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类高职学生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融合培养

2017-03-12 19:07穆晓娇
辽宁高职学报 2017年8期
关键词:职业技能考核精神

穆晓娇

(辽宁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辽宁 沈阳 110122)

建筑类高职学生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融合培养

穆晓娇

(辽宁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辽宁 沈阳 110122)

随着我国经济逐步进入供给侧结构改革阶段,新科技革命兴起,产业转型步伐加快,企事业单位的用人标准也在不断提高,建筑类高职院校如何有效培养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相融合的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针对目前建筑类高职院校在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融合培养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建议从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课程体系、培养学生专业认知感、企业文化进校园、师资队伍建设、考核评价方式构建等方面,探究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融合培养的有效方式方法。

建筑类;职业技能;职业精神;融合;培养

Abstract:With China's economy gradually entering the supply-side structural reform,the new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revolution is rising,the pace of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is accelerating,and the employment standards of enterprises and institutions are also increasing,so it has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effectively cultivating the talents with vocational skills and vocational spirit in constructional vocational colleges.Aiming at the main problems in cultivating the students'integration of vocational skills and vocational spirit in constructional vocational colleges,this paper explores the effective ways to cultivate the students'integration of vocational skills and vocational spirit from the aspects of formulating talents training programs, building curriculum system,cultivating students'professional cognition,introducing corporate culture into the campus,building teaching staff,and constructing assessment and evaluation method.

Keywords:construction;vocational skills;vocational spirit;integration;cultivation

职业教育担负着服务地方经济、提升社会建设质量的重任。随着我国经济逐步进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阶段,新科技革命兴起,产业转型步伐加快,企事业单位的用人标准也在不断提高,从业人员不仅要具有较高的职业技能,更要具备良好的职业精神。2014年6月,李克强总理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大会的讲话中也提到:“要把提高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高度融合,不仅要围绕技术进步、生产方式变革、社会公共服务要求和扶贫攻坚需要,培养大批怀有一技之长的劳动者,而且要让受教育者牢固树立敬业守信、精益求精等职业精神。”[1]因此,建筑类高职院校如何有效培养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相融合的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的内涵与关系

职业技能是依据职业划分和职业实践的特点,对从业人员提出的掌握专门技术及能力的规范性要求。[2]本文所指的职业技能是高职学生从事建筑类相关职业所应掌握的技术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它能直接适应岗位需求,解决实际问题,产生直接经济效益,是职业教育的目标,也是学生学会生存的基础。

职业精神是人们在长期的职业活动中形成并为人们所认可的一种持续的、稳定的且具有职业特征的价值观、态度和精神风貌的总合,是职业人在具备职业技能和遵守职业道德基础上形成的更高层次的精神境界。[2]日常生活中,砂子和石子是极为常见的事物,但当它们与水和水泥等材料按照一定的比例科学地搅拌到一起的时候,便形成了外表朴素、可塑性强的混凝土[3],在建筑行业里我们称之为“砼”,它是建筑工程中极为常见却非常重要的材料之一。建筑类高职学生就应如这混凝土一样,成为建筑行业里不可或缺的建设人才,具有外表朴素、身心健康、吃苦耐劳、敬业奉献、团结协作、实践创新、可塑性强的“砼”样职业精神。

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彼此促进、相互转化。职业技能促进职业精神的提高,职业精神推动职业技能的提升。二者是相互依存、相互交融的有机整体。

二、建筑类高职学生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融合培养现状分析

目前,大部分建筑类高职院校并没有完全将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培养有机融合,往往是剃头挑子一头热,存在重技能提升、轻精神养成的现象。

1.人才培养目标错位

技能本位的办学理念使得一些院校在课程内容设置、实习实训课时比例等方面更倾向于学生技术技能的培养,而关于职业精神养成方面的计划、课程、师资、资金安排等问题却落实得不到位,背离了培养“全面人才”的职业教育改革宗旨。

2.职业精神养成教育课成点缀

一些院校没有专门设置职业精神培养相关课程,只是在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有些许涉猎;还有一些院校只是在学生入学的第一年开设了礼仪培训、职业生涯规划等选修课,课时安排较少,缺乏针对性和连续性。与专业知识紧密结合的职业精神养成课几乎没有。

3.教师轻视、学生不重视

一些专业教师往往认为自己的本职工作就是传授给学生专业技术知识,而往往忽视职业精神的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培养理应由学校的思想政治教师负责。专业教师过分依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因不了解专业知识而不能很好地将职业精神教育与职业技能提高有机融合,这就使一些学生在利益及就业形势的驱使下,重视专业知识学习,忽视思想政治理论课及一些职业精神培养选修知识的积累。

4.缺乏职业精神评价体系

目前来看,建筑类高职院校对学生能力的考核方式主要有笔试、实践技能操作和上机考试等。但这些考核评价方式主要针对的是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考核,学生职业精神方面的考核几乎没有。

种种忽视职业精神培养的现象及建筑类某些工作岗位艰苦的工作环境,使得较多的毕业生在顶岗实习期或工作岗位上出现了拈轻怕重、岗位更换频繁的现象,工作中缺乏团队合作精神、敬业精神,集体荣誉感、责任感差。

三、建筑类高职学生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融合培养实践路径

1.以“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融合培养”为目标,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与实施是贯彻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融合培养理念的有效途径和重要平台。[4]高职院校应将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融合培养有效融入、渗透到教育教学中,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建立长效培养机制,以校企深度合作为契机,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职业精神养成培养方案一体化。

