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学专业产学合作实训教学机制研究

2017-03-11 19:24常海燕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产学新闻学应用型

常海燕

(长春光华学院,吉林长春 130000)

新闻学专业产学合作实训教学机制研究

常海燕

(长春光华学院,吉林长春 130000)

新闻学专业是我国高等教育中的一个重要文科专业,与其他专业不同的是,该专业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行业的变迁,专业内容与知识含量的更新换代速度飞快。如何产学结合,培养出适合时代发展和行业现状的人才,是目前我国新闻学专业面临的重要问题。从行业大背景入手,分析了新闻学专业产学合作进行实训教学,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必要性,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关于新型教学机制的建设性意见。

专业变革;产学结合;人才培养;实训教学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传媒行业瞬息万变,媒介模式、新闻内容、经营方式等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之而来的问题是,高校新闻学专业培养出的人才与现实需求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人才培养模式亟需进行有针对性的改革,使其能够更加适应时代发展需求,发挥更大的人才培养价值。

一、传统模式培养人才陷“两不三缺”困局

近年来,在互联网时代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的新闻行业发展迅猛。传统媒体呈现出“断崖式”下滑的趋势,新媒体快速发展,互联网与线下媒体融合的大趋势对人才的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行的新闻学专业的“通才”型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严重地不适应当前互联网时代新媒体的发展需求,进而造成了新闻学专业毕业生就业困难、就业后职业技能及职业素养难以支撑业务需要等现实问题。集中表现出“两不三缺”:专业理念与现实媒体发展不对应、专业技能与现实媒体需求不匹配,缺乏行业视野及前瞻性,缺乏实战能力,缺乏灵活应变能力。这些问题是新闻学专业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二、产学合作实训教学成新闻学发展必由之路

新闻学专业的实践性很强,媒体工作的专业实践是培养学生实务工作能力的重要环节。但是,目前新闻学专业学生的实习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使得实习实践的专业性、稳定性、持续性等受到影响[1]。从长远来看,我国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以就业为导向、产学结合”的发展思路已经是大势所趋。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飞速发展、日新月异的新闻行业,更加应该在高等教育阶段着重培养适合行业需求、能够与行业迅速接轨的一线新闻从业人员。基于此,必须针对新闻学专业建设中急需解决的问题,通过对新闻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结合行业特点,寻找到更加适应媒体市场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激发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学习热情、将新闻专业知识、理论与实践能力、职业素质等培养标准细化到不同学习阶段,同时,设计与传媒企业产学合作,共同建立校内和校外的培养体系,对校内学习和传媒企业校外学习两个阶段进行一体化构架,将两者统一于同一课程体系中来,同时,设定可定制个性化人才培养方式,构建注重基础、强调实践的传媒专业教育理念的课程体系,最终实现人才的“能力型”培养,使学生走出校门后能够适应传媒岗位的需求,实现自我价值,同时也为我国传媒行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因此,设计出行之有效的课程体系、制定科学的实训课程体系,并在实训环节执行上,设计有效可行的方案,有机地整合民办高校教学资源与业界基地资源,建立产学合作实训教学机制,特别是在整体系统的结构及其运行机理方面进行可执行性探索,是高校新闻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

三、国外相关模式及经验

发达国家高等教育产学合作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及实践走在了我国该项研究的前面,德国的“双元制”高等职业教育模式是这种产学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形式的典型代表。英国的“三明治”教育和美国的“学工交替”教育则属于学校主导、企业支持的形式。另外,一些发达国家通过扩大高等职业学校办学自主权,通过企业与学校合股办学、企业独立创办行业相关高职院校的方式,来推动应用型人才培养,真正建立起了学校与企业互惠互利、荣辱与共的关系。但与国内研究相近的一点是,均未将研究落点细化至新闻学专业的具体实训机制上。

纵观国内外高等院校对于产学合作通过实训教学进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办学经验研究和实践,虽然已经取得了普遍试行性经验与成绩,但是一个突出问题是,暂未细化至新闻学专业这一具体学科门类的研究中来。

四、新闻学专业实训教学机制改革办法

综合我国目前高等教育新闻学专业发展的现状、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国内外先进观点及经验进行研究,新闻学专业应着力依托新闻专业的学科平台,坚持以培养高素质的新闻学专业应用型人才作为产学结合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探索校企之间新型的实训教学协作机制,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一站式”实习实训模式和校企联合“一体化”运作管理模式,使学生的实习、实训、定向培养等内容经常化、制度化。具体措施如下:

(一)理论先行,实训支撑

在高校教育中,必须始终贯穿一条思想线索,那就是“做学合一”。作为一种历史的必然,“做学合一”是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统一,它给每一个学生提供表现自己全部的体力和脑力的能力和自我发展的机会,这一过程也成为学生本质力量外化与不断内化形成新的品质的双向生成过程[2]。在新闻学专业现行培养方案、教学大纲的基础上,制定科学、合理、务实的“一体化”产学合作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建设方案,建立新闻学专业人才培养新型知识体系,重构新闻学专业课程和实习实训项目,着重、有针对性地设计实训大纲、指导书。实训内容与理论学习内容环环相扣、密切相关,在理论先行、实训支撑的原则下,将传统理论知识与实训教学统一起来,使课堂内外、书本内外有机、有效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互为补充、互为支撑的良性运行的人才培养体系,使学生们能够即时地感受到学以致用带来的快乐,同时,在实践的过程中,强化学生实战能力及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与重点企业合作“实训试点”

