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与优化路径研究

2017-03-12 19:07
辽宁高职学报 2017年8期
关键词:院校高职改革

崔 宏

(辽宁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辽宁 锦州 121000)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与优化路径研究

崔 宏

(辽宁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辽宁 锦州 121000)

21世纪,是创新创业不断发展的时代。各个高职院校也开始越来越重视此方面教育工作的开展,致力于为社会发展培育一批综合素质更高的创新型人才。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在此方面的发展正处于起步阶段,教育工作的转型也似乎没有得到太大的改进,传统教育的发展理念在人们的心中根深蒂固,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重点针对制约教育改革前进过程中的各个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探讨,为业内人士提供一些启发性思考,为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贡献微薄之力。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影响因素

Abstract:The 21st century is an era of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have also begun to attach more importance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ducation in this area,and are committed to fostering a group of innovative talents with higher comprehensive qualities for social development.In particular,the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in this respect is in its infancy,the transformation of education work also seems to have no big improvement.The development concept of the traditional education is deeply rooted in people's mind,and this hinders the development of creativeeducation to alarge extent.It mainly analyzes and explorestheinfluencing factorsrestricting the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process,and provides some instructive thought to the insiders.

Keywords: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influencing factors

一、研究的目的

随着社会的快速转型以及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够适应社会发展对于人才的需求。传统的教学方法显示了一系列的弊端,例如重理论、轻实践等等。如果不能够通过学习让学生掌握新的方法、技术以及创造性思维方式,就极有可能会使他们在将来毕业之后无法面对就业和创业的压力,所以,那些传统模式下培养出来的“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呆子迟早要被激烈的社会竞争所淘汰。除此之外,虽然有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重视创新创业的教育,但还仅仅是停留在理念和形式之上,并没有发挥其实质性的意义。传统应试教育给学生们留下的根深蒂固的功利化学习心态使得他们过多地关注自己的书面成绩而非自己真实能力的提高。[1]当然,这种错误的学习理念也来自于社会其他各个方面。面对如此不容乐观的教育发展情况,我们希望各个高职院校应该大力倡导这种创新创业的教育理念,让学生们能从此种教育当中获得更多具有实用性的东西,掌握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将其创新意识激发出来,只有这样,才能够使他们在面临难题时能够得心应手,帮助学生们实现自我成长。

二、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一)研究思路

一方面,由于我国在创新创业教育领域的发展正处于起步探索阶段,拥有较少的发展经验,所以我们一定要充分吸取国外优秀的教学设计理念,坚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原则,在此基础之上我们还要有效结合我国国内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综合考虑,尽量从学生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另一方面,教育包含的领域极广,所以在进行改革创新的过程当中势必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需要处理多方面的关系。在进行理论研究时,尽量结合国内和国外众多的优秀改革案例,并借鉴其中的可采用部分,同时也尝试新的改革方法,不断丰富教学形式,尽最大可能地激发学生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以及创造性。[2]

(二)研究方法

1.文献法

这种方法就是通过查找各种资料来掌握一些有关的信息,这样不仅可以使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得以进一步的完善,同时也可以为教育改革节省更多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资源。当然,由于有些资料属机密文件,是很难外借的,所以在查资料的过程当中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这就要求查找者在就去查阅资料时一定要向对方阐明自己的用途,明确自身的身份,保证使用资料者的真实用意。

2.调查研究法

在之前我们也提到了,创新创业的教学改革模式一定要充分地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情况来进行,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在做改革的过程当中一定要对实施这一教育改革模式发展的基础情况进行细致的分析和调查研究,在这里就需要用到本文给大家介绍的调查研究方法。值得特别注意的是,我们要研究学生们学习发展的共性,从而获得具有较强推广性的新型教学模式,除此之外,我们还要意识到学生们的个性化发展,只有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够真正发挥创新创业教育的真正意义。

3.统计分析法

在查阅有关文献资料并做了大量调查研究之后,有关教育工作人员就要对这些资料和调查数据进行整理和统计,通过这一过程来分析影响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各项因素,从而能够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各项解决方案,加快教育改革的发展步伐。

三、结果和分析

根据上述研究,分析在改革发展过程当中所遇到的各项影响制约因素。

(一)领导与管理水平

可以说,领导者的管理水平是影响整个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关键因素。高校管理者缺乏对学生们学习现状的深入调研,在没有摸清学生们学习水平的基础之上就对整个教学事业进行改革,这必然会失败,从而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而且大部分领导和教师也同样没有意识到创新创业教育给学生们带来的发展好处,只是一味地坚持传统的教育发展理念,固守以往的教学模式,不愿意引进国外先进的创新创业教学理念,大大制约了教育改革前进的步伐。[3]在这种情况之下,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也就无法提高,其教学指导方法缺乏科学性,造成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较弱,无法引导学生们进行积极的思考和创新的实践,久而久之就会大大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无法使教学活动真正实现突破性的转变。

