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常与普通初中生生涯适应力比较及教育对策

2017-03-13 17:19李婕陆丽萍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7年7期
关键词:初中生

李婕?陆丽萍

〔摘要〕研究采用《中学生生涯适应力量表》对北京市某中学超常初中生和普通初中生开展生涯适应力调查。结果表明:超常与普通初中生在生涯适应力水平上不存在显著差异;普通初二学生的生涯适应力水平显著低于初一学生;超常初中生不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

〔关键词〕超常;普通;初中生;生涯适应力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17)07-0019-04

一、问题提出

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人类生涯呈现出多样性、复杂性、自主性等新生涯形态。如何在新形态下帮助人类更好地适应生涯发展,成为了学者们关注的焦点。其中,Super和Knasel提出的生涯适应力概念被广为认可,他们认为生涯适应力是指个体对于可预测的生涯任务、所参与的生涯角色与面对生涯改变或不可预测之生涯问题的因应准备程度[1]。他们将生涯适应力概括为4C,即生涯关注(career concern)、生涯控制(career control)、生涯好奇(career curiosity)和生涯自信(career confidence)。生涯关注是指个体对职业未来的关心程度,它有助于个体放眼未来,为未来生涯任务做准备;生涯控制是指个体有意识地为职业未来做准备,它推动个体为了满足今后的生涯要求而采取自律的方式来塑造自己或周围环境,愿意且能够为自己的行为负责;生涯好奇是指对自己和未来愿景的探索,它促使个体对自己和周围环境进行探索;生涯自信是指强化自己追求职业理想的信心,它使个体在探索中更加自信地进行人生设计[1]。

生涯建构理论认为,生涯适应力是一种重要的个体应对变化的心理资源,它能帮助个体取得更高的成就[2]。Skorikov和Vondracek[3]针对美国中学生的研究发现,良好的生涯适应力能够预防问题行为和提升幸福感,同时减少一些消极情绪。曾志文[4]发现,高生涯适应力的大一学生比低生涯适应力的学生在经历创伤事件后,拥有更多的诸如乐观、自尊、积极归因等心理社会资源。

超常学生是相较于普通学生而言,具有超常的认知能力和创造力,在普通学生中处于前1~3%的儿童[5]。我国向来关注超常儿童的发现和培养,重视他们的成长和发展,但对于如何帮助他们发挥自己的才能,实现自我价值,拥有良好的事业发展还缺少清晰的理论指导和生涯规划指导。

中学阶段是人生成长的重要阶段,是青少年身体发展及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其特点表现为自我意识增强,对外界充满好奇,渴望探索外部世界。初中生由于年龄较小,学业压力骤然增大,往往比高中生在适应方面有更大的压力,如果在这个阶段加强生涯适应力的培养,能够帮助他们适应未来的生涯发展。同时,了解初中生的生涯适应力水平,能够使教育工作者更好地帮助他们开展生涯规划,有利于初中生对自己的人生尽早进行规划。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研究对象分为两个部分:普通初中生选自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初中部初一和初二两个年级学生。超常学生来自“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项目”(简称“早培班”)七年级和八年级学生,这两个年级学生在年龄和年级上均与一般学制的初一、初二学生相近。早培班每年从全北京市数千名三好学生、竞赛优胜者、考试优秀者中通过包括数理逻辑测验、认知能力测验、学业成就测验等选拔考试挑选出80~160名学生加以培养。早培班的通过率≤1%,这些学生在认知能力上显著优于普通学生。

本研究从该校初一、初二、早培班七年级、早培班八年级共四个年级各随机选取两个班级。本次研究共发放问卷315份,回收310份,其中有效问卷309份,回收率98.4%,有效率98.1%。样本具体分布为:男生207人,女生101人;初一占25.2%,初二占27.5%,早培班七年级占23.9%,早培班八年级占23.4%。

(二) 研究工具

采用里尔登等[6]编制的中文版生涯适应力量表,量表在Erik和Mark[7]编制的生涯适应力量表基础上翻译修订而成。量表包括生涯关注、生涯控制、生涯好奇和生涯自信4个维度共24个条目,采用5分制计分,各条目按照1(完全不符)~5(完全符合)计分,得分越高显示生涯适应力越好。目前量表尚无常模,研究变量在常模尚未建立的情况下可依据均分和标准差将测试人群分为低、中、高3种类型:评分≤平均分减标准差为较差状态,评分≥平均分加标准差为较好状态,其余为中等状态[8、9]。本次调查测得量表内部一致性信度Cronbachs α系数为0.939。

