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奥运时代”场馆可持续利用研究

2017-03-14 07:56杨培培
运动 2017年13期
关键词:体育场场馆利用

杨培培

(昆明理工大学津桥学院,云南 昆明 650106)

“后奥运时代”场馆可持续利用研究

杨培培

(昆明理工大学津桥学院,云南 昆明 650106)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分析归纳法等研究方法,找出“后奥运时代”场馆利用存在的问题,总结奥运会赛后场馆利用的成功模式,并提出相关建议。

后奥运时代;场馆;利用

奥运会是4年1次人类的体育盛会,这个盛会不仅能够提高举办城市的知名度、宣传城市文化,而且能够通过场馆建设改善举办城市的交通、提高就业率、繁荣旅游业等。里约奥运会已落下帷幕,很多人还沉浸在这场全球体育盛宴的喜悦中。然而,奥运会之后,那些美轮美奂的奥运场馆却开始陷入沉寂,奥运场馆将何去何从、该如何运营这些大型场馆是值得我们深刻思考的问题。本文从奥运会场馆赛后利用方面找出存在问题,总结成功模式,提出合理化建议。

1 “后奥运时代”场馆利用出现问题

1.1 奥运会后场地长期亏损

奥运会场馆的经营管理难度很大,同时场馆的维护费用很高,很多主办城市在奥运会后长期亏损。例如,1988年汉城奥运会成功举办后,其主场馆蚕室综合运动场一直巨额亏损,据韩国《中央日报》2013年4月的报道称,亏损总额已达523亿韩元。再如,2000年悉尼奥运会的主体育场,澳大利亚体育场在奥运会后一直处于亏损状态,直到2009年将冠名权以每年1 000万澳元卖给了澳大利亚电信公司,才逐渐开始盈利。

1.2 奥运会赛后场馆维护费用高

例如,希腊在2005年仅场馆的维护费用就高达1.15亿美元,高额的费用让场馆业主们苦不堪言。再如1998年举办的日本长野冬季奥运会,政府花费了190亿美元的巨资建造高速火车和高科技的单人滑雪跑道等设施。而对场馆设施的高额维护费则直接导致了长野经济的大衰退。统计显示,1999年长野的制造业以30%的速度下降,211家企业宣布破产。

1.3 奥运会赛后场馆闲置多和利用率低

虽然场馆管理者把大型会议、演唱会等引入到奥运场馆中举行,但是这些活动对于场馆的有效利用只是杯水车薪。例如,惊艳世界的“鸟巢”在北京奥运会结束后,强大的吸引力也减弱了不少。尽管场馆内每年都会有足球比赛、演唱会等活动,但这对于一个承建总投资为35亿元左右的场馆来说是远远不够的。

1.4 奥运会赛后场馆管理模式滞后,管理水平存在缺陷

奥运会场馆的建设大多都是采取政府投资的方式,所以赛后的场馆管理也是政府主导型的,这样就很容易造成有人管无人运营的局面,使很多场馆变成了城市吉祥物,没有发挥场馆应有的体育功能。

1.5 奥运会场馆赛后废弃问题

由于场馆设计和建设初期没有充分考虑到当地居民的体育喜好及交通等因素,出现了奥运会比赛期间场馆人满为患,赛后人去楼空,场馆变成城市“鸡肋”。

1.6 没有充分利用赛后“奥运遗产”问题

主办城市举办一届奥运会不单单是为了两个星期的精彩,更是向全世界展示城市形象和文化的大舞台。虽然有“巴塞罗那效应”“鸟巢”“伦敦碗”等成功范例,但是大多数举办城市没有很好地把“奥运遗产”和城市文化结合起来。

2 “后奥运时代”场馆利用成功模式

2.1 科学规划,充分考虑赛后利用

巴基罗那奥运会共新建了15个体育场,翻新10个体育场来为奥运会服务,其中很多场馆是临时性设施。对这些场馆的利用,政府做了周详的安排,不仅考虑地理位置,而且在赛前就成立了那珀摩西奥公司统一管理场馆的综合利用,大部分奥运村公寓在奥运会当年就卖给了公众。现在,所有的体育场馆都依靠自己的收入维持营运,不需要政府的任何补贴。巴塞罗那奥运会真正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好结合,这就是著名的“巴基罗那效应”。

