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病种输血在临床输血中的应用

2017-03-13 20:47薛丽萍
大医生 2017年8期
关键词:病种我院血液

薛丽萍

(临沧市人民医院输血科,云南临沧 677000)

随着近年来临床用血的规范化、成熟化,以及输血行业的不断发展,血液紧缺问题也越来越凸显,如何能将宝贵的血液资源利用到最大化变得十分重要。本院单病种患者临床用血通常占据85%以上,为节约用血量,同时提高患者的用血水平的合理性,本文采用相关实例方法分析近年来本院单病种临床用血量及各成分变化特征,为提升单病种临床用血及手术水平提供依据。

1 输血管理的规范化

近年来临床围绕输血安全进行了大量的规范性工作,但目前看来仍有诸多缺陷:首先,输血会造成部分患者免疫抑制,输血实际上属于同种异体的移植过程,现阶段除了部分专业医务人员外,大多临床工作者对于输血并不是特别了解,其中涉及输血的相关病种可达到20余种,还包括一些新发现的疾病。但对于该方面的知识,临床宣传力度不够,医生的观念依然陈旧。其次,各地临床输血的信息公开管理与路径管理水平各不相同,目前均处于一个探索与尝试的阶段,对于临床输血路径的信息化管理的报道和研究更是凤毛麟角。如何通过有效的信息化管理,提高临床输血工作的质量安全,降低输血过程中的差错率,提高临床合理用血率,已经成为了医务工作者关心的一项重点。世界卫生组织对于输血安全曾经提出了四大战略以供医务工作者学习与借鉴。首先,所有涉及输血的地区与单位都应该建立与组织具有质量管理体系的输血服务机构。其次,对于无偿献血的供血者,应当选择低危人群,从源头上降低输血带来的风险。再次,对于捐赠的血液应当给予层层筛查,让供应的血液符合GMP规范。最后,降低不必要的输血,真正的做到只给需要输血的患者进行血液成分的输送。

我们在临床输血过程中,不仅要关注输血的疗效,同时也要注意输血的安全性,由于输血的目的是对患者进行治疗,所以如果忽略了治疗的影响因素,输血也就失去了意义。对于临床应用方面,现阶段的情况相对混乱,各部门以及临床专家还未对输血的相关问题进行梳理,所以建议尽早对输血的制度以及原则进行制定,特别是对于单病种输血的指导提出建议与要求。

2 单病种临床用血量及各成分变化特征分析

近年来我院做手术的所有患者进行输血的人次、成分、剂量以及人均用量进行统计,排除心、肝、肾、肺等严重功能不全患者,排出脑疾病患者,排除精神类药物服用史患者。根据患者出院时的诊断作为病种分类,并结合患者的相关治疗情况以及输血情况,不同病种患者的红细胞血浆申请量和输注量。

举例一:近年来随着二胎政策的放开,高龄产妇及二胎产妇,特别是疤痕子宫的病人越来越多,造成了手术难度及出血量的增加,从而输血率逐年增加;部分医生在低血容量病人早期就选择输血,而不是选择其他扩容方式,对输血指征没有严格把控。其实在低血容量病人的早期扩容阶段,不应该选择输血,而要选择无细胞的复苏液-晶体或胶体液;控制出血可以降低输血率。最关键的是迅速查明病因,针对病因采取相应的止血方法;如药物止血可以减少出血从而降低输血率。

举例二:上消化道出血是消化内科常见急危重症,大致分为非静脉曲张性出血和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性出血,前者出血量较后者明显少,输血率及输血量也明显低;大部分病人就诊时已经是出了大量的血了;内镜止血没有广泛开展,大部分病人只能靠药物止血。在急性非大量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应用限制输血策略患者预后明显好于积极输血策略组。选择限制输血策略可以降低死亡率和再出血风险,不是所有的上消化道出血都必须采用输血治疗;内镜止血的开展可以减少出血量,从而降低输血率及输血量。严格把握输血指征,及时、准备判断是否进行手术,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减少手术时间(包括对手术入路、解剖的熟悉,先进器械的应用,微创理念、方法的引进),对疾病治疗的充分认识包括治疗方法的开展、相关知识的科普(指导病人及时就医),可以降低输血率及输血量。

