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社会与文化》课堂教学创意设计探析

2017-03-11 15:09马怀忠
文山学院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能力课堂教学教师

马怀忠

(文山学院 外事处,云南 文山 663099)

《美国社会与文化》课堂教学创意设计探析

马怀忠

(文山学院 外事处,云南 文山 663099)

近几年来,高等教育质量普遍下降引起教育部高度重视。课堂是教与学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质量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决定因素。作为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实践者和推动者,教师是影响和决定教学质量的主导力量。以《美国社会与文化》课程教学为例,提出教师在教学这门艺术中如何进行创造,如何培养教学艺术创造能力,如何捕捉教学艺术创作灵感,从而提高课堂教学创意设计能力, 启发学生能动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做到教书育人,达到预期教学效果,实现预期教育目的。

教育质量;课堂教学;创意设计;教书育人

《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指出,“十三五”期间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在教育质量方面要全面提升,教师素质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改革取得重要进展,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健康素质明显提高,社会责任感、法治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显著增强,学业水平和自主学习、终身学习能力全面提升。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学方法上推行以学生为中心的启发式、合作式、参与式和研讨式学习方式,加强个性化培养。要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创新育人模式,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和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比例显著提高,人才培养结构更趋合理。各类人才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显著增强。加强多元文化教育和国际理解教育,提升跨文化沟通能力。[1]“教师素质”“教学改革”“创新精神”“文化素质”“教书育人”“自主学习”“德才兼备”“跨文化沟通能力”“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和技术技能型人才”等等,将成为“十三五”期间国家教育发展的关键词。《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是高校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为高等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是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科学文化素质,大胆改革,创新方法,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启发式、合作式、参与式和研讨式学习方式,教书育人;二是学生必须增强自主学习意识,提升文化素养,提高跨文化沟通能力,努力使自己成为德才兼备的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和技术技能型国际化人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要求我们为高校大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高校开设跨文化交际课程,有助于学生树立世界眼光,培养国际意识,提高人文素养,为迎接全球化时代的挑战和机遇做好准备[2]。

随着中国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与世界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各方面都有密切的联系,复合型国际化人才培养已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任务。国际化人才不仅要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还要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除了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或专业知识之外,还要了解国外的社会与文化,增进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意识,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为实现这一培养目标,各高校争先开设各类跨文化交际课程。《美国社会与文化》课程就是其中之一。对英语专业学生来说,属专业选修课;对非英语专业学生来说,属公共选修通识课。其重要任务是对学生进行跨文化教育,帮助学生了解中美不同的世界观、价值观、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差异,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一、高校课堂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对中国高等教育出现的严重问题中讨论最多的除了突出的学术弊端外,就是高等教育质量的问题。具体地说,就是高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问题。具体表现在课堂教学问题上。很多教师反映,不论是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还是公共必修课、选修课,学生上课的时候,清醒没有发呆的多,发呆没有睡觉的多,睡觉没有玩手机多;下课的时候,自修没有吃零食多,吃零食没有看连续剧多,看连续剧没有游戏多。如此这般,就业时的失败怎能不比成功多? 不给范围就不会考试,给了范围也只是复印同学准备的答案[3]。不管老师多么认真地备课,很大一部分学生仍不在状态,一个概念每节课都强调,但是下次课提问的时候,仍然一问三不知。学生不听课、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热情,是个致命的问题,而讲话、睡觉、看书、玩手机,是学生在课堂上最爱干的事情。 而学生反映大学课堂教学质量不高,陈旧的培养模式和“水课”消磨了大学生的青春时光。在学生们抱怨大学课堂太“水”的时候,老师们也在被“水”困扰和折磨: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习效果以及最终的培养质量都在下降,看似还不错的考试分数背后是老师降低了标准和要求,放了水。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下滑问题早已被提出并得到各方关注,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口号也喊了很久,也制定出台了不少政策措施,但从目前情况看,这一问题尚未得到根本改善[4]。结果是尽管学生拿到了文凭,毕业找工作,实际能力却达不到用人单位的要求。

教与学是相辅相成的。现实的问题是,很多高校普遍流行“教授不上讲台,副教授工作争表现,讲师上课挣工分”“教而优则仕”等“行规”。名义上各高校都说实行课程改革,实际上是换汤不换药,无用的课照开不误,照本宣科,满堂灌的教学方法也没有半点变化。老师如此混课时,最终利益受损的却是无辜的学生[5]。教不好,学生不愿听课,甚至不来听课,是教师的责任。绝大部分教师都是希望自己上好每一堂课的。但认真备课,认真上课也未必能做到每一堂课都很成功,每一次教学设计都很有效。反之,学不好是学生的责任。如果教师努力了,学生不认真听课,不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不能做到从每一次课中学到有用的东西,教师讲得再好也枉然。因此,学生应该和教师一起全身心投入教与学的全程活动,共同实现教学目标,才能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二、《美国历史与文化》课堂教学创意设计探析