(三)数据处理

资料运用SPSS23.0输入、检查和分析。

三、研究结果

(一) 超常与普通中学生生涯适应力总体状况

由于中学生生涯适应力量表还没有常模,依据此前研究设定的评判标准,评分≤2.34(平均分3减去标准差0.66)为较差水平,评分≥3.66(平均分3加上标准差0.66)为较好水平。综合判断超常和普通初中生的生涯适应力总体状况均处于中上水平。同时,表1显示,超常学生在生涯适应力总体得分和各项因子得分上高于普通学生,但未达到显著水平。

(二)不同年级超常与普通中学生生涯适应力发展趋势比较

表2和图1显示,初一学生、早七学生以及早八学生在生涯适应力上没有显著差异,但初二学生在生涯适应力各个因子上的得分均显著低于其他年级。

四、讨论

(一) 超常与普通初中生生涯适应力的特征分析

本研究发现,超常初中生和普通初中生的生涯适应力总体状况均处于中上水平,这一结果可能有两点原因。第一,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开始思考“我是谁”,考虑自己未来的生涯发展和人生道路。同时,这个阶段的学生非常渴望能够独立自主,对外部环境及未来充满好奇并乐于探索。他们对自己和未来的愿景充满好奇,并明確自己现在的学习是为了以后的生涯发展做准备。同时,相对于高中生而言,他们的学业压力和学习任务还不太重,能抽出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思考和探索自己未来的生涯发展。因此,他们的生涯好奇和生涯控制水平均优于普通常模。第二,大城市的初中生很容易接触到新的事物和知识,知识面较为宽广,他们有更多的途径和资源接触和了解自己的职业理想,能够为职业未来做更充分的准备,同时在探索职业未来的过程中也更加自信。因此,他们在生涯自信和生涯关注上也有较好的表现。

本研究结果显示,超常学生在生涯适应力上普遍高于普通学生,但未达到显著水平。这说明学生类型对于学生生涯适应力水平没有直接影响。这与此前的研究结果相吻合[10]。

(二)不同年级超常与普通中学生生涯适应力发展趋势分析

Crites[11]指出,生涯适应力是随年级水平而发生变化的,因为教育是个体职业化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这一说法得到了西方绝大部分研究的认同[12]。目前有关生涯适应力的研究中,绝大多数都支持生涯适应力水平会随年级的升高而有所改变,但在改变的方向上却并无一致结果。一些研究认为,高年级学生的职业适应力要高于低年级学生[13-14],但也有一些研究结果显示,生涯适应力水平随着年级的升高呈现曲线变化的趋势,即一年级较高,中间年级呈现下降趋势,四年级突然上升;初一学生生涯适应力水平高于初二学生,高一学生生涯适应力水平高于高二学生,也证明了年级是生涯适应力的一个重要预测指标,且中间年级呈现下降趋势[15]。

普通初中生的生涯适应力随着年级升高而有所下降,即初一学生在生涯适应力上的表现显著优于初二学生,这一结果在一定程度上与赵小云[16]的研究是吻合的。这可能是因为对于刚入校的新生来说,他们对接下来的新生活充满新奇,对新知识充满渴望,对人生满怀憧憬。同时,作为激烈升学考试的胜利者,他们对自己的能力有较高的自信,相信自己能够掌控未来,准备在新环境下一展拳脚;而经过一年多的中学生活后,经历了一些挫折,对自己和环境的认识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同时面临学业压力更大的现实,他们将注意力更多地放在学业上,对未来和环境的关注减少,故而看上去没有刚入校时生涯适应力水平那么高。

在生涯适应力水平上,早培班八年级并未像初二年级一样出现下滑,反而有所上升。进一步的比较研究发现,早培班学生的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因子与普通学生相比没有显著差异(0.342

其次,早培班每周抽出两个半天开设研修课程,旨在增长见识,开阔视野。研修课程包括11个系列,分别为阅读研究、英语研修、亲情教育、化学实验课、物理研修课、公益研修课、科学家讲座等。早培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或特长选择不同类型的研修课程。不同类型研修课的选择,促使学生提升生涯关注度和生涯控制感,有意识地思考自己未来职业的发展方向,并努力为未来生涯任务做准备。

