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研学旅行,培养核心素养

2017-03-11 13:43郑金嵘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7年21期
关键词:研学旅行素养

郑金嵘

(武平一中,福建龙岩 364300)

教育部等十一个部门在2016年11月30日联合印发的《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各地应将研学旅行放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地位,从实践出发来推动研学旅行更快更好的发展。教育行政部门和各个学校要制定一系列关于研学旅行的实施方案,重视研学旅行过程中管理的规范化发展,深度推进研学旅行工作的有效落实。

1 研学旅行的基本内涵

学校开展研学旅行,为素质教育的实施打开了一扇崭新的窗户,建立了新的教育环境,使教师利用最新的视角带领学生进行教学资源的挖掘。学校利用研学旅行激发了教育中蕴含的活力,推动了校内教育与自然环境教育的联合发展。在研学旅行过程当中,学生可以通过欣赏祖国山河,感受美好和谐的社会主义风气,来增加对祖国、对社会的热爱之情。走出学校,将生活与教育相结合来提升社会实践能力。

2016年9月13日,随着《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的正式发布,指出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说的是“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背品格和关键能力。”具体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这些体现出了我国教育行业从“知识核心”时代向“素养核心”时代的跨越。而研学旅行,将理论研究式学习与实践操作学习的结合与统一,成为了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方式。

学习以集体旅行的形式组织学生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深入接触,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索,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相结合,做到融会贯通。通过研学旅行中,学生感受到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来丰富自身的文化内涵,锻炼体魄,提升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出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必备的品质和能力。因此,通过开展研学旅行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一条重要的途径。

2 研学旅行课程的实施策略

2.1 研学旅行课程资源选择中的本土性

研学旅行的主要作用是通过实践来教学育人。因此,研学旅行在保证学生安全的情况下,要有教学育人的功能。学校要结合实际情况和学生所具有的特点,再借助自然文化资产资源、红色旅游景点以及一些教育实践的研究基地等等场所,来开展研学旅行课程。

学校在开展研学旅行的时候,可以与本地的实践课程资源相结合,体现出学校所在的地区的区域特色。例如,江浙一带的学校进行研学旅行课程时,就具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学生可以到苏州市千年木渎古镇体验文化风采,到天平山感受范仲淹忧国忧民的情怀,到苏州园林中感受江南建筑中蕴含的风韵雅致,到常州市感受丰厚的春秋文化,到杭州西湖去感受历史传说的力量。让学生用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思维去感受文化的力量,用心灵去接触去体会。学生对本土文化的了解可以增强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也可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爱国清楚,将学生的个人发展与国家建设、中国梦的发展主题融合到了一起,让学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因此,学校在开展研学旅行中应当由近到远的进行课程选择,凸显出课程中包含的本土文化。

2.2 研学旅行课程资源设计中的系统性

研学旅行的学习课堂设置在校外,充分的将社会孕育人才的功能体现了出来。在研学旅行的过程当中,教师带领学生完成教学目标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将生活中感受到的美好事物融入到教育教学的生命发展和历程当中,为未来的幸福生活和生命成长奠定基础。

因此,研学旅行作为一种推动学生素质发展的重要手段应当受到相关部门和学校的重视。在进行科学系统化的研学旅行课程设计,将研学旅行融入到学校的教育教学计划当中来,与教育学科以及综合实践课程相结合来进行发展,进行课程开发时具有针对性,例如可以将各个学科系统的归类为自然学科类、历史文化类、科技发展类等等,再进行符合课程目标的研学旅行内容设计,让学生将课堂知识和实践内容整合到一起,在研学旅行中体会到课本中所要传达的精神文化,实现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系统性的结合,使研学旅行得到最大效率的作用发挥,实现学生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

2.3 研学旅行课程资源内容的多样性

研学旅行作为将学校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的重要内容,其中还包含了对学生的劳动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理念,是全面落实“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的有效方式之一,因此,所具有的课程资源内容应当具有多样性。

2016年,研学旅行在我国进行实施,西安作为首批研学旅行试验城市就以“一朝步入西安,一日读懂千年”为课程目标,倡导校校组织、班班参与、人人体验的方式,利用西安特有的历史文化特产来打造了一系列的研学旅行活动基地。例如以历史文化遗产为主的文化旅游、以科学技术发展为主的航天科技主题等等,都收获了良好的教育成果。并且,孔孟故里曲阜还构建了以中国研学旅行为主题的“曲阜模式”——启蒙开笔礼、拜师礼、寻根问祖等等以儒家文化为主要内容的历史文化体验、爱国教育为主要内容的研学旅行课程资源体系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由此可以看出,学校和相关教育部门在进行研学旅行的课程资源研究时,要对课程内容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策划,争取开发出多种多样的研学旅行内容和模式,更好的吸引学生参与进来,提升学习的兴趣,在研学旅行中带领学生朝着多元化的方向成长。

2.4 研学旅行课程中学生的主体性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了教育教学应遵循“以人为本”的教育体系,这一点,在任何课程中都应体现出来。在学习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从学生自身出发来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在研学旅行课程中,也要重视学生的主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来提升研学旅行的教育效果。

高中阶段的学生都处于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的关键时期。高一学生才从初中踏入高中的校门,要学会如何转换学习方法和思维。而高二阶段的学习容易产生迷茫和困惑的心理,在遇到挫折时会进行自我怀疑,容易焦虑。高三学生面临着高考的压力,教师可以利用研学旅行来让他们得到心灵上的解放。

学校在组织研学旅行活动时,对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要建立起不同的教育目标,以学生为主题来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作用,在教师的指导和带领下走出校园和家庭,放眼世界,培养综合素质的发展。

3 结束语

研学旅行作为一种刚刚兴起的教育途径,将理论教学知识与实践教育充分结合到了一起,弥补了学校教育无法满足的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中缺失的部分,在研学旅行中培养学生对学习热情、对生活乐观的积极态度。用更为全面的视角来看待世界,得到综合素质的提升。

[1]陶轶敏.研学旅行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孕育[J].教学与管理,2017.(23)

[2]申红艳.研学旅行: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新路径[J].教师教育论坛,2017.(10)

[3]皇兄宝.研学旅行 生意盎然[J].湖南教育:d版,2017.(2)

猜你喜欢
研学旅行素养
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The Visit to Youth Science and Education Center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把研学从省内延伸到省外、拓展到国外
研学之旅
小黑的旅行
夏日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