高校教育质量的提高取决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基础在课堂教学,主阵地是课堂。教师既是教学的设计者,也是实践者和推动者,是影响和决定教学质量的主导力量。教师应该树立“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并贯穿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主动投入和积极探索学习过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在老师的引导下发现潜能、发展特长、培育创造性。同时,构建活泼生动上进的师生学习共同体,以学习为中心任务、以课堂教学为基础,将课内与课外、线下与线上等多种学习方式结合起来,以相互尊重、彼此信任、联系紧密、互动频繁、友好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达成师生共同成长的目标[6]。为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应该承担第一责任,既应潜心研究“怎么教”,更要重视研究学生“怎么学”“如何让学生学得好”[6]。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不论上什么课,作为课堂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和实施者,教师必须吃透教材,研究对象,认真备课、精心研究,巧妙设计,认真实施,倾注精力,投入教学,改进方法,创新内容,才能做到以学生为本,激发兴趣,发挥主动,和谐气氛,答疑解惑,言传身教,教书育人。

任何一门课程的教学都是一门艺术。要完成这一艺术作品,它需要教师具备教学艺术创造能力和教学艺术创意设计能力。教学艺术创造能力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理解教材、组织内容、备课上课、撰写教案、组织课堂、答疑解惑、批改作业等的教学能力。教学艺术创意设计能力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满足更高的教学要求,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能够捕捉教学艺术创造灵感,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调整,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创新教学方法,巧妙组织课堂教学的能力。绝大部分教师都具有教学艺术创造能力,但具有教学艺术创意设计能力的教师并不多。教学艺术创意设计能力是区分一般教师和优秀教师的标准。以美国历史与文化课程为例,它可以设置为英语专业的专业选修课,也可以设置为非英语专业的公共选修课。不论该门课程是专业选修课,还是公共选修课,其教学目的是一致的,即帮助学生了解美国历史、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生活方式、风土人情等,了解中美不同的世界观、价值观、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差异,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那么,任课教师通过什么方法将学生吸引住,让学生能够静下心来,带着好奇心,课前认真预习,课上紧跟老师思路,一步一步地走进教师设计创造的教学艺术的殿堂呢?以下是《美国历史与文化》课程教学创意设计的几点思路及教学方法。

(一)巧妙调整教学内容,端正学生学习态度

学生之所以不愿来上课,或来了不认真上课,不认真听课,主要原因之一是学习态度不够端正。我们面对的教学对象是一群渴望在大学里获得学术自由、思想活跃、自信达观,有着强烈的学习兴趣、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大学生。同时,作为互联网的原住民,信息技术已全面嵌入了他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并对他们的学习生活、思维方式、人际交往产生了重大影响,这对高校传统教学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因此,我们要主动研究当代大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要促使学生把学习视为第一要务[6]。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大学生了。教师唯一能做的就是不断改进方法,创新技巧,使学生觉得每一次课都有惊喜,从而好奇地期待下一次惊喜。就《美国社会与文化》课程而言,以冷慧和董广才主编的《美国社会与文化》教材为例,第一至第十五章节的教学内容顺序分别为美国简况、印第安人历史、殖民时期、重大历史事件、美国黑人、美国经济、美国政府、美国宗教、美国教育、美国华人、美国体育、美国生活方式、美国婚姻、美国文学艺术及美国媒体。教师可以打破教材内容顺序,从美国教育开始讲,介绍美国教育体制、教学模式、教学管理、学生管理等,特别介绍美国大学生学习情况,如美国大学课堂上教师不会拿着教材照本宣科,而是课前布置学生预习规定内容,要求学生课堂上分享学习体会,交流学习收获,讨论学习问题。这样的课堂教学要求学生积极参与。谁要是在课堂讨论中一言不发,教师就以课前不预习,课上不积极参与论处,扣除其平时分。再如,美国大学生作业量很大,往往一份作业的完成是建立在阅读诸多参考资料基础上,独立分析归纳,提出自己观点并在课堂上分享。而且,作业后面必须列出参考资料出处。如果一位学生选修4至5门课,每周都要完成5份作业的话,可以想象,他需要阅读多少资料。更严重的是,如果某一门课考试不及格,学生必须重新缴费重修。美国高校学费一般很高,绝大部分学生都不靠父母资助,而是靠自己一边工作一边学习,自己挣钱或贷款交学费。谁都不愿意重修课程,重新缴费。而中国大学生读书大部分靠的是父母。通过对比中美大学生的差异,让学生了解美国大学生大学生活并不是他们想象的那么轻松,从而端正学生学习态度。