(二)创新创业课程设计和师资力量水平

各个高校在课程设计方面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模式当中重理论、轻实践错误教学理念的影响,所以在课程安排方面,学校会将学生们的大多数时间和精力都安排在理论课程传授之上,却忽视了实践锻炼对于学生们发展能力的作用。[4]即使有些学校也设置了专业的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课程,但其没有充分地考虑到基础教育与实践教育之间的衔接,各个级别的定位不清晰,难度之间的差别不明显。另一方面,学校的师资力量水平不符合国家规定的有关标准,教师的教学能力不符合要求,就必然会影响学生们创新能力的发挥,这两者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三)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创业链条

这种三者相结合的创新创业链条可以为学生们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模式,同时也是整个改革过程当中的关键一步。它具体指的是要让学生们的教育发展与企业发展紧密相连,加强二者之间的合作,这样便可以达到双赢的目标。一方面,可以通过这种形式提升学生们的创造性能力,实现教育改革的目标。而另一方面,企业可以为自身的发展注入新鲜的血液,获得源源不断的后备人才。但是在实际发展过程当中,许多高校往往意识不到这一点,缺乏对校企合作学习模式的探索。

四、结论与建议

(一)增强高职院校管理人员的教育意识

在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发展过程当中,我们必须要认识到,高职院校的各级管理人员是实现学生们创造性发挥的根本保证,特别是校领导和教师,他们所采取的各种管理手段以及相应的教学模式也会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所以在改革的过程当中,校领导和教师首先要注重增强自身的创新创业教育意识,只有这样才能够充分培养学生们学习的创造性,锻炼其思维逻辑方式,让他们真正掌握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这也是学生们能够实现最终发展目标的基本前提。

(二)建立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课程的设计也是学生们能够达到学有所用的重要基础,所以校领导和有关教师一定要重视这一环节,严格遵循学生们学习的发展规律,采取有效的教学模式,全面提升学生们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的学习兴趣。根据各个高职院校课程体系当中的教学要求,总体目标是要培养学生们的创新创业能力,不断地增加知识,开拓自身的视野,提高自身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从而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课程体系的设置要分为多个级别,每一个级别都要充分考虑到学生们的可接受性,设置好难度的递进模式。值得特别注意的是,学校设置的不同课程之间要有紧密的联系,这样才能为学生们构建科学合理的知识结构框架。[5]当然,学校也可以根据学生们的学习情况来为其进行个性化的选择,不做过多的约束,使得学生们通过不同级别的学习来达到提升自身学习创造性的要求,同时这也是我国进行当前教育创造性改革的一个重要体现。

(三)激发学生创新动机

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当中,一定要经常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而不仅仅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完成任务。教师要积极打破以往封闭式的教学方法,使得目前的教学模式得以进一步开放,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形成善于发现新问题、敢于形成新思路的逻辑思维方式,而不是一味地因循守旧,树立起强烈的创新意识。当然,采用的具体的方法是:教师在课堂上不能够直接给予学生们问题的答案,而是只传授一些具有启发性思维的方法、思路和观点,让他们掌握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除此之外,也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书本上的知识,还要让学生了解现阶段学术领域的最新发展动向,将其置于这个广泛的背景中加以学习和探究,就能让学生更加了解自身的学习目标,从而建立一套属于自身的学习方法。

(四)学用有机结合

特别是在近些年来,各个高职院校都在不断地探索更加高效地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教学模式。大多数的教育管理者都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我国在教育改革的过程当中面临的最大制约因素是什么?毋庸置疑,制约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最大的障碍就是重理论、轻实践的错误应试教育发展理念。所以学校管理者要将改革的重点放在这一方面上来,只有克服掉这一传统的教学弊端,尽最大可能地提高学生的实践锻炼能力,才能够为他们的后续工作和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因此,学校管理者在进行阅读文献、研究调查以及数据统计分析之后,就要给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学习的发展平台,让学生们自行解决自己所遇到的难题,亲身体会到所学基本原理的真正内涵,从而可以把学和用有机地结合起来。[6]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巩固自身已有的理论知识,丰富自身的实践经验,还能让他们在不断的锻炼学习以及处理问题的过程当中激发更强的学习创造性。当然学校也可以加强与校外企业之间的合作,派遣一部分学生到企业内实习,真正获得参与研究的积极体验,为其之后的就业和择业打好基础。

[1]李秀华,刘武,赵德奎.大学生创新与创业[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15:87.

[2]刘万韬.大学生创新与创业教程[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16:116.

[3]程舒通.创业创新教育研究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16(5):46-49.

[4]谭海林.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高职创业创新教育探索[J].科技创新导报,2016(12):123-124.

[5]洪淼.中德职业教育中的创业创新教育比较[J].环球人文地理,2016(14):272.

[6]张玉强.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创新教育实效性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1(5):100-102.

[责任编辑,抚顺职院:于英霞]

Research on the Reform and Optimization Path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CUI Hong
(Liaoning Railway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Jinzhou 121000,China)

G710

A

1009—7600(2017) 08—0078—03

2017-06-19

崔宏(1960—),男,天津人,副教授,硕士。

猜你喜欢
院校高职改革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改革之路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改革备忘
改革创新(二)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瞧,那些改革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