2.2 坚持可持续性发展理念,倡导绿色、环保、节能、可重复利用

这种成功模式在于把可持续性发展理念用到从场馆设计、场馆建设、场馆赛后使用的整个过程中,材料环保化、场馆临时化。伦敦在奥运结束之后,主体育场“伦敦碗”就进行了改造。改造完成之后,“伦敦碗”变成了拥有3.5万个观众坐席的西汉姆联队的主场。而举办了击剑、摔跤、跆拳道、乒乓球等7项奥运赛事的埃克塞尔会展中心则变成一座会议中心。自行车场馆被改建成一座自行车公园。伦敦奥运会新建的14个场馆,其中有8个是临时工程,赛后即拆除,拆下来的建材转卖给了英国各地的市政工程,甚至下一届奥运会主办国巴西。2016年里约奥运会主体育场马拉卡纳体育场是1950年巴西首次举办世界杯的时候建造的,巴西奥组委用了4.2亿美元就完成了改造。

2.3 赛后场馆利用与职业体育相结合

将职业体育融入到奥运场馆的运营使用之中是现代奥运会场馆赛后利用的一个很好的方法。例如,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之后,其主体育场成为了拜仁慕尼黑俱乐部的主场,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篮球馆后来变成了NBA洛杉矶湖人队的主场。1996亚特兰大奥运会后主体育场拆除了部分临时座位,成为职业棒球队亚特兰大勇士队主场,用于举办棒球等大型体育赛事。2012年伦敦奥运会后,通过对“伦敦碗”的改造,变成英超西汉姆联队的主场。

2.4 建设高校奥运会体育场馆

把奥运会场馆放在举办城市的高校里面建设,赛后移交给高校。这种模式既节省了赛后场馆维护和运营的费用,又给高校提供了教学和训练的场所。1996年亚特兰大奥会后水上中心被捐赠给了乔治亚理工大学,服务于高校的水上运动教学与训练;奥运村捐给了乔治亚科技大学,成为学生宿舍。2008年北京奥运会将6个比赛场馆建在了北京的高校。

2.5 政府与民间资本共建

奥运会举办地政府广泛进行民间资本招标,场馆赛后利用的招标面向国内外,而且让私人企业和公共机构都参与进来,尽量让民间资本参与到赛后场馆的管理和经营中,提高场馆市场化运营水平。例如,亚特兰大奥运会集资3亿多元进行场馆建设,后来又增加了一些投入,亚特兰大组织者对后奥运匹克的场馆利用深思熟虑,他们事先已考虑哪些场馆在比赛以后能够充分被使用,哪些场馆能被赞助商利用。奥运会结束后,把一些临时的设施恢复原貌,又利用一些多余的奥运设施建成了相关的绿色公园。

2.6 充分利用奥运会的无形资产

奥运会场馆无形资产赛后开发主要包括以下门类:奥运产品特许经营权,奥运会专有名称、标识,奥运会纪念品,场馆冠名权,豪华包厢等。2003年悉尼奥林匹克公园运营支出为1.39亿澳元,收入仅为5 443万澳元,亏损竞达到8 539万澳元。到2004年,奥运会主体育场冠名权售给澳大利亚著名的电信公司,运营状况有所好转,2004年6月之前运营支出为1.08亿澳元,收入为9 150万澳元,仍亏损1 687万澳元。

2.7 逐渐转型,组织大型活动,采取多元化运营模式

这种运营模式包括奥运会后积极申报大型国际赛事、引入大型的会议、演唱会、积极开发体育旅游等。例如,自2008年10月北京奥运会后开放运营至2015年底,鸟巢累计接待中外游客超过2 600万人次,鸟巢旅游服务、大型活动、商业开发在经营总收入中所占比重已形成3:4:3的产业格局,实现年均营业收入约2亿元人民币;悉尼皇家复活节是悉尼奥林匹克公园最具影响的节庆活动,为期仅14天的2012年悉尼皇家复活节就吸引了超过81万的游客,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举办城市奥林匹克公园通过发展体育、文化、娱乐、会展等多种业态,大大提高了场馆利用率,实现了奥运功能区赛后的成功转型。