(二)借鉴美国教学管理,明确学生学习责任

端正了学生学习态度之后,该对学生提出教学要求了。由于美国高校实行学分制,学生可以每学期选课、选师、选时,还可以选宿舍。因此,每学期一起上课的同学或一起住的同学,一般都是变化着的。选课、选师、选时以及选宿舍由学生自己填表申请,学习方面由教务处处理;住宿方面由学生处处理,但学生宿舍管理全部由勤工俭学的学生全权管理。美国高校没有班主任,只有导师。而导师只是在学生选课时指导一下,不存在班级管理。不像中国高校本科四年或研究生三年同一届同一班同学一直在一起学习、住一个宿舍。每个班还有班主任管理,与中学管理稍有不同而已。相比之下,美国高校的教学管理让学生充分意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学得好,各科考试成绩合格,就可以毕业。否则,缴费重修。而宿舍由学生管理的方式,不仅可以减轻学生经济负担,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

通过教师对中美高校教学管理和宿舍管理差异的进一步介绍和对比,学生应该意识到学习是自己的责任,作为一名大学生,应该像美国大学生一样,能够自主学习,独立生活,独立思考,自尊自律。在此基础上,教师就可以对学生提出自己的教学要求,比如明确告诉学生本学期本门课程的教学目的、教学方式、考核方式等,特别是平时的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分数各占学科总成绩的比例以及平时参与教学的重要性等。让学生清楚本门课程的成绩不是由期末考试成绩一锤定音,而是通过平时作业、平时考勤、课堂教学参与、期中考和期末考综合考评所得的。同时公布各项得分比率情况。让学生意识到每一分成绩都是学生自己一分一分地争取积累而来的。另外,在具体的平时考核方式上,要采取相应的措施,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比如在课堂教学参与的考评方面,可以采取积分制,即每一次课对积极参与讨论、积极回答问题的学生的表现进行记分。这样一来,学生就会做到课前自觉预习,课上自愿参与,主动积攒考勤分,积极争取参与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被激发了,也就不用担心学生不遵守课堂教学纪律。这样做既增强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又提高了学生课外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文化信息分享,拓宽国际视野

就《美国社会与文化》课程而言,不论采用哪一套教材,内容都是有限的。为了让学生了解更多的与美国文化有关的知识,可以采用“信息分享法”达到这一目的,即每次课安排几分钟时间让学生自愿分享他们在课外收集的与美国社会与文化相关的信息,作为课堂教学参与表现记分。同时要求以书面材料上交,作为平时作业记分。这要求学生课外自觉学习,收集信息;课上勇敢分享,争取拿分。这一方法不仅让学生汇集大量的关于美国社会与文化的信息,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学生竞争意识和自信心。

(四)发挥多媒体优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使用越来越受到教师的欢迎。直观生动的课件或视频往往更受学生欢迎,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传统的文化理论课一般都是使用满堂灌教学法。学生课前预习,教师照本宣科过一遍,学生基本了解大概,课后复习、考试就完事了。整个教学过程单调乏味,激不起学生学习兴趣。这样的课还不如逃课自己看,考前集中复习,考过60分了事。但这是不负责任的教师忽悠学生的做法。责任心较强的教师会花时间和精力,认真思考教学设计,通过灵活多样的方法将死板乏味的内容讲活,将有限的内容无限的延伸,使学生脑洞大开,惊喜不断。《美国社会与文化》课程的教材虽然内容丰富,但阐述平淡。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必须想方设法,巧妙设计,营造课堂气氛,以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多媒体的使用完全可以达到这样的教学效果。例如,讲到印第安人历史和殖民时期的话题时,可以播放电视系列片Into the West《西部风云史》,让学生直观的了解欧洲白人发现美洲新大陆,移民到美洲后,如何与印第安人相处、他们之间因争夺土地而爆发的战争以及现代美国白人对印第安人的迫害和歧视等;谈到《独立宣言》时,播放美国群星版《独立宣言》朗诵视频;讲到美国国歌时,可以现场利用手机酷狗音乐软件播放;讲到美国黑人时播放Uncle Tom’s Cabin《汤姆叔叔的小屋》和Martin Luther King《马丁路德金》,让学生了解黑人是如何被美国白人从非洲贩卖、奴役并直到现在都还存在严重歧视的血泪史;讲到美国华人时可以播放Push Hands《推手》,让学生了解华人对美国历史发展所做的贡献,而美国白人却一次次发动排华运动,大批屠杀华人以及当代华人移民美国的生活现状。还有很多话题,如美国文学、美国音乐、美国体育等都可以收集相关电影或视频进行教学。视频教学法是最有效的教学法之一。它因直观生动,具有艺术感染力而深受师生们欢迎。但它不仅需要教师具有捕捉针对什么教学内容,播放什么相应视频的灵感,还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收集视频材料,而这只有责任心强的教师才能做得到。

