪尔任意性原则的争论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