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故事”实践中家园合作的思考

2017-03-13 15:09曾艳
今日教育·幼教金刊 2017年2期
关键词:学习故事家园幼儿园

曾艳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出“通过提出3~6岁各年龄段儿童学习与发展目标和相应的教育建议,帮助幼儿园教师和家长了解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建立对幼儿发展的合理期望,实施科学的保育和教育,让幼儿度过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由此可见,家庭是幼儿教育课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家长是幼儿园的合作者,教师与家长相互沟通更了解幼儿,共同促进幼儿的学习与发展。 近年来,各项目园在“学习故事”实践中不断查找问题,努力探索家园合作的有效方法。

在以往的家园合作中,我们发现存在着以下两种现象及问题。

1.拽着家长走。拽:即不顾家长的需要,幼儿园单方面着力向前走。幼儿园邀请家长来园参与活动,试图通过丰富多彩的家园活动吸引家长,如创设家园栏、写家园联系册、开展家长开放日活动、召开家长会等。家园合作的重点就是活动形式的翻新,呈现出浅层次、表面化的特点,并简单地以为家长走进了幼儿园就是实现了家园合作。幼儿园虽然攒足了力气拽着家长走进幼儿园,但我们还是看到了家长们形式上参与家园工作出现的问题:家长在工作的同时不得不频繁地应付幼儿园布置的各项任务,深感负担重、压力大;命令式、指令式的工作方式使家长们处于类似学生完成作业的状况,家长们开始抱怨,家长参与家园工作的积极性也逐渐地消退。老师们也觉得累和困惑,在家园工作中付出了大量的精力,却没有收到希望的效果。这样的家园合作存在的问题是:幼儿园对家园合作的内涵理解不足,形式化的家园合作只是老师单向参与,家长被动参与其中,缺乏主动性;家园双方地位不平等,老师以专业教育工作者自居,指令性地要求家长完成幼儿园布置的各项任务,将家长视为配合者而不是合作者,家长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忽略了对家长需要的关注,忽略了对家长的尊重。

2.顺着家长走。顺:即顺从家长的需要,顺从家长的要求。幼儿园将家长摆在了合作者的地位,力图通过多种方式去了解家长的需要,了解家长对培养孩子、对家园合作方式等方面的想法,努力地去尊重家长:如通过问卷调查表征求家长参加家园活动的意愿,尽量在家长可能的时间内、能接受的方式、能理解的内容作为家园内容;通过家长会真诚地听取家长们的建议……但是,目前某些学校的应试教育给部分家长的育儿观念带来了冲击,使部分幼儿园的办园理念、育儿目标有了动摇。幼儿园为了立足市场、留住生源,为了满足家长的需要,也顺从迁就家长不合理的教育要求,在教育的内容上作了一些调整,在“教什么”上过分“尊重”家长,将知识技能的学习放在了较重的位置上,而忽略学习品质的培养,甚至出现“小学化现象”。由于幼儿园过分顺从家长,偏离了《指南》的基本精神和幼儿园培养目标。这样的家园合作存在的问题是:家园合作没有把握好尊重家长与孩子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和尺度,反映出三多三少:多了对家长需要过度的重视和满足,少了对幼儿全面发展的关注;多了对幼儿知识技能的传递,少了对幼儿社会性、情感、能力的培养;多了在教育内容和培养目标上对家长的顺从,少了作为教育工作者应有的专业引领作用。这样的“顺” 没有立足于孩子的发展,忽略了教育机构的责任。

针对这样的现象和问题,我们认为应把“拽着家长走”和“顺着家长走”变为“家园合作走”,把家长变为同行者,共同走进幼儿的学习,促进幼儿的学习。“学习故事”研习的实质是贯彻落实《指南》。于是,我们采用了“认同-感受-发现-实践”的四步曲激发家长的力量,携同家长一起走进幼儿的学习。

1.吸引认同。我们和家长一起学习并讨论《指南》,通过分析幼儿的学习故事帮助家长了解《指南》实施的基本原则: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让家长认同幼儿园一日生活即课程,认同接纳《指南》倡导的教育理念。

2.感受温暖。“学习故事”是有温度的教育,我们通过创设情境让家长感受“学习故事”传递的爱与喜悦,如在新年活动中,老师们为每个幼儿选出一个“学习故事”记录在新年卡片上并挂在大厅,鼓励爸爸妈妈抱着孩子有感情地读出“学习故事”,孩子们在聆听中幸福地建构着学习者的形象,家长们在朗读中幸福地感受到孩子是有能力、有自信的学习者和沟通者,从而被“学习故事”深深感动。

