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师生共建科研创新团队培养模式初探
——以九江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17-03-11 13:43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7年21期
关键词:师生大学生专业

徐 超 徐 健

(九江职业技术学院,江西九江 332007)

1 引言

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意见》明确提出:要进一步强调高校教师在创新创业中的教育责任,充分发挥高校创业孵化基地在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中的作用,为有意愿、有潜质的学生制定创新能力培养计划。”;国家科学技术部印发了《关于充分发挥高等学校科技创新作用的若干意见》,文件指出:“要明确高校在创新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充分调动师生积极性,努力构建一支高水平的科技创新队伍,成为科技创新的突击队和排头兵。”鉴于此,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知识传播的基地、科技创新的中坚力量,引导高校建立师生共建型科研团队,提高科研创新能力必将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方向和目标。

2 师生共建型科研团队培养模式的现实意义

高校师生共建型科研团队培养模式是以本技术领域的顶尖人才作带头人,青年骨干教师组成研发的中坚力量,并挑选专业互补的大学生构成,师生共同围绕具体的研究课题,有针对性的开展科研项目的技术研发工作,实现大学生教学、实践、科研三位一体的培养。

一方面,该模式有效的克服了轻实践重理论的教育方式,满足了大学生渴望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积极投身科研活动中的意愿,且此过程中也转变了教学上以课本为主体,教师一言堂的传统模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培养有创新思维的大学生创造了契机。

另一方面,高校教师利用自身资源,结合专业背景,主动申报课题、承接项目,吸收一大批踏实肯学的大学生参与,很大程度上实现了师生的优势互补。因此,师生共建型团队培养模式无形中不仅为教师在研发过程中提供帮手,也提前给大学生接触企业、完成项目研发的机会,有利于其早发现自身不足,准确找到定位,为顺利就业打下基础。

3 师生共建型科研团队培养模式的构建

搭建合理的师生共建型科研团队,既是高校有效提高科研水平的必然要求,也是广大师生共同的期望与追求。结合实际情况,我校在实践创新中,始终坚持以大学生自己动手为主,教师指导为辅的培养方式。团队主要由本专业领域的优秀人才作带头人,即应具备系统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科研经验,且正承担若干科研项目、课题的教师担任(通常为副教授以上职称)。学生则由应用型本科生和高职高专生共同组成,核心成员一般是4至6名,充分将本科生扎实的理论功底,较强的分析能力同专科生动手实践能力强、思维活跃的特点相结合,实现优势互补。同时,人员选拨中还应注意考虑专业互助、技术互补,鼓励多专业间的交叉互通,避免出现单学科存在的知识体系单一的不足。另一方面,注重保持各年级学生的梯度培养,以克服因团队人员流动频繁导致研发项目中途流产问题。由于该团队培养方式是基于师生共同创造,共同担责的基础上,打破了传统导师制的被动培养模式,学生从简单、重复的科研劳动解放出来,有利于冲破传统定势思维,提出创新思想。

4 师生共建型科研团队的平台搭建与效果

近些年,我校通过不断探索与实践,已面向全校学生开设创新创业指导课,SYB创业课程,建立大学生创业孵化园,并且结合专业特色成立创新班、兴趣小组,充分体现实践+创新的培养目标。同时,在满足大学生科研创新过程中的普遍性要求下,还充分考虑学生的层次性、差异性,进行有针对性的进行培养,已逐步形成协调合作、互利共赢的良好局面。

4.1 有计划的组织开展科研竞赛活动,充分发挥竞赛本身的激励作用,切实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当前,以我校科研处组织的“科技周”活动为载体,大量投入人力,物力,通过多年的不懈创新,越来越多高质量的科研成果涌现出来。同时,学校也高度重视参与各类科研竞赛,且在我校师生共同努力下,多次在全国、全省高职高专组科技创新竞赛中获得一等级奖和优秀组织奖。同时,一方面对于比赛中取得佳绩的学生,依据规定可取得一定素质拓展学分,另方面对于具有实际效益的项目或成品进一步给予资金支持,使其不断完善、改进。

4.2 有目的性的组建大学生创业团队,在实实在在的创业过程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形成师生共同创业的新模式。目前,我校创业孵化园已成功入住多支师生共建的创业团队:天工教仪科技有限公司、非凡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志保医疗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等,研发项目主要面向以机、电方面,如光电控制演示装置、电工实训装置、模电实验箱、数字试验箱、开发便携式透视仪、洁牙机等。多项研发产品已申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并投入市场,部分项目已取得阶段性的研究成果,依托实验成果公开发表科研论文多篇。目前,还有一定项目处于研发初期,有待不断完善。

5 结语

当前,在我国大力提倡“双创”的新时代背景下,师生共建型科研团队培养模式将成为高职高专学校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式,团队能通过充分的资源共享和技术交流,最大程度上实现优势互补,克服了大学生创业项目同自身专业结合度低,科技含量不高,以及吸引创业资金乏力问题。同时,也改善了专业教师参与度不够,优良的实验设备作用发挥不充分的现状。尽管同本科院校相比,高职高专院校在师资水平、项目资源,学生能力上还有一定差距,但随着高校对教学科研的进一步重视,教师自身职称晋升的需要以及学生未来面临的就业压力等多方面因素的结合。笔者相信,在高职高专院校开展师生共建型科研创新团队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具备可性且也将势在必行。

[1]徐高欢,周昌全,王建军,潘聪华,温亚东. 以学科竞赛为载体的师生共建科技创新团队研究[J]. 浙江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17,(01):87-90.

[2]翟玉莹,余朝阁,管恩帅. 依托实践教学建设师生共组科研创新团队的探索[J]. 安徽农业科学,2014,(25):8830-8831+8842.

[3]方刚,应宏,刘福明,汤小斌. 自组织理论视角下师生共建科研团队研究[J].计算机时代,2014,(06):73-74+7.

[4]张娟. 师生团队模式下科研人员信息查询行为与创新行为互动机理研究[D].中南大学,2013.

[5]洪盛志,陈心浩,杜冬云,李金. 大学生课外科研创新团队模式构建[J]. 世纪桥,2009,(19):86-87.

猜你喜欢
师生大学生专业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专业降噪很简单!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大学生之歌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