以我院(辽宁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土木工程检测技术专业为例,专业教师积极深入企业调研,借助校企合作专业指导委员会这一平台,双方共同对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进行指导和监控,根据适应现代化建筑检测产业技术转型升级及企业技术创新需要,将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为:具备扎实土木工程检测理论知识基础和建筑工程检测、工程质量验收、商品混凝土生产管理等专业技术能力,具有较好职业精神的全面发展的人,并藉此及时调整、制定新的人才培养方案。

2.以“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融合培养”为核心,构建课程体系

在构建课程体系方面,土木工程检测技术专业以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和终身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与企业合作开发构建土木工程检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根据专业职业岗位,分析确定典型工作任务,确定专业核心能力、学习领域。开发符合工程质量检测工作过程、符合岗位实践技能的项目化课程。[5]以建筑工程材料和质量检测岗位设置为主线,设置工作环境,营造真实的企业环境。构建由“公共学习领域、专业学习领域、拓展学习领域和实践实习领域”四个模块构成的课程体系总体框架。公共学习领域的课程体系中,既包含一些文化素质必修课,如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大学语文、心理健康教育等,也包含专业文化与行业发展文化相融合的文化育人课程。专业学习领域以“文化育人”为引领,在专业知识的传授过程中有机融入专业发展历史、专业名人巧匠、科学文化常识等内容,彰显专业领域内的多彩文化,揭示专业课程丰厚的文化底蕴。

3.以“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融合培养”为依据,培养学生专业认知感

由高中三年的应试教育到职业技术教育,学生的专业认知感需要从入学初就予以重视。将入学教育当成学生入学的第一课,可以由专业教师从专业认知、职业技能、职业精神、职业证书考取等方面给予讲解,给学生一次深入了解自己专业与职业的机会。同时,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也应贯穿职业教育的始终,帮助学生不断了解行业的发展形势,确定自己的人生奋斗目标,规划职业生涯之路。

4.以“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融合培养”为出发点,让企业文化进校园

建筑类高职院校要积极借鉴优秀企业的管理模式,将其发展演化为独具职业院校特色的管理文化。如在专业实践课上,注重企业文化氛围的营造,按企业职员化的管理模式要求管理学生,强化学生的责任意识和自我约束意识,培养学生严谨、专研、合作的职业精神,将学生的外在规范潜移默化地转化为内在的自觉行为,彰显企业文化的育人功能,为学生“零距离”就业夯实基础。

专业教师在传授学生职业技能的同时,适时、适度地将建筑行业的新技术、新思想、新工艺传授给学生,利用学生到企业、建筑工地等参观实习的机会,让他们身临其境感受企业文化、体验工作氛围,加强学生集体主义和团队合作意识的培养,教育学生树立精益求精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

5.以“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融合培养”为原则,建设教师队伍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曾经说过: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更要为人师表,在潜移默化中影响改变学生的精神世界。我院在师德师风建设方面,建立师德考评、奖惩和监督的长效机制,完善师德考核办法,建立师德档案制度,把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职称评定,年度评优,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评选的首要参评标准,实行师德表现一票否决制,保证教师成为学生职业精神养成方面的第一任优秀导师。

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方面:严格要求教师到企业参与生产实践的时间,保证教师及时了解行业发展动态,掌握行业新思想、新技术;引进和培养一批具有高尚道德情操、深厚学术造诣、卓越组织能力的教学名师、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积极聘用来自行业、企业一线领军人物、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来校担任兼职教师。这样既有利于学生职业技能的提升,又能使学生较早接受企业文化环境熏陶,促进学生职业精神的养成。

6.以“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融合培养”为指导,构建考核评价方式

为了给学生一个客观、公正的全面评价,以考核职业技能为核心,考核职业精神为主线,构建一个评价内容多层化、评价方式多样化、评价主体多元化的考核评价体系至关重要。其中,评价内容不能仅仅停留在专业知识的考核上,要将学生的学习态度、组织纪律、团队合作精神等纳入考核范围内,注重实际操作能力的考核;评价方式方面,要制订操行评定标准,将职业精神考核与职业技能考核结合起来,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笔试、上机、实践等多种考核途径相结合;评价主体要从学科教师为主,拓展到学科教师、企业实践指导人员、辅导员老师、合作团队等多方参与评价。

[1]艾红梅.高职院校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教育相融合的实践途径:以财经类专业为例[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6(6):59-61.

[2]葛志亮.论高职学生职业精神培养的三个维度[J].继续教育研究,2014(4):18-19.

[3]陈晓军.高职院校校园建设思考与实践:以辽宁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辽宁高职学报,2013(5):1-2.

[4]周良,基于选择性课程与课程模块人才培养方案的思考:以建筑工程施工专业为例[J].职业教育,2014(10):61-63.

[5]胡旭,王建茹.职建设类特色专业发展研究:以工程造价专业为例[J].职教通讯,2016(1):22-24.

[责任编辑,抚顺职院:于英霞]

Research on Cultivating Students with Vocational Skills and Vocational Spirit in Constructional Vocational Colleges

MU Xiao-jiao
(Liaoning Urban Construction Technical College,Shenyang 110122,China)

G715

A

1009—7600(2017) 08—0090—03

2017-05-24

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立项课题(JG16EB096);中国建设教育协会“职成委”与“辽宁建设职业教育集团”专项2016年度立项课题(ZJX2016JT18YB)

穆晓娇(1983—),女,辽宁营口人,讲师,硕士。

猜你喜欢
职业技能考核精神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人社部将组织开展2021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
大英县职业技能培训调研
内部考核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拿出精神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
努力开创职业技能培训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