根据卫生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中手术及创伤输血指南》[1]作为依据,对患者合理输血的指标进行判断:(1)红细胞悬液和利输注标准,用于提高血液携氧的能力,血容量基本正常或低血量已经被纠正的患者,低血容量患者可以配胶体液或是晶体液联合应用,若血红蛋白超过100 g/L,则无需输注;若血红蛋白小于70 g/L,则考虑输注;血红蛋白在70~100 g/L,可以根据患者的年龄、贫血程度、心肺功能异常、代谢率升高等因素共同决定[2]。(2)血浆制品合理输注标准,用于凝血因子缺乏的患者,PT或APTT超过正常的1.5倍时;患者急性大出血输入大量库存浓缩红细胞或全血后;既往史或临床史有表现出先天性或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紧急对抗华法令的抗凝血作用。(3)自身输血标准,我院采用的自身输血方式为回收式自身输血,其中的禁忌症包括:①血液流出血管外超过6 h,②怀疑血液被羊水、粪便、细菌、毒液污染,③怀疑血液中带有癌细胞,④流出的血液已经出现严重溶血。

3 单病种输血在临床用血中的应用分析

单病种质量管理是以单病种为单位进行全程的医疗质量管理的一种新方法。本研究是近年来我院单病种患者进行了相关举例子方法分析,旨在为单病种患者临床用血过程中的安全性与规范性进行指导。从既往研究的结果中发现,单病种患者近年来的用血量逐渐下降,分析原因如下,随着近年来手术技术的不断增高,手术时间的缩短,让临床过程中患者用血的数量明显下降。此外,术中对患者的节血技术应用,能有效起到止血的效果。近年来单病种患者手术台次呈逐渐递减的状态,同时患者每年的实际手术用血量略微增加,悬浮红细胞和血浆的平均用量则逐年递减,分析因素包括手术方法的不断改进,术前对患者进行了全面评估,减少了术中输血的几率,此外就是大力开展血液保护技术,提倡患者进行自体输血,再次是严格把控输血指征,科学输血。由于我院部分患者因为受到年龄、妊娠、传染性疾病等其他情况影响,无法选择贮存式自体输血。贮存式自体输血需要术前对患者进行蛙跳式的采血,明显延长了患者的住院时间,违背了临床路径节约医疗资源的原则,所以这种输血方式的开展,仍然具备相应的难度。通过近年来我院对单病种患者输血的认识,我们发现,临床对于红细胞输血的指征把控相对合理,但对于血浆的把控者用量稍高,合理性欠缺。

4 总结

综上分析得知,对医院单病种患者用血的分析以及研究,不仅能更好地开展单病种患者手术用血提供科学的依据,同时为更好推广单病种患者临床用血管理开辟新的路径提供科学依据。单病种患者用血管理对规范术前的评估、提高术中用血水平,保证手术操作的安全性、精细性、成功性提供了有效依据,为完善术后效果的评价,达到科学用血合理用血,安全用血提供了保障。

[1] 梁静,文军,刘雯,等.骨科手术单病种临床用血浅析[J].临床输血与检验,2016,18(4):350-353.

[2] 刘威,曹磊,李建林,等.临床用血管理与评价信息系统全程闭环智能路径构建[J].中国输血杂志,2017,30(1):1-4.

猜你喜欢
病种我院血液
我院隆重举行2020届毕业典礼
“新病种”等十五则
多彩血液大揭秘
按病种付费渐成主流?
神奇血液
我国全面推进按病种收费改革
我院跻身全国高校就业50强
报废血液的初步分析
血液偏型
按病种付费改革的“宜阳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