建设实习基地是新闻传播专业实现教学目标、教学质量的保证,“实践性强”是新闻传播专业的一大特点[3]。结合传媒行业发展现状,选择行业内重点企业,合作建立新闻学专业“以就业为导向”的,能够进行教学训练、稳定、多元化的产学合作实习实训基地,探索新闻学专业产学合作校企之间新型的协作过程、程序、运作,建立高校的新闻学专业“一体化”应用型人才培训运作和管理模式。

1.遴选优质企业战略性合作

媒体行业告别传统媒体大一统时代,开始走向行业细分阶段,行业内企业鱼龙混杂。因此,在产学结合的过程中,首先,要制定合作企业准入标准,进行有效的基地企业选择,准入标准为企业规模较大、管理正规、市场竞争实力较强且发展方向与时代大趋势一致等。在具体合作办法上,可以结合传媒企业的实际特征,采取学生进企业、技术进校园、项目制推进等不同方式,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能力型培养。争取与一批重点企业建立长效的战略性合作关系,建立稳定、多元、实效的产学合作应用型人才培养实习实训基地。

2.共建校内外联合培养体系

与重点企业合作试点,尝试“以就业为导向”的产学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设和完善。高校可采取多种办法,改革新闻学专业教学计划体系,建立高校和企业联合培养机制,配备专业合理的教学师资队伍以及探索开放型培养模式。学校和企业均成为教育主体,而二者首要的教育主体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文化知识的教学,传授与职业有关的专业知识。其次为企业,对徒工进行职业技能方面的实训或专业培训。这种产学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一方面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培养适合企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另一方面也是将工作训练成为学校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3.推进灵活项目制合作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目前的所谓“全媒体”可以成为高校由传统媒体人才培养,向“新媒体人才”培养的一个过渡阶段、一个适应期。这样,即使不能培养出所谓的“全媒型”人才,至少可以培养一批对“新媒体”有所了解和理解的新闻人[4]。从这个角度来讲,高校可以尝试与企业之间进行灵活的项目制合作,传媒行业是一个在很多时候需要依托项目来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行业,依托产学合作、以项目为驱动的产学合作实训教学是新闻行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最重要的实践环节之一,是培养新闻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在产学合作过程中,校企之间应注意找准“互惠”利益结合点,与有价值的企业一起进行灵活的项目制合作,在项目执行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实战能力,更好地与现实需求接轨。

4.立跟踪报告机制

在产学合作的过程中,建立实习实训基地跟踪报告机制,监控学生在实习实训过程中取得的进步与出现的问题,进行有效的数据分析,形成阶段性报告,以期发现规律性问题,一方面,即时调整实习实训内容,另一方面,也有利于确认企业是否具备长期共同人才培养的能力,以最终达到不断优化实习实训基地与实习实训内容的目的。

5.创建订单式人才培训办法

从效率上讲,新媒体环境下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专业性强,业务精[5]。因此,在与企业产学合作联合进行人才培养的同时,可以尝试与企业进行订单式人才培养合作,即以企业需求为定向培养方向,设计实习实训课程内容,同时,引入企业的技术课程并与就业、创业思想相结合,提高学生对于企业的适应能力,在完成学业后,直接进行企业工作,减少企业与人才之间的磨合成本,实现订单式人才培养,达到学校、企业、学生之间的多赢目的。

(三)改良校内实验实践课程

新闻学专业产学合作进行实训教学是高等教育新闻专业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服务于行业与企业生产实践的重要教学环节。

现存的“夹层制”实训教学在新闻行业面临着融合度不好、实际效果较差等问题,传统的实训教学是单纯以消化吸收所学理论为目的的教学内容体系。目前新闻行业市场需求就决定了,高校应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出发,根据新闻行业发展现状与趋势,以强化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加强新闻职业素质教育为重点,以调整设计实验实践课程类型和课程内容及教学过程为手段,对新闻学实验实践教学体系进行整体优化和改革创新,建立新的新闻学实验实践教学体系。同时,应建立以设计性、综合性、创造性实践为主导的理论与实训交叉融合的新体系,充分发挥实训教学在培养新闻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

[1]周红,宣飞霞.新闻学专业实习实践基地建设初探[J].北京教育:高教版,2010,(2):51-52.

[2]马成荣.校企合作模式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7,(23): 8-10.

[3]邹华华.新闻传播专业实习基地建设探讨[J].新闻界,2006,(6):122-123.

[4]王勇.民办高校如何面对“新媒体时代”[J].新闻爱好者,2016,(7):54-58.

[5]杜秀琴.论新媒体时代的新闻人才培养[J].新闻世界,2008,(12):125-126.

The Research on the Practical Teaching Mechanism of Journalism Specialty

CHANG Haiyan
(Guanghua University,Changchun 130000,China)

Journalismis an important liberal art specialtyofhigher education in China.Unlike the other specialty,along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and change of industry,the professional content and knowledge content renewal rapidly.How to combine production with learning and train talents who are suitabl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is an important problem for journalism majors in our country.This article fromthe overall industrybackground analyzes the necessityofcarryingout the practical teachingand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talent cultivation with industry-academy cooperation in journalism specialty,then puts forward some constructive suggestions tothe newteachingmechanism.

major change,combination ofproduction and study,talent training,practical teaching

G647.38

A

1671-0517(2017)04-0030-03

2017-05-07

常海燕(1977-),女,吉林市人,助教,硕士,从事新闻学与广告学研究。

猜你喜欢
产学新闻学应用型
戎子酒庄 搭起产学平台
基于产学协同的融媒体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旅游类本科院校关于《新闻学概论》的教学改革与特色建设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贵州中小企业产学联合问题研究
新闻学理论在网络媒体时代的变革与创新
当代新闻学的网络化发展
校内产学合作岗位设置的优点和形式探究
——以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