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中学生体育课最优化策略

2017-03-14 07:56任浩凯
运动 2017年13期
关键词:要素体育课中学生

任浩凯

(河南师范大学,河南 新乡 453007)

简析中学生体育课最优化策略

任浩凯

(河南师范大学,河南 新乡 453007)

学生身体素质下降的问题为体育教师带来了新的思考,课程优化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核心。本文通过文献资料、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分析高中生身心发展特点及体育课特点,以及教学优化的价值,并从教学任务、教学要素及教与学3个方面分析进行体育课教学最优化的策略,进而为体育课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参考,以期有助于解决我国学生体质下降的问题。

体育课;最优化;教学任务;教学要素

近年来,我国学生体质下降已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引发了人们对体育课程的关注。从中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来看,中学生处于身心急剧变化的阶段,体育课作为学校教育的课程之一,在塑造学生的身心健康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如何在教学中使教学最优化,将体育课程的作用发挥出来是教师关注的重点,也是解决当下学生体质下降问题的重要突破口。此外,新课程改革,也对各科目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意见与建议。课程改革提出了新的师生观、课程内容的自主选择等都为教学优化起到了促进作用。学生体质下降和教学改革这一大背景促使教师去思考教学优化的问题。

1 中学体育课与教学优化

1.1 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

从生理学角度来看,中学生身体处于人生发展的第二高峰期,这一阶段无论是运动系统,还是心血管系统都是向成熟发展的敏感期,把握好这一时期将会对身体产生良好的影响。此时期中学生第一信号系统发展完善,在学习过程中第二信号系统正逐步占据主导地位,相对于之前大脑分化抑制逐渐完善,动作的精细化程度越来越高。由原来对具体的事物敏感开始向对抽象事物的理解能力越来越强的转换过程。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中学生逐渐对外在的事物有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自我意识比较强。同时人生观与世界观很容易受到他人的影响,因此可塑性较强。

1.2 教学优化的价值

体育课要发展学生相关运动技能、知识、培养学生对运动的情感和学生的非认知心理因素,以及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因此,通过体育课程,不仅可以让学生掌握相关的运动技能,进而促进身体各器官与系统的发展,同时能够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品质,进而建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同时通过体育课这一实践活动组成的小型的社会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建立适应社会与人相处的能力。因此,体育课教学质量好坏直接影响着对人身体和人格的塑造。

2 体育课教学优化策略

所谓的教学优化指的是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对与教学有关的教师、学生及教学环境、课程内容、方法、教学评价等要素进行有效控制,保证各要素协调配合进而保证教学质量,取得最优化的教学效果。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体育课教学最优化的策略。

2.1 教学目标设置的综合化

教学目标即教学任务,目标是教师选择教学内容、运用教学方法的依据,目标具有导向作用,因此,正确的目标通过教学其他要素对教学效果产生影响,也是其他要素发挥教学质量的前提。当前体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是许多人把体育课定位为运动课,即教会学生一门运动技术。这样的教学目标是狭隘的,教学目标应当是全面的。作为体育课,教学目标不仅包括运动技术的学习,同时还要使学生掌握相关的健康卫生知识,形成运动健身的习惯,为终身体育做准备,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和良好的道德素质。此外,目标的设置不仅要保证目标的一致性,在标准化的一般目标设定之后,要依据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制订相关的具备有针对性的特殊的教学目标。只有这样才能体现教学目标的综合化与个性化,这才符合中学生不同身心发展水平的差异性。

2.2 教学各要素综合考虑

教学包括教学目标、课程、师生、环境、方法、评价与管理,体育作为教学的一种,也包括这几个方面。在进行教学过程中,只有把握好各要素,进行最佳整合才能够保证教学质量。体育课中教学目标的设定要全面,同时符合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教学方法与课程内容的选择要依据教学目标,同时要结合教学环境中学生的特点、学校场地器材设备、教师个人的教学能力等方面。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原来的统一教学大纲给教师教学内容的选择权产生了阻碍,当下改革鼓励教师依据自身特点及相关资源进行自主选择与设计教学内容,可以很好的发挥现有的资源与教师的优势。因此,教师要借助这一契机最大化地利用相关资源,结合学生和自己的特点选择合理的教学内容。教学环境方面不仅要依靠学校的支撑,同时要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与现有的资源,开发地方课程。在体育教学评价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学生的技能水平,同时要涉及学生的态度等方面的转变,让评价更人性化。总体来讲,体育教学过程中要发挥体育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把教学目标、课程及教学方法等进行有效地组合,进而促进教学效果最优化。

2.3 教与学密切结合

教学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尤其是体育课更需要师生互动,教师的讲解、学生的积极参与才能够真正实现教学目标,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树立教与学密切结合的理念。在课前的设计过程中,体育教师要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尽量保证学生能够更多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进行合理地讲解、示范和组织练习,同时采取合理的练习方式,这样才能够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新的学生观要求体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因此教师要摒弃传统一人控制课堂的理念,更多的是侧面引导,让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课堂。总体来讲,教学是教与学相互依赖的行为过程,不是单方面的行为。

3 小 结

体育教学是塑造学生身心的重要途径,尤其是对可塑性极高的中学生。因此,作为体育教师,要认识到在体育课上扮演的重要角色。同时要把握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与能力,制订合理的教学目标、选择恰当的教学内容、方法,在发挥自身主导作用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协调好教学各要素,做到教学各要素紧密结合,进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 1 ] 屠雄豪.中学生体育课学习兴趣的培养[ J ].体科技信息,2009(21):126-130.

[ 2 ] 许文鑫.中学体育课堂有效互动理论与实证研究[ 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

[ 3 ] 李秉德.教学论[ 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G807.3

A

1674-151X(2017)13-088-02

10.3969/j.issn.1674-151x.2017.13.044

投稿日期:2017-03-17

任浩凯(1991—),硕士。研究方向:休闲体育。

猜你喜欢
要素体育课中学生
可有可无体育课?不!必须有!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2021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体育课上的“意外”
体育课
2015年8月债券发行要素一览表
2015年6月债券发行要素一览表
老师,我喜欢你,这是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