3 建 议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奥运会从准备申办到赛后运营,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工程。每个主办地区都有其独特的政治、地理和社会因素,这会影响主办者所采取的方法及奥运会的最终结果。所以,奥运会后的场馆利用在申报阶段就要考虑场馆的可持续利用,赛中积极组织宣传奥运场馆和城市文化增加知名度,让更多的人休息、交往、锻炼、娱乐、购物、观光、观赛、旅游等。

3.1 奥运会举办地区在奥运会举办5年后向国际奥委会提交一份从奥运会申办阶段场馆规划设计,到奥运会准备阶段场馆建设,到奥运会举办阶段场馆利用,再到奥运会赛后场馆运营的总结。总结不仅要包括本届奥运会场馆方面出现的问题,还要包括举办地区的反思和建议。这份总结由国际奥委会提供给之后的奥运会举办地区,供后办者提供参考。

3.2 奥运会举办地区要改变办赛思路。奥运会是全人类体育的盛会,是运动员向世界展示“更快、更高、更强”的体育精神的舞台。而场馆是为运动员服务的,是为了让运动员有更好的参赛体验、取得更好的成绩服务的。所以,不是说谁的场馆建的大、场馆多、场馆豪华、场馆投资大,谁就举办了一届无以伦比的奥运会。想办成无以伦比的奥运会还是要“以人为本”,一切从运动员出发。

3.3 奥运会举办地区负责场馆的部门要充分利用人才。部门里不但有场馆设计、建设和赛后运营的专家,还应有参与过往届奥运会场馆设计建设的专家。

3.4 奥运会举办地场馆的选址要充分考虑本地区的经济、政治、文化喜好、交通等方面的因素;场馆设计要有特色,让人过目不忘。

3.5 场馆的建设要量力而行,不要有攀比心理,要严格控制预算;场馆建设材料要绿色、环保可回收,做到场馆的可持续发展。例如,增加临时性座位;根据地区喜好有些场馆可建成临时性的,赛后拆除的材料可回收利用;把场馆建在当地高校里,这些场馆赛后可供高校体育教学和训练使用。

3.6 赛后充分利用奥运会无形资产,通过出售奥运特许商品,奥运会专有名称、标识,奥运会纪念品,场馆冠名权,豪华包厢等增加场馆收入;大力开发奥运遗产,把场馆变成举办地区的标志,积极开发体育旅游活动;组织国际体育赛事、大型演唱会等活动提高场馆利用率。

3.7 广开思路,充分利用专业人才管理赛后场馆。广泛向国内外、民间资本招标,场馆赛后利用的招标面向国内外,而且让私人企业和公共机构都参与进来,尽量让民间资本参与到赛后场馆的管理和经营中,提高场馆市场化运营水平。

[ 1 ] 南保行,周燕.北京奥运会场馆赛后利用分析[ J ].体育科学,2010(9):55-60.

[ 2 ] 张健,胡静,曾桑,等.北京奥运会后体育场馆利用的探讨[ J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9(5):109-110.

[ 3 ] 郭五一,束景丹,等.试论我国奥运场馆赛后利用市场化运营模式[ J ].全国商情.经营与管理,2009(20):30-32.

[ 4 ] 林显鹏.现代奥运会体育场馆建设及赛后利用研究[ 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11):1441-1444.

G818

A

1674-151X(2017)13-141-02

10.3969/j.issn.1674-151x.2017.13.073

投稿日期:2017-05-17

杨培培(1983—),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学。

猜你喜欢
体育场场馆利用
利用比例尺来计算
利用min{a,b}的积分表示解决一类绝对值不等式
Two Funny Men
会前视察 支招亚运场馆利用
创新标准打造绿色雪上运动场馆
冬奥之约,场馆先行
利用一半进行移多补少
利用数的分解来思考
场馆风采
热闹的体育场