再次,早培班采用半训半读形式,聘请专家学者担任辅导导师,让学生从初中起就进入大学、科研院所的实验室从事科学研究,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育,同时也为学生职业未来做准备。相对于普通學生,这些学生接触的是更先进的科学研究和更专业的专家学者,有利于他们努力学习,强化自己追求职业理想的信心,提升自己的生涯自信心。

综上所述,超常与普通初中生在生涯适应力上都处于中上水平,不同年级初中生的生涯适应力水平随着教育任务和策略的不同而有所变化。结合研究结果,本研究认为,提升初中生的生涯适应力发展水平,学校教育能够发挥重要作用。

结合早培班的教育经验,本研究认为,学校可为普通学生提供丰富的研修课程和社会实践活动。一方面,通过“请进来”,即把优秀校友、不同职业家长、业内榜样等请进学校,与学生分享自己的职业认知和人生经验;另一方面,通过“走出去”,利用社会调查和社会实践等形式安排学生了解家长、亲友的职业及工作内容。这样能够帮助学生关注社会问题,了解社会发展,促使他们思考未来发展的方向。

初中教师在授课和布置作业时,应该尽可能将学科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激发学生对知识和学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愿意将某门学科作为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加以探索。

在初中各年级,尤其是生涯适应力水平较低的初二年级,建议开设生涯规划课程,帮助他们明晰自己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以及优劣势,增强生涯自信心,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对未来职业有初步的畅想和体验,为高中阶段选择高考形式和大学阶段生涯规划打好基础。

建议有实力的中学与高等院校建立联合培养模式。中学可选派一些学有余力且对某门学科特别有兴趣的学生进入高等院校的实验室,帮助他们深入了解和探索该学科的知识和魅力,从而设计和规划自己的职业未来。

参考文献

[1]Super D E,Knasel E G. Career development in adul-thood:Some theoretical problems and a possible solution[J]. British Journal of Guidance & Counseling,1981,9:194–201.

[2]于海波,郑晓明. 生涯适应力的作用:个体与组织层的跨层面分析[J]. 心理学报,2013,45 ( 6):75-80.

[3]Skorikov V B,Vondracek F W. Positive career orie-ntation as an inhibitor of adolescent problem behavior. Journal of Adolescence,2007,30:131-146.

[4]曾志文.大一学生历经创伤事件与复原力模式之研究[J]. 教育心理学报,39(2):317-334.

[5]查子秀.超常儿童心理学(第二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6]里尔登等著,侯志瑾等译. 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7]Erik J P,Mark L S. Career adapt-abilities scale-USA form:Psychometric properties and relation to vocutional identiry[J]. Vocational Behavior,2009,80(3):748-753.

[8]叶艳胜. 护理学专业大学生完美主义、自信和学习适应性的关系研究[D]. 延边 大学,2010.

[9]周雅男. 362名实习护生正念与元情绪的回归分析[J]. 护理学报,2013,20(10B):68-70.

[10]钟宜玲. 大学生工作价值观、生涯阻隔、生涯成熟之相关因素研究[D].台南师范学院国民教育研究所,2003.

[11]Crites J O. Problems in the measurement of vocational maturity[J]. 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1974,4:25-31.

[12]馬远,凌文辁.国外青年职业成熟度研究[J].当代青年研究,2006,5:68-72.

[13]邓碧会,邓维,李兢. 大学生职业适应性状况及相关对策的实证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4:59-63.

[14]陈巍. 中国大学生职业可能自我研究述评[J].心理技术与应用,2014,2(9):12-15.

[15]罗锡丽,张进辅.大学生职业成熟度特点研究[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07(4):19-22.

[16]赵小云.大学生生涯适应力研究[D]. 南京师范大学,2011.

[17]Helwig A A. A 10-year longitudinal study of the career development of students:Summary findings[J]. Journal of Counseling & Development,2004,82:49-57.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北京,)

编辑/刘 扬 终校/于 洪

猜你喜欢
初中生
基于微课初中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
巧设体验活动,助力大孩初中生成长
“三层七法”:提高初中生三级蛙跳能力的实践研究
巧借数学思想提升初中生解题能力
省考背景下初中生地理识记能力提高的策略探讨
巧用地图培养初中生史料实证意识——以《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为例
省考背景下初中生地理识记能力提高的策略探讨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初中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途径
浅谈如何有效地学习初中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