3.引领发现。通过各种活动引领家长去发现孩子的学习力量。我们尝试着邀请家长走进幼儿园的生活活动、游戏活动、小组学习活动,和老师一起来发现孩子们精彩的“学习故事”。家长们在不断地注意、识别、回应中发现孩子自主建构的理论,发现孩子的学习品质:坚持、积极主动、自主解决问题、勇敢、合作等,发现孩子强大的学习力量!4.尝试实践。在老师的鼓励下,有的家长开始尝试为孩子写“学习故事”,老师们将这些“学习故事”读给孩子们听,将这些故事及时传递到全园家长群、幼儿园公众微信平台上……这些做法激发了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为孩子写“学习故事”,和老师一起拓展孩子的学习, 这是重庆两江新区上林幼儿园中班妙笛妈妈写的“学习故事”《写信》:

昨天妙笛竟然在我不知道的情况下,给我们的小邻居也是她的好朋友翰翰写了一封信,并把这封信贴在了我家的大门上,还是妙笛爸爸回来发现门上贴的纸条,经询问,她才告诉我们是她写给翰瀚的。爸爸当时看了纸条上画的弯弯曲曲的线条后,还低声开玩笑对我说:“怎么看着像贴了一张‘符似的”。当时我听了心里咯噔一下,于是亲自跑到门口看了一下。一看,天哪!原来她在一张白纸上用黄灿灿的水彩笔弯弯曲曲画满了曲线,这些可能是只有她能理解的文字。

中午吃过饭后,翰翰回来了,想起妙笛这几天对他的想念,于是就对妙笛说:“翰瀚回来了,你要不要去找他玩啊?“啊,哈哈,翰翰回来了,我终于能和他一起玩啦!”我看着你像一只快乐的小鸟一样一边说着一边飞到了门外,“妈妈,我去找他玩去了啊!”看着你那么开心我没有拒绝。

你兴奋地按着门铃“叮咚叮咚”,“谁呀?”翰翰家里有人问。“我,妙笛,翰翰回来了吗?”门打开了,是翰瀚的妈妈。“哦,妙笛啊,翰瀚在吃饭,等会儿他吃完饭后让他找你,好吗?”翰瀚妈妈和蔼地对妙笛说。“那好吧,我先回家等着他”,有点小失落的你一边说着一边回到屋里,“唉,翰翰还没吃完饭,妈妈把门开着吧,这样翰翰来了就不用敲门了。我也不知道翰翰回来路过我们家时,有没有看到我给他写的信?”你边说边把门上纸条拽了下来,我抬头望了一眼可爱的你,看着你手里紧紧攥着的纸条,我忍不住好奇地问:“你能给我念念你写给翰翰的信吗?”“唉,好吧!”你看了看手里的信,坐在那里读到:“翰瀚你好,你最亲爱的好朋友妙笛给你写了一封信,你看到了嗎?这几天你出门去远方了,我很想念你,亲爱的好朋友,我在家里一直等着你赶快回来,希望你回来后就来找我,一起执行我们约定好的计划,妙笛。”

看着你专注地读着这封写满了你的心里话的信,我和爸爸不约而同地鼓起掌来。虽然妈妈看不懂这封信,但是我感受到了你对好朋友的思念和爱,感受到了你对文字符号的好奇和兴趣。所以,明天我想把这封信带到幼儿园,给你的老师看看这封信,和你的老师聊聊这封信,一起想办法为你提供下一步学习的支持和帮助。

“家园合作走”形成了强大的家园共育合力,共同推动着孩子们的学习:中二班孩子最近对破案萌发了兴趣,家长当日在当当网上搜集了《一分钟破案》《神探》等图画书送到幼儿园;中一班孩子最近对警察的工作特别感兴趣,家长邀请了两位警察朋友来园与孩子们对话;小一班有10位孩子对世界地图感到好奇,10位孩子的家长立即建立了“学习故事”微信群,和老师共同探讨如何促进孩子们下一步的学习;大二班孩子对魔术有了好奇心,诺诺爸爸专门外出拜师学习魔术,到班级表演并和孩子们探讨魔术的神奇;班级家长们来园离园时喜欢和老师们讨论孩子的学习,讨论《指南》中幼儿发展目标、典型表现、教育建议……“家园合作走”,我们看到的是家长对学前教育的理解,家长形成的科学教育观、儿童观、课程观、发展观,也看到了家长与老师主动、深度的合作。家园互动呈现出对话式、交流式的良好状态,如何让这种状态更加深入、可持续,也将是我们五个项目园今后要继续探索和实践的方向。

本成果研究由重庆市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庆市统筹城乡教师教育研究中心”招标课题资助(课题编号:JDZB201618),也是“重庆市高等学校特色专业”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建设成果

(作者单位:重庆第二师范学院 )

猜你喜欢
学习故事家园幼儿园
将大自然带进室内的家园
家园
寻找失落的家园
我爱幼儿园
欢乐的幼儿园
爱“上”幼儿园
绿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