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出版社:为时代留下更多精品

2017-03-13 01:09黄璜
出版人 2017年2期
关键词:清华大学出版社社会效益好书

黄璜

清华大学出版社1980年成立至今已经有37年的历史了,这家秉承“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清华精神的出版社一直高举大学出版的旗帜,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产业升级中不断探索和创新,凝聚清华大学校内外丰富的出版资源,踏实奋进,追求卓越,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清华出版品牌,积累了深厚的出版文化底蕴。

步入建社的第37个年头,对于清华大学出版社来说,2016年是收获的一年。这一年里,清华大学出版社以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出版集团为目标,稳步推进集团化进程,加快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的融合发展,推动编辑、出版、发行各项工作的创新,在图书出版、数字出版、“走出去”等方面取得了骄人业绩,有力推動了出版社整体利润的增长,各项经营指标较去年稳步增长,发货码洋达到13.18 亿元,图书、期刊获奖数量进一步创下新高,期刊群学术影响力提高显著,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基于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效”统一的根本原则,更多的出版社开始注重新书品种数的控制,打磨精品图书,严把质量关,在出版结构优化方面集中发力。在这种情况下,年初清华大学出版社就针对不同出版领域,加强图书运营管理,狠抓图书内容质量与编校质量,着力推动重点项目建设,激发编辑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涌现出《机器学习》《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教程(第2版)》《癌症·真相:医生也在读》等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俱佳的精品图书。据不完全统计,清华大学出版社共有7种图书获“2015中国好书”、第十一届文津图书奖等重要奖项;《中国深空测控网:系统设计与关键技术》等13个项目获得国家级、北京市级出版基金资助;《物理摩擦学》等9个项目入选“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

在数字出版方面,经历多年探索实践之后,清华大学出版社数字出版工作开始进入一个新阶段。2016年,清华大学出版社音像电子与数字出版分社细致布局,整合资源,通过举办“十三五”规划研讨会、电子书营销研讨会、技术交流会等活动,内建队伍,外拓市场,探索从内容提供商向内容服务商转型升级之路;数字出版门户网站文泉书局、书问搜索、智学苑数字教学服务平台等项目在经营管理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为清华大学出版社尽早实现融合发展的新格局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出版“走出去”成为增进国际文化交流、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大战略的今天,清华大学出版社凭借清华大学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一直活跃在国际科学技术出版和学术出版的前沿。在2016年,清华大学出版社注重“走出去”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在海外落地出版的图书品种数量稳步增长,同时产生了比较好的品牌影响力,经济效益得到较大幅度增长。《钢筋混凝土的高温性能试验及其计算》等十种图书获“图书版权输出奖励计划”,《云制造》等三种图书获“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项目资助。

清芬挺秀,华夏增辉。正如清华大学出版社总编辑吴培华在接过“2016年度书业评选·年度出版社”的奖杯后所说的,“出版的历史就是出版社出版好书的历史。名社一定是由名编辑和名书、名品组成,一个好的编辑一定与好书联系在一起。清华是个著名品牌,我们清华出版人,不仅要用好这个品牌,更要对得起这个品牌。我们将继续努力,为我们的时代,为今天的社会,留下更多的精品”。

猜你喜欢
清华大学出版社社会效益好书
推荐一本好书
乌兰牧骑社会效益研究
清华大学出版社期刊中心
好书共享
好刊社会效益高
Desperate Love towards the Dark Lady in Shakespeare’s Sonnets
论股票价格准确性的社会效益
Translation and Dissemination of Critique of the Gotha Program in China in the Early Times〔* 〕
浅析建筑节能的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