(五)发挥教师才艺,创新教学方法

教师就像演员,每一次课就像一场戏。演员拍戏之前需要背好台词;教师课前需要备好课。然而,教师又与演员不同。演员与观众是没有互动的,而教师面对的观众却是活蹦乱跳的学生。教学过程中还有互动,有时候还出现突发情况,需要教师灵活处理。从上课到下课,教师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多才多艺的教师总是受学生欢迎。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能针对相关的教学内容巧妙地设计一些才艺表演,融入课堂教学,一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例如,提到美国音乐话题时,除了播放MV视频外,教师可以高歌一两首学生喜欢美国音乐排行榜歌曲;涉及美国舞蹈时,教师可以表演一段舞蹈;谈到美国文学时,除了安排观看文学名著改编的电影外,教师还可以深情的朗诵一两首情诗或者来一段小说或电影独白;甚至,谈到美国宗教时,安排观看《基督耶稣》电影后,第二次课课前准备一些面包,课上来一段魔术表演,通过戏法将面包变出来,一定让学生惊喜不已。这一方法不仅使学生深刻理解教学内容,还大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通过教师的才艺表演,使学生更加佩服自己的老师,从而更愿意上课听课。可能还会在课外自觉花时间自主学习,为的是对得起自己的老师,而学好这门课。学生往往先喜欢某一老师的人格魅力而后喜欢他上的课。然而,要达到这些教学效果,教师必须具有表演天赋、音乐才华等才艺。要成为一名多才多艺的教师需要常年积累,坚持不懈的努力。而能做到这一步教师寥寥无几。这就是为什么优秀教师毕竟是少数的原因。

(六)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实施客串教学法

《美国社会与文化》课程涵盖的内容包罗万象。对中国教师来说,要上好这门课实在不容易。对于去过美国旅游,到美国访学或在美国生活和工作过的教师来说,上这门课可能相对轻松一些。但绝大部分中国教师一般都很少有机会出国。对于从未去过美国,只是通过阅读资料或观看电影视频来了解美国社会与文化的教师来讲,上这门课实在不易。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采取“客串教学法”进行教学,即充分利用本校外籍教师和留学生的教育资源,邀请他们客串参与教学。谈到美国教育话题时,可以邀请美国留学生到课堂上进行现场讲解,给中国学生介绍美国中小学教育情况和留学生自己的亲身体验。如果对美国政治经济体制不太了解,上课有难度时,就邀请资深的美国外教或专家到课堂上介绍相关情况。这一方法打破了传统的一个教师上一门课的教学方法,大胆的创新、新颖的安排、奇妙的设计一定会给学生带来出其不意的惊喜,达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肯定深受学生欢迎。

(七)侧重学生全面发展,实施立德树人工程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强调要“完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体系。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人才培养水平的根本标准。建立健全符合国情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体系,落实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紧密结合的人才培养要求。加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力度。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实施立德树人工程,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科学化水平。加强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道德规范教育,推进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引导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7]

在《美国社会与文化》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应该率先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精神,将素质教育和立德树人工程全程贯穿于教学过程中。除了传授知识、答疑解惑外,还要侧重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增强学生团结协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归纳分析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辨别是非能力和发扬真善美的能力。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教学活动的创意设计让学生一起参与教学过程,一起完成教学任务。

比如,利用“角色表演法”表演美国文学作品片段,然后组织学生针对表演内容进行讨论,辨别是非。这一方法的使用可以通过两个方式实施:一是课前事先只安排一组学生,只针对一部文学作品内容,布置表演任务,课前进行排练,课上友情表演,其他同学观看并评论、讨论;二是课前全班同学分组排练,布置不同的表演任务,大面积参与,课上表演。

“任务型教学法”也是能够培养学生团结协作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好办法。在《美国社会与文化》教学过程中,这一方法既可以用于课内讨论,也可以用于课外任务。在课堂上,如果教学任务中有几个问题需要完成讨论,但时间有限的情况下,就可以将全班同学进行分组,有几个问题,就分几个组,布置不同的任务,各组同时讨论,同时要求各组派一个代表,将讨论结果进行汇报、分享。用于课外任务的具体操作也是将全班同学进行分组,根据教材内容有目的地抽取一些话题,布置任务,要求各组同学一起团结协作,共同查阅、收集相关资料,以课件的方式进行总结性汇报,汇报时必须每一位同学都要参与,每人都有汇报任务,都有机会表现自己的能力。而且,规定时间按时完成任务,但汇报时间随机点名抽查,各组必须随时做好准备。

至于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实施立德树人工程,做到教书育人的问题,除了在实施以上所提的“角色表演法”和“任务型教学法”过程中,贯穿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各方面综合能力外,任课教师还可以通过作业布置环节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具体如:

如果你是美国拓荒时期的移民,你会如何与土著人印第安人相处?为什么?

如果你有机会和美国黑人一起读书或一起共事,你会如何处理你们之间的关系?

从中美大学生的差异中,你学到了什么?

美籍华人在美国具有较高社会地位的寥寥无几。你怎么看待这一现象?

美国沃尔玛、麦当劳、星巴克等超市和餐饮连锁店已经遍布中国各地。你这么看待这一现象?

美国新总统特朗普刚就职就遭遇美国,甚至很多国家许多人游行抗议。你这么看待这一现象?

通过布置类似以上问题的作业,让学生自己思考,然后组织讨论,在教师的引导下,正确理解和认识美国社会现象以及给我们的启示。同时,对比中美政治经济体制和社会文化现象,从而引导学生如何辨别是非,如何做人,如何爱国等等,以达到教书育人的教学目的。

总之,教有方法,教无定法。这里需要强调的是,以上所提的创意设计和教学方法不是每次课,每一种方法都能同时用上,而是教师应该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这些设计和方法可以巧妙灵活地交叉或综合运用。

三、结语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已经为教育发展制定了教育改革创新的目标,指明了教育发展的方向,提出了具体的教学目标、培养规格和教学方法。作为教育发展的实施者,不论上什么课,每一位教师都应该负起责任,全身心投入教学,大胆创新,勇于探索,不断提高教学艺术创造能力,勤于捕捉教学艺术创作灵感,巧妙设计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学生跨文化意识,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国际化人才奉献自己的力量。

[1]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国发〔2017〕4号[EB/OL].[2017-01-10]http://www.moe.gov.cn/jyb_sy/sy_gwywj/201701/t20170119_295319.html.

[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2010-07-29]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 838/201008/93704.html.

[3]共青团中央.致还在沉睡的大学生:你不失业,天理难容[EB/OL]. [2015-11-30]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5-11/30/c_128482422.htm.

[4]马慧娟,张茜. 大学教师的挣扎:严格还是放水[N]. 中国青年报,2015-08-10.

[5]王寿斌. 老师混课却让学生背锅[N]. 中国青年报,2016-09-26.

[6]瞿振元. 向课堂教学要质量[N]. 人民日报,2016-11-17 .

[7]《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EB/OL].[2012-04-06]https://www.baidu.com/s?ie=utf-8&f=8&rsv_bp=0&rsv_ idx=1&tn=sitehao123_15&wd.

(责任编辑 杨爱民)

Creative Design of Classroom Teaching in American Society and Culture

MA Huaizhong
( Office of foreign affairs, Wenshan University, Wenshan Yunnan 663099, China)

In recent years, the quality of higher education has generally declined and this draw the high attention of Ministry of education. Classroom is the main place for teaching and learning. The quality of classroom teaching is the decisive factor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As the designers, organizers, practitioners and promoters of teaching, teachers are the leading force that influences and decides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Creative Design of Classroom Teaching is the very important factor for the improvement of the teaching quality. Based on the teaching of American society and culture,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how to be creative, how to cultivate the creative ability, how to capture the creative inspiration in the art of teaching so as to improve the creative design ability of teaching, inspire students’initiative,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and cultivate students' autonomous learning ability, which leads to the purpose of Imparting knowledge and educating people, the achievement of the desired teaching effect, and the expected purpose of education.

education quality; classroom teaching; creative design; imparting knowledge and educating people

G642.421

A

1674-9200(2017)04-0091-06

2017-03-07

马怀忠,男,云南富宁人,文山学院处事处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英语教育、跨文化交际研究。

猜你喜欢
能力课堂教